當前位置: 每日小說 古代言情 心機太子妃 第4章 第4章

《心機太子妃》 第4章 第4章

 第四章

 京兆府高大人離開后,太子并未著急,回東宮先讓小順子尋了一雙干凈的靴,才套了一只腳,乾武殿的魏公公便來了。

 “太子殿下,皇上有召。”

 唐家通敵案今日定案,顧三公子一敲鼓,皇上怎能不知道。

 太子出了東宮,剛上攆轎,高公公也回來了。

 隨行跟在了攆轎邊上,一雙將袍擺得“撲撲”響,低了聲音挨著太子稟報道,“殿下,康王爺進了宮,似是為了唐姑娘。”

 適才明公公到太醫院請完太醫,人還沒走出甬道,迎面便遇上了康王爺。

 “還擊鼓鳴冤?本王活了這麼大歲數,何曾過如此冤枉,本王想要人,用得著去劫?唐家如今是什麼樣?通敵的叛|徒!唐家姑娘即便有天仙的姿容,本王也不會行如此愚蠢之事,今日本王非得讓皇兄評評理”

 高公公一聽,便知是怎麼回事。

 唐姑娘莫名失蹤,遲早會暴出來,他早知道會有這麼一天。

 昨兒唐姑娘進宮之前,殿下必定也想好了今日的對策,“康王爺已經去了書房見皇上,唐姑娘先前住的那院子,奴才倒是照著”

 明公公的話還沒說完,便見太子從攆轎上探出個頭來,笑得格外溫和,“唐家姑娘莫名失蹤,國公府顧三公子,康王府康王爺,不惜鬧到了公堂上,一個斬釘截鐵地說人被劫持了,一個矢口否認,莫非公公知道唐姑娘此時人在哪?”

 明公公腳下一個沒跟上,差點絆了個跟頭。

 抬起頭神呆愣地著太子漸漸前行的攆轎,半晌才回過神。

 什麼臉面,什麼王法公道

 他活的歲數還是太短了。

 乾武殿,皇上坐在上位,一面吃著吳嬪剝來的葡萄,一面聽康王爺訴苦。

Advertisement

 “顧家那小崽子,就是被顧長風慣壞了,失了規矩,想當初本王膝下那幾個兒子,哪個不是被管教的服服帖帖,誰敢這番胡鬧?擊鳴冤鼓,可是要掉腦袋的”

 皇上聽了這大半天,終于坐直了子,看了一眼滿腔怒氣的康王爺,口先是幾個震,后才笑出了聲,“掉腦袋,倒也不至于。”

 康王爺別過頭,一臉憤憤不平,到底是消了聲。

 皇上慢悠悠地接過吳嬪遞過來的絹帕,拭了拭角,“你啊,難得進宮來一趟,怎還是之前那個急脾氣,人沒在你那兒,他顧家三公子要告就告,你怕什麼。”

 康王爺神一愣,“騰”地一下站了起來,“皇兄”

 康王爺話還未說完,殿外魏公公便卯著腰走了進來。

 皇上的目一松,立馬從康王爺上挪開,落在了魏公公上,魏公公也沒讓他失,上前稟報了一句,“皇上,太子來了。”

 皇上眉宇間的煩躁明顯緩了下來,“宣。”

 當年他在幾個兒子中,為何挑了太子為儲君,除了立嫡立長之外,便是這點,太子總是能在他最煩躁的時候,及時為他化解麻煩。

 屁大點的事,也能鬧進宮里

 為了一個唐家姑娘,一個擊鼓,一個喊冤,他這兒還了平冤的府衙了。

 太子今兒依舊是一金繡黑袍,形不似三皇子那般弱不風,也不似二皇子那般魁梧,個頭卻比二人要高一截,人一進來,便帶了一年輕的朝氣。

 邊的一道微笑,更是讓殿瞬間敞亮了不

 “父皇,皇叔。”太子一一問了好,包括皇上邊的新寵吳嬪,太子也稱呼了一聲,“娘娘。”

 大方的態度,既沒失他太子的份,反而給人一種溫潤懂禮的大度。

Advertisement

 皇上尤其喜歡他上這子自己沒有的儒雅,招手指了旁的座兒,“來的正好,你皇叔了欺負,你過來給他斷個公道。”

 康王爺見皇上竟當著小輩的面,半點面子都不給,不由老臉一紅,埋怨了一句,“皇兄”

 太子先了然地看了一眼皇上,再笑著同康王道,“皇叔當年曾陪父皇四征戰,才有了我大周今日的國土歸一,如此勞苦功高,豈能蒙冤屈。”

 太子的話,簡直說到了康王的心坎里。

 可不是。

 當年他打仗之時,顧家那黃小子還在他爹肚子里,沒配種呢如今竟敢騎到他頭上了。

 康王爺臉上出了得意的神,正要接著數落顧家的樁樁罪惡,又聽太子緩緩道,“孤還記得兒時,父王曾掌燈修補過大周律,皇叔、還有幾位當朝老臣,個個挑燈相伴,熬紅了眼睛,無一不罵前朝天子治國不力,朝綱混如斯,以至君不君臣不臣,朝野一片腐敗,貪污賄,荒,最后才落了個失民心,百姓齊誅的下場。”

 太子說話時,不徐不疾,吐詞極為清晰。

 面雖帶著笑,說出來的一字一句,卻能讓人不覺繃直了脊背。

 誠然康王爺這回是真遭了冤枉,但這些年,舒服日子過習慣了,誰又能保持初心,沒干些違紀朝綱的事兒。

 俗話說常在河邊走,哪有不鞋的,更何況,他最近兩年的名聲,確實不太好。

 康王爺剛冒生出來的得意勁兒,消失得無影無蹤,臉上也漸漸地變了

 太子便也點到為止,沒再繼續往下說,回頭看向皇上,“兒臣適才已經聽京兆高大人說了此事,源頭皆因唐家姑娘而起,顧三公子擊鼓,訴的是民失蹤,按律法,該有京兆府備案追查,在案件查清之前,無證無據隨意污蔑誹謗,我朝皆有律法治其罪行,父皇放心,兒臣定會給皇叔一個公道。”

Advertisement

 皇上登基前,不過是前朝皇室的一支偏遠旁系,生下來便沒識過幾個大字。

 后來天子失德,才被朝中忠臣擁護奪了皇位。

 揮兵收復疆土,行軍打仗他再行,要他咬文嚼字說出這番話,就算是豁出他這條命,也未必能做到。

 但他的兒,太子能說出來,也是同樣的道理。

 一大早就堵在殿里吃葡萄的郁悶,瞬間一掃而,皇上整個人都舒坦了,抬目笑著問康王,“太子所言,王爺可覺得滿意?”

 來時康王沒行跪禮,這會子倒是跪上了,磕頭激地道,“圣上英明,太子殿下自來賢明公道,臣安心等著圣上明斷。”

 康王一走,皇上再也坐不住了,從龍椅上起了一下筋骨,轉對太子夸贊道,“看來劉太傅沒花功夫。”

 “劉大人才識淵博,兒臣益匪淺。”

 “見如今的模樣,也不愧朕當年頗費周折地將你母后搶進了宮。”自己一介泥子,想要站穩這江山,就得找個高貴的世家小姐,優化后代。

 想當年皇后連罵人的話都不會,氣急了就一個字,“你”

 可不就是他最好的人選。

 縱然這些年,他有了無數的新歡,在他心頭,能坐上皇后之位的,也就只有顧氏。

 果不其然,生出來的兒子,也隨了

 雍容高貴,溫潤儒雅。

 皇上對太子很滿意,朝政之事大多都給了他,自己這不就閑得慌,“今日既然你來了,朕有件事正好同你商議,朕上回收復蜀地之時,見北邊西戎地,地貌遼闊”

 說到一半,見邊的吳嬪還在,皇上一頓,立馬趕了人,“你先出去。”

 待吳嬪一走,皇上蠢蠢的野心便按耐不住了,直接同太子道,“朕想開春就出兵。”

 “西戎地?據兒臣所知,大多都是姜人,且有不匈奴人來往,人口極為混雜,父皇若要出兵,兒臣倒是有一計”

 打發完康王爺,太子又花費了一個時辰,說服一心想要征戰的皇上,從乾武殿出來,眼里的都熬沒了。

 日頭一曬,眼花繚

 明公公跟在后,見太子坐上了攆轎,及時提醒了一句,“顧夫人適才在皇后娘娘那里,哭暈過去了。”

 太子回過頭,極力掛出了一抹微笑來,問道,“什麼時辰了?”

 明公公一愣,回頭看了一眼大殿上擺著的大白玉盤子。

 午時三刻。

 該用午膳了。

 不對,殿下連早膳都沒明公公一個機靈,頭皮都麻了,再也不敢看太子一眼,只催著底下的人,“還愣著干什麼,升,升攆。”

 太子從早上卯時二刻起來,到午時末,才吃到今兒的第一口飯菜。

 用完午膳,玉箸一落,東宮門口便陸陸續續來了臣子。

 一封又一封地奏折擺在太子跟前,太子坐在書房的太師木椅上,面和悅,毫不見半倦怠。

 刑部尚書張大人最后一個進來,拿著手里唐家的案子。

 “今日本該定案,奈何唐家大姑娘失蹤,顧三公子一口咬定,定案之前,唐家姑娘乃是清白之,京兆府有責任先尋人,再定案。”

 來東宮之前,張大人已經去過了陛下的乾武殿。

 才稟報了一半,陛下便撂下了一句,“唐家的案子,朕已經給了太子,有不明白的,你找太子去。”

 顧家是皇后的娘家。

 要真十全十了,皇上才該擔憂,如今這般出了個冒失的顧三,皇上倒是覺得放心了不

 再想想自己品貌端正的太子。

 嘖。

 及不上,他又怕些什麼

 說到底,也不過就一個沒了半條命的南蠻俘虜,跑了他還能捉回百上千。

 但太子說得對,國有國法,家有家規。

 殺儆猴也好。

 張大人這才來了東宮,稟報完,又輕輕地加了一句,“顧三公子,還在擊鼓”

 最近兩天本就沒有日頭,到了黃昏,天便有些模糊了。

 待明公公進來燃了燈,太子才起,說了一句,“走吧,去看顧三告狀。”

 明公公:

 這都一日了,虧他還記得這樁。

 京兆府上下被顧三一鬧,個個都留在了府衙,不僅回不了家,一道道鼓聲,震破耳,能將人肺管子都敲炸。

 京兆府高大人也從最初的六神無主,熬到了如今,神早已麻木,攤坐在椅子上,聽天由命。

 心頭不得不佩服,他顧家三公子的力。

 一日了,他胳膊不酸?

 那念頭剛從腦子里拂過,耳邊的鼓聲,突然就停了下來。

 今日因顧三公子要敲鼓,衙門外點了不燈盞,門前一片燈火通明,明公公手里的燈盞也沒什麼用了,揭開蓋兒,給滅了擱在了一旁。

 太子的腳步,立在顧三旁了好一陣子,顧景淵才察覺出來。

 手里的作一頓,徹底地虛了過去,一屁坐在地上,昔日那位鮮怒馬,神采飛揚的年郎,此時已是發白,一雙胳膊直打

 太子彎,緩緩地拾起了鼓棒,朝著他一笑,“顧三公子重重義,倒是不虛。”

 顧景淵這才回了一口氣,從地上艱難地爬了起來,強撐著彎了彎,行禮道,“殿下。”

 太子轉將手里鼓棒遞給了明公公,手去扶他,“還能鳴冤嗎?”

 “臣,無礙。”

 “嗯。”即便如此,太子還是讓明公公架起了他的胳膊,將人扶進了門

 擊鼓聲一消停,屋的高大人便從椅子上坐了起來,剛到門口,便遇上了太子,一個激,兩袖一掃,再次跪了下來,“臣參見太子殿下。”

 “免禮。”

 明公公扶著顧景淵落座,府衙的人又倒了一盞熱茶給他,待他的緩過來了一些,太子才緩緩地開口,“是何冤屈,竟讓顧三公子舍命敲鼓?”

 昨夜顧景淵等了唐韻一夜,今日又敲了一日的鼓,力已經達到了極限,扶進來時已經去了半條命。

 聞到太子這話,竟也能站起來,“唐姑娘不過一介弱子,手無寸鐵,康王爺乘人之危,竟在朗朗乾坤之下,明目張膽地劫了人。”

 聲音雖吃力,但聽得出很憤然。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