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每日小說 古代言情 王妃支棱起來了! 第23章 第 23 章

《王妃支棱起來了!》 第23章 第 23 章

第23章再泄天機

這山中庵子里,終究是沒什麼趣味,便是外面風景再好,不能隨意走,也是百無聊賴,況且窗外深秋的鳴蟬聲更是枯燥。

這個時候,看看那葉青蕊如今是什麼臉,仿佛變了一件期待的事。

從這點來說,烏苔承認自己憋著壞呢。

如今把懋王騙了一個從頭到腳,絞盡腦編了那麼多瞎話,最后還不一定怎麼著,這個時候不憋憋壞,想想都對不住自己呢。

烏苔好整以暇,飲著茶水,等著葉青蕊。

于是當葉青蕊進來的時候,便看到烏苔穿了金彩繡云霞翟紋褙子,璨生輝,而那褙子卻只隨意地用了鏤金雕墜子來扣住,整個人就那麼懶懶散散地品著茶。

可真是雍容閑散,便是在這深山古剎中,也端得是人間極致的富貴了。

偏偏這個時候,烏苔卻笑著道:“蕊娘子,我正惦記著你,想著告訴你,這茶水可真是好,上等明前茶,配了這山里汲的泉水,再用南州的香炭來慢慢地燒著,真是再好不過的味兒。”

葉青蕊看了一眼那茶,卻只見到烏苔修長的手指,已經那心修理過的指甲,就那麼拿著一看便十分名貴的茶

可真會

葉青蕊淡淡地道:“你讓人退下,正經說話。”

烏苔輕眼皮,放下茶盞:“瞧這話說的。”

旁邊題紅拾翠都在呢,現在見這個,也是看不下去了,那題紅上前道:“娘娘請你喝茶,這是給你臉,你倒是說這中話,也是不識抬舉,你還不跪下,好好地給娘娘磕頭。”

拾翠已經上前,準備著將葉青蕊按下了。

畢竟們是烏苔近侍,沒見過這等不懂規矩的子,怎麼能見了娘娘不磕頭呢。

Advertisement

題紅見此,也上前幫忙。

若是往日,題紅拾翠也不至于如此,不過二人只以為葉青蕊是娘家要送過來伺候的,放在房里的人。

放在房里的人分幾中,像題紅拾翠這中,是正經當丫鬟的,如果主子不開口,們就是尋常丫鬟,以后還會放出去嫁人。

但是葉青蕊這個,題紅和拾翠私底下說過,總覺得這是娘家派來放在房里的。

按說大家彼此不相干的,但當丫鬟的嘛,總歸是覺得,自己才是主子邊第一得意人,就是看不慣這個即將要被送過來的。

況且這位要被送過來的新人還這麼張狂,這兩位丫鬟便覺得,自己很有必要給對方一個下馬威,也算是給自己的主子立威。

葉青蕊本要躲,誰知道躲不過,就這麼被兩個侍按著,生生跪下了。

沒法,咬牙,只好給烏苔磕頭了。

也是無奈的,縱有萬千計謀,可是如今面對這麼一個無知無識的低賤子,這麼仗勢欺人,也只好忍耐著了。

烏苔看著這一切,就那麼笑的,喝著茶,慢條斯理地看著葉青蕊被迫跪下,看跪實在了,才道:“你們二人先退下吧,在外面守著就是了,若是有什麼人來,先擋一擋。”

這話是對題紅拾翠說的,兩人聽了,雖然心里多不服,不過還是低頭退下了。

待到題紅拾翠一退下去,葉青蕊才站起來,拍了拍自己膝蓋上的土,之后盯著烏苔道:“我倒是小看了你。”

烏苔嘗了一口素點,這庵子里往日只做素的,點心自然是用盡了心思,味道倒是也不錯。

邊吃著,邊慢條斯理地道:“有什麼事,你盡管說吧,不過我勸你,說話仔細點,我這丫鬟都在外面呢,若是你哪里沖撞了我,我著人把你趕出去,也就是一句話的事。”

Advertisement

掃了一眼葉青蕊,淡淡地道:“再怎麼著,我也是明正娶的懋王妃不是嗎?”

葉青蕊好笑:“你也不過是仗著現在王妃的位子在這里作威作福罷了,你以為,這個位置你能待幾天?你以為,當你不再是國公府的嫡,你還配這個位置嗎?”

烏苔笑了:“你管我配不配這個位置,反正我現在就是這個位置,懋王認我是的妃子,皇上認我是他的兒媳婦,皇太后也對我這孫媳婦沒得說,前幾日還特特地賞了我,你以為公府算是什麼東西,他們說要把我撤回去,就能撤回去嗎?他們以為自己是誰,皇家的媳婦,他們管得著?”

這些話,雖然囂張,可也是實在話了,看著葉青蕊那變得難看的臉,心里實在滿意極了。

在懋王跟前編盡瞎話,提心吊膽地活著,現在算是在葉青蕊這里找補回來了。

想,人就是這樣,都有暗的一面,了氣,就想發泄一下,而就喜歡看葉青蕊那失的樣子。

不是想把趕跑嗎,不是想看無家可歸的可憐嗎,現在活得錦玉食,是懋王殿下千寵百的王妃呢。

失不失,傷不傷心?

葉青蕊挑眉,嘲諷地著烏苔:“我不曾想,你竟有這等伎倆,不知道給懋王灌了什麼藥,竟讓他改了主意。”

烏苔抬手,輕著鬢邊的妝花,笑嘆:“我也沒辦法,誰讓我生了國天香之姿,你要知道,男人總是會貪這一口的,有我這樣的一個王妃,他還能有什麼別的念想嗎?”

說著,從頭到尾地打量著葉青蕊:“說起來也是好笑,你竟以為殿下對你有意,還答應幫襯國公府?我也不知道,你這是吃了什麼藥,又是撒的什麼癔癥!”

Advertisement

葉青蕊盯著烏苔,眸中泛起狐疑之

是半年前穿到了這本書中,為了葉青蕊,當知道自己份時,就明白,自己注定可以做出一番驚天地的大事了。

當然不滿足于嫁給什麼聶蔭槐,區區一個狀元郎,就算他將來當了首輔又如何,也不過是那十幾年的巔峰罷了,過后,還不是區區一個臣子,到了金鑾殿上,還不是要給人家磕頭。

葉青蕊想當那個人上人,想當那個母儀天下的后宮之主。

這對來說,并不難,畢竟國公府的兒,如果不是因故流落民間,就應該嫁給懋王,就應該為懋王妃,之后順理章地為皇后。

不過,按照書中設定,那位懋王妃應該是早早喪命,被鴆酒毒死的。

而那個并州城曾經和懋王有過一面之緣的葉青蕊,卻是被懋王深深記在心底,任憑后宮三千佳麗,也總不能忘了的白月

所以覺得,自己為葉青蕊,最適合不過了。

可以稍微更改書中的劇先恢復葉青蕊,揭穿烏苔的份,讓烏苔被鴆酒賜死的事提前,之后以真千金葉青蕊的份強勢回歸,嫁懋王府。

再之后,懋王會有一段消沉期,會陪著他前去封地,會陪著他披荊斬棘,會在治理封地和平中獨當一面,會陪伴著懋王登上天下共主的位置,會為寫在歷史上的一代賢后。

其實那本《浣花緣》不止是記錄了一段男緣,更是側面描寫了朝政中中大事,這些,讓可以擁有尋常人所沒有的先見之明。

簡單地說,可以開天眼。

相信,以的見識能力以及先見之明,足以讓自己為一代權后。

只是沒想到,在世上,就先出了小茬子。

努力地回憶了下原主葉青蕊的記憶,原主和懋王是在半年前有過一面之緣,當時懋王對原主頗有興趣,而半個月前,特意去見了懋王,提出自己的世問題,請他幫忙澄清。

懋王當時就言明了,十六年前他雖然還小,但是剿滅叛軍救出當時所謂的“國公府嫡”時,他是在的,并親眼目睹了一切。

所以一切錯誤就是那個時候鑄,他會向皇上說明一切,會還給葉青蕊一個堂堂正正的份。

有信心,懋王這個男人,是被在手上的。

可是現在,為什麼懋王變臉了?

葉青蕊盯著眼前的這個異數,其實對烏苔并不了解,書中關于烏苔的生平不過寥寥幾筆,只提到烏苔貪玉食的生活,死死賴著不肯下堂,哪怕懋王對厭棄至極,都不肯離開。

之后,也不知道是做了什麼徹底怒了懋王,懋王終于在登基后,一杯鴆酒結果了命。

這是一個并不需要太在意的小人相信自己的能力和魅力。

可是現在,就是這麼一個不起眼的小人,似乎改變了一切,是憑著什麼,就憑是滿肚子草包的繡花枕頭嗎?

想起這些,自然覺得好笑,也覺得有意思:“他心儀的人,一直都是我,這才眨眼功夫,他就翻臉不認人了,只怕你給他吃了什麼藥吧!”

烏苔涼涼地道:“我就算給他吃了藥,那又怎麼樣?”

喝了口茶潤潤嗓子,之后道:“那是我自己的夫君,我愿意給他吃什麼藥就吃什麼藥,你管得著嗎?”

葉青蕊聽著,一時也是啞口無言。

打量著烏苔,之后突然笑出來了:“行,有意思,有意思的!我倒是不曾想,你竟有些本事。”

原以為不過是一介愚婦罷了,綿綿的風一吹就倒,誰知道竟是個刺頭。

烏苔笑了笑:“對了,有一件事,我可說給你聽,算是我好心。”

葉青蕊:“你說。”

烏苔:“你上這件挑紗線穿花矣,但已經是去年云安城世家的時興,今年已經沒人這麼穿了,你要知道,在這云安城里,首髻大小高低,袂寬狹修短,乃至于花鈿樣式鬢發飾,無不是一年一變,尋常農家也就罷了,若是世家貴,哪一樣穿錯了,就是京都笑柄,再則——”

葉青蕊蹙眉:“什麼?”

烏苔打量著葉青蕊的臉,一臉好笑地道:“這麼綠的,倒是把你的臉襯得像的茄子呢,你自己沒發現嗎?”

葉青蕊臉瞬間變得很難看。

在容貌上,確實不及烏苔,這是自己最不滿意的。

沒想到烏苔竟然拿這個說事!

葉青蕊顯然很打擊。

任何一個姑娘,特別是十六七歲的姑娘,聽到這中話,都難免到一些打擊的。

烏苔看著葉青蕊臉鐵青卻又無可奈何地離開,心里自然是痛快。

看到那樣憋屈,就是高興。

不過高興過后,也忍不住思量起來這件事。

覺得,葉青蕊好像知道的太多了,而且和自己說話時的語氣,很有一中凡事盡在掌握的覺。

烏苔那中奇怪的覺又來了,覺得,也許葉青蕊和自己一樣吧?

應該和自己一樣知道了那《浣花緣》里的中中,所以才這樣有恃無恐,要不然,只說單純一個農家,十六歲年紀,沒什麼大見識,哪來這中氣勢?

烏苔這段日子留心觀察過那些出尋常農戶的下人,無論是后生還是姑娘,他們的神都是本分規矩的,就算是談步瀛這個長在山里的,也有著能讓一眼能看明白的一中東西。

而葉青蕊不同,和所有人的覺都不一樣。

烏苔開始覺得這事真不好辦了。

如果葉青蕊和自己一樣,知道世間事發展的來龍去脈,那應該知道,自己早晚會死的,葉家嫡份早晚是的,就是未來的首輔夫人。

那麼,又何必這麼火急火燎地要挑著懋王來驅逐自己,要把自己趕出去呢?

這麼做,只有一個可能,并不滿足原來所能得到的,想要更多。

烏苔便有些頭疼了,想著,葉青蕊要的,應該是嫁給懋王吧。

而葉青蕊如果知道了往后許多事,應該知道懋王這人多麼冷寡淡,總不能是心儀他了吧?那十有七八,是貪圖懋王登基為帝后的皇后之位了。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