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紹對於公綦稠這麼一個反麵典型忽然冒出來,心是頗為欣喜的,他連忙給何進提了一個的平叛方略:
“大將軍,依我之見,既然護烏桓校尉公綦稠已經兇多吉了,而且他確實對漁烏桓對張純的暗中勾結冇有察覺,一個失察之罪是免不了的。咱不如就上奏朝廷,將此前幽州各部烏桓的欠餉、朝廷撥付錢糧不足等罪過,都推到公綦稠上。
對於從賊的烏桓、鮮卑,咱要一邊武力進剿,一邊儘可能暗中宣講前兩年之所以欠餉的理由,把烏桓人對朝廷的怨氣轉移到公綦稠為代表的欺上瞞下之輩上。”
李素在下麵,聽了袁紹這番話,都差點兒生出幻覺了:你丫居然是袁紹?要是不看你這張帥臉隻聽聲音,我還以為你是跟王垕說“汝故行小斛分糧,借汝項上人頭一用”那貨呢!
歹毒啊,這不是曹纔想得出來的計策麼?把朝廷欠餉的罪過,都推到一個死人上,給雙方都有一個臺階下。儘管這個死人,或許死前是忠於朝廷的,被烏桓人突襲時,說不定還努力反抗過,是力戰而死……
但不得不承認,在快刀斬麻的時候,這種招數雖然道義上卑鄙了點,但對於平息事態確實是有效果的。
“袁紹年輕的時候智商居然還高呢?難道曆史上渡之戰前後,他屢屢昏招迭出,隻是因為天壽將儘、老年癡呆了?”李素心不由升起這麼一念頭,頓時覺得三國誌也好,三國演義也好,對那些名人的定,也不能全信。
史書和演義,有個最大的問題,那就是喜歡“蓋棺定論”,也就是拿一個人最終的巔峰就或者巔峰罪行,來評判一個人的能力。
史書過於簡略,看不出一個人才的長。
如果隻是為了知道這人最終是個什麼樣的人、做了什麼事、如何曆史評價,看史書是冇問題的。不是史書不想寫細,而是要記的人太多,必須惜字如金,隻能以這個人的“終極形態”來定。
就像打榮的三國誌,諸葛亮登場就寫著“智力100”,趙雲登場就寫著“武力98”。
但是,既然是穿越過來,跟這些活生生的人打道,儘信書則不如無書。
就好比很多小白,拿一個“諸侯討董時徐榮先後擊敗了曹和孫堅”就妄下“所以徐榮纔是三國第一軍神”的結論來博眼球。
拜托,人是會長的。戰爭和軍事素養,更是需要實戰經驗堆出來的。
討董之初,西涼軍是常年討伐羌、已經打了小二十年仗的軍事機。而關東諸侯都是剛剛要開始戰的新兵蛋子,就算將領有經驗,基層軍指揮係也還冇有經驗。
徐榮擊敗了剛出道冇幾年的曹和孫堅,隻能說他確實比30多歲時的曹孫更強,算是一代名將,但未必就是空前絕後。
同理,袁紹六十多歲的時候老年癡呆昏招迭出,不代表他四十多歲的時候就已經老年癡呆了。
李素細心聆聽,暗中觀察,不由對袁紹多了幾分戒備。
可不能被為了突出人特征而專門塑造的文學形象給騙了!自己麵對的是一群真實的人!
還是穩健一點,茍一點,先躲在暗觀察仔細了。
……
隨後,袁紹又洋洋灑灑稍微說了幾條執行方略,期間也問了李素和沮授幾個問題,補充些素材來完善他的方案。
這種討論,李素和沮授本來是冇資格在堂下旁聽的,隻是因為袁紹不時有前線況需要向他們瞭解,他們才能破例多一會兒臉。
何進聽得連連點頭。
連李素都有些奇怪:如果何進真按袁紹的做法乾,那恐怕張舉張純之,也冇有將近兩年可拖了吧?按這麼明斷的執行力,最多一年零點兒,張純就該被滅了啊?
自己的蝴蝶效應,應該冇這麼大吧?
咱之前做的那些事,最多隻影響到劉備、沮授、張郃這一級彆的小人,不至於會波及到袁紹何進這樣的高層纔對。
就在李素狐疑的時候,他終於陡然聽到了一條袁紹在執行層麵的疑似昏招。
原來,是袁紹聊到了“哪些員應該裁撤背鍋、哪些員可以留用”時,曹提出了不同意見,引出了後麵的爭論。
隻聽曹反駁道:“本初!你說的剿並用之法,縱然可行,但如此裁撤員,恐怕會給胡人留下我大漢吏治混、賞罰不明的印象,導致胡人愈發輕視我大漢。
比如,你把責任都推給護烏桓校尉公綦稠等人,那幽州刺史陶謙呢?陶謙本就肩負監察整個幽州之責,是公綦稠的上司,如果對外宣佈公綦稠上下其手連續兩年將朝廷給烏桓各部的軍餉中飽私囊,陶謙卻毫不知,也不聞不問,朝廷也不加責罰,胡人豈不會覺得朝廷昏庸?
可如果連刺史陶謙一併責罰,那影響就大了,恐怕幽州整個場震,一如賈琮頂替王芬之時冀州的震,到時候人心更,難免不會出現第二個張純!”
袁紹聽了這一問,也不得不稍微收斂一點。
他的賞罰,其實也是有私心的。陶謙好歹是清流名士、天下知名。如今的袁紹跟陶謙並未惡,他在找地方上的替罪羊時,也想專注於找草莽和閹黨的人當替罪羊,不想波及清流名士。
畢竟清流名士纔是袁紹的基本盤。
而且曹提出的問題也確實嚴峻,要想推卸塞責,現任幽州刺史陶謙是個繞不過去的坎兒。不理就無法塞責,理了又會人心惶惶。
袁紹想到麻煩,竟忍不住自行站起來,來回踱步,旁若無人,也不管何進還在那兒坐著呢。
而何進居然也不責怪袁紹閒逛失禮,就那麼耐心的等著袁紹靜靜想。
李素暗中窺探到這一幕,也不得不慨四世三公的招牌到底好用,何進明明位比袁紹高那麼多,還照樣對袁紹如此尊敬。
逛了好一會兒,袁紹終於拿出了一條跟曆史上差不多的建議:“此事也不是不可繞過。大不了,追究公綦稠的旨意,晚兩三個月再請。如今幽州新,陶謙之位確實不宜輕,還需要他部署各郡自行守、先穩住陣腳。
眼下已經是二月末,我看不如讓陶謙戴罪立功、安分乾到四月份。然後讓太尉張溫將其調到涼州軍前——張太尉之前不是一直說要在幽州點將,率烏桓突騎去涼州平羌、討北宮伯玉麼?
領突騎的校尉,他倒是點了公孫瓚,但一直還欠缺一名足夠名的參軍,我看不如到時候就讓陶謙擔任張太尉的參軍,也不提他的功過,就悄悄調離幽州。然後,咱再公開置那些幽州失職員,免得牽連過多人心惶惶。
而且此法還有一個好,那就是可以把公孫瓚已經募集起來的三千遼東烏桓突騎調離幽州——就算目前遼東烏桓尚無從賊跡象,我們也不能指靠遼東烏桓去平漁烏桓,因為他們畢竟都是烏桓,同氣連枝,讓烏桓人自相攻伐,說不定隻會讓從賊之人越來越多。”
李素在旁邊聽了這個觀點,心中暗忖:倒是有點像曆史原本的軌跡靠攏了……
莫非,這袁紹的計策,都是高開低走,一開始大戰略侃侃而談談得很好,到了執行層卻各種“乾大事而惜、見小利而忘命”,招式走樣?
不過,李素記得,曆史上幽州刺史陶謙,確實是185年左右上任(前一位幽州刺史郭勳在184年被黃巾軍殺了)、然後在187年被張溫作為平羌參軍調走了。
參軍這種職務,級彆是冇有定數的,關鍵看給誰做參軍。因為張溫是太尉,所以找個刺史當參軍也不算辱冇刺史。
舉個最簡單的例子,後世諸葛亮的參軍是馬謖,但馬謖生前在蜀漢的地位是不低的,因為他的參謀對象是丞相。
曹聽說準備把陶謙冷理調走,倒也冇有反駁,目前看來,這似乎是對穩定人心最好的辦法了,關鍵是要找個比陶謙威得多的繼任者。
但是,想把陶謙和遼東烏桓都調走,必然會導致幽州武力進一步空虛。
曹是個素來相信“以鬥爭求和平則和平存,以妥協求和平則和平亡”的傢夥,他覺得這樣一來,懷難度就更大了。
於是他再次誠懇地探討:“本初,汝計固可安定人心,但必然會導致幽州在一段時間武備空虛、暫時示敵以弱,導致後續懷更難實施。”
曹此言一出,不僅袁紹再次陷深思,連堂下三人當中,都有一人稍稍張了起來。
那人便是劉備。
劉備是最擔心“在執行袁紹的計劃過程中,導致幽州軍力出現短暫空虛的真空期”的,因為他老家就在涿郡!
任何在朝堂上袞袞諸公看來可以置換犧牲掉的小利益,在劉備看來,那都是有有的大活人,或者是他的親人,或者是他的同鄉。
劉備一忍再忍,幾乎就要僭越出聲抗辯。
但是李素眼明手快,拉了一下劉備的手,用低到隻有他和劉備聽得見、連沮授都聽不見的超低音量安:
“兄長稍安勿躁!現在不是犯言直諫的時機。”
劉備深呼吸了兩口,這才暫時住了勸諫的衝。
誰讓他現在還隻是個縣尉呢!說了那些大人也不會聽的,隻是表個姿態罷了。
劉備剛沉住氣,袁紹終於像是想明白瞭如何解決曹提到的問題,再次拋出了一條計策。
宰者宰相,執者執政。 上輔君王,下安黎庶,羣臣避道,禮絕百僚,是爲宰相。 佐政事,定國策,副署詔令,爲宰相之亞,是爲執政。 因爲一場空難,賀方一邁千年,回到了傳說中“積貧積弱”同時又“富庶遠超漢唐”的北宋。一個貧寒的家庭,一場因貪婪帶來的災難,爲了能保住自己小小的幸福,新生的韓岡開始了向上邁進的腳步。 這一走,就再也無法停留。逐漸的,他走到了他所能達到的最高峰。在諸多閃耀在史書中的名字身邊,終於尋找到了自己的位置。
沉迷於巫師世界的時候,羅傑意外的穿越到了一個似是而非的世界。在這裡,傳說中的怪物竟然真的存在,他們僞裝在人羣之中,成爲這個世界的一部分。從一個荒島開始,羅傑開始了自己狩魔獵人的生涯。雖然穿越自帶金手指,但讓他有些無奈的是,有外掛的不是他,而只是一座搖搖欲墜的破房子……許久之後,當羅傑登上環繞在羣山之巔的古堡時
現代醫學界人稱女魔醫的司徒靈,為救一小孩靈魂重生到聖朝大陸。傳聞鎮國公府上出了一位小神童,三歲作得一手好詩,六歲能給人看病,在家爹孃寵上天,出門有哥哥們護著。參加個宮宴都能把第一美男預定為未來的相公,就連老天也是愛她的,還附送給她一項異能。片段一:“小哥哥,你長得真漂亮啊!長大後你做我相公好不好”某男:“………”片段二:將軍夫人:“王爺,到府上來可是有什麼事,老爺他們還冇回府。”龍天絕:“嶽母大人,小婿是上門來提親的。”將軍夫人:“啊!……”片段三:“妹妹,二哥的終生大事就交給你啦,你讓我娶誰我就娶誰。”“好,包在我身上,我覺得我們家小雪就不錯。”“π_π”二哥:妹妹,你是我的親妹妹嗎?
別人穿越是麻雀變鳳凰,趙宛舒偏是反著來,是被世家掃地出門的冒牌千金。家徒四壁,親戚奇葩,更有真千金虎視眈眈。本以為倒霉透頂,沒想到是掉進了福窩窩,父母和四個兄弟把她寵上了天。 “誰讓我家乖寶不高興,就叫你們一世不舒坦!”趙宛舒小日子過得美滋滋,就旁邊這個腹黑美郎君是怎麼回事? “媳婦兒,看我看我,我上能舞文弄墨揍流氓,下會乖巧聽話疼媳婦!”
穿成四歲公主,五步一倒,七步一吐血,不修仙就活不下來?薑汾:“我命由我不由天!”撿機緣,收神獸,天才變異靈根,薑汾往霸王花的路子上越走越遠。護短師父,美人師叔,女裝大佬師兄,卻天天計劃著捧殺(團寵)她!護短師父小聲哄著:嗚嗚啊,把刀放下,咱們玩會兒?美人師叔大方砸錢:修什麼煉,法寶給你,誰來砸誰!師兄拿著美男圖鑒:要哪個,還是都要?薑汾:不要阻礙我上進!……某一天,修真界最年輕的化神尊者遇上了粉絲。“您一直是我的榜樣,請問您為何修仙?”薑汾:讓傻逼不敢瞎嗶嗶!某人:“咳咳!”薑汾:“……建設美麗修仙界。”又名《今天又被捧殺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