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每日小說 古代言情 我與太子舉案齊眉 第24章 第 24 章 “孤單的只怕另有其人。……

《我與太子舉案齊眉》 第24章 第 24 章 “孤單的只怕另有其人。……

第24章 第 24 章 “孤單的只怕另有其人。……

第二十四章

厚厚的毯被人向上拉了拉, 康王妃拍了拍兒的肩膀,看睡得正酣,溫地笑了笑。

“低聲些, 剛哄睡著呢。”

吩咐了宮幾句,著額角長嘆一聲,甩著帕子轉了出去。

康王也還未眠, 他今日圍獵得了頭彩,此刻正在燭拭著平宣帝賞賜的劍。

劍柄被拭得發亮,康王將其放在手中,緩緩握住。

下一刻,長劍驀地被他拔出,錚然的嗡鳴劃破寂靜的夜,康王振臂,行雲流水挽了個劍花。

“都這麽晚了, 怎麽還舞槍弄棒起來了?也不怕嚇著琦兒。”

康王妃一進去,眼前銀乍現, 嚇了一跳。

“這可是父皇賜之, ”康王不理會的埋怨, 滿眼都是手中那柄長劍:“你懂什麽。”

康王妃自然知曉自家夫君今日大出了風頭,不僅自個兒得了父皇的誇贊,就連麗妃, 也以此機會與陛下說了幾句話。

麗妃本就盛寵多年, 很得君心, 近來沉寂, 不過是因著前陣子那事,而許久不見聖面。如今看來,先前的擔心都是多餘的, 平宣帝此前的冷待,不過是為了給東宮和齊王府一個代而已。

“是,我什麽都不懂。”康王妃坐在小凳上,任他如何說。

若非如此,今日實在算不上順心。

圍獵之事籌備多時,因著明蘊之出事才倉促接手,許多東西的章程都不甚明白。哪怕依照著往年舊例,也總有些疏的地方。

更可氣的是,那些刁奴一個兩個都聽命于明蘊之,見了是,個個推三阻四,拖拖拉拉,讓很是頭疼。

這幾日,已經出了不子了。所幸都沒鬧大,否則還不知要被怎麽訓斥。

Advertisement

忙著,反倒是肅王妃逍遙自在了幾日,今兒個不知怎的,不聲不響地帶著剛學會挽弓的兒子了只山回來,一口一個要獻給皇祖父。

平宣帝顯然大悅,指著肅王妃笑道:“你倒是教了個好孩子。”

晚宴方散,麗妃就尋著,字字敲打——不就是責這個兒媳疏于管教兒麽?可憐膝下只有一個琦兒,康王的幾個庶子各自養在生母,要如何管教!

與肅王世子裴鈞相比,那幾個在宴席上胡吃海塞,毫無規矩的小兒,簡直天上地下,對比慘烈。

偏偏康王還寵溺得很,竟是一句也說不得。

康王妃滿肚子怨氣。比起家世不顯,才貌也不出衆的肅王妃,寧願與相爭的是明蘊之。

正說著,有親信進帳,對康王附耳說了什麽。

“呵……”

康王一笑,擡手:“說與王妃也聽聽。”

“回王妃,上月太後娘娘賜與太子殿下的周氏,不知怎的怒了殿下,連夜被送回了宮。”

“連夜送回?”

康王妃納罕:“這是做了何事,連天亮都等不了?”

“管做了什麽,”康王笑意泛著冷:“這是太後的人,他得罪了太後是板上釘釘的。”

太後母家莊家在前朝便是豪族,基頗深。先帝當年遭重創,不得不退避荊州的窮途末路之際,就是靠著這門姻親,才東山再起,有了翻盤之機的。

莊太後跟著先帝打天下,一應資輸送,後方軍備,乃至于安兵士都由一手辦。

可以說若無莊家,先帝的江山只怕沒那麽容易打下來,如今民間都流傳著歌頌莊太後恩德的民謠。更不論大周重孝道,得罪了太後,一個“孝”字,就足夠讓言的唾沫淹沒東宮。

莊家在朝中也有不老人,即使已經漸漸退,但仍不可小覷。

Advertisement

康王提起那被賞賜的劍,眸閃爍:“當年再意氣風發又如何?人吶,都是會老的。”

康王妃沒太明白,卻見夫君已然冷了神,無意再提的模樣。的疑也只能咽下去,換了話頭。

-

第二日一早,明蘊之才知曉周覓被送走的消息。

呆坐片刻,有些不明白裴彧是什麽意思。

原以為,周覓能順利留在東宮,起碼是不惹他心煩的,甚至于有著莊太後的原因,便是不寵幸,也該留幾分薄面。誰知就這麽送了回去,連都未曾知會一聲。

怕是連帶著一塊兒怨上了。

明蘊之用了早膳,仍是覺得不好。

裴彧對究竟是什麽想法,不大在意。但周覓的事尚未解決,小娘子昨兒個夜裏在面前哭得可憐,不下心腸來視而不見,幫都幫了,索人再去查一查。

提筆準備寫信,一擡手,掌中刺痛了下。

“嘶……”

青蕪聽得聲音,前來一瞧,憂道:“昨日不該娘娘沾水的,又泛了。”

右手傷得本就比左手重,皺眉凝視片刻,仍舊是擡手便痛,只好重新上藥包紮。

青蕪怕傷,包了厚厚幾層,幾乎給手包得圓滾滾,明蘊之連聲道:“好了好了,再包下去,怕是連筷子都拿不了。”

“拿不了筷子,奴婢喂娘娘吃。”

青蕪將繃帶包紮得的,道:“娘娘諒別人,也多關心關心自個兒吧。娘娘前幾日分明說得好好的,要過好自己的日子,瞧這模樣,哪裏好啦?”

明蘊之無奈搖頭:“教訓我真是一套又一套,說不過你。”

青竹此時進來,端著齊王妃送來的炙,道:“娘娘,奴婢去問過了,沒人送來東西。”

“或許是人多,送錯地方了也未可知。”

Advertisement

青蕪道。

昨日沈懷璋說送過東西來,明蘊之原以為是侍著未曾送來,派人去問,得了這麽個結果。

“罷了,”明蘊之輕嘆一聲:“好在他說不是什麽貴重之。”

想到沈懷璋,明蘊之思量片刻,道:“去問問沈大人的寢帳在何?替我帶個信去。”

為著周覓之事,準備寫信給當年在書院一道讀書時結識的友人,此人并未婚,而是回了幽州家鄉立了學,學著外祖母那般,教子讀書明理。

此人恰是沈懷璋的遠親,幾人曾一道玩耍過。只是多年未見,偶爾聯系也只是書信往來,明蘊之想了想,還是準備請沈懷璋從中相幫。

剛坐在桌前,想起自己被包裹得握不了筆的手,苦笑道:“青蕪!”

青蕪理直氣壯:“娘娘的手早日好,比什麽都重要!”

,”明蘊之沒了法子,對青竹道:“那去瞧瞧沈大人今日在做什麽,若是無事,請他前來一敘。”

青竹應聲去了。

“等等。”

明蘊之,叮囑道:“此事牽扯甚廣,莫要為外人知。若有人問起,便說是請沈大人來,問問外祖父的子。”

周覓的父親若真是被冤,背後定不了太後的手筆,莊家不是能輕易得罪的,也不想打草驚蛇。

-

林中。

裴彧下一只大雁,隨行的護衛上前拾起,送了過來。

齊王拊掌:“二哥好箭法!”

裴彧淡淡看了那雁一眼,收回了目

“方才你分明能中,為何讓孤?”

齊王藝是他親手教的,雖算不上箭無虛發,但不可能連著三箭都偏。

他連發幾箭,次次落空,而後裝作苦惱的模樣,道:“二哥你瞧這雁,怎麽飛得這麽快?”

秋獵中的獵有不都是馴養過後,專程放出來給貴人們鬧著玩的。已是秋日,不曾南歸而是盤旋在林子上空的雁,更是其中之典型。

他親眼見著那雁慢悠悠地飛,如何不明白齊王的心思,稍一搭弓,便將那雁落了下來。

“談何‘讓’字啊!”

齊王語氣誇張:“分明是二哥藝更進了才是。”

裴彧不理會他的造作,輕夾馬腹,駿馬在林中慢步。

齊王趕跟上,旁敲側擊:“雁可是忠貞之鳥,不若將其送去給二嫂,做個羽扇什麽的……”

裴彧一言不發。

“……二哥!”

齊王見自己都說這樣了,二哥還是這樣冷冷淡淡,不由得心急起來:

“二哥還是不打算回去麽?”

“回何去?”裴彧音淡漠,不帶一

“自然是二嫂帳中!”齊王道:“好歹是出來圍獵,難得遠行,二嫂獨自一人在帳中多孤單啊。”

“孤單的只怕另有其人。”

裴彧說完,擡手,箭羽瞄準了遠一只悠哉吃草的野兔。

一連兩日,裴彧都不曾踏明蘊之帳中一步。

兩人之間全然冷了下來,這是他們婚三年來,第一次這樣沉默的冷待。

明蘊之沒有遣人送過他任何東西,甚至對他的事也不過問一句。自顧自閉門思的過,便也真的甩開了手,什麽也不管。

這樣冷著,反倒讓裴彧的心靜了幾分。那種看到便控制不住的心悸總算消散,那些從前的他絕不會有的想法,也終于了許多。

……就連那些稀奇古怪的夢,也沒再來過。

他至今不知,那些夢來得是何緣由。

他不信命,不信那些虛無縹緲的覺,可那碎裂的玉佩,仿佛為了某種不詳的憑證。然而這種憑證來得吝嗇,稍一細想,無數紛雜的畫面又湧腦中,全然填滿了整個大腦,頭痛裂。

只要不去想——

裴彧凝神,弓弦拉滿,羽箭蓄勢待發。

視野中,那只兔子圓潤胖,沒有一點被盯上了的警覺,在草地裏愜意地用著尚綠的草葉。

耳朵一,短小的尾也隨之

那只挽弓的手便又放了下來。

慢悠悠啃草的樣子,倒是和某人有點像。

從前吃著不大吃的東西時,便是這麽慢吞吞地,著腮幫子,不仔細看,甚至都發覺不了

後來換了廚子,胃口倒是好些了,勉強能看。

裴彧目沉了沉。

落水以後,那張本沒長起來的臉頰又瘦了下去,瞧著不像兔子了,像要被啃掉的、可憐的草。

齊王不知他為何放下了弓,自顧自道:“玉珠是和我念叨了幾次,但是二哥,到底發生了何事,一定要二嫂足啊。”

裴彧握了韁繩。

“孤何時說過要?”

自己氣大,話沒說幾句就掀了簾回去,自請足,他可曾說過什麽?

了夜,還幫著人爬他的榻。

到了現在,還要倒打一耙,讓人以為是他的令。

男人抿得發白,面若凜霜。

齊王不明所以:“沒足,二嫂為何不出……哎,這只兔子二哥要嗎,不要的話我來……玉珠想要好幾日了。”

他很快被轉移了注意力,從箭桶中出一支,剛搭上去,便聽人道:“慢著。”

裴彧點了點韁繩,吩咐夏松:“捉來。”

“不準傷到。”

齊王腦袋瓜一轉,當即道:“的兔子,二嫂肯定喜歡,二哥,要不咱們現在就送過去?”

二嫂一高興,說不定就願意和玉珠玩投壺了。玉珠一高興,說不定今晚就不會把他趕下榻了——

他不等裴彧拒絕,子一個前傾,抓住韁繩,不讓他再繼續向前。

裴彧看著那只被捉來,被人抱在懷中,驚恐到有些呆滯的兔子。

帶著些灰,夾雜著幾白,實在算不上是品相好。但……

勉強能看。

他打馬轉向,折返。

此時日頭正好,大多世家子弟都去了林間,一些未出閣的娘子則聚于一吃茶聊天,營中稍顯空

齊王念念叨叨:“二哥,莫要嫌我與玉珠煩。玉珠瞧著熱鬧,其實沒幾個朋友,高,又實心眼,是當真覺得二嫂……”

他一路絮叨,忽地頓住了腳步。

“那是誰?”

齊王睜大雙眼:“好像從未見過,是二嫂的族親麽?”

倒是聽聞京中有幾位明家族親。

子一襲淡綠的長衫,站在帳前,纖纖素手略微擡起,遮住有些刺眼的日側著臉,含笑說著什麽。

前的郎君側了側,高大的影將那窈窕姿遮蓋住。

說完,點了點頭,溫聲回應了幾句。

那郎君瞧著二十出頭,一副恣意卻又不顯張狂的模樣。靛藍袍瞧著格外爽朗,發間玉冠溫潤,一瞧便知份不低。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