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每日小說 重生異能 重活不是重生 第一百六十九章 老奚的財富密碼

《重活不是重生》 第一百六十九章 老奚的財富密碼

自從進5月份,奚永福一家就開始忙碌。

今年,小兒子家承包了山寨管轄的一片山林采收山貨,家裏還準備栽種十多畝山地烤煙、兩畝水稻、七八畝玉米。那麽多農活,他和小兒子夫『婦』的時間安排的恰恰的,包括還在上學的兩個孫子一個孫,課餘時間也要幫家裏做事。

老奚年紀大了,腳又有些不靈便。今年,他不用和小兒子一家下地幹活,而是去管理小兒子家承包來采收山貨的山林。他每天的任務就是背個背簍,拿把小鋤頭,在小兒子承包那個山頭範圍溜達,采收那個山頭生長出來的野生菌子和山茅野菜。

奚永福是滇中市峨縣叉河鄉雲村委會青山村的彝族村民,現年62歲的奚永福有兩個兒子三個兒。三個兒出嫁後,他和自家老伴分別由兩個已經分家另過的兒子養。他和自家小兒子家一起生活,老伴則和大兒子家一起生活。

也就是說,他們老夫妻兩個,需要分別跟隨兩個兒子家生活,他們老夫妻兩個也需要分別幫助兩個兒子家『』持家務。晚年的生老病死,也分別由兩個兒子家各自負責料理。

有兩個兒子,一個兒子養一位老人,很公平,很合理。他們老夫妻兩個事實上已經分開生活,他們老夫妻被人為分開了。

這種現象,在農村不是個別現象。許多地方,子多的家庭,年老的父母要麽單獨生活,要麽流在幾個兒子家吃飯。有兩個兒子的家庭,分別養父母當中的一位是生活常態,而不是個別現象。

Advertisement

今年春節過後,青山村開始將村子所屬的山林劃片分包,他家大兒子和小兒子,分別承包了同一個山頭的兩邊采菌子。年老衰的老奚夫『婦』,正好可以幫助兩個兒子家看守這個大山頭,順便采收山頭上有經濟價值的山茅野菜賣錢。

他們青山村寨管轄的山林麵積可不,五六十戶人家劃片分包,每家每戶能承包到的山林麵積都在兩三百畝以上。雖然不能砍伐山林的樹木,隻能采收山林裏出產的山茅野菜之類的附屬產,一家人管理這麽大片山林也夠他們忙活的。

特別是每年三月到十月,山林裏麵出產的東西可不。山百合、苦刺花、野生菌子、野生山『藥』、蕨菜等可以采集的山茅野菜應有盡有。懂得些中草『藥』的老奚,還能采收到一定數量的中草『藥』,在家裏晾曬整理後,賣給『藥』材收購商也是一筆不小的收。大山是慷慨的,隻要你有時間,用心在山上轉悠,每次回家背簍裏都能裝滿。

他們家承包的山林,離他們居住的村寨不遠不近,老奚和老伴懶得回家吃飯住宿。三月份之後到十月份期間,滇中地區的天氣也暖和,他們老夫妻幹脆在山頭中央整理出一塊平地,修建起一建簡易茅草屋,常住在山上,過上閑雲野鶴一般的山居生活。

以前,老奚沒事的時候也上山采收山茅野菜和中草『藥』。老奚無固定活範圍。哪裏有好東西就到哪裏去采收,自由自在。

Advertisement

現在不行了,不但青山村寨的山林已經劃片承包,附近幾個村寨的山林,也劃片承包到的山民家庭。他隻能在自家小兒子家承包的山林範圍裏轉悠,采收這個範圍裏的山貨。

老奚剛開始覺得憋氣,這種被人為限製了活範圍的日子真不自在。可是,隨著他有事沒事在自家承包的山林裏轉悠,他發現,在這片隻有自己家可以自由采收山茅野菜的山林裏麵,他可以做的事太多了。活範圍的限製,他不再是走馬觀花式的轉悠,可以細致的搜尋,他可以采收到的山茅野菜和中草『藥』材更多。

因為,這片山林歸他管理,山林裏麵出產的東西除了樹木不能砍伐,植被不能隨意破壞外,都歸他自由采收。沒有人來和他爭搶,山林裏麵有什麽好東西,更不用擔心采收不及時被別人搶先一步采收走了。該是他的,就是他的,他可以有計劃的巡山采收山林的出產。

“老婆子,我們是不是和老大、老二家說說,幹脆把這個山頭統一管理好了。”老奚著水煙,和正做晚飯的老伴說話。

“咋個說?”老伴切著菜,神平和地問道。

“咱們家承包的這個山頭合並起來有八百多畝,從山腳到山頭,灌木、梨木樹、雜木樹、鬆樹都比較集。我估算過了,等雨水下,每天長出來的菌子就不於一兩百斤,我們能采收到的至有四五十公斤。如果全部采收下來,在山上就可以買四五百塊錢。這個山頭的承包費,老大和老二家總共是5000塊一年,我們倆十多天就可以幫他們收回來囉。”老奚愜意地著水煙,給老伴講述著他的發現和打算。

Advertisement

老伴滿心歡喜地回應道:“這麽算下來,老大老二家的承包費倒也不貴。五月到十月,可以采收五六個月菌子呢。”

“也不是天天都有這麽多菌子,還要采收回來才能買上錢。采收不及時,還有那些沒找到的就都爛的山裏頭了。”老奚務實地說道。

“這麽大的山,我們兩個人,加上老大老二他們兩家有時間過來采收,也不一定轉得過來。,爛在山裏的不在數。今天後山窪茅草叢那幾十朵幹菌就吃不了,都爛掉了。你說,我前幾天都從哪裏路過了,怎麽沒轉過去看看呢?”老伴惋惜地說著上山采收菌子的事。

“嗬嗬嗬,爛了就爛了,這山上出產的東西,遇到就是你的,遇不到也不用後悔。你這次不是發現窩子了嗎?以後就知道那裏會出值錢的幹菌了。老婆子,山上出菌子是有規律的,雨水天和晴天延續的時間不同,出的菌子都不同。這片山,我們兩個也差不多轉了,什麽時候那裏出什麽菌子,我們心裏都差不多有數囉。”老奚豁達地笑著安老伴,他已經發現這座山頭的財務碼,他不著急。

“嗬嗬,我不懊悔,隻是覺得可惜了。那些幹菌要是采收回來,值百多塊錢呢。老頭子,那些來收菌子的人不是說了,承包山林後,各家可以調查清楚自家山林裏麵的出產,有計劃的采收嗎?”

老伴『』持家務多年,沒分家那些年,家裏的柴米油鹽醬醋茶都是在打理,對村寨裏麵發生的大小事務關心的很,不像老奚,有事沒事就喜歡到山上轉悠,收集山林裏的出產。

要知道,老奚的收獲,都是經過的手變家裏的財富的,這位當家可不含糊!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