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每日小說 耽美BL 養大小皇帝后他總想娶我 207

《養大小皇帝后他總想娶我》 207

“若是你當真沒有把握,你今日會自己穿上那戰甲,讓朕來彎弓的。”溫潤的夜燈下,顧修向他傳遞的眼波都顯得格外溫:“你永遠不會讓朕真的陷險境的。”

韓墨初被這眼神恍惚了神,他不由自主的上了自己前那枚隨佩戴的長命鎖,粲然一笑道:“臣的陛下好聰明啊,怎麼這麼聰明呢?”

“朕一直都很聰明,只是不想與你這只小狐貍爭罷了。”

“陛下總說臣是狐貍,臣是狐貍,那陛下是什麼?”

“子冉是狐貍,朕自然是老虎。”顧修低下雙眸,一本正經道:“能讓你仗勢欺人,狐假虎威的老虎。”

“陛下如此偏,就不怕臣有朝一日會得寸進尺麼?”韓墨初聞言,笑彎了眉眼。

“朕是天下之主,四海之王,朕在這里,這山河日月都是你的。你想做什麼,都可以。”顧修以臂為環將那個眉目如畫,溫潤如泉的男子網羅在了懷中:“子冉本就不必在意分寸,還談什麼得寸進尺?”

*

作者有話要說:

突然發覺這章好水,果然雙開的日子不好過啊,我要加快點速度了。

第一百二十二章 利

永定三年, 元月初七。

天氣晴好,艷高照,偌大的深宮之中只剩下了君臣二人。

吳氏回鄉探親去了, 小皇子毓誠也跟著吳氏一同去了。

尚宮吳氏從顧修做王爺時便一直跟著顧修, 雖沒了丈夫兒子, 但是還有兩房娘家的親戚在,每年依舊都要往鄉里走上一趟敘敘鄉里之, 顧修登基之后也不例外。

至于那只小團為什麼會跟著吳尚宮一同出宮, 一切都源于兩日前的一場套路。

初五那日,尚宮吳氏在公主府領了賞賜回來,正在廳前與顧修及韓墨初辭行。

Advertisement

原本在室午睡的小毓誠忽然跑了過來,把自己那只寶貝似的布老虎也包了個小包袱抱在懷里,拽著尚宮吳氏的袖可憐的看著:“吳姑姑,我也去。”

吳氏連忙彎腰抱起懵懂懂的小團子顛在懷里哄道:“小主子在宮里乖乖陪著父皇和亞父,吳姑姑三五日就回來。”

“唔,去!誠兒也去!”小團子摟著吳氏的脖頸, 愈發固執的重復著這一句話。

“不啊,小主子是宮里的孩子,吳姑姑是要回鄉下去。”一向對小團子毫無原則的吳氏當即心疼的紅了眼圈兒:“小主子哪能跟著吳姑姑去鄉下呢。”

被連番拒絕的小團子不高興了,拍著自己懷里的小包袱嗚嗚咽咽的哭了起來:“吳姑姑,一起去,一起去。”

“小主子呦,我的心肝兒呦, 吳姑姑也想帶小主子去啊!但是這實在不合規矩啊!”

小團子哭,吳氏也跟著哭。

這一對非親生的祖孫二人依依惜別, 難舍難分的模樣, 任誰瞧見都要辛酸容。

目睹一切的君臣二人本在喝茶, 見了這場面也不得不把手中的茶盞雙雙放下。

“不然,吳姑姑您帶毓誠一起回去吧。”顧修與韓墨初眼神錯,很識趣的提了一句。

“啊?”吳氏的哭聲戛然而止,摟著依舊在懷中泣的小團子試探道:“陛下,這于宮規不合啊。小主子是皇子,皇子怎能輕易出宮?”

“小殿下年紀還小,其實也不必太在意這些虛禮。”韓墨初重新端了茶盞輕聲笑道:“您就帶小殿下去吧,不然您出宮探親的這幾日這孩子若是一時三刻非要找您,我和陛下可哄不住。”

“那...這出了宮...小主子若是過不慣可怎麼好呢?”吳氏拎著帕子了把臉,口中還在遲疑:“這麼金貴的孩子去鄉下,老可怎麼同鄉里說呢?”

Advertisement

“您只說毓誠是您在京中過繼的孫子就是了。”顧修提了一種格外可行的說法:“毓誠雖是皇子,但能讓他一早見見宮外的百姓也是好事。這次就勞吳姑姑辛苦一趟,帶著毓誠去你們鄉里認認冬苗,農,耕牛,還有那些農家的茅檐草舍,長長見識。”

此言一出,祖孫兩個都歡喜得無可不可。

尤其是尚宮吳氏,抱著沉甸甸的小團子不顧阻攔的給君臣二人行了個大禮: “老遵旨!老定然會好生照看小主子,保證出不了半點差錯!”

“吳姑姑不必如此,朕信得過您,您快去替毓誠打點行裝吧。”

尚宮吳氏免禮起后一路顛著在懷中喜笑開的小團子往皇子起居的興圣宮走:“小主子走嘍!跟吳姑姑走嘍!回鄉里騎大牛去嘍!”

君臣二人又對視一眼,總覺得這一老一小方才就是哭給他們看的。

***

小毓誠跟著吳氏走后,喧鬧的宮中安靜了下來。

吱吱喳喳的木小車也沒人騎了,咿咿呀呀的小木馬也沒人晃了,君臣兩個捧著書看時也沒人胡鬧了。

一時間,二人多有些空落落的。

好在,他們君臣兩個向來都是從來閑不住的。

晨起一盞閑茶還未喝完,易鶨先生留下的武圖紙便被二人鋪滿了一桌子。

“黃林前日傳話進來說,第一批釗金戰甲已,最快月底時便能送往南疆前線了。”韓墨初著鎮紙將圖紙中最長的一副展平,拿出了一副高句麗年底進貢的貝母水晶鏡細細的查看圖紙上的每一細節。

“朕給了他一個月的恩假,他倒是閑不住。”顧修坐在韓墨初邊,也拿著一副金柄鏡捋著另一張圖紙查看:“也罷,照子冉今日的架勢,他也確實歇不上一個月。”

Advertisement

顧修手中的圖紙上畫的武他瞧著有兩分眼,卻又想不起究竟是在哪里見過。

那武是一銅鐵所制的金屬管,管安著膛,使用時將鐵鉛所制的大球填,再以一引信點燃,鐵球便會飛出金屬管,直奔目標而去,命中后鐵球裂開來。按著圖紙上所畫的示例,這種武比原先軍中攻城所用的巨弩與投石車的程和攻擊力都不止強了一星半點,且積也比現行軍中所有的巨弩與投石車要小上很多,戰時作起來也只消兩人即可。若能有此利攻城,即能節省兵力,又能減小傷亡。

“子冉,你可知易鶨先生這畫的是何?”顧修放下了手中的鏡,將圖紙推向了韓墨初一側。

“火。”韓墨初看了一眼圖紙,淡淡答道。

顧修道:“火?何謂火?”

“火,顧名思義便是以火為。”韓墨初溫聲笑道:“陛下年時不是讀過丹經一書麼?知道將硝石同煉硫磺,以猛火加熱,可生燃。”

“朕是讀過,可是那不是制藥煉丹所用的麼?莫不是子冉想在這宮中重啟先帝當年的玉玄宮?”顧修才追問了一句,韓墨初久未面世的戒尺便一下擊在了顧修的手掌心上。

“真元妙道要略第七章 開篇,背。”韓墨初手持戒尺板著臉,一副公事公辦的模樣。

顧修被得手心一燙,攤開手掌凝眉思考,在腹將這生僻的書籍搜索了良久方才緩緩背道:“有以硫磺,雄黃,合硝石...硝石...”

“有以硫磺,雄黃,合硝石并燒之,焰起燒手,面,燼屋舍者......”韓墨初一邊揮著手中的戒尺,一面接著顧修猶疑的地方接著背了下去,這君臣二人的關系仿佛一下子回到了十一年前在歸云宮的堂屋里:“背硝石宜佐諸藥,多則敗藥,生著不可合三黃燒,立見禍事。陛下年時那輛火焰車,臣也不知是給誰做的,做的時候又是怎麼教的。”

十一年前,剛做師的韓墨初為了讓顧修這個小狼崽子記住《孫子兵法》中的火攻篇,特地用竹管和竹篾給顧修做了輛小型戰車,空心的竹管里填著韓墨初不知從哪里弄來的硝石,硫磺,及木炭的末,又拆了兩煙花里的磷火和引信,封在了竹管末端。

韓墨初說,只要在這引信點火小車便能自己起來。

實驗證明,韓墨初做的那輛小車被點燃后不但自己能,而且速度極快。

在火焰的推力下,小車不控制的在歸云宮空的院子里瘋狂打轉,本停不下來,差點把晴昭公主派來送吃食的小宮角都燒了。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