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每日小說 軍事歷史 妻乃上將軍 第110章 計中計,局中局(3)

《妻乃上將軍》 第110章 計中計,局中局(3)

怎麼會這樣?

遠遠著被周兵圍在當中的秦王李慎,齊植難以掩飾心中的震撼。 M

叛王軍的靈魂人,秦王李慎,竟然被周軍堵在這邊?

他秦王李慎究竟來蔡氏山做什麼?

齊植實在有些想不通。

而這時,秦王李慎亦漸漸平靜了下來,目視著周軍這支奇兵的主將央,難以置信地問道,“你等……如何知道本王在這蔡氏山?你等不是去襲麥城了麼?”

“哼!”央冷笑一聲,淡淡說道,“秦王李慎,你以為你的算盤,能瞞得過代軍師麼?”

“劉晴?”

“不錯!——劉晴軍師早就料到你會在蔡氏山躲藏!”央將劉晴此前說服他的話重複了一遍,與劉晴在營中帥所告訴謝安的大致相似,只聽地李慎面更為慘白。

“不可能,這不可能……”連連搖頭,秦王李慎喃喃說道,“本王竟會死在自己手中?”

“你太謹慎了!”目視了一眼秦王李慎,央冷冷說道,“你事事將自己命安危擺在首位,可曾想過,你有朝一日會死在自己的謹慎之下?——你太小瞧劉晴軍師了!”

“劉晴……”李慎咬牙切齒地念叨著劉晴的名字,又是憤怒、又是苦地說道,“曾幾何時,本王就知道,劉晴那小丫頭,會是本王心腹大患……原以為是在本王問鼎九五、在坐收江南之後,卻不想,竟來地這般早……”

“問鼎九五?”央輕哼一聲,冷冷說道,“做夢了!——李慎,你輸了!”

“輸了?本王還有十余萬大軍……”

“那又如何?你已在本將軍手中!”央淡淡說道。

“……”深深了一眼央,秦王李慎輕笑說道,“這位將軍如何稱呼?不若這樣,你放本王走,本王日後定會好好報答於你!”

Advertisement

“嘿!”饒是央也被李慎逗樂了,搖搖頭好笑說道,“死到臨頭,還想著說服本將軍?——放過你?就算本將軍答應,本將軍手中的刀也不答應!”

李慎聞言眼中出幾分怒,咬牙罵道,“不識抬舉的蠢貨,本王乃真命天子、九五之尊!”

“本將軍只知道你乃反賊!為國家所不容,朝廷所不容!”冷冷看著李慎,央沉聲斥道,“李慎,你所重的大將,皆不在邊,事已至此,丟下手中兵,本將軍還可暫且饒你一命,將你押解回營,否則……”

“否則如何?!”厲聲打斷了央的話,李慎怒聲斥道,“本王乃先皇第三子,秦王李慎,乃大周李氏皇族,你等這些下賤人臣,竟敢對本王大呼小?”說著,他緩緩出了腰間的佩劍。

“你想做什麼?”央的眼中閃過幾分厲,沉聲說道,“李慎,速速丟下手中兵,否則,別怪某不客氣!”

“不客氣?”手握利刃冷笑一聲,李慎咬牙罵道,“你敢殺本王?”

“有何不敢?”央冷笑說道,“此前冀州軍的唐皓、廖立兩位將軍已殺了好些個藩王,功勳赫赫,唯獨我大梁軍,至今為止還未拿下一個王爺的首級,因此,我大梁軍被比下去了呢,不過……嘖嘖嘖,秦王殿下的首級,可要遠比那十九路反王的首級更加貴重啊!——要試試麼?試試本將軍究竟有沒有膽量,斬下你這位秦王的頭顱!”

“你……”眼瞅著央眼中的兇芒,李慎面慘白,在兇狠地盯著央半響後,咬牙罵道,“你等絕不會有好下場……本王有絕世猛將陣雷,你等若敢加害本王,他定然饒不了你等!到時候,你們一個個都要死!”

Advertisement

“這就是秦王殿下的言麼?”央亮了亮手中的兵刃。

“可惡!可惡!——本王竟輸地這般荒謬……”連罵幾聲,秦王李慎反而逐漸平靜了下來,央冷冷說道,“本王萬金之軀,豈能死在你們這幫下賤之人手中?”說著,他緩緩將劍刃架上了自己的脖子。

“本王你曹等著你們!——等著你們被陣雷一個個送下曹!”咬牙罵了一句,李慎一扯劍刃,頓時,鮮四濺。

“噗通——!”一翻到在地。

誰能想到,堂堂秦王李慎,叛王軍的靈魂人,竟在手中尚且握著十余萬大軍的況下,被大梁軍的死在蔡氏山山頭。

“呼,終於結束了……”長長吐了口氣,央將手中的戰刀拋給了部下,畢竟在他看來,既然秦王李慎已死,那麼,這場戰役也就結束了,剩下的,不過是秦王軍的余孽負偶頑抗罷了。

然而遠的齊植,依然沉浸在難以置信的驚駭當中,因為他怎麼也沒想到,秦王李慎竟會死在這裡。

忽然,他覺有人拍了拍他的肩膀,抬頭一瞧,齊植發現正是死了秦王李慎的央。

“很意外麼?秦王李慎死了,而且你的計劃也行不通了……”

齊植本能地察覺到了不妙,下意識地握住了腰間的佩劍,卻被央一把抓住手臂。

“不必如此!”低聲音,央淡淡說道,“某並沒有要加害齊將軍的意思!”

深深了一眼央,見其眼眸雖然冷淡,但是頗為真摯,遂猶豫著放開了劍柄,低聲說道,“是公主殿下麼?”

“不錯!——你詐降一事,代軍師早已看穿,不過顧念舊,不曾說破罷了……”

“不曾說破?”齊植失笑地搖了搖頭,苦說道,“是將計就計吧?——我算是明白了,只不過是把我當了算計秦王李慎的棋子罷了!”說著,他索坐了下來,譏諷說道,“你如何置我?”

Advertisement

“你覺得呢?”

“一刀殺了我?——怪不得你將我麾下那些兵士留在山下……是打算我在山頭與秦王李慎的護衛同歸於盡麼?回去時好說,我齊植一時不慎,被秦王李慎的護衛所殺,對麼?”

深深了一眼齊植,央蹲下來,低聲說道,“代軍師只是我向你傳達一句話,眼下回頭,還不遲……”

“什麼?”齊植抬頭疑央。

“你我都得到了一件天大的功勞不是麼?”指了指遠的秦王李慎低聲音說道,“這足夠讓你躋於我周軍,是真正的躋!——你以為代軍師為何要讓你隨軍,與我一同行?不就是為了給你一個天大的功勞,讓我大梁軍的眾將領能夠接你麼?”

“……”齊植聞言為之容,難以置信地央。

“方才你打算對某拔刀的事,某就當沒發生過!——好好考慮吧!正如代軍師所言,眼下回頭,還不遲!”說著,央拍了拍齊植肩膀,站起來。

“等等……”喊住央,齊植亦急忙站起來,在深深了幾眼央後,忽而拱手抱拳、鞠躬行禮。

“多謝將軍!——將軍為何要幫我?”

“幫你?不,我只是還代軍師一個人罷了,再者……”回頭了一眼齊植,低聲音說道,“代軍師不希你等再有何損失了……”

“……是!”虎目含淚,齊植恭敬地抱了抱拳。

點了點頭,央轉招呼遠的士卒道,“傳令下去,收斂反王李慎首,我等即刻返回主營!”

“是!”

秦王李慎……死了?!

央與齊植將這個消息帶回周軍主營冰城時,整個營地都沸騰了。

而當唐皓、梁乘、王淮三將得到金陵眾刺客傳遞消息趕回營地時,整個冰城更為熱鬧了。

正如央所轉述的劉晴的話,當親眼看到秦王李慎的首後,大梁軍眾將領對齊植的態度明顯改善了許多。當然了,更主要的原因是央為了還劉晴的人,在戰友同澤面前說了齊植不好話,說幸虧齊植先士卒,力廝殺,這才攔下了想要逃跑的秦王李慎。

正因為如此,往日裡對齊植怒目而視的眾大梁軍將領們,這回竟是破例朝著齊植點頭打招呼,這讓後者有種寵若驚的覺。

要說唯一有誰不高興,恐怕就是太平軍的另外一名將領徐樂了,一臉難以置信地盯著齊植,讓齊植頗有些不自在。

“這到底……到底是怎麼回事?!”

一回到自己住所,徐樂一把抓住了齊植的襟,厲聲質問著。

“我怎麼知道?!”力掙開徐樂的手,齊植頗有些氣惱地說道,“好死不死,那李慎就在蔡氏山,將軍直接率兵殺上去了,我能怎麼辦?!”

將軍?”徐樂就算再是遲鈍,也不至於發現不了齊植對於央的稱呼的改變。

“……”齊植聞言面一滯,在遲疑了半響後,歎息說道,“事實上,公主殿下早就看穿了我的計策……”說著,他便將他所知道的劉晴的整個計劃全盤告訴了徐樂。

與齊植的反應不同,徐樂聽後愈加氣惱,怒聲罵道,“該死的!——竟然還在利用我等!”

“徐樂!”齊植低喝一聲,猶豫說道,“我覺得,公主殿下對我等也算是仁至義盡了……”

“那又怎樣?難不我等要向周軍搖尾乞憐不?”說到這裡,徐樂下意識向齊植,難以置信地說道,“齊植,你不會是打算……”

咬了咬牙,齊植沉聲說道,“不錯!——在我看來,公主殿下對我等實屬仁至義盡,再糾結下去,反而是我等失卻了仁義……”

“你這家夥!”一把拎住齊植的襟,徐樂正要揮拳,只聽屋外傳來一陣吵雜,下一刻,央推門走了進來,正好看了一個滿眼。

“齊植,帥令已下,天明時分對麥城用兵,你依然是我副將,到時候到我帳來,我等一同出兵……”對徐樂的舉視而不見,央很是平靜地說道。

帶著幾分怒意掙開了徐樂的手,齊植朝著央抱了抱拳,說道,“是,末將遵命!”

“唔,那就先這樣!”點了點頭,央轉離開了屋子。

瞥了一眼央離去的背影,徐樂上掛起幾許譏諷的笑容,怪聲怪氣地譏諷道,“喲,看不出來,已經跟大梁軍的將軍搭上線了嘛,齊副將!”

“……”著徐樂那副嘲諷的模樣,齊植面鐵青,咬牙說道,“我懶得再跟你解釋!”說著,他摔門而去。

“我呸!”恨恨地朝著齊植的背影吐了一口唾沫,徐樂一拳砸碎了面前的桌案。

而與此同時,在謝安的帥所,一大幫人正圍在秦王李慎的首前,一臉歡喜地恭喜著謝安。看得出來,大梁軍的將領們對劉晴的態度也明顯改善了許多。

“好了好了,都消停一下,秦王李慎雖死,然叛王軍依舊存在,不出差錯的話,接下來幾日,我軍會遭到叛王軍的瘋狂反撲……這件事,就由劉軍師來做詳細敘述!”安了一下眾將,謝安轉頭了一眼劉晴。

劉晴會意,點點頭開口說道,“謝尚書所言不差,此番我軍能鏟除首要之敵秦王李慎,只因李慎太過於謹慎罷了……李慎雖死,可麥城一帶依舊有十余萬叛王軍,尤其是那個坐鎮麥城的大將陣雷,此戰,我軍還沒有徹底打贏,諸位可莫要心存懈怠……”

我軍?

注意到劉晴用詞的謝安忍不住輕笑一聲,笑聲驚了劉晴,讓這位年紀雖藏萬千智計的謀士微微皺了皺眉。

“謝尚書笑什麼?”劉晴有些不悅地問道。

謝安咧了咧,一本正經地說道,“本府只是覺得劉晴軍師所言確鑿,我軍萬萬不可因此而懈怠!——諸位說對不對?”

“對對!”

“大人所言極是……額,是軍師所言極是!”

“大人與軍師皆是所言極是!”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