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公開信?”遊擊問道。
師爺搖搖頭:“沒有這個詞,明顯是生造詞語。”
“不管他,繼續念。”遊擊一擺手,這年頭有文化的人太,一個親兵估計也請不起師爺,生造幾個詞彙沒什麼了不起的。
師爺撕開信封掏出公開信,聲音洪亮地念出了信的開頭:“漢將軍名拜書前山海關總兵吳……”
師爺的聲音迅速變得很低,唸到最後那個“吳”字時幾乎細不可聞,鄧名的用詞相當客氣,不過這種稱呼一出,口氣再客氣也沒有意義。
不過他的東家並沒有生氣,聽明白這封信的主人在說什麼後,遊擊發出一聲冷笑:“又是哪個不知道天高地厚的狂徒?接著念。”
這時師爺已經又向下看了一段,他的臉此時變得蒼白,對遊擊的吩咐一時沒有做出反應。
“怎麼了?唸啊。”遊擊奇怪地看著師爺。
“東家,大事不好!”
……
貴,收到公開信後,貴州巡衙門和提督行轅外一起失聲。信裡面說的事實在太過離奇,那個自稱漢將軍名的人,在信中對吳三桂坦承:將軍派去建昌的兵將,是我帶著十九騎盡數殲滅的;將軍部署在東川府的軍隊,也是我和這十九騎盡數驅散的;將軍的昆明城,同樣是我和另外十七個人放火燒的;將軍駐紮在城外的十萬大軍,還是我假傳命令讓他們訌的。
“這個……”雖然巡衙門、提督行轅中都是經驗富的文武吏,但看到這封信後還是手足無措,信上對於形勢的介紹雖然只有寥寥數語,但衆人不由心中駭然。雖然衙門很快就下令保,但這樣驚人的消息還是很快傳遍了貴全城。巡和提督一邊派人闢謠,一邊火速派親信趕赴昆明打探況。
不過他們的親信纔剛剛發出去,附近的府縣也紛紛報告他們接到了一封狂悖忤逆的公開信,各地的長都表示他們對發信逆賊說的話一個字也不信,但還是希貴能夠正式闢謠,以穩定到謠言蠱的百姓。
接到這個消息後,正忙於在貴城闢謠的巡和提督都鬆了一口氣,他們之前唯恐這封公開信只寄給自己,那樣若是消息傳開的話,說不定吳三桂會遷怒自己。但寫這封信的人顯然很知識趣,寫了很多封一模一樣的信廣泛分發,這樣就算事是真的,吳三桂老怒也不至於追究到自己上——事發展到這個地步,貴州上下都覺得信中容十有八九是真的,至於寫這封信的人到底是何方神聖,衙門外也在議論紛紛。
……
消息傳回昆明之前,吳三桂和趙良棟還在竭力瞞損失,他們打算先設法向朝廷和周圍省份吹吹風,然後一點一滴地把武庫、糧庫被毀,昆明被焚,大軍散去一半,經略葬火海這些噩耗分次分批地報告朝廷。當然,最先報告上去的是洪承疇識人不明,推薦了一個細作給他們當手下。
轉眼之間,吳三桂和趙良棟所有掩蓋真相的努力都化作泡影,收到公開信的衙門都派急使前來昆明,而且本來這麼大的事就不可能完全遮蓋住,已經出去的一些消息頓時被哄傳開來。
現在連吳三桂的手下也知道平西王撕掉的那封信上的全部容。在戴劍雄的營地裡,他的師爺就拿著抄來的一封公開信,念給東家與其他軍聽:“……雖言‘大丈夫鬥智不鬥力’,但吾之行事卻非正人君子所爲,今日返回四川后,自當練士卒,力爭早日與吳將軍堂堂決勝於疆場——漢將軍名再拜。”
師爺唸完了信,戴劍雄等人都沉默不語,整篇信中鄧名都是這種不卑不的語氣,甚至有一種謙虛的自居小輩的態度,但這種態度似乎會帶來更大的辱。良久後,戴參將輕輕說道:“這是挑釁的戰書啊。”
……
昆明城中,趙良棟和吳三桂一起痛罵鄧名,這次鄧名把他們坑得太慘了。當他們二人力掙扎、想從這個泥潭中時,鄧名又狠狠地在他們頭上踩了一腳,趙良棟一想起那個所謂的公開信就義憤填膺:“明明瞭是給大帥的信,居然四下散佈,這到底是寫信還是傳檄?真真卑鄙無恥、言而無信的小人!”
還沒來得及去實現整日無事生非、溜狗養鳥、調戲年輕婦女的舉人老爺夢想,林縛就因迷戀禍國傾城的江寧名妓蘇湄給捲入一場由當今名士、地方豪強、朝中權宦、割據梟雄、東海兇盜等諸多勢力參與的爭奪逐色的旋渦中去。 不甘心做太平犬,也不甘淪落爲離亂人,且看兩世爲人的林縛如何從權力金字塔的最底層開始翻雲覆雨,在“哪識羅裙裡、銷魂別有香”的香豔生涯中,完成從“治世之能臣”到“亂世之s梟雄”的華麗轉變。
崇禎七年三月,山西陝西大旱,赤地千裡,民大饑。四月,李自成入河南,與張獻忠合兵攻取澄城。七月,後金軍進圍宣府,兵掠大同,沿邊城堡多失守。 大明內憂外患,風雨飄搖! 這年的七月,王鬥意外來到大明,成為宣府鎮保安州舜鄉堡一普通小兵…… ※※※ 【大明宣府鎮軍隊等級:小兵、甲長、管隊、防守,操守、守備、遊擊、參將、副將、總兵。】
瑞根歷史官場養成文,絕對夠味!大周永隆二年。盛世隱憂。四王八公鮮花著錦,文臣武將烈火烹油。內有南北文武黨爭不休,外有九邊海疆虜寇虎視。這是一個最好的時代,也是一個最壞的時代。關鍵在於你身處其中時,該如何把握。勇猛精進,志願無倦,且看我如何定風流,挽天傾!歷史官場養成文,兄弟們請多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