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金廈懸於海外,兵容易過去麼?”順治說出了心裡的疑慮,取消了親征後,北京的滿、蒙、漢八旗都不再出,但山東、山西的綠營銳則繼續南下,這些北方綠營加起來會有三萬多人,而且擁有大量的騎兵,數目大概在七、八千左右。
“其實隔著也並不算遠,”鰲拜這幾天也仔細分析過廈門一代的地理,他有竹地對順治說道:“耿藩和福建水師應該可以把人運過去,而且廈門島很大,鄭逆水師不可能都照顧的過來,以前也不是沒有登上去過,但是福建綠營太無能了,連鄭逆都打不過,所以佔領不了。這次達素率兵前去,不但有勇將,還有近萬騎兵,只要上了島,鄭逆就絕無生理了。”
“奴才仔細問過黃梧了,廈門到大陸確實不遠,耿藩、福建水師再加上廣東水師,一次能夠把兩、三萬兵馬運過去。不過,事有萬一,所以不可不防。”索尼也贊同讓達素前去福建,不過達素帶去南方的還有三千滿洲八旗,索尼可不希這些珍貴的滿洲兵出什麼閃失:“先讓綠營上,讓水師先運綠營,讓達素和旗兵呆在後面,如果鄭逆水戰厲害,淹死的都是漢軍;如果漢軍能夠上去,八旗再去不遲,再說這次達素邊的可不是沒用的福建綠營,而是來自山東、河南、山西的綠營,也有幾千騎兵。比樑化的蘇鬆水師可要強太多了,說不定不用滿八旗上岸,他們就把鄭逆剿滅了。”
順治想了想,點點頭:“你們說的對,那麼就給達素下令吧,讓他打垮了馬逆後就移師福建,剿滅鄭逆。不過朕有言在先,不管是打馬逆還是打金廈,滿洲八旗都不許上陣。”
“不許上陣?”索尼有些驚訝地問道。
“不錯,就像你們說的,打馬逆也好,打鄭逆也好,北方綠營就夠用了,八旗沒有必要上陣,在後面盯著漢軍,讓他們好好出力就行了。”順治說道:“達素也不要過海,在大陸上這邊看著就行,渡海登陸的事,給漢軍去做。”
“皇上聖明,奴才遵旨。”
今天說了這麼多事,順治到有些累了,不過事還沒有完,川陝總督李國英那裡還有奏章,需要北京同意他的計劃。
“李國英說夔東羣賊正源源不斷地返回奉節,以他手中的現有兵力,恐怕倉促難以收復奉節,把夔東賊堵在夔門以東。”索尼覺得李國英的行有些遲緩,不過這也都是資短缺造的:“一年川省的賦稅不過三千兩,吏俸祿就要五千兩,衙門支出還要五千兩,軍餉則需四十萬兩,糧草需三十萬石。四川兵所需全靠從陝西轉運,因此很難與奉節賊對峙,既然短期拿不下奉節,李國英打算暫時放棄雲,堅守萬縣,然後遣高明瞻帥一萬人攻打都。如果拿下了都,就可以在川西屯田,再通過長江轉運重慶、萬縣。”
李國英向北京報告,川西土地沃,只要建立一批軍屯,有一、兩年就可以有小,四川清軍所需的糧草就可以由川西提供很大一部分,不必全數由陝西轉運。在李國英的時間表裡,兩年後四川清軍就可以大大加強萬縣的實力,主開始與明軍對峙,在川西軍糧的支持下進攻奉節。
“奴才覺得可行。”索尼介紹完李國英的計劃後,就表示支持。
“奴才也覺得可行。”鰲拜附和道。
按說有這兩個人的一致支持,順治就會同意的地方上遞上來的方案,但今天順治卻沒有立刻準許李國英的戰略,而是反問道:“但那個鄧名,會讓李國英如願麼?”
“現在鄧名已經回到了湖廣,他會不會返回奉節?”順治問道。
“應該不會,四川偏遠,鄧名應該還是會看著湖廣,然後設法進江西,繼續進攻東南。”索尼馬上答道。
“不一定。”順治搖搖頭:“你說的是常理,但這個鄧名不可以常理度之,朕覺得他從東南和湖北退得有點快了。”
“不取湖廣、江西,反倒去圖四川?”索尼的腦子一時有點轉不過來。
“皇上說的是,”鰲拜突然出聲贊同:“東南雖然人口稠,產富,但也是朝廷重兵把守的地方,救援也比較迅速,鄧名說不定還真會去四川。”
索尼一想也確實有這種可能,現在鄧名手中有不從江蘇得到的糧草,能夠在四川維持一支規模比較大的軍隊:“不過若是鄧名去四川也好,朝廷正好騰出手對付鄭逆,張逆。”
“朕沒說不好,四川偏安之地,進容易出來難,不過若是鄧名去了,還是要多拖他一些時日,不要讓他再次突然竄出來給朝廷找麻煩。”順治下令道:“命令李國英快點行,趕快把川西拿下,爭取早日屯田滿足軍需,從陝西轉運本來就耗費巨大,而且陝西的糧草還要從京師、河南轉運。”說到這裡,順治又遲疑了一下:“那個高明瞻,能放心麼?朕記得重慶被攻打的時候,高明瞻棄城潛逃,只是李國英拼命替他說好話,朕也得給李國英一點臉面,纔沒有問罪。”
“皇上放心,都那邊的況已經查得清清楚楚,城劉曜、楊有才二賊,手下本來只有一萬多農兵,披甲不足千人,最近好像又從建昌那裡移來了兩萬多男丁,但同樣都是農丁,沒有披甲。高明瞻前罪未清,肯定會設法立功自贖,李國英給他一萬兵馬,其中三千披甲,又都是善戰的甘陝綠營,攻下都絕對沒問題。”
“嗯,使功不如使過。”順治點點頭,認可了鰲拜的說法,繼續吩咐道:“不能讓鄧名拿下重慶,不然他就能和雲南李定國取得聯繫了,朝廷剿滅起來也會多費氣力。”頓了一頓,順治又下令從國庫裡給陝西那邊撥點糧餉去,這幾年雖然軍費浩大,但清廷每年有兩千多萬兩白銀的稅收,國庫裡的儲備還是有一些的:“讓李國英不要呆在保寧了,多從甘陝調些兵去重慶,若是鄧名真的進川,一定要把他拖在那裡。”
紹者,一曰繼;二曰導。 公元1127年,北宋滅亡。旋即,皇九子趙構在萬眾期待中於商丘登基,繼承宋統,改元建炎。 然而,三個月內,李綱罷相,陳東被殺,岳飛被驅逐出軍,宗澤被遺棄東京,河北抗金佈置被全面裁撤……經過這麼多努力之後,滿朝文武終於統一了思想,定下了擁護趙官家南下淮甸轉揚州的輝煌抗金路線。 不過剛一啟程,在亳州明道宮參拜了道祖之後,這位趙官家便一頭栽入了聞名天下的九龍井中,起來後就不認得自己心腹是誰了! 朕要抗金!可朕的心腹都在何處? ! 這是一個來自於九百年後靈魂的真誠吶喊,他在無可奈何繼承了大宋的名號後,更要將這個朝廷與天下導向一條新路。 故稱紹宋。
現代職場人王通,在病死後穿越到明萬曆初年,這是大明最好的時代,也是大明最後的輝煌,作為錦衣衛子弟的王通,能做些什麼,能改變些什麼呢? 在他出現的這一刻,時間長河已經變了流向...... …
一個從未出現過的朝代,一個穿越到婚房的倒楣大學生,一座神奇的圖書館,成就了一段舉世無雙的傳奇人生,當林寒以優雅的姿態走著別人的路讓別人無路可走時,大寧朝上下對'妖孽'二字有了更為深刻的理解。 世上的道路千千萬,總要一條一條試試嘛。 林寒語。
武朝如詩篇,風姿美如畫。 穿越了?還是庶子?沒關係,因為方正只想過悠閑的生活。 可越不想參與朝廷的事情,它就越就越陰錯陽差的糾纏你。 武朝有江湖,空有一副行俠仗義之心,卻無練武之資。 不過一切都沒有關係,擁有超時代知識的方正能在爾虞我詐的朝廷活的如魚得水,在武力為尊的江湖,他能收強者為己用。 有才子,就有佳人,朝廷丞相之女、書院院長之女、武林聖女、神女圍繞其間,到底他又會選擇誰呢?還是一網打盡?敬請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