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奉節軍的口中,這個其實就是一個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的比賽。熊蘭剛剛接手萬縣,一門心思要趕出點績給上面看,畝產稍微大一些是很正常的;而且萬縣人不多,熊蘭能夠直接到一線監督,下面的人想頭肩耍也不容易。
“這些主意不是沒有人想過,比萬縣這裡的辦法還多,還細,但最後依舊什麼用都沒有。”奉節軍聲稱,這只是他表面上對鄧名說的原因,還有一些理由是下面的人心照不宣的。那就是複雜的人網絡,親朋懶需要睜一隻眼、閉一隻眼,負責軍也要撈一點自己用的油水。萬縣現在可能這種損耗一點,所以看上去效率高一些,不過長期看來,這個效率肯定會不停地下降。
不過就算有這樣、那樣的原因,軍屯依舊比民屯擁有不優勢,也是夔東方面普遍採用的方法。不過這點奉節的屯墾軍也沒有和鄧名提,因爲他們都聽到過傳聞,說是鄧名不打算在川西採用軍屯模式。有經驗的人並不是很多,其中沒有人願意惹大人不快,尤其是掌握下面人的前程、生死的大人。
……
貴。
最近幾個月來,吳三桂的心一直不是很好,在得到把雲南封藩給他的許諾後,吳三桂就一直想努力進取,儘早奪回昆明,把自己的封地拿到手。爲此吳三桂甚至採用了涸澤而漁的模式,在貴州境徵收一半產出作爲賦稅。
年初吳三桂定下這種政策時,以爲這種高賦稅不會維持多久,等今年收穫後,肯定能夠從清廷要來大量的資。等拿下了雲南,把李定國趕走後,吳三桂需要的軍費也就可以大大減。吳三桂本來盤算著,那時可以藉口邊境不穩,繼續向朝廷討要大量的補給,然後在自己封地進行減稅,讓藩國可以迅速得到恢復。
但隨著湖廣戰事的展開,胡全才二話不說就截留挪用了本應給吳三桂的大量資;更討厭的是,無能的胡全才還兵敗亡。吳三桂傷心的想到,本該屬於的他的東西結果全便宜了鄧名了。
得知鄭功侵長江後,吳三桂就斷定今年他不太可能獲得更多的補給了,無論閩軍敗與否,清廷都不會再想西南投大量資源:即使能夠擊敗鄭功,清廷的賦稅重地也被攪和得一塌糊塗;如果閩軍得志,那吳三桂估計就會接到撤出西南,反攻江南的命令了。
事態也確實朝著吳三桂預料的方向發展的,鄧名也去東南摻乎了一通,當看到邸報上列出的那長長一排免稅地區後,吳三桂嘆了口氣,知道今年西南休想得到任何補充,就是明年能有多也很難說。
既然吳三桂從清廷那裡拿不到東西,那他對養活貴州的十萬大軍就有了很大的牴心理:雖然吳三桂已經設法把耿藩、尚藩等諸多援軍都轟走了,但剩下的軍隊還是太多了,清廷不給補充後,這些人就是在吃吳三桂的封地產出。
今天吳三桂把趙良棟找來,掏出一封信給他:“川陝總督李國英來信了,他說鄧名已經返回湖廣……”現在李國英尚未得到鄧名行蹤的確切消息,對鄧名下一步的行也都是猜測而已,不過吳三桂倒是說的斬釘截鐵:“鄧名勢必圖川,若是圖川勢必要拿下重慶,把川西、川東連爲一。若是被鄧名得志,朝廷平定四川勢必要多費周折。”
前幾個月吳三桂一直想把部分部隊的開銷轉嫁給周圍省份,雖然他功地塞給了兩廣一些人,但一直無法在湖廣張長庚那裡取得突破——儘管丟了半個湖北,但張長庚拒不向朝廷提出求援要求;張長庚還對吳三桂聲稱,若是他私自派給援軍,那湖廣絕對不承擔援軍糧餉,需要他們自帶乾糧,湖廣方面更不會爲此用銀子和糧食來報答平西王。
吳三桂對此的評價是要錢不要命,憤恨之餘就滿心盼鄧名把張長庚也宰了,換個更看重命的湖廣總督上臺,只可惜鄧名讓他失了。
“李國英請求我們出兵援助他,他已經向朝廷提出了求援的要求,貴州和四川乃是鄰省,守相助也是應該的。”吳三桂一邊說,一邊觀察著趙良棟的臉:“將軍可願去重慶走一遭?”
穿越到《我是特種兵》的世界,得到輔助引擎的支援,他逐步成為所有士兵的王,特種兵,通訊兵,飛行員等等,在每一個兵種的領域他都做到了極致,成為當之無愧所有士兵的王!
靖難削藩,遷都修典,征蒙古,下南洋,我無處不在,卻無人知道我在。 乾坤入袖,錦衣夜行,低調!低調才是王道。 曲折的生命傳承,延續的被動命運,成就了他的崛起和反攻。 看似沒有主動權的冒牌貨,卻扭轉了自己生命軌跡的被動局面,讓整個相關環境,都展開了新的局面! 風起雲湧的奪帝之爭,步步為營的削藩改革,永樂大典的光輝時刻,大改遷都的操控乾坤,平內攘外,大小事件,所有的光芒裡,都抹不去他的影子、掩蓋不住他的足跡! 明初歷史,風波不斷。那是個動蕩將息的年代,卻有著一批英雄梟雄攪動歷史,將大明朝的統治,推至第一個高潮! 在這樣的歷史之中,一個來自現代的小人物,如何翻雲覆雨,插手如此動蕩之中,成就自己的低調輝煌?!
(又名:極品萬歲爺)穿越大夏成為皇帝,率先推倒蕭淑妃,從此香閨羅帳,醉心三千佳麗。但權臣當道,國庫空虛,異族虎視眈眈的問題接踵而來。秦云,只好提起屠刀,成為一代暴君!順我者昌,逆我者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