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每日小說 軍事歷史 世子兇猛 第一千二百一十一章 地方

《世子兇猛》 第一千二百一十一章 地方

 被罵作是飯桶,換了誰都不樂意。

 蔣旭憤然道:“殿下,你三番兩次辱本…”

 話沒說完,秦游似笑非笑了過去,蔣旭日頓時收了聲。

 沒辦法,過兩天南宮風全家就要滿門抄斬了,面子和命,還是后者重要。

 不過在保全命的前提下也得顧及面子,不敢和秦游對線,噴一個和名不見經傳的學子還是沒問題的。

 猛地看向陳一德,蔣旭怒道:“你未仕,只是在書院中溫了幾年書,何敢在殿中大言不慚。”

 陳一德沒搭理他,而是看向秦游,恭敬的問道:“山長,這位可是您口中經常提及到的坑貨?”

 秦游滿面尷尬,連忙朝著秦老大解釋道:“陛下,在寒山書院,我經常教導…不是不是,是院長,對,廖文之廖院長經常教導學子們,遇見坑貨,不用管什麼場合,不用管什麼禮儀,一定要以臣為榜樣大肆抨擊。”

 秦老大笑了:“好,可若是言之無,朕可要治你書院學子一個污蔑朝堂員的罪名。”

 “您放心,那蔣旭肯定是飯桶坑貨。”

 說完后,不待蔣旭發作,秦游沖著陳一德打了個:“上,比卡丘。”

 陳一德就等這句話呢,氣質瞬間就提上來了。

 “所謂坑貨,非是貪污吏,其害,卻堪比貪污吏更盛貪污吏,或許是品行足夠,或許是道德優良,可最重要的是,則是能力,能力不足,居高位,碌碌無為,這種人,便是坑貨!”

Advertisement

 大家明白了,大致意思就是廢唄,居高位的廢,然后臣子們齊齊看向蔣旭

 “黃口小兒你欺人太甚。”蔣旭面紅耳赤的道:“本每日不得閑,忙于案牘之上,公房之中兢兢業業,下了值,回到府中也是子時過了才睡下,忙忙碌碌之中昭華逝去,你敢辱罵本!”

 “忙?”陳一德滿面譏諷:“忙著和床榻拼命麼!”

 “你說什麼?”

 要知道書院的小學子們,尤其是十五六歲的,都以秦游為榜樣,別的本事學了不尚且不說,但是這初生人犢特別虎絕對是一個頂倆,面對五品的主事,毫不怵。

 “你為戶部主事,只知籌算每季賦稅,卻不知道如何增長提高賦稅,不是尸位素餐又是什麼,哦對了,學生忘記了,不是不知,你是不懂。”

 “放肆,本為…”

 “你為戶部主事,主管濰州三地稅收,竟未去過這三地,嵐青縣,你可知在哪。”

 “本如何不知,該縣…”

 “你知可知此縣

 三面環山,西南兩側,有著上好的木料,是整出售作價高于六百錢的就高達八種,群山之,這些價值高昂的樹木不下萬顆,而嵐青縣,卻是濰州最窮困之地!”

 一語落,滿殿驚。

 如果嵐青縣真是這種況,說是遍地都是錢也不為過,可既然如此,為什麼又是濰州最貧困的地方?

Advertisement

 “一派胡言。”蔣旭滿面冷笑:“倘若真是如此,該縣為何連年賦稅欠收。”

 “去年吏部年初委派員吳守吳大人治理該縣,同年四月、六月、八月、十月,吳大人奏請上四次,想要將道修至該縣,你戶部為何不許?”

 蔣旭回頭看向同僚們,他還真沒說過這種事。

 一個縣老爺,即便是上奏,那也是逐級往上,不是說隨便寫封奏折就能到天子或者尚書面前,別說這群大佬了,到州府就是頂天了。

 盧通若有所思,開口問道:“不修道,道路難行,所以,該縣即便有大量的木料也無法運送出來?”

 “若僅僅只是如此,學生哪敢大放厥詞提此弊端,吳守吳大人到任后,走訪月余就明白了癥結所在,第一時間奏請上,可上不批,說是蘭縣連年不上稅,州府政績不堪,不肯撥錢修道。”

 盧通苦笑道:“修

 建道,需戶部核準,除此之外,也要用大量人力力,還要征兆青壯百姓,便是州府的知州也要三思而后行。”

 “大人,學生所說的,并不是此事。”

 “那是什麼?”

 “吳守深知癥結所在,說通了縣中族老,征募了本縣不青壯,又籌措了千余貫給州府,州府再招攬青壯修此道。”

 說到這里,陳一德滿面鄙夷之,看著一群戶部員,臉上的鄙夷,那一個毫不掩飾。

Advertisement

 盧通越聽越迷糊:“那這道,修了?”

 “未修。”

 “可明明錢都了上去…”

 盧通面劇變:“你是說,州府將這錢貪墨了?”

 “不,變了濰州的賦稅到了京城。”陳一德冷笑一聲:“這錢,是縣里的百姓費盡九牛二虎之力籌措出來的,可卻變了賦稅,吳守大人聽說之后,跑去了州府,諸位大人可知知州說了什麼?”

 盧通還未開口,蔣旭開口說道:“該縣有錢修路,無錢繳稅,這是何道理,知州只要不是貪墨了,那便無可指摘。”

 陳一德本沒鳥他,只是對著盧通說道:“知州與吳守大人說,該縣已有數年未繳全稅了,千余貫,了上去,這就是政績,戶部肯定會表彰的,到了年底知州

 來京中,定會去戶部和吏部為吳守大人說上一番好話,三年之,單單靠此件事,品級定會向上升一升的。”

 說到這里,陳一德看向吏部的員:“濰州知州,想必,已是上了奏折,吳守吳大人的名字,卻沒在奏折之中,若無意外,吏部在今年年底,知州應是會被表彰的吧。”

 上鄂回頭低聲詢問了幾句,果不其然,一個吏部員低著腦袋,滿面尷尬之

 秦老大終于聽明白了,語氣莫名:“這一千貫,本是百姓籌措出來用來修道了,修了道,他們就可以將木料賣往四地,而州府,卻將這錢,當做賦稅到了戶部?”

 “是,陛下,學生想說的就是此事,戶部,上有所行,下有所好,正是因為地方員知道戶部只在乎賦稅,才將原本修道的錢用來抵稅,而事實上,戶部的員,大多正是如此,不知地方民,只問賦稅,只重賦稅!”

 話鋒一轉,陳一德又向了蔣旭:“所以學生才說你是坑貨,若是修了道,該縣何愁賦稅,不是目短淺又是什麼,不是尸位素餐,又是什麼,濰州,你去都未去過一次,甚至不愿意尋人問上一問,還有面說你每日埋首于案牘之上!”

 秦游聳了聳肩:“看,我就說他是飯桶吧。”

 (本章完)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