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每日小說 古代言情 楚後 第三十五章 此事

《楚後》 第三十五章 此事

夏日旳天亮得早,朱詠走到宮門前的時候,來的員還不多,三三兩兩。

看到朱詠走過來,諸人都微微怔了怔。

雖然同爲上朝,但先前並不是誰都認識誰,尤其是朱詠這個不起眼的小編修。

現在朱詠在朝堂上一句皇后娘娘聖明,大家都認識了。

朱詠走過來,所有的員們都向一旁避了避,有人冷漠,有人厭惡,有人冷笑。

“竟然還有臉來上朝?”

“怎麼還沒罷免抓起來?”

“他可不會被抓起來,反而他能讓皇后在外到抓人呢。”

“我們還是擔心自己吧,指不定哪天就被龍衛破門而了。”

朱詠獨立在原地有些尷尬,其實事出了後,他一直沒來上朝,在家收拾好行李,遣散僕從,等著被革職趕出京城或者抓起來,但等啊等啊,始終無人上門,直到幾個好友跑來送消息。

“皇后娘娘爲了給你審鄭夏案,簡直瘋了。”

原本要立刻決的鄭夏被龍衛搶走了,龍衛衝進了國子祭酒家抓人,龍衛和兵馬司和京兵打起來了, 太傅在後宮和皇后也打起來——這個是據說。

還沒完, 龍衛去了荊州,龍衛在荊州抓了很多人,荊州都了——

朱詠這才知道外邊發生了什麼,不知道是激還是驚嚇瑟瑟發抖, 但不管怎麼抖, 他決定走出家門來上朝。

皇后爲了他做出這麼瘋狂的事,他不能在家中等。

宮門前來的員越來越多, 都避開了朱詠, 無數的視線盯著他,低聲的議論凝聚在一起嗡嗡, 什麼難聽話都能聽清,朱詠只當聽不到, 站在原地一, 他看到同僚好友也來了, 但也沒敢靠近他,只悄悄使個眼

Advertisement

上朝的時間終於到了, 朱詠走在隊列最後, 沉默著邁進朝殿, 俯恭迎皇帝皇后,一切如舊。

朝堂上如舊, 但也不太如舊。

朱詠站在最後,聽到有員稟告“荊州城衛和衛發生衝突, 傷十人。”“荊州郡城民衆驚,謠言四起。”“荊州郡守上書——”

員們只是稟告,並沒有質問皇后,而且當皇后開口說“這件事本宮知道——”之後, 他們立刻如先前一般沉默。

皇后宛如自說自話一般, 但沒有毫停頓,將要說的話說完。

員們繼續沉默, 直到鄧弈開口:“此事是朝廷之過,吏部今日選定人員,赴荊州安民心,撥反正。”

員們應聲是。

朱詠聽得心驚跳, 看起來沒有爭吵, 但表達的意思比爭吵還嚇人,太傅接下來要做的安民心,也是煽民心——皇后的名聲要遭了。

所謂的撥反正,太傅這邊是正, 皇后是

他見慣了這種構陷推波助瀾,這種手段多數用在上,現在也可以用在帝王上。

帝王名聲不好也就罷了,皇后畢竟不是帝王,如果真壞了名聲,民怨沸騰,太傅是有資格廢后的。

朱詠站在隊尾,垂下的手微微發

他那天,是不是不該衝站出來——

鄭夏都已經認命等死了。

他也想好怎麼照看鄭夏的家人了。

現在這樣做鄭夏死定了,他也死定了,家人也沒人照顧了。

朝堂裡員們開始新話題的討論,皇后不再說話,朱詠茫然無神,他這次是真完了。

“報——龍威軍校尉丁錘,參事殷同求見陛下。”侍高聲的呼喝蓋過了朝堂的聲音。

Advertisement

殿一陣安靜。

史愣了下,站出來呵斥:“不得喧譁,打斷朝議!”“龍威軍非升朝,不得進殿。”

走進來的侍臉微白,這些大臣收斂脾氣不當面罵皇后,但對侍們可不用好脾氣。

別說罵了,拖出去打都沒問題。

“這不是打斷朝議。”皇后的聲音響起,“他們就是爲了朝議之事來的。”

史頓了頓,想到大家商議好的,皇后的話不用理會,就當沒聽到,那麼接下來他只需要接著呵斥,讓侍“速速退下——”

但皇后比他搶先一步。

“傳——”

迫不及待離開的侍立刻轉奔出大殿, 高聲喊“傳——”

其實不用高聲傳, 那兩個龍威軍本來就站在殿外了,皇后的聲音響起他們就邁進來了。

看著走進來兩個衛,上竟然還帶著兵——這些龍威軍是後宮值守,進皇城不用卸去兵, 再想到龍衛這些日子的表現,史想了想,如果喊殿值守將兩人趕出去,可能會看到衛在殿打起來的場面。

太荒唐。

罷了罷了。

不管他們說什麼,不理會就是了。

丁大錘無視殿青紫紅袍員們,徑直走到前方:“臣奉命查荊州中正訪問鄭夏案已經有了結果。”

比預想中快,楚昭高興道:“好,快講來。”

丁大錘退到一旁,接下來的事他不擅長,殷參事將拎著的箱子打開,拿出案卷開始介紹。

“經過調取案卷,荊州郡城走訪,查找相關人等,查出真正的案犯,荊州中正遲於,遲於已經供認不諱。”

“這是罪狀。”

他展示給諸人看,遲於的筆跡,鮮紅的手印。

Advertisement

殿一片安靜,如同面對皇后說話,無人迴應。

但與先前又不同,不員們神,眼神流,些許躁

殷參事並不在意無人迴應,從箱子裡依次拿出文冊,講述查辦過程,詢問筆錄,證據,略有些的聲音迴盪在殿,語調沒有起伏,宛如流水一般流過每個人的耳邊。

站在隊列末尾原本失神茫然的朱詠漸漸凝聚,他不由探向前看,不止他,站在後列的員們都晃,向前看去。

荊州中正售賣考題,三個考生買了,但其中一個腦子不太靈,被一個讀書人發現,然後不僅不安,還把這個讀書人打了一頓狠狠威脅,這個讀書人想不開又憋屈,留下一封書懸掛在橋邊,自己投河自盡。

鬧大了之後,荊州中正當然不會自己認罪,把鄭夏當替罪羊。

“遲於知道鄭夏能左手寫字,在問詢時授意差役打斷了鄭夏左手,這是差役供狀。”

“我們從鄭夏時讀書的書院,找到了他留下的詩文集,其中有左手書寫字跡,左右手字跡果然不同。這是證。”

“爲了給鄭夏定罪,遲於送國子祭酒黃金百兩,這是兩人之間書信往來證據。”

這個案件並不複雜,可以說非常簡單。

唯一複雜的是人。

能買考題的人,是荊州世族大家子弟,跟荊州上下員彎彎繞繞有關係。

售賣考題的中正,出名門,聲名顯赫。

而國子祭酒就更不用說,遠在京城的高,一個州郡的讀書人在他眼裡螞蟻一般不起眼。

衙差役不會去仔細查問他們,更不會也不敢拷問。

所以這些人隨意手一推,鄭夏這個出單薄無權無勢的小吏死路一條。

“如今一干案犯皆押進京城等候發落。”

殷參事說道,將最後一個證放進箱子,結束了宣講。

楚昭看著滿滿證供狀的箱子,面沉沉,又帶著幾分嘲諷:“原來如此,說他們把這當小事吧,定品評級,文聖之事,徇私舞弊,死了讀書人,知道要定罪員死刑來警示,說這是大事吧,上上下下都不當回事,隨便推個人去死——”

收回視線看向殿員。

“丁校尉,將你們查證的證據,案犯都給刑部,由刑部重新發落。”

丁大錘應聲是。

刑部侍郎沉默不語,但又想,這時候沉默對不對?沉默會不會表示接了?是不是要說一聲反對?他忍不住去看太傅。

鄧弈沒有看他,只看著諸人,道:“還有何事啓奏?”

一如先前,這時候就該殿員們立刻接話。

“臣——有本奏。”

有人高聲喊,同時走出來。

前方的員你看我我看你,都看不到對方走出來,再看鄧弈,視線越過他們看向後方,諸也紛紛向後看去。

隊列末尾,朱詠大步站出來,向前幾步。

是他啊,員們的神變幻。

鄧弈看著他:“你有何事?”

朱詠沒有看鄧弈,而是看向龍椅後的子。

他俯叩拜:“臣請皇后賜臣爲欽差史前往荊州,與刑部一起,了結此案。”

此言一出,比當初他站出來說冤案還讓朝臣們震驚。

如果說爲好友喊冤是人,那此時他不說請陛下允許,也不說模糊請示誰的一個請字,而是點明請皇后賜——

這分明就是投靠皇后,表明自己只聽皇后。

瘋了吧!

殿沒能保持先前的沉默安靜,些許譁然,站在朱詠四周的員更向一旁躲去。

鄧弈看著朱詠,面木然,沉默不語。

“準。”皇后的聲音響亮落下。

朱詠謝恩起,看著龍椅上的子,高聲道:“臣定不負皇恩。”

.......

.......

“這個朱——”

大理寺卿有點胖,一面疾步跟上鄧弈,說話有點氣,話到邊又忘記這個人什麼——這等員他以往哪裡放在眼裡。

要家世沒家世,要前程沒前程。

“朱詠。”旁邊戶部侍郎揣著手提醒。

“管它什麼諸狗。”大理寺卿氣道,“他是不是瘋了?瘋了就立刻趕出去。”

說這話轉頭尋找。

“李學士呢?還等什麼?”

翰林學士在鄧弈這裡也是沒資格跟隨的——

“去讓人找他,不,讓他一起也滾蛋。”

前方沉默邁步的鄧弈道:“不用理會,他就是走投無路,只能投向皇后了。”

那倒也是,這個案子就算查清了又如何,你朱詠對皇后奴婢膝,這朝堂是絕對待不下去了。

爲了前程,朱詠只能投靠皇后,期皇后能保住他。

“就算皇后保住他讓他繼續當,又有什麼用?一個小編修。”吏部侍郎在後輕輕笑。

皇后可以讓龍衛橫行霸道,但皇后可沒有封的權利。

難道還指這個小編修也滿街橫衝直撞抓人打架?”

聽到這句話大家都笑起來。

“那樣更好。”大理寺卿冷聲說,“他可沒見過先帝,打不了奉先帝旨意的名號,敢有胡作非爲,五城兵馬司當街打殺就是了。”

員們再次笑起來。

鄧弈再次道:“這些小事不用理會,先民心要,皇后此次爲驚擾民心。”

刑部侍郎冷笑補充:“你們或許還不知道,皇后是怎麼審案的,荊州中正直接被龍衛打斷了。”

員們譁然。

“這什麼查案啊,這是刑訊供。”

“我聽說了,姜祭酒被關在牢房,別說探視,生死都不知。”

“他們有什麼資格巡查緝捕,真是了規矩!”

鄧弈喝止員們嘈雜,道:“所以要讓荊州民知道,讓世人知道,這件事與朝堂無關,不是大夏朝廷沒了規矩。”

這件事的關鍵不是案子是不是冤案,而是就算是冤案也不能這樣查。

這件事的關鍵是皇后沒了規矩,無視朝廷,仗權行事,肆意妄爲。

這種沒規矩的皇后,史書上也常見,下場好的被廢,下場不好的——賜死。

明白了,紛紛應聲是。

鄧弈擡腳邁進大殿,看著其食案上膳房送來的早朝後的飯菜,略沉默一刻。

賜死倒沒這個必要,被廢,也不至於,讓回後宮待著就好。

本就不該臨朝聽政。

.....

.....

太傅殿員散坐,有人提筆,有人沉思,出謀劃策。

大理寺卿翻看了幾本文書,有小吏來送茶,他接過,想到什麼讓小吏去喚翰林李學士,旁邊的吏部侍郎聽到了,皺眉道:“你怎麼還是惦記那個小編修?”

大理寺卿看著坐滿人的殿,但太傅殿再大,也比不過朝堂,人再多,也並不是滿朝員都在其中,整個朝堂還有很多員未在這裡——

他低聲說:“我不是在意那個小編修,我是擔心,其他人學那個小編修。”

吏部侍郎哈哈笑了:“是嗎?我倒要看看是誰,謝氏那邊的人是不是裝不下去了?”

自從皇后開口乾政以來,謝燕芳以及黨羽都沉默不語,似乎與他們無關。

“與他們無關纔怪。”吏部侍郎冷笑,“他們就是皇后黨羽。”

不說話是,說話更是,正等著他們跳出來呢。

大理寺卿鼻頭,有心說那個小編修不是謝氏黨羽,但正因爲不是纔有走投無路,朝中其他人麼,沒幾個這樣的,都有家有業的有名,沒必要自尋死路。

他示意小吏下去,不用喚李學士了。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