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正房,父親告訴竇昭寫自己的名字。
竇昭前一世跟著祖父請來的一位老儒讀過幾年《烈傳》、《誡》,看帳本還可以,學問卻談不上。
看見父親端正秀麗的小楷,很是羨慕。
父親呵呵地笑,彎腰在多寶閣格子底層找了幾張描紅的紙鋪在了書案上,握著竇昭的手告訴怎樣運筆。
含笑進來稟道:“王姨娘那邊的瓊芳過來,問七爺什麼時候過去用晚膳?”
父親看了看窗外的夕的余輝,笑道:“王姨娘在月子里頭,五小姐也要靜養,我一過去,又要重新擺桌,麻煩得很……我就不過去了,晚膳就在正房和四小姐一起用。”
含笑笑著退了下去。
竇昭有些意外,但也沒有放在心上。陪父親用過晚膳,含笑移了燈進來,兩人又寫了會兒字,父親就在正房室歇了。
過了兩天,馮保山來拜訪父親。
他二十四、五歲的樣子,劍眉星目,烏黑的頭發用羊脂玉簪子綰著,穿了件墨綠菖紋的杭綢直裰,清雅中著幾分矜貴。
這就是母親口中那個吃喝嫖賭無所不為的馮保山?
坐在大書旁案描紅的竇昭張大了,片刻后才合攏。
馮保山是來找父親玩的:“……應城家的荷花全都開了。你在孝期,我們也不驚旁人,就你、我和應城三個,賞賞花,聊聊天,你也出去氣,散散心。”
父親搖頭:“天氣太熱,不想出去。你的心意我領了。”
“這還沒進六月,熱什麼熱?”馮保山說話,像突然間想起了什麼似的,語氣一頓,目疑地著父親,“你,你不會是想為趙氏守一年吧?”
父親沒有做聲,垂下了眼簾。
“真是這樣啊!”馮保山非常沒有形象地跳了起來,眼睛瞪得像銅鈴。
半晌,氣呼呼地在屋里子轉了幾個圈,道:“算了,我懶得理你了。我去找中直玩去。”然后“啪”地一聲甩著竹簾出了門。
父親不惱不怒,面如常地溫聲喊著“壽姑”,叮囑:“不要東張西,練字!”
竇昭忙低下頭,小心翼翼地描著紅。
整整一個月,父親都沒有踏出家門半步,在家里讀書作文章,告訴竇昭寫字。
竇明的滿月禮因為母親的孝期,只在家里擺了兩桌。
王家送了些小孩的飾做為滿月禮,沒有派人到賀,而做為外家的趙氏,既沒有來喝滿月酒,也沒有來送滿月禮。
竇家的人有些尷尬,王映雪則是又氣又惱、又又怨。
等到蟬鳴匝地的時候,從京都傳來消息,舅舅趙思謀了延安府甘泉縣縣令一職。
前世,舅舅做到了慶府知府,正四品。
這一世,舅舅還是謀了西北的缺。
竇昭既為舅舅高興,心里又有幾分失落。
祖父評價舅舅:“看不出來,還有這樣的手段。甘泉縣雖然貧瘠,可一去就是主政,雖然沒有選庶吉士,但起點還是很高的。”
三伯父更為不安:“元吉也這麼說。”
元吉是竇昭的五伯父竇世樞,這個消息就是他從京都傳回來的。
如三代看穿四代看吃五代看文章一樣,竇家幾代人的苦心經營的芒全集中在了竇世樞的上。
他十三歲進學,十六歲中舉人,二十二歲中進士,庶吉士在吏部觀政,之后從吏部給事中做起,竇昭生病前,已至武英殿大學士兼吏部尚書。
是竇家第一個閣拜相的人。
又因和東閣大學士兼禮部尚書王行宜、文淵閣大學士兼刑部尚書的陳榮均是北直隸人,被人戲稱“北半邊”。
祖父淡淡地笑了笑,笑容里帶著幾分倨傲:“非進士不翰林,非翰林不閣。元吉和你一母同胞,你有什麼好害怕的?”
三伯父了額間的汗,苦笑道:“我這不是因為自己讀書,在進士面前就有些心虛嗎?”
祖父大笑。
竇昭則吩咐妥娘清點自己屋里的東西。
看樣子,舅母很快就會來接了。
按照前一世的經驗,事會很快暴,到時候肯定有番周折,還是未雨綢繆的好。
父親笑:“壽姑小小年紀就知道藏東西了。”
竇昭趁機將父親書案上的翡翠筆洗抱在了懷里:“這也是我的。”
反正到時候新繼母進門,這些公中的東西都會重新登記造冊,以便和母親的陪嫁區別開來,還不如把自己喜歡的東西收起來,混淆視聽,變自己的。
父親笑得不行,指了自己多寶閣上的兩件玉石皿:“這個喜不喜歡?”
“喜歡!”竇昭不住地點頭。
父親大手一揮:“也給你搬去藏起來!”
竇昭笑得眼兒彎彎如月牙,指了父親炕幾上的錦盒:“我還要那個紅的石頭!”
那里面是兩方上好的石,鮮艷,自山川霧巒的模樣,竇昭很喜歡,琢磨著以后找個名家幫著刻方印章。
父親刮著竇昭的鼻子:“你這個小機靈鬼,那可是爹爹的私藏,你要來干什麼?等你嫁人的時候,我親手雕塊閑章送給婿,當做是你的陪嫁好了。還有幾方好硯,到時候一并都給了你。”
竇昭嘻嘻笑,心里卻打著鼓:難道還要嫁給魏廷瑜不?他可不是讀書人,只怕那幾方好硯給了他也只是收進了庫房。
正想著,外面傳來一陣大聲的喧嘩。
父親并不理會,把竇昭抱到了書案前的太師椅前告訴練字:“我已經吩咐下去了,按照你的量給你做套花梨木的書案和椅子,就放在爹爹的旁邊,到時候你就可以坐在椅子上練字了。”
話音未落,含笑神慌張地跑了進來:“七爺,舅太太來了!”
父親一愣,道:“舅太太來了,有什麼好慌張的?”
竇昭心里卻猜出幾分來。
事最終還是敗了。
不知道是誰泄出去的?又是誰給竇家通風報信的?
“舅太太說,要把四小姐接過去住幾天,老爺不答應,讓丁姨出面跟舅太太說。剛說了兩句話,三太太趕了過來,不讓舅太太把四小姐接回去,還說什麼四小姐是竇家的姑娘,沒了娘親還有爹和祖父,沒有道理寄人籬下給舅舅養的。”含笑神惶恐,竇趙兩家翻臉,最倒霉的就是們這些陪嫁了。趙谷秋的陪嫁按律是留給竇昭的,竇昭是竇家的兒,自然歸竇家養育。竇昭太小,本當不了家,做不了主,他們留在竇家,竇家的人不會給好臉他們看;他們若想回趙家,也得看竇家答應不答應。“三太太還說,四小姐長大以后還要嫁人的,是趙家的表小姐面還是竇家的嫡小姐面?趙家要是真為四小姐好,就不會想出這樣的餿主意了。舅太太不能因為趙家和竇家有罅隙,為了打竇家的臉,就不顧外甥的面!”頓了頓,又道:“大太太早得了信,說趙家準備全家都去任上,東西都收拾好了,單等接了四小姐就啟程。舅太太卻矢口否認。老爺說了,四小姐是無論如何也不能跟著舅太太去安香的……”
竇世英眉頭鎖地打斷了含笑的話,吩咐妥娘:“你在這里看著四小姐。”然后對含笑道:“你帶我去看看!”
含笑慌慌張張地應了一聲,陪著竇世英出了門。
竇昭靜靜地坐在太師椅上,等著人來找。
過窗欞進來,微塵在空中飛舞。
子細細的說話聲溫如風。
腳步漸行漸近。
竹簾被起。
一個穿著淡綠褙子的人腳步輕盈地走了進來。
聲喊著竇昭:“壽姑,你舅母來了。我幫你梳洗打扮一番,我們去見你舅母,好不好?”
竇昭定定地著,自嘲而笑地喊了聲“丁姨”。
“噯!”笑盈盈地應著,喊了玉簪和妥娘,“小丫鬟打水進來,我幫著四小姐梳洗一番,換件裳,好去見客。”
玉簪忙將丁姨的話吩咐了下去。
丁姨幫著竇昭洗臉,一會支使著妥娘遞個這,一會支使著玉簪拿那個,兩個丫鬟都忙得團團轉。
溫聲問竇昭:“壽姑想娘親嗎?”
竇昭笑:“想!”
丁姨道:“那你想見娘親嗎?”
“想!”竇昭高聲地道。
“我們壽姑真乖!”丁姨親了親竇昭的面頰,抱著竇昭往廳堂去。
邊的丫鬟簇擁著和竇昭,把玉簪和妥娘遠遠地隔開。
轉過那棵亭亭如蓋的大槐樹,就是廳堂了。
丁姨輕聲地道:“壽姑,你舅母來接你了。你等會千萬別和走,要不然,會把你賣到老山里去的,你就再也見不到你娘親,吃不著桂花了,也見不著妥娘、玉簪還有你祖父,你父親了。”
竇昭點頭。
丁姨有些意外。
沒想到壽姑這麼好哄!
笑著了竇昭的頭發:“乖,等會見過了你舅母,丁姨就帶你找你娘親去,好不好?”
“好!”竇昭應道。
丁姨轉過大槐樹,進了廳堂。
如兩軍對峙,舅母和彭嬤嬤站在廳堂的中間,三伯母和幾個陌生的婦人站在廳堂的中堂下。
聽到靜,雙方的目都轉了過來。
三伯母笑盈盈地朝著竇昭招手:“來,壽姑,到三伯母這里來!”
舅母的笑容則有些勉強。聲喊著竇昭:“壽姑,讓舅母抱抱!”
丁姨把竇昭放在了地上,同時在耳邊低聲地道:“賣到老山里去了每天都會挨打的,快去你三伯母那里!”
※
O(∩_∩)O~
※
一朝穿越,睜開眼睛就是四處搜刮、窮兇極惡、歇斯底里的抄家現場。 爹是貪官、娘是極品、哥是紈绔……面對著明晃晃刀鋒,穿成小豆丁的薛明珠默默的從荷包里摳出一粒金瓜子,緊緊藏在手中…… 排雷: 1.女主穿成六歲小豆丁,有某些被身體同化的行為。成年之前,不談戀愛,周知。 2.可以留下對文文的喜歡或者不喜歡,但請不要人身攻擊作者。 一句話簡介:生存?還是死亡?這是一個問題。
【異能】大雍十三年六月,雍帝選秀,從四品御史之女顧婉寧,使計想要躲過選秀,原以為計謀得逞能歸家時,其父因扶了當今圣上一把,被賜入六皇子府為繼皇子妃。夫妻二人大婚之后相敬如冰,直到六皇子中了藥被奴才送回正妃院中。隔日,六皇子竟是能聽到別人的心…
【1V1,團寵,掉馬,系統】【背著醫療系統的天才醫學博士X冷心冷情一心篡位小侯爺】 頭條:天才醫學女博士慘死實驗室! 慕如寶覺得,人生就是一場狗血。 她死了不要緊,穿越又淪為個瘋婦,太要命! 白來的相公,還快嗝屁了? 不行,必須治好! 古代改嫁都難,她可不要孤獨終老! 醫學系統在手,救活個重症患者問題不大。 但,大問題,馬上就來了。 “女人,治好了我,想不認帳?” 她看著大病初愈的男人,有點傻眼。 她猛地轉身,卻被男人抓住手腕。 “娘子,還沒圓房,就敢跑?” “跑什麼跑,老娘擦擦口水不行!” 古代男人,都這麼好看的嗎! 【小劇場】 某日,下朝。 眾臣議論紛紛。 “今日首輔大人臉色不太好。” “剛寫的休書,怎麼能好?” “大人他休妻了?” “不,是被他娘子休了。” 嘶! 眾人倒吸一口涼氣。 “聽說昨天跪了一夜的搓板,還沒哄好嗎?”
【“柔弱”美人堅毅求生 瘋批太子強取豪奪】阮清懷疑,被她渣過的東宮太子,真的是恨她入骨。因為自從成了寡婦,謝遲每天都問她疼不疼。他回來那天,先殺了阮清的夫君,又將她的手摁在劍下:“嫂子,我若是將你這小手指頭,一根一根剁下來,你會不會很疼?”後來,她被成了太子的謝遲摁在桌子上,天搖地晃的,他笑得惡劣又恣意,“嫂嫂啊,告訴孤,你疼不疼?”再後來,謝遲追著她發瘋,“阮清!你這樣對我,你的心難道不會疼?”最後,新帝登基那天,跪在地上,捧著他嫂子的腳,替她吹膝蓋上的傷:“昨晚是朕不好,都給磨破了,我的阿阮定是疼了吧?”【毫無失業線,純搞七搞八的不正經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