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菽笑著幫竇昭將描紅的紙蒙在法上,然后拿了把扇子在一旁輕輕地幫打扇。
“采菽姐姐,”竇昭笑道,“天氣這麼熱,你去歇著吧!這里有妥娘服侍就行了。你在這里,我寫不出來。”
采菽抿了笑,道:“那好,我就在門外候著,您有什麼事,就我一聲。”
竇昭笑瞇瞇地點頭,低聲吩咐妥娘:“你到門口看著,有人來就咳一聲。”
妥娘頷首,輕手輕腳地走到了書房門口,支著耳邊聽著外面的靜。
竇昭出一張紙,給舅舅寫了封信:“……二太夫人說,要是把王姨娘扶正,王姨娘的爹就不會和五伯父爭黨首了。您要是不寫同意書,就讓我長大以后去告王姨娘。”
不過幾句話,沒什麼手勁,寫了快兩炷香的功夫,還好字跡尚算工整。
用細沙吸了墨,竇昭將紙折了個小紙條,然后朝妥娘招著手,悄聲問:“你還記得彭嬤嬤要你背的地址嗎?”
“記得。”妥娘小聲地背了一遍。
竇昭很是欣,把紙條給妥娘:“等會你去找六伯母告假……”
把自己的計劃告訴妥娘。
妥娘不住地點頭:“您放心,我一定會鬧起來的。”然后指著小紙條提醒,“四小姐,送一次信要十兩銀子。您寫個小紙條他們也算一封信,您寫十張紙他們也算一封信,您不如多寫幾個字吧,這樣算起來也便宜些。”
竇昭忍俊不,隨后慨地道:“要是舅舅還不明白應該怎麼辦,只知道一味地和竇家、王家置氣,我寫得再多也沒有用,還不如就此把他摘出來,免得讓那些自以為是的狡詐小人得意。”
妥娘聽不懂。
“你只要照我的吩咐行事就行了。”竇昭笑道,“其他的,就不用擔心了。”
妥娘小心翼翼地將紙條藏好,服侍竇昭用過午膳,照竇昭的吩咐向紀氏告假:“小姐讓我回去把慣用的蘭草枕拿過來。”
紀氏讓采菽去輛馬車陪走一趟。
“不用了,不用了。”妥娘忙道,“就這一會的功夫,我走過去就行了。”百般地推辭。
紀氏起了疑心。
只是一向不愿意多事,笑著點了點頭,抬頭卻看見滿頭大汗在那里寫字的竇昭。
小小的臉熱得通紅,卻依舊照著囑吩的坐得筆直,認真仔細,毫不見半點的懈怠。
剎那間心中一。
若是芷哥兒,只怕早就撲到懷里撒了。
沒娘的孩子像草,就是再苦再累,也只能忍著吧?
一改往日的脾氣,等妥娘一轉,立刻了個采薇的丫鬟過來,低聲道:“去,看看這個素馨要干什麼?”
采薇應聲而去。
紀氏就坐在竇昭邊看著描紅,不時告訴應該注意些什麼。
寫完兩張大字,紀氏讓采菽端了綠豆湯進來:“壽姑,歇歇,消消暑。”
竇昭也有些累了,坐在那里正和紀氏喝著綠豆湯,六伯父回來。
六伯母還沒來得及問候一聲,六伯父已沉聲道:“屋里服侍的都站到外面的院子里去。”
屋里一陣窸窸窣窣,瞬間只剩下竇世橫、紀氏、竇昭。
這時候,做孩子的好就顯現出來。
六伯父不以為意地了竇昭的頭,徑直對六伯母道:“諸家請了周學正出面,要退還七弟的庚帖,母親和小叔還在屋里僵持著,三哥讓我先去看看況,晚膳你們就不要等我了。”
這麼快!
竇昭訝然。
六伯母也很吃驚,道:“諸家什麼突然說要退親?”
“王家的二龐氏糾集了娘家的兄弟到諸家去鬧事,諸舉人丟不起這個臉,閉門不出,等龐家的人一走,他連夜去州里請了周學正過來。”六伯父說著,嘆了口氣,“周學正和諸舉人是好友,看樣子,諸舉人是鐵了心要退親了。”
“那你快過去吧!”六伯母皺了皺眉,“能不退親,就最好不退親。不然王家會更鬧騰。”
“我也是這麼想的。”六伯父道,“我已經派了管事去找龐老爺,他要是再這樣不知深淺地鬧下去,以后別想在北直隸做生意了。”
六伯母顯然也贊同六伯父的主意,道:“你小心點,別讓人抓住把柄就是。”然后又叮囑了六伯父幾句,送六伯父出了門。
竇昭慢慢地喝著綠豆湯,看見六伯母送走六伯父之后,在院子里發了好一會呆,這才回屋。
“壽姑,想不想和我去串門啊?”六伯母問,采薇卻折了回來。
“六太太,”小聲稟道,“素馨回了西府,和四小姐邊的另一個大丫鬟玉簪吵了起來,聽那口氣,好像是要把四小姐屋里的東西全部清點一遍,玉簪說多管閑事,說玉簪是賊。兩人就打了起來……我沒敢多留,趕趕了回來。”
只說讓去鬧一番,借機把玉簪東西的事告訴紀氏,沒想到玉簪這麼大的反應,兩人竟然還打了起來。
不過,妥娘板有勁,玉簪本不是的對手,加上妥娘是陪來東府的人,俞嬤嬤就是知道了也不敢把妥娘留在西府,更不要說罰妥娘了,否則玉簪了自己屋里的東西討好大慶媳婦的事就會餡。
仆婦欺負到主家頭上來了,同是主家的東府太太們、們為了殺給猴看也不能就這樣算了,到時候就不是打幾板子攆出府的事了。
竇昭并不擔心。
紀氏一聽就知道是怎麼一回事。
臉大變,道:“這件事你不要做聲,素馨一回來你立刻來稟了我。”
采薇應聲退了下去。
紀氏像什麼事也沒有發生似的拿了本《三字經》出來,開始告訴背誦。
夕西下的時候,妥娘回來了,還裝模作樣地拿了個蘭草枕頭。
紀氏單刀直問妥娘:“你和玉簪打架,俞嬤嬤怎麼說?”
妥娘喃喃半晌,一副不知道該怎麼說的樣子。
紀氏沒有再問下去,而是沉道:“這件事我不好手,不過,你可以寫信給壽姑的舅母,讓壽姑的舅母請我們府里的隨便哪位太太幫著管管,我想我們府里的人都不會坐視壽姑被這樣欺負的。至于玉簪,你明天一早就跟俞嬤嬤說,四小姐慣用自己的丫鬟,這兩天我又要幫著六爺收拾箱籠,讓過來幫把手。我自有主意。”
妥娘見事果然如竇昭預料的一樣,心中實在歡喜,忍不住咧著笑了起來。
紀氏看著也跟著笑了起來,道:“你是個忠厚老實,我很喜歡。以后只要你一如既往地好好服侍壽姑,自有你的好日子。”
妥娘覺得現在過的就很好,但能得到六太太的贊賞,還是件讓人高興的事。
連連點頭,笑得更燦爛了。
紀氏見太下了山,想著竇昭在家里關了一天,就牽了的手在院子里遛彎,信手指了院子里的花花草草告訴竇昭都是些什麼。
二堂嫂和三堂嫂、五堂嫂一起來看竇昭。
紀氏正吩咐丫鬟擺瓜果,竇政昌和竇德昌下了學,白凈高瘦的竇環昌和四的竇啟俊也跟了過來。
“我們是來看四妹妹(四姑姑)的。”
紀氏把兩人好好地夸獎了一番。
三堂嫂臉上有,拉著兒子笑得合不攏。
竇環昌則笑容溫地和竇昭打著招呼:“四妹妹,你住得可習慣?東府好不好玩?”
竇昭無意和他們拉關系,佯裝著靦腆的樣子笑了笑。
東府的小一輩都在六房吃的晚飯。
晚上,六伯父沒有回來,祖父卻趕了回去。
第二天中午,傳來了諸家和竇家解除婚約的消息。
竇昭并不覺得可惜。
一個人,僅僅憑著這個男人愿意為妻子守制三年就覺得他是個好人,可見見識也十分有限。
輕輕地哼了一聲,很快把這件事拋到了腦后,沒有去想其中深層次的原因——母親在的心中,是個如水般純粹、如火般剛烈的子,這世上,沒有哪個子能比的母親更至真至純,更不是誰能取而代之的。
竇昭問著妥娘的去向。
采藍笑著告訴:“素馨和王管事去了真定州,明天下午就回來了。”
按照竇昭的推測,紀氏知道這件事之后,肯定會悄悄地幫,為了不引起竇家人的注意,多半會托付紀家在真定府的商鋪幫著送信,而王管事正是紀氏的陪房。
角彎彎。
玉簪忐忑不安地挽著個包袱跟著采薇走了進來。
竇昭正在描紅,紀氏坐在竇昭邊,像沒有聽見稟告似的,眼皮子也沒抬一下,一邊幫竇昭打扇,一邊低聲細語地夸竇昭的字寫得好,就這樣把玉簪晾了大半個時辰,待竇昭描完了紅,紀氏親自幫竇昭凈了手,又端了丫鬟們送上的蓮子湯喂了竇昭幾口,這才道:“你是服侍四小姐的玉簪?”好像這時才看見似的。
玉簪兩站得直哆嗦,熱得汗襟,卻連都不敢一下,聽見紀氏的問話,忙道:“回六太太的話,奴婢正是玉簪。”態度十分的恭謹。
紀氏卻只是輕描淡寫地說了句“下去吧”,然后滿臉笑容地舀了勺蓮子湯遞到了竇昭的邊,耐心溫地哄道:“我們壽姑真乖,一碗蓮子湯都快吃完了!”
東府里的太太們什麼時候和七的關系這麼好了?
七都不在了,還把四小姐捧在手心里當寶似的。
玉簪看著,有半晌的茫然。
已有丫鬟上前輕輕地拉了拉的角:“還不快退下去。”
回過神來,慌慌張張地出了室,耳邊傳來不知道誰低低的譏諷:“不是說服侍過前頭的七的嗎?怎麼我看著呆頭呆腦的,莫不是混水魚混進去的?”
※
謝謝妹妹們,截止發文,已經有89張紅票了。
晚上是正常的更新。
O(∩_∩)O~
※(未完待續。如果您喜歡這部作品,歡迎您來起點(qidian.)投推薦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力。)
亡國前,慕容妤是宰相嫡女,錦衣玉食奴仆成群,戴著金湯匙出生,名副其實的天之驕女。亡國后,她成了鎮北王的通房。這位鎮北王恨她,厭她,不喜她,但她也得承受著,因為全家人的安危都掌握在他手上。然而在跟了他的第五年,慕容妤重生了。回到她明媚的十五歲…
顏家一夜之間泯於大火,獨留下個肩不能扛手不能提的顏婧兒。於是,她只好收拾包袱去上京投奔自己的未婚夫婿。 顧景塵剛下朝回到府上,就見個小姑娘嬌嬌氣氣地坐在椅子上抹淚。 顧景塵:“這是......” 管家道:“說是您未過門的妻子。” 顧景塵:? 小姑娘哭得眼眶紅腫,拿一雙靈動如鹿的眼怯怯看他。 沉默片刻,顧景塵淡淡點頭,那就先養着吧。 * 上京的貴女們都知道顧丞相有個年幼的異姓妹妹,於是爭相討好,使得顏婧兒很長一段時間都是各種宴會上的寵兒。直到那年宮宴,顧丞相牽着她的手入席,有人驚詫不解。 顧景塵:“這是我未過門的妻子。” 貴女們:??? 小劇場一: 爲了讓她上學方便,每天送去的路上,顧景塵都交代得好好的:“若是有人問起,你就說我是哥哥。” 顏婧兒乖巧點頭:“好。” 有一天,顧景塵下職,順道去接人下學,看見個小郎君拿零嘴哄他小未婚妻。 小郎君問:“這人是誰?” 顏婧兒笑得眉眼彎彎:“是我哥哥。” 小郎君正色,恭敬地喊:“哥哥好。” 顧景塵:...... 小劇場二: 顏婧兒考試前臨時抱佛腳,抱到了顧景塵這裏。 “夫君,這題我不懂你給我講講——” 她推開門,見書房裏許多官員在議事。 顧景塵捏了捏眉心,無奈揮退衆人:“今日就議到這,諸位大人先回。” 次日,下人們交頭接耳:“聽說丞相大人給夫人補課到天亮,還打夫人手板心,夫人都哭了呢。”
全長安都知道齊王桓煊心里有個白月光,是當朝太子妃他為了她遲遲不肯娶妻還從邊關帶了個容貌相似的平民女子回來誰都以為那只是個無關緊要的替身連桓煊自己也是這麼以為直到有一天那女子忽然失蹤只留下一片火海,一具焦尸所有人都認為她死了只有桓煊不信他的心被剜去了一塊他愿意傾盡所有只要能找回那對亮若星辰、溫柔如秋水的眼睛找回他的隨隨他瘋了一樣找她可始終找不到半點蹤影直到兩年后,三鎮節度使入京受封他終于再次看到她她高坐在馬上,平靜地看著他,像看一個陌生人:“夢總要醒的。”她是統領二十萬精兵的大雍戰神也是他英年早逝的大哥未過門的妻子原來他才是那個替身原來他從未擁有過那雙眼睛他手握她的刀刃,抵住自己的臉,任由鮮血淋漓:“現在不像了”—————————————排雷:1. 放飛狗血,男女主互為替身2. 男主年下小狼狗,真的狗,女主沒有心3. 女主武力天花板,問就是設定————————————————————————
鶴葶藶嫁給江聘的時候,他還是個頂着將軍府大公子的名號混跡街頭的小流氓。橫行霸道,不學無術。 她長在侯府十五年,嬌滴滴像朵含苞待放的小雛菊。溫婉恬靜,軟玉溫香。 圍觀羣衆說:鮮花插在牛糞上,白菜被豬拱了。 江聘封王的那一天,人人皆道一手扶持小皇帝登上帝位的撫遠王是個血氣方剛的好男兒。衛國有功,愛妻如命。 她站在王府的桃花樹下,羞答答地給他戴玉冠。眼波流轉,顧盼生輝。 圍觀羣衆說:牛糞變良肥,那豬成精了!
林紈前世的夫君顧粲,是她少時愛慕之人,顧粲雖待她極好,卻不愛她。 上一世,顧家生變,顧粲從矜貴世子淪爲階下囚。林紈耗其所能,保下顧粲之命,自己卻落得個香消玉殞的下場。 雪地被鮮血暈染一片,顧粲抱着沒了氣息的她雙目泛紅:“我並非無心,若有來生,我定要重娶你爲妻。” 重生後,林紈身爲平遠軍侯最寵愛的嫡長孫女,又是及榮華於一身的當朝翁主,爲自己定下了兩個目標—— 一是:再不要把一手好牌打爛。 二是:不要與前世之夫顧粲有任何牽扯。 卻沒成想,在帝都一衆貴女心中,容止若神祇的鎮北世子顧粲,竟又成了她的枕邊人,要用一生護她安穩無虞。 * 前世不屑沾染權術,不願涉入朝堂紛爭的顧粲,卻成了帝都人人怖畏的玉面閻羅。 年紀尚輕便成了當朝最有權勢的重臣,又是曾權傾朝野的鎮北王的唯一嫡子。 帝都諸人皆知的是,這位狠辣鐵面的鎮北世子,其實是個愛妻如命的情種。 小劇場: 大婚之夜,嬿婉及良時,那個陰鬱淡漠到有些面癱的男人將林紈擁入了懷中。 林紈覺出那人醉的不輕,正欲掙脫其懷時,顧粲卻突然輕聲低喃:“紈紈,爲夫該怎樣愛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