胤礽再次得到康熙書信的時候, 他正在籌備過年。
康熙走了,正月還是得過。
祭祖、祈福、宮宴、賞賜……康熙拍拍屁一走了之,什麼都沒和胤礽說, 只能胤礽自己拿主意。
雖然這些事都可以依照以前的慣例,但祭祖祭天一事,向來是皇帝獨有的權力。哪怕胤礽曾經代替康熙去了無數次, 但那也是康熙下旨。
現在康熙屁的旨意都不給一個,胤礽只能自己給自己下命令,代替康熙去。
胤礽想太皇太后了。
若是太皇太后在, 他皇帝老爹不在京城也沒關系,太皇太后會把一切辦得妥妥當當。皇帝不下旨,太皇太后下令也是一樣。
皇太后不是太皇太后,能幫佟皇貴妃穩定后宮就已經算很了不起,不能指太多。
胤礽又想胤祉、胤禛和胤祺了。
特別是胤祉和胤禛, 已經封爵的弟弟可以幫他做很多事。
當然, 他最想的是大哥。
如果大哥在, 大哥大概會直接說,“既然汗阿瑪不在,那祭祖祭天什麼的全部等汗阿瑪回來再說。汗阿瑪怪罪, 我幫你擔著”。
嗯, 大哥會直接讓他撂挑子不干。汗阿瑪擺爛,他和大哥也一起擺爛。
雖然他不會真的擺爛,大概率還是會把事都扛起來。但有個人和他一起罵汗阿瑪, 心里也舒坦啊。
胤礽拆開信, 以為康熙會叮囑一些年節的事。
結果康熙全寫自己在海外怎麼(劃掉)玩耍(劃掉)忙碌, 沒有一句話詢問國, 更沒有半句話指點胤礽做事。
倒是胤禔寫的信一半是對“叔叔”的吐槽, 一半是絞盡腦幫胤礽分憂。
胤礽極了。
連他不腦子的大哥都為了他絞盡腦思索國該怎麼辦,汗阿瑪您不愧嗎?
胤礽深深嘆了一口氣,惡狠狠地瞪了康熙的書信一眼。
本著獨郁悶不如眾郁悶的心,胤礽再次把知人全部召集起來,當眾讀了康熙的信。
胤礽希,以此讓康熙回來時尷尬。
他也只能這樣報復康熙了。
阿哥們一個個白眼都翻上了天,仿佛一個個都大哥附;大臣們都在扶額,表疲憊極了。
常寧干道:“皇上還真的以我的名義出訪啊?不會有問題吧?”
胤礽道:“有問題,汗阿瑪自己擔著。”
常寧撇。他就怕皇上甩鍋,讓他背鍋。
但他無法反抗,只能著,太悲哀了。
福全道:“皇上的判斷很有道理。若歐洲太,他們可能對我們發起掠奪的戰爭。到時候無論他們戰勝還是戰敗,能不能緩解他們自己的矛盾,都會給我們大清帶來災難。皇上此舉也是有不得不去的道理。”
胤礽道:“這和汗阿瑪自己去歐洲有關系嗎?汗阿瑪可以讓大哥去調停,甚至可以派我去。”
福全:“……”他難道不知道是這個道理嗎?他只是幫皇上狡辯一下。
吐槽完康熙之后,胤礽就開始分配工作。
胤礽自己要代替康熙在京城主持祭祖祭天工作,比如去天壇禱告、去太皇太后和順治墳前禱告。
其他祖先的陵墓,康熙以前自己可以找借口不去,胤礽卻是不行的。
他便把胤祚、胤祐和胤禩全派了出去,替康熙祭祖。
太子下令讓其他皇子代替康熙祭祖,這在大清歷史上頭一遭。但介于順治死得早,康熙嚴格來說才能算是大清關后第一個長期統治的皇帝,所以什麼規矩都可以從康熙朝來,大臣們睜一只眼閉一只眼,懶得說了。
京城中宮宴的準備工作,自然給福全和常寧這兩個宗室老人。
剩下的小阿哥們就是一塊磚,哪里需要哪里搬,連剛學沒多久的小胤禵也逃不過。
小胤禵難過極了。
他只是一個剛啟蒙的孩子,為什麼就要承擔這麼重的政務了?他的小腦袋瓜子本沒辦法運轉這麼快!
小胤禵抱住腦袋:“我會早衰,一定會早衰。”
胤祹和胤祥拍著弟弟的肩膀:“習慣就好。太子哥哥和大哥都是這麼過來的。”
小胤禵含著一泡眼淚:“都是汗阿瑪的錯。”
胤祹和胤祥心道,誰不是呢。
還好康熙也大概認為大過年的,自己在歐洲逍遙不太好。
胤礽終于接到了康熙的圣旨——提后宮妃嬪的份位的圣旨。
康熙信中道,他在歐洲手寫圣旨封胤祺為貝子,其他阿哥們年紀尚小,不好封爵,便賞賜他們各自的額娘。
已經封妃的妃嬪加三個月俸祿;有皇子存活的妃嬪們若還未到貴人,一并詔封為貴人;若生有已經出嫁的公主的妃嬪未到貴人,也詔封為貴人;安嬪雖未晉升,但待遇上升到妃嬪。
胤礽猜測,待六弟封爵時,安嬪就能終于升上妃位了。
在原本歷史中,有許多妃嬪這時候應該已經晉升了。
但這一世的康熙太過忙碌,在后宮又無特別想要晉升之人,所以便一直忽視了后宮的份位——原本歷史中幾次低位妃嬪晉升,都是跟著佟皇貴妃、溫僖貴妃、小佟貴妃等來的。
幾個生母份位很低的阿哥們聽到自家額娘晉升的消息,各個眉開眼笑,干活的勁頭都足了不。
特別是胤祐。因為他天生殘疾,帶累出較好、當時也頗為寵的戴佳氏幾乎被打了冷宮,雖有貴人待遇,但一直是庶妃。
現在這戴貴人,終于坐實了。
胤礽見阿哥們很開心,反正康熙也不在宮中,就放阿哥們在過年這幾天休憩時陪著自己的生母。
為了讓妃嬪們別因為康熙不在而寂寞,他又以太后的名義,請了戲班子和模仿外國的話劇社流在京中唱戲演戲。
妃嬪們每日聚在一起笑呵呵,半點沒有因為康熙不在而憂愁。
康熙的策略的確非常厲害。只是后宮晉升了一批低位嬪妃,熱鬧就掩蓋了康熙“南巡”還不帶重臣的不自在。
現在朝中一些大臣又開始想要依附其他阿哥了。
投靠太子是錦上添花,甚至太子這錦上已經不需要花了。
他們倒不是真想謀逆,只是看皇上和太子的態度,對諸位皇子非常好,皇子們將來勢力肯定很大。他們跟著皇子,就和在朝中找更厲害的重臣依附一樣。
而且,后宮低位妃嬪逐漸晉升,年的阿哥們逐漸長大,或許……或許太子將來位置仍舊有變呢?
就算皇上真的很放心太子,不可能猜忌太子。但太子曾經重傷過……對吧?
活不過皇帝的太子比比皆是,小阿哥們也不一定完全沒有機會。
總之,他們先投靠。最低是投靠一個有實權的宗室,最高說不定能撞上一個從龍之功。
因現在留在京城中的小阿哥們都還沒有出宮建府,他們無法直接接到小阿哥們,小阿哥們的母族就各個收到了許多禮。
母族的概念更大。
不是只有父母姐妹兄弟這個小家庭是母族,同一個宗族都能算母族。這麼多人,總會有一兩個打著皇子旗號為非作歹的人。
一時間,胤礽收到許多對外戚的彈劾。
他看著折子上的誅心之語,不由疲憊。
這些彈劾又多是真正正義的憤慨,又有多是試探他對皇子的態度?
或許還有挑撥離間的分吧。
無論殺多人,無論滅多族,只要坐在這個位置上,這些爾虞我詐都不會消失。
前段時間大臣們忙了起來,他耳清凈了不。臨近年節,再多的活都得停下來休息。
康熙不在,胤礽原本準備的一些改革,也只能暫時擱置一旁,等康熙回來商量。
胤礽仍舊很忙,大臣們卻是閑了起來。一閑起來,他們就要斗,還要挑撥他和皇子們斗。
“汗阿瑪,您什麼時候回來。”胤礽看著桌案上的折子,自言自語。
以前康熙在的時候,雖然也無時無刻有算計,但胤礽理這些算計的時候,并不是很疲憊。
現在想來,或許是因為做決定的是康熙的緣故。
胤礽雖給出了意見,但拍板的是康熙,承擔最大責任的也是康熙,胤礽心理力小了許多。而且有康熙為他把關,他就知道自己做的是錯是對。如果兩人意見不統一,還能一起商量。
出謀劃策和做決定是兩回事,他多謀,康熙擅斷。其實擅斷的人遠遠比多謀的人厲害,更能當一個領導者。
胤礽試圖把弟弟們和大臣們都在一起商量。
商量完之后,他心中的力也毫沒有緩解。
因為最終,還是得由他來做決定。現在沒有康熙對他說“好”還是“不好”。
第一世胤礽監國多次,但從未自己在重大事件上做過決定。
第三世胤礽早早參與政務,但哪怕是和大哥出海的時候,所做之事也是提前或者事后稟報康熙,由康熙拍板做決定。
哪怕幾次“突發事件”,其實也無傷大雅,打完之后是留是放棄,也是康熙做決定。
胤礽現在才初次會到做皇帝和做太子的不同。
皇帝的權力,在于“做決定”、在于“承擔責任”。
金口玉言,一言九鼎。皇帝做了決定,整個朝廷就會起來。之后每件事是對是錯,皇帝就要承擔責任。
對權力重的人而言,這樣綱常獨斷大權在握的覺非常令人沉迷。
而像胤礽這樣對責任看得太重的人,就力非常大了。
胤礽很想問康熙,在康熙決定擒拿鰲拜的時候,決定削藩的時候,決定廢除剃發令的時候,決定讓他出海的時候,決定建立大學崇尚新學的時候……在做出無數個很冒險的決定的時候,康熙心中是如何想的。
康熙在承擔巨大力的時候,是如何自我緩解的?總不能是靠著挼他和與大哥斗吧?
胤礽胡思想,想著想著回憶起年,忍不住笑出了聲。
笑完之后,胤礽把弟弟們放出去,讓他們各自領著彈劾自家外戚的折子,去嚴查其中是否有非法之事。
他又發現衛貴人的娘家再次蠢蠢,便讓胤禩管理務府的庫房,好好敲打覺禪家。
胤禩的生母覺禪氏,漢姓衛氏,所以稱衛貴人。
衛貴人是后世難得從文中發現真實姓名的后宮嬪妃,本名“雙姐”。
想想后世清穿文中,良妃總會有非常雅致的名字,什麼琳瑯、婉妮、淑倩、子曦……其實良妃歷史中查的出真實姓名,大可不必隨便編一個(稽)。
康熙在胤礽面前提起后宮嬪妃的時候,偶爾會說們的閨名。
每當胤礽聽到宮里妃嬪們的姓名時,就不由嘆氣。這些名字,清穿文絕對不肯用。
比如后世穿衛雙姐什麼的,名字一出,格都沒了。
現在這位清穿文常客衛貴人衛雙姐得知家里給胤禩拖后,氣得大病一場,甚至想過要不要一死了之,不拖累胤禩。
當惠妃風風火火把這件事告訴胤礽,求太子拿主意的時候,胤礽整個人懵了。
至、至于嗎!
這輩子,汗阿瑪又沒有因為胤禩奪嫡而罵你,你怎麼心態還是崩了!
胤礽趕親自去勸衛雙姐士,希能振作起來。
“衛貴人,胤禩心思細膩,最容易被左右。若沒有你這個生母時時刻刻護著他,和他說心里話,幫他擋住來自覺禪家一些小人的利用,他若是被騙了怎麼辦?”胤礽苦口婆心,“即使惠妃母是胤禩的養母,養母和生母畢竟隔著一層,胤禩還是得讓你來保護。”
惠妃也勸說道:“對對對,我即使想保護八阿哥,他面子薄、子倔,也不肯被我保護。咱們懷胎十月好不容易生下了這些孽障,不好好護著還能怎麼辦?至在他們得罪皇上得罪其他人的時候,咱們得備足東西去道歉啊。你若病了,難道讓我去?我養大了胤禩,難道還要替他磕頭道歉?你可別氣我了。”
(章節內容嚴重缺失,請觀看另一本同名書籍)————————————————————————————————————————————————————————————————————————————————————————————————————棠鯉穿書了,穿成了炮灰女配,千金大小姐的身份被人頂替,還被賣給個山裏漢做媳婦,成了三個拖油瓶的後娘!卻不曾想,那山裏漢居然是書里心狠手辣的大反派!而那三個拖油瓶,也是未來的三個狠辣小反派,最終被凌遲處死、五馬分屍,下場一個賽一個凄慘!結局凄慘的三個小反派,此時還是三個小萌娃,三觀還沒歪,三聲「娘親」一下讓棠鯉心軟了。棠鯉想要改變反派們的命運。於是,相夫養娃,做生意掙錢,棠鯉帶着反派們把日子過得紅紅火火!後來,三個小反派長大了。一個是位高權重當朝首輔,一個是富可敵國的大奸商,一個是威風凜凜的女將軍,三個都護她護得緊!當朝首輔:敢欺負我娘?關進大牢!女將軍:大哥,剁掉簡單點!大奸商:三妹,給你遞刀!某個權傾朝野的攝政王則直接把媳婦摟進懷。「老子媳婦老子護著,小崽子們都靠邊去!」
傳言,無良郡主雲凈初,才疏學淺,品性不佳,唯一拿的出手的,就是一副禍國殃民之貌。傳言,紈絝侯爺白慕喻,軍中鬧事,無視軍規,在軍中磨鍊數載,還是一個小小的百人團將軍。後來,聖上亂點鴛鴦譜,將兩人硬生生湊到了一塊。百姓們無不拍手稱快,一個是貌美嘴巴毒,一個是黃暴性子野,這兩人湊一塊,那叫為民除害。*未及笄前,雲凈初對以後的想法很簡單。找個好拿捏的夫君,若是感情好,那就好好過日子,若是感情不好,便學自家娘親,找滿院的貌美面首,日日享樂。後來,計劃趕不上變化,不知道她那皇帝舅舅抽什麼瘋,不僅沒給她找個忠厚老實好拿捏的夫君,反而找了個比她還野的!嘿,雲凈初笑了。沒事,無良郡主配紈絝侯爺,這不是好事麼?她倒要看看,到底誰比誰野!*軍營初見,他站在她面前。「本將軍的地盤,不要沒用的人!」雲凈初笑的巧笑嫣然,「哦,那要是士兵比將軍有用,將軍能下臺麼?」後來,士兵們個個叛變。「將軍,新來的美人有點狠!」「將軍,跟咱們演練的飛鷹團遞來軍帖,問咱們下次演練,能不能不帶上那禍害?」「將軍,那禍害惹不得啊,大將軍發話了,再這麼折騰,就要咱們一起滾出軍營啊!」後來,婚約曝光,士兵們滿意了,個個諂媚恭敬。「原來是將軍夫人,甚好甚好,煞神配禍害,天作之合。」*【一對一雙潔,架空文,一切只為看的痛快,勿考究。】另推薦二輕無良系列完結文:《無良公主要出嫁》
穿成大將軍薛況孀妻,養幾個便宜兒女,陸錦惜日子無聊,看上了第一聰明人顧覺非,想跟他戀愛一場。 萬萬沒想到,這貨居然是初戀,感情白紙。 不過拉個小手,他竟聲稱要對她負責,還執意娶她回家! 不想走進婚姻墳墓的陸錦惜,感受到了來自時代的惡意,尤其是…… “要娶我的這貨,多半是謀殺我‘前夫’薛況的兇手;我‘前夫’可能沒死,正躲著籌劃謀反;我原身虐待過的瘸腿·大齡·便宜庶子,其實是奪嫡失敗的先皇嫡子。請問——” “我現在搞死作者還來得及嗎?”
21世紀天才女軍醫鳳菁,遭人暗算,魂穿大燕朝,成為鎮南候府肥胖花癡,未婚先孕的嫡長女,還被誘哄著代替妹妹嫁給了手握重兵,權傾天下的晉王。 鳳菁想死的心都有了,可看了看身邊瘦如小雞崽的小家伙們,終是無法狠心。 結果小雞崽們比她還要想死,先是服毒尋死,然后絕食尋死,最后來個跳河自殺。 鳳菁心累:“算了,要死大家一起死吧。” 小家伙們卻紅了眼眶:“娘,你別死,我們乖乖聽話。” 晉王火大的看著一家人:“再敢作妖,本王處死你們!” 后來,她的夫君成了大燕高高在上的皇帝,金口玉言賜封她為皇后。 她的一個兒子成了尊貴的太子,一個兒子成了賢名遠播的賢王,一個兒子成了大將軍王,一個兒子成了富可敵國的富貴王。 她是天下最尊貴的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