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對于山下營寨中盤桓的長久,趙玖本就只花了一炷香的時間來接見京東兩路的逃亡大員們……當然了,還順便了一首詩,只是詩歌創作背景被他弄錯了而已。
而出了山頂小寨,趙玖直接返回帳,卻也沒有即刻休息。或者說,這個夜晚注定很多人都是無法休息的。
“家這是在等韓世忠?”
且說,經過一系列的事件,呂好問呂相公儼然已經放棄了試圖對家施加影響了,但這卻不耽誤他在安完那些京東大員們之后,回到就在小寨旁的木舍,與自己幾名相知故小酌一杯,一則慶祝今日小勝,二則為諸位京東要員驚,三則也聊一聊人生,所謂私下慨一番現狀。
“必然如此。”
坐在呂好問左手第一位的,乃是年輕的史中丞張浚,此人雖然位顯要,剛剛卻還是以后進之主起,為在座的幾位科場前輩親自斟了酒的,此時剛剛坐下,卻又當仁不讓,隨口而答。“剛剛問了下胡明仲(胡寅),說是家留了口訊,乃是要帳小廚那里準備妥當,等韓世忠一上岸,便先帶他去吃一頓熱飯,然后再去帳中召見。”
“這份恩遇真是罕見。”呂好問一聲嘆氣。
當然罕見!
坐在角落里的小林學士心中暗,但人家張德遠更多是在諸位新來同僚之前炫耀他在家前的地位,否則如何連帳那邊的事都能一清二楚?!而呂相公你這滿口無力之言,豈不是要將今日剛來的諸位同僚推給張德遠?
堂堂相公的威風何在?
“看來家是說到做到,真要改一改文重武輕的規矩了……”頓了一頓后,呂好問到底還是搖頭表達了一不滿。“只是可惜了趙德甫(趙明誠),經此一事,他怕是要天下人盡知的笑柄了,偏偏連駁斥都不敢駁,剛剛他來,他反而遮面而走,也不知道回到舍,見到易安居士又該怎麼說?”
聞得此言,在座的七八個人一起搖頭慨。
坐在小桌邊角位置的小林學士也是搖頭慨……且說,隨著一大堆京東兩路的要員、家眷來到八公山,其他各倒也罷了,唯獨這山頂小寨卻已經不再有什麼可言了,剛剛小寨中發生的事,瞬間傳遍了整個小寨,便是剛剛上山的小林學士居然也都知道。而為文,面對著這個話題,似乎也只能同仇敵愾了。
不過……
“呂相。”
就在眾人一起搖頭慨時過境遷之時,座中一人忽然又正開口,卻正是前青州知州,明日一早便要出發的現江西制置使劉洪道。“趙德甫的事固然可惜,但韓世忠那里卻殊無不妥。須知,潑韓五這廝平日再混,此時也是家乃至行在真正的倚仗,家呼他腰膽,卻是名實相副。不說別的,今日若無他,你我如何能在此安心小酌?所以家今晚舉止,雖略有小苛,但大略上而言,無論是韓世忠還是張永珍,洪道卻都以為并無不妥。”
呂好問無奈,只能舉杯小啜一口,也是勉強點頭:“正是此意,雖說家屢屢有意氣之舉,意氣之言,可一句國家淪喪、戰未休,再來一句抗金為重,總是能堵住天下人的。”
堵住劉洪道的可不是什麼抗金為重!
心下醒悟過來的小林學士不由心中暗道,堵住這劉洪道的,分明是那個江南西路制置使,這個差遣放在這個戰時節,明明便是升了,比他這個玉堂學士似乎都要貴重一點……所以,家之前在小寨大堂中的言語,便是再離經叛道,他劉洪道也會為之辯解的,不然他的制置使怎麼說?
實際上,非止是劉洪道……小林學士舉一反三,繼續想了下去……隨著今日韓世忠到來,橫河隔斷金兀,沒了迫在眉睫的軍事威脅,此戰勝算又變大,那不知道多人都會扔掉之前的猶疑,一心一意維護家的,比如說今日有代替呂相公為此地文魁首的張浚張德遠……
“若以此來論,呂相也確實不必多憂。”
果然,就在小林學士還在腦補之中,史中丞張浚便也趕輕笑來勸。“請呂相想一想,現在是戰時,所以需要暫時扔下祖宗家法,將來等天下安定了,這制度還是會回來的吧?而且當此之時,文士難道就真無用武之地嗎?依在下淺陋愚見,如呂相此番經歷,將來真有收復兩河之日,昭昭史書之上,呂相說不得要比肩武侯,比往日的那些太平相公多占幾段文字的。”
呂好問愈發搖頭不止:“便是能做武侯,那也是李相公和你們,之前便說了,你們都年輕,都還能做事,我卻已經老朽,等這一戰了斷,國家能轉危為安,那我一定會立刻請辭。”
聽到這話,眾人連連出言勸阻,而心中卻又齊齊冷笑。
實際上,此時不止一個小林學士,幾乎所有人都想到了一種可能……須知,雖然這位家還年輕,但已經頗崢嶸,那麼這種家,是喜歡李綱李相公那種相公呢,還是喜歡你呂好問呂相公這種相公呢?
要知道,你呂相公資歷高、家門高、學問也天下知名,關鍵是脾氣也好,雖然滿肚子不合時宜,卻最多是喝醉酒后扯著家的袖子隨便說幾句胡話,平日里一句過分言語都不敢當面說的,大宋朝百余年,哪里去找如此聽話的相公來?
哦,也不是沒有,神宗朝的至寶丹王珪王相公嘛,三旨相公之名,流傳至今!
不過說到神宗朝,小林學士忽然又想起之前的一樁傳聞來,說是之前在順昌府(今阜)時曾有人進言,說國家喪都是因為王安石變法,結果難得引起家震怒,以至于親自下場,將此人好生批判了一番,可見家跟神宗皇帝一樣,也是很喜歡折騰的。
總而言之,將來你呂相公的前途,說不得是大大的好呢!不然大家為什麼都來燒你這個廢的灶?連張浚都不敢輕易離了你自立旗幟?
就這樣,眾人擾攘了一番,而隨著門外喧嚷起來,說是韓統制上山來了,酒宴到底是從朝堂上的這些小節,又轉到了戰局之上……而眾人此時幾杯酒下肚,卻又紛紛釋然,然后不得不承認,潑韓五韓統制此番還真是救了大家的命!
當然了,也免不了趁機泛酸,繼續埋怨幾句,嫌棄家刻意瞞軍,說什麼若早知家有此準備,何至于之前如此憂心忡忡云云……
這是一個從小兵到將軍的故事。主角沒有部下,但是兄弟萬千。女性人物不少,可是真愛唯一。雖然白手起家,卻是志在天下。主角在戰場上的表現:反人類罪,搞大屠殺。日常工作上的表現:搞上司的女人。生活作風上的表現:搞一夫多妻。經濟作風上的表現:史上最大的貪官,最清廉的將軍,最兇狠的強盜。作者言:我們yy結果,但我們不yy過程。讓一切奇蹟,都變得合理而自然。
三皇子李正是接受過社會主義教育的人,覺得當不當皇帝都無所謂。但是他未過門的皇妃似乎要當女帝!等等,她要謀反! 某一天,當秦臨君將要謀反成功時,李正帶著王翦、呂布、李廣、李斯、郭嘉、徐世績…出現在她面前說道: “皇妃,何故謀反!” (新書諸天之從歪嘴龍王開始發布了,感興趣的可以去看一看。)
一覺醒來,發現身在皇宮凈身房,正被一個老太監手拿割刀凈身是什麼體驗?徐忠萬萬沒想到,自己只是一夜宿醉,醒來后竟來到一個陌生的世界,還差點成為了太監,好在凈身時發生了點意外,讓他幸運逃過一劫。從此徐忠以一個假太監身份,混跡在女帝身邊,出謀劃策…
【大女主、女強、重生女將、女扮男裝、家國大義、架空正劇、亂世群像,感情線弱介意勿入】 她死在封候拜將,榮耀加身的那一年。 原來毫無怨恨,終登高位也會重生。 前世,她因為母親的一句話,肩負起家族重擔,女扮男裝成為宗延氏長子,隨父從軍。 卻因自己的年輕氣盛感情用事,以至阿妹慘死,叔伯累戰而亡。 皇權爭斗儲位紛爭,她愚昧無知錯信旁人令父親受挾,困戰致死。 她以親族血淚筑堤得以成長,攬兵奪權,殺伐一生,終得封候拜將榮耀加身!卻也留下終生遺憾。 一朝重生,重回十五歲初入軍營之時。 這一次她再無不甘,心甘情愿女扮男裝,為父,為家,為國而戰! 至此引無數賢才謀臣為其折腰,得萬千猛將部卒誓死追隨。 橫刀立馬,南征北戰,定江山,安天下! - 若說有什麼不同,大抵便是她的身邊始終站著一人,如那任由她驅使的惡犬,所向披靡忠心耿耿。 他從無奢求,追隨他的將軍戎馬一生,無名無分,不訴情愛,唯有忠誠二字。 很多年后將軍墓中,他肉身筑鐵立于棺前,生死相伴。 【殺伐果決的女將軍vs嗜殺瘋批的惡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