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每日小說 軍事歷史 紹宋 第五十九章 晦明晦暗

《紹宋》 第五十九章 晦明晦暗

 這個想法看似匪夷所思,其實是沒有太大問題的,那日下來后岳飛細細代,張榮便覺得可行,因為這年頭是有干船塢技的,早在太上道君皇帝的時候,就有人在金明池旁邊修建干船塢,以修理池中那些注定不能上陣的大龍舟。

 而且,河船只都是平底的,平底的,意味著可以用滾木協助‘行駛’,比尖底的海船方便不知道多

 所以,陸上行舟這個概念從一開始來說本就不是天方夜譚。

 但是,這麼做也有一些別的要求,不是一個主意就行的,他得確保速度要快,要出乎金軍預料,戰場之上,最大的變數始終是人。

 任何彩的軍事計劃,只要被敵人察覺,就注定會引來阻擾與干擾,到時候誰也不知道會怎麼樣。實際上,這也是岳飛放棄挖引水這個常規法子的緣故。

 而為了能夠功,今夜必須要有佯攻和其他作來做遮掩,而且得是合合理的佯攻和遮掩。

 那麼宋軍合合理的軍事嘗試應該是什麼呢?

 “來了嗎?”

 隨著城外一陣靜,元城,一錦襖,幾乎與河南貴人冬日打扮一般無二,正端坐自家閣樓上的高景山微微抬頭,面不變。“我就知道,這般靜,肯定有事……是哪邊?”

 “南邊!”

 一名真猛安俯首相對。“看架勢,不下數千,說不定有萬人,正在堆舟連浮橋,準備夜渡!”

 “不要管他。”高景山不以為然道。“只派哨騎小心沿河查探,并讓南城那邊徹夜燈火認真警醒便可……他若真敢來攻,便仗高墻堅壘,讓他無力能為。”

 “若是宋軍去攻南樂、魏店呢?”真猛安一時猶豫。

 這兩都在元城西南,算是繁華據點,也算是支城了。

Advertisement

 “那就也讓南樂、魏店兩一并小心防守。”高景山狀若醒悟。“若是不支,告訴兩家守將,乘夜撤到永濟渠那邊,待到天明再城。”

 “喏。”真猛安無奈應聲,然后匆匆下樓。

 高景山繼續端坐閣樓之上,一時百無聊賴,卻又忍不住去看側一個侍從,后者會意,趕俯首相詢:

 “都統可有什麼吩咐?”

 “我想起來一件事。”高景山微微嘆道。“去尋那種帶爐子的小燉鍋,再尋一條魚來,讓廚娘準備一下……最后再去找高通事過來,說我要在這里請他吃魚。”

 侍從茫茫然應聲,直接下去了。

 都統有令,區區一個鍋一條魚算什麼?片刻之后,燉鍋便被擺上,魚也被燉上,高景山又著人尋來一瓶藍橋風月,但高通事尚未抵達,于是乎,這位金國行軍司都統干脆打開了一份沾著跡的最新一期宋人邸報,自斟自飲自用自觀了起來。

 然而,城外靜越來越大,高都統雖然穩坐如山,卻也攔不住無數臣吏、軍、侍從往來不斷。

 “都統!”

 忽然間,又一名年輕渤海猛安親自來報。“宋軍攻下南樂了!領頭的是湯懷,渡河過來的是岳家軍的中軍!”

 這下子,高景山終于詫異放下手中邸報,認真相詢:“你怎麼知道這些的?”

 “南樂守將逃到了西城,沒敢城,卻是在城下對末將匯報了這些。”這渤海猛安興至極。“都統,岳飛的中軍浪渡河,這是機會!”

 “什麼機會?”高景山狀若不解。

 “末將知道城防嚴謹,不可擅出,但末將愿意飛馬去館陶走一趟,連夜引阿里、杓合兩位萬戶來援,吞下這支宋軍!”渤海猛安猶然不覺自家主將的姿態。

Advertisement

 “胡扯八道。”高景山無奈相對。“援軍自館陶過來城南,要麼穿城而過,要麼須兩次渡過永濟渠……無論哪個法子,有這個功夫,宋軍早就黑撤回去了……你以為為何宋軍只在城南將部隊亮出來?”

 這渤海猛安登時無言。

 “而且,你以為我沒有給杓合、阿里兩位萬戶發信?”高景山繼續無語相對。“今日天沉,沒有月,但河對岸三大的據點里卻都有靜,隔河可聞,那時我便曉得宋軍要做事,就已經給兩位萬戶發信,讓他們四更做飯,天一亮起軍自北向南替我掃一番城北,但卻要千萬小心不得黑夜過來,省得被宋軍明修棧道暗度陳倉,在北面渡河埋伏……哪里要你來提醒?”

 渤海猛安更是訕訕,更兼回頭看到另一位渤海高氏出的高通事抵達,立在閣樓樓梯側,也是尷尬,便當即叩首:“末將慚愧,不知都統準備萬全,還請責罰!”

 “拖下去,打二十軍!”孰料,高景山居然真就揮手下令,進行了責罰。

 渤海猛安徹底恍惚,愕然抬頭……沒辦法,他只是客氣一下啊,那個請罪是隨口說的,關鍵是那句‘都統準備萬全’啊!

 高景山見狀,愈發無奈,只能認真解釋:“我不是罰你出這個主意,是我早有軍令,四城和渡口的值守將不得擅自離城,你今日本該在城上才對,如何起了主意便親自來見我,將我軍令拋之腦后?”

 渤海猛安徹底頹喪,只能老老實實叉手而對,任由兩面甲士上來將他帶下樓梯去領那二十軍

 而這猛安一走,高景山卻又含笑起,來迎那高通事。

 這高通事也立即拱手還禮,二人隨即隨意在閣樓上堆著那鍋燉魚坐下,這時候,高通事卻才失笑:“外面兵荒馬,都統好致!”

Advertisement

 “談不上致。”高景山喟然以對。“當日大??沒死的時候,我去出使東京,回來的時候在大名府外的黃河河道上相會,他在船上燉魚招待我……今夜被宋軍驚,不知為何想起往事,卻發現咱們渤海人漸漸凋零,方才驚擾了高通事。”

 那高通事聞言也是黯然,半晌方才一聲嘆氣:“誰說不是呢?這些年輕人只曉得我們這些人小心老,覺得我們保守畏,卻本不知道我們為何如此?當日高永昌反,率渤海、高麗之眾與太祖爭遼東,一敗涂地后,才有大撻不野兄弟、杓合、你我,了金國軍中,雖說渤海人在國中僅次于真人一般,但咱們這些冒尖的卻反遭忌諱……剛剛那個是速越吧?大??的長子?”

 高景山反應過來,即刻頷首:“是,他在原本那個萬戶中不服杓合的管束,杓合無奈,請我調度了過來。”

 “難怪,但何至于此啊?”那高通事繼續嘆道。“當日五人,他伯父大撻不野戰死,他親父大??出言怨貶守渡而亡,我在都元帥府中,只因都元帥原準備讓我當希尹副手,做個宰執,便也被忌諱,若非你及時保我,也早就被殺儆猴了。與之相比,烏林答兄弟,雖也都元帥的心腹,卻因為是真人,反遭任用提拔。還有溫敦思忠這種小人,撒離喝、奔睹這些年輕人,更是因為出太祖嫡系而輕易飛黃騰達,而你與杓合,卻只是因為軍中本有兩個渤海萬戶的老底子,不開,才能繼續存速越這種年輕人也只能在這兩個萬戶打轉,沒有施展的地方。”

 原來,這高通事不是別人,正是粘罕心腹之一高慶裔,粘罕死后,賴高景山方存。

 “不說這些了。”聽到這里,高景山終于搖頭。“大金國終究是人家完家的,咱們吃人家糧餉,盡職盡責,問心無愧便好……今日喚通事過來,不過是漫漫長夜,宋人又不讓睡覺,不得不請通事陪我打發過去罷了。”

 高通事,也就是高慶裔了,聞言頷首,便去端酒,但剛剛抬起一盞酒來,卻又不免正:“局勢果真無礙嗎?”

 “且看東南渡口。”當著高慶裔的面,高景山終于坦誠,卻不慌不忙以手指向了東南方向。“岳鵬舉雖然年輕,卻絕非浪得虛名之輩也,絕非是做無用之功的人……我估計,他這是因為王伯龍不聽軍令,貪功現,以及這邊大征簽軍,猜到了四太子要領大軍過來,所以一面收,一面準備走前力一搏……而此搏能不能,不在城南耀武揚威,也不在城北如何潛行作,卻在能否引水軍過此河口!”

 高慶裔連連頷首:“故此,城南如何、城北如何,皆是虛妄,天一明,館陶大軍南下掃,都是空置,只看水軍是否渡河口?”

 “不錯!”高景山冷笑以對,也舉起酒盞來。“不管南北,皆是疑兵、皆是佯攻,只有今日天沉,月被遮蔽,績河道渡才是真的。”

 “可若是宋軍不渡呢?”高慶裔似笑非笑。

 “那我反而要四面出擊,小心查探了。”高景山陡然一肅。“岳飛絕不是抓不住重點的庸將,也不是會浪拋軍隊的混人,更不是不能催部屬的虛帥……他這般作,反而沒有渡,必然有其他要害作!”

 話音剛落,東南忽然哨聲尖利,高景山與高慶裔對視一眼,卻是齊齊釋然發笑,然后舉杯一飲而盡。

 然后掀開鍋蓋,去用燉魚。

 燉魚帶起一片熱氣,將整個閣樓都弄得霧氣繚繞,結合著閣樓外的火,登時晦明晦暗起來。

 PS:謝新盟主彥祖祖同學。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