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每日小說 都市爽文 我為國家修文物 第二十九章 誰來接筆?

《我為國家修文物》 第二十九章 誰來接筆?

 兩天之后,臨摹高手們開始陸陸續續地稿了。

 《千里江山圖》局部圖本并不大,但集中了大部分的破碎位置,實際上并不好臨摹,因為需要接補的地方太多了。

 臨摹高手們絞盡了腦,才堪堪在兩天的時間里,將這局部圖給臨摹了下來。

 到了當天下午,七八份臨摹作品就全部匯集到了劉老等人的手中。

 向南、吳茉莉等人因為事已經不多,便也來到會議室里湊熱鬧,看看臨摹高手們的大作,也能從中學到一些東西。

 劉老從那些臨摹作品中隨便了一張,仔細欣賞了起來。

 畫畫得很不錯,高山之巔直云霄,其后丘陵連綿,崇山峻嶺,移步易景,漸佳境。

 哪怕這畫和《千里江山圖》真跡放在一起對比,也是惟妙惟肖,若不是新上的礦料比較鮮亮,都會讓人以為這就是從真跡里截出來的了。

 “這畫畫得不錯,遠山黛,奇峰聳立,有青綠山水畫大師的水準。”

 劉老一旁的齊老探頭看了一眼,點頭贊道。

 向南幾個人都有些詫異,齊老的意思再明顯不過了,這畫是畫得不錯,但很顯然,并不是臨摹得好。

 再轉頭看其他幾個專家,楚老、陳老和郭老都是一臉平靜,顯然是認可了齊老的意見。

 劉老卻沒有發表意見,而是笑瞇瞇地看向向南等人,問道:“都說說看,這幅畫怎麼樣?”

Advertisement

 能怎麼樣?

 這都已經被其他幾個專家判了死刑的畫,他們難道還能說出花兒來?

 幾個人面面相覷,一時間都有些躊躇。

 錢昊良在五個人當中,一直都是以老大自居,此刻見幾個人都看著他,也只好著頭皮,率先開口道:

 “那我就先說說,說得不對,請劉老和幾位專家批評。

 我個人認為,這幅畫還是水平高的,尤其是彩方面,鮮亮,又不刺眼,而且層次很強。

 但這幅臨摹作品有一點沒做好,作者在沒有參照的時候,對缺損畫面理略顯呆板。”

 說著,錢昊良站起來,手一指臨摹作品的一,繼續說道,“大家看,在這山巒之上,云遮霧罩,很朦朧的覺,有種仙境的覺。

 在臨摹作品中,破損畫面被修補完整后,呈現出的是一種風的覺。

 但我們都看過真跡損前完整的高清照片,實際上,山巔上面的云霧是斷斷續續的,猶如棉絮一般,給人一種輕盈的覺。”

 劉老等人都微微點頭,贊道:“觀察得很仔細,臨摹作品,細節很重要。”

 說完,劉老又看向其他幾人。

 吳茉莉笑嘻嘻地站了起來,對劉老等專家說道:“各位前輩們好,我也來說說吧。

 這幅臨摹作品,我最大的覺就是太鮮亮了。

 大家都知道,古書畫作品由于存放時間長,不止是紙張或絹本會老化陳舊,畫面的也會逐漸暗淡,不如之前那麼鮮亮。

Advertisement

 但這幅臨摹作品并沒有采取將畫面做舊,如果就這麼接筆到真跡上的話,一眼就被人看出差來了。

 說實話,也不知道這位臨摹作者,心里面到底是怎麼考慮的。”

 劉老等人聽了,也是點了點頭,并不發表什麼看法。

 之后,趙波和付洪濤也都發表了自己的看法,講的那一個頭頭是道。

 實際上,這幅臨摹作品已經被劉老等人定了,大家也只能各自找一個角度,盡可能地找出一些缺點來,以印證專家們的觀點。

 但他們也都知道,自己說的那些東西,并不足以否認這幅大師級的臨摹作品,頂多算是一點小小的瑕疵罷了。

 能在兩天時間,就畫出一幅這樣的臨摹作品來,這人至也是頂尖的臨摹高手。

 大家都講過了,只剩下向南還沒有開口。

 錢昊良等人都看向了他,想知道他能說出些什麼不一樣的觀點來。

 劉老等人也看著向南,笑瞇瞇地說道:“來,向南,你也來說說看。”

 向南笑了笑,站起來又仔細觀了一番那幅臨摹作品,這才緩緩開口道:

 “這幅臨摹作品,從總上來說,是非常優秀的作品,無論是工筆筆法,還是彩渲染方面,都可以說是妙到毫顛,這幅畫也當得上是大家之作。

 但是,這幅畫有一個很致命的缺點!”

 “哦?”

 劉老挑了挑眉,饒有興致地問道,“什麼致命的缺點?”

Advertisement

 其他幾位專家,如齊老、楚老等人也都是一臉好奇地看著向南。

 就連錢昊良、吳茉莉四個人也都豎起了耳朵,一個個臉上的表嚴肅,心里面卻是各種滋味翻騰。

 這幅臨摹作品居然有致命的缺點?

 為什麼自己沒看出來,卻被向南給看出來了?

 難道自己真不如這個比自己差了一輩的年輕人?

 他們看向向南的眼神十分復雜。

 向南卻是沒有覺到什麼,鎮定自若,以一種很肯定的語氣,接著說道:“這幅臨摹作品,與《千里江山圖》真跡相比,有形無神。

 每一部分單獨拎出來看,都畫得很致,筆法也很細膩,但合在一起整來看,卻很生、呆板,缺了真跡里的那種神氣。”

 “說得好!之前昊良、茉莉等人說的也都在點子上,但在我們看來,這些都只能算是細枝末節,不值一提。”

 向南話音剛落,齊老就一拍大,大贊一聲,隨后又解釋道,“真正讓我們這些老家伙覺得不對勁的地方,就是這幅畫有形無神,畫面很生很呆板。”

 錢良昊等人一陣汗,技不如人也就罷了,可他們不是沒有發現,而是不敢說……這樣一來,心上反倒落了下乘。

 劉老也笑著點頭,一臉贊許地看著向南,說道:“說得不錯,這幅臨摹作品最大的問題,就在于缺了氣神。”

 他將那幅畫攤開,和《千里江山圖》真跡擺在一塊兒,兩廂一對比,就更是一目了然。

 劉老手指了指兩幅畫,解釋道,“臨摹,并不是簡單的復制,它要求臨摹者對原畫的用筆、用量、用以及章法構圖的特點,細心揣,認真研究,以便能達到捕捉原畫形神的程度,然后再在紙上表現出來。

 所以,一幅畫最重要的就是氣神,有形無神,就好像無源之水、無之木,缺乏了生機與靈。”

 劉老給人講課的機會很難得,向南等人聽得很是認真,生怕了什麼重要的東西。

 之后,專家組又審核了其他幾幅臨摹作品,作品本并沒有太大的問題,但如果和原作相比較,又差了點東西。

 劉老等人一時間犯了愁,究竟找誰來接筆?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