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不由得問道:“有一點你要明白,學堂里面出來的學生,沒有經過戰場的拼殺,整日讀書,怎麼會有氣,怎麼用勇氣作戰?”
朱允熥講解說道:“皇爺爺,這正是孫兒要和您說的,講武堂里面的學生,在學堂里可不是讀書,
孫兒會把他們分不同的陣營,讓他們實際的指揮作戰,只不過不用真刀真槍罷了。
而這也是講武堂的主要項目,因為即便是讀再多的兵書,也只是紙上談兵而已,遠不如讓他們帶兵演練來的實際……”
“還有,凡是沒有經過講武堂考核,績合格的,還要到戰場上去歷練,
見識見識真刀真槍,橫飛的戰場到底是怎麼樣,如此經過戰場歷練合格的,才算結業。
朱元璋點點頭,他明白在學堂里經過多方演練,再到戰場上見見,那出來的兵將肯定不是那些公子爺能比的!
因此便說道:“你說的很好,如果真照你說的方法訓練,這些勛貴之子的作戰能力應該能不輸給他們的父輩。”
朱元璋又何嘗不知道,這些游手好閑的勛貴之子,如果一直這麼下去,將來朝廷怎麼指他們守衛大明?
等到這一代上過戰場的老將都死了,有哪些人能夠為自己的后代所用?
難道要給子孫留下一些酒囊飯袋不?
大明的軍功爵位是可以傳承的,如果他們自己無能,又擋著別人的晉升之階,朝廷到時候很難有大將可用!
畢竟在任何地方,都是講資歷的。
你就算是再有本事,可沒有坐在那個位置上,有多人會服你?
再說了,軍隊里面也不是一群什麼都不懂得匹夫,他們中間的關系同樣盤錯節,彼此聯姻,關系切,一點兒也不輸給文集團貿貿然進去一個外人,就想讓別人唯命是從,這怎麼可能!
文爭斗的時候,還講究一點兒手段,武將對付人同樣也有手段,只要在場上稍微放點水,就能讓對方榮“犧牲”!
這也正是皇帝在用人的時候,明知道一些武將上有缺點,卻也不得不用他的原因。
畢竟人家的份地位,和威在那里擺著!
朱元璋明白自己的這個孫兒是個心氣極高,有膽識,有魄力的,將來做了皇帝肯定是要用兵,所以自己一定得讓他有人可用!
因此朱允熥提議說建立講武堂,朱元璋非常贊同!
“你說的咱都同意,只管放手去做吧,需要什麼盡管說!咱全力支持你!”
“是,孫兒多謝皇爺爺全!”
朱元璋想了一下,問道:“既然要開什麼講武堂,準備讓誰擔任祭酒?”
朱允熥看著朱元璋,認真的說道:“皇爺爺,孫兒準備把講武堂命名為大明皇家講武堂,自然是要由皇爺爺擔任祭酒了。”
“不!”
朱元璋揮手,堅決的說道:“東宮講武堂,由你自己親自擔任忌酒,訓練這些勛貴之后!”
“皇爺爺,此事恐怕不妥,孫兒怎敢命,還是由皇爺爺擔任合適…”
朱元璋搖了搖頭道:“此事不必在說了,就由你擔任,等你將來即位之后把名字再改回來。”
朱允熥這是朱元璋對自己的信任,也是他想要讓自己掌權的安排,也就沒有再堅持,
領命說道:“是,孫兒遵命。”
如果面對的是別的皇帝,朱允熥這時候就得誠惶誠恐的跪地磕頭請罪,因為對方很可能已經起殺心。
還是朱元璋好啊,起碼人家是真心放權,沒有那麼多狗屁倒灶的事。
“你準備讓誰去授課?”
朱允熥看朱元璋一眼,明白他的意思,便說道:“皇爺爺,朝臣們公務繁忙,又有一家老小需要照料,孫兒怎麼忍心再讓他們勞累,這豈不是不恤臣子嘛……
所以只能退而求其次,不讓讓固定的人去教導他們,孫兒的神機營就有一些悉戰陣,悉排兵作戰的彪悍老卒,讓他們流過去教授,正合適!
找一些低階武教他們排兵布陣,就已經足夠他們訓練了,這件事并不是非得找頂級勛貴不可。
也正是因為教他們的人份低,學生才不會產生崇拜跟隨的心理。
古代,在人中間是有階級的,一個下面的人,份低微的人,即便是再有本事,也很難得到上面人的忠心!
最多是提拔任用,想要反過來奉對方為主,那筒直是癡人說夢!
這就像水滸傳里面的鼓上時遷,
時遷是水滸世界中格塑造比較飽滿的人,他的形象雖然猥瑣,但是手敏捷、有勇有謀,從技能上來看,他懷絕技,會盜墓,會飛檐走壁,更擅偵查最重要的是他多次立下功勞,可即便是這樣,還是被別人看不起,在一百零八好漢當中排名倒數第二!
這與他的功勞遠不相配,只因他的份問題!
如果要真是讓藍玉或者馮勝、傅友德他們來教導,那些學生一定會對他們敬佩不已,
無形之中效忠的對象可能就換人了!
這才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呢!
他們只能夠有一個主上,那就是自己!
所以朱允熥絕不容許任何人獲得他們的忠心!
朱元璋滿意點了點頭,“不錯,確實是正合適!你倒是很恤臣子呀…”
“這都是皇爺爺教導的好,孫兒不敢居功…”
朱元璋被噎的說不出話來,只好瞪了他一眼,來表達自己的緒。
朱允熥心中一笑,老狐貍,總是想拿我開涮……
朱元璋并沒有囑咐別的,因為他相信憑著自己孫兒的聰慧,自然明白講武堂的重要,
他既然提議讓自己擔任祭酒,就說明他沒有準備讓其他人手!
朱元璋說道:“你昨日私訪了?”
“是,孫兒想看看百姓的生活狀況,和朝廷的一些政令,有沒有切實落下去,聽人稟報,總沒有自己親自觀看來的實在。”
朱元璋贊許的點點頭說道:“你能明白這一點,這很好,做皇帝的不能被下面的人蒙蔽了眼睛。
還有你弄的登聞鼓,也很好,百姓有了申冤的門路,府有百姓監督,那些員才不至于貪圖安逸。”
“聽說你當了一回縣太爺,怎麼樣,審的什麼案件?覺如何?給咱說說。”
朱允熥笑著把自己審案的事說了一遍,也說了自己的。
“一張狀紙,一個案件,在縣令的手中就是日常遇到,一件司空見慣的小事,可在百姓上,卻是能影響一生,甚至家命的大事!
所以如果一個案件置不當,判罰不公,就會賠上人命,甚至是幾個家庭的人命。”
“孫兒曾見過一個小案件,有人在街市上與別人起了沖突,二人當街扭打起來,不慎將對方打斷了鼻子,按理說應該將他杖責,
可這個人原本腰上就過傷,如果一頓仗著下去很可能就要了他的命,就算輕一點兒也會讓今后難以下床行走,更別說干活了。”
“而他家中貧困,吃了上頓沒下頓,老娘兩眼昏花臥病在床,妻子懷有孕,還有一個兩歲的子,這一家老小全靠他一人養活。
這一頓杖責看似不重,實則一旦執行下去,他家中五口人全部都要喪命!”
朱允熥緩了一口氣說的:“皇爺爺,幸虧置此事的吏有些良心,不能見他們一家老小死亡,因此便報了上來,
最后判定那人向被打的那人誠摯賠禮,并且當著全族的面做了申飭,這才這件置妥當。”
“皇爺爺,如果遇到那些嫌麻煩的小吏,這件事的結果就不會這麼圓滿了……所以孫兒以為……
朱允熥便把他心里面的想,一腦的都聽到了出來,聽得朱元璋連連點頭。
不過朱允熥也明白,真要律法和人兼顧,在現實的況中有時候是很難做到的!
也可能會給某些人就下空子,就讓他們逍遙法外。
可這不是朱允熥能解決得了的,無論到了什麼時候,無論律法有多麼完善,這種人都會存在!
既然說到了律法的問題,朱允熥便更進一步說道:“皇爺爺,大明現有的律科之中,有些孫兒覺得有待考量,所以讓人做了修改,請皇爺爺過目…
從王忠手里接過來一份奏章,遞給了朱元璋。
朱元璋接過來認真的看了看,這才說道:“這樣的仁慈善良之政,應該等你繼位之后,必然會給你積累名的,用在咱上糟蹋了,你這是要給咱臉上金啊。
這些政策發生在洪武朝,在歷史上就會把功勞歸在朱元璋的上。
朱允熥連忙說道:“皇爺爺說笑了,皇爺爺乃是開國皇帝,這些就是微不足道的小事罷了,如何能得了皇爺爺的功績簿。”
“拍馬屁!
朱元璋說道:“既然你提出來了,那就照此實行吧,不過要以你的名義發行,就說是你主持更改的,不能用咱的名號。”“皇爺爺,哪有孫兒搶功勞的道理…”
戰國之末,華夏千年未有之大變局。有人天生世卿。有人貴為公子。他卻重生成秦國小卒黑夫,雲夢秦簡中的小人物。為免死於溝壑,為掌握自己命運,他奮力向上攀爬。好在,他趕上了一個大時代。六王畢,四海一!千年血統,敵不過軍功授爵。六國豪貴,皆被秦吏踩在腳下。黑夫只想笑問一句:王侯將相,寧有種乎?南取百越,北卻匈奴,氐羌西遁,樓船東渡。六合之內,皇帝之土。在他參與下,歷史有何改變?秦始皇固有一死,天下將分。身為秦吏,又當如何抉擇,是推波助瀾,還是力挽狂瀾?
轉生開局就是親王世子,俗稱小王爺 大康國朝安穩,四海清平,商業發達,皇帝大伯又是出了名的寬厚待人 我以為我已經站在了人生的巔峰,可以一直飛,一直爽,不斷飛,不斷爽…… 結果現實卻和我開了個天大的玩笑 世間最殘忍的一幕,就這麼展現在了我的面前…… 我本想當一條與世無爭的快樂鹹魚,可你們為什麼偏偏不讓我如願呢?
秦小道是一個白白凈凈(腹黑無恥),看似天真憨厚(齷齪陰險)、膽小懦弱(無法無天)的人。一覺醒來,發現自己回到大唐貞觀年間,邊上還有一個嬌滴滴的小娘子喊自己夫君……且看秦小道如何剛正不阿(溜須拍馬)、鋤強扶弱(仗勢欺人)、指點江山(拳打門閥,…
秦瑱穿越三國,成了一個寒門士子。 為了改變命運,四處求學,最終投入曹操麾下。 憑著超越時代的見識,屢次建功。 本想輔佐曹操成就霸業,沒想到卻因功勞太大,引起曹操忌憚。 正逢宛城之戰,眼見老曹要一炮害三賢,秦瑱再次勸誡,卻惹得曹操怒斥。 於是秦瑱果斷掛印而去,你老曹不是多疑嗎?那這軍師不當也罷! 至此,秦瑱轉入劉備麾下,以一人之力,提前改變天下大局。 奪淮南、戰呂布、敗孫策、取荊州,短短數年之間,輔佐老劉成就霸業。 多年之後,曹操遲暮,病榻之前,謂眾人云: 「孤一生行事,但無悔過,唯秦子瑄離去,孤之過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