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真的,你確實應該找幾個人進文淵閣,短時間還行,時間久了你會不了的,也會被累壞。”
朱元璋心疼的說道。
“你年齡還小,久坐傷,對下盤不利,咱還等著抱重孫子呢,記住了嗎?”
“皇爺爺,咱能先不提重孫子的事嗎?”
“怎麼能不提!你怎麼樣咱不想管,也懶得管!咱也看出來了,你也不稀罕咱管,咱不管這些,難道還不能管管重孫子了?”
朱允熥苦笑道:“皇爺爺,您都快把我給繞糊涂了,什麼管不管的,回頭我就讓人去文淵閣待著,這行了吧……”
這次鋒,朱允熥又落敗了。
人年齡一大就喜歡提讓晚輩生孩子的事,自己當然也明白子嗣的重要,無論對于朝廷,還是對江山社稷來說,子嗣都是安定人心的一大要素。
朱元璋是怕自己做了皇帝之后,沒有子嗣會為別人議論、攻擊的對象,這點自己很清楚。
可自己才剛親啊……
速度再快,也不行啊……
沒辦法,為了讓朱元璋不再擔心,只好努力耕耘了!
返回東宮睡了一覺(就是字面意思),朱允熥又開始忙著朝政,直到天黑了下來,才返回春和宮。
徐妙錦準備好了飯菜,一旁火爐里面生著一盆銀雪炭,紅彤彤的煞是好看,把屋子也烘熱了。
“殿下回來了,妾見過殿下。”
知道他私下里面不喜歡客套,納了一個萬福之后,便起幫著他下厚厚的大氅,遞給宮讓們安放好。
朱允熥看見桌子上的飯菜,道:“冬天天冷,飯菜容易涼了,你不用等我,只管自己吃了便是。”
“殿下不回來,還沒有用飯,妾怎麼能夠先用呢,快做下快吃吧,一會兒真就涼了……”
二人坐下,便甜的吃了起來。
吃完之后朱允熥坐在一旁,就著燈看書,手里拿的是《列傳》。
現在是冬季,天黑的很早,夜里很長,,有許多的時間可以做其他的事。
如果用著休息,那就太浪費了。
徐妙錦在一旁也攤開了一本書,看了起來,只是過了一陣之后就沒了注意力,眼睛盯著別去了。
朱允熥見狀問道:“怎麼了,在想什麼呢?”
“沒有,一時有些失神罷了。”
“看你在哪發呆,肯定在想什麼,反正現在也沒有別的事,說說看。”
徐妙錦道:“往年這個時候家里都會去養濟院看看那些孩子,給他們送一些服糧食,和過年的菜,算算日子,今年差不多也該去了……”
朱允熥看出來他心里的記掛,就說道:“這樣吧,明日我理完了朝政,咱們一塊兒去看看,對于這些孤兒,我也想看看下面的人理的如何。”
“殿下,這樣……會不會影響朝政?況且殿下萬金之軀,還是不要去了,讓人打探一下消息報上來就行了,我也只是說說,并不是真的想去,殿下不必為了我……”
朱允熥手刮了一下鼻子,笑著說道:“在我面前還用遮遮掩掩的,想去就去嘛,這是好事,有什麼可藏的,你準備好明日咱們就去。”
徐妙錦又有一些擔心的說道:“殿下,這樣,擅自出宮,朝廷大臣會不會議論,切剛剛宮,還是謹慎一點為好……”
“那些酸腐書生,迂腐文人,不必理會,你是同我去的,一片善心誰敢議論?!好了,趕快就寢歇息吧……”
“是,妾遵命……”
第二天朱允熥理了一番朝政之后,就帶著徐妙錦出宮往養濟院而去。
養濟院,是朝廷辦的救助老弱病殘的機構。
窮苦出的朱元璋,對于民間百姓疾苦可謂深有會,因而在稱帝之后,不僅十分關心普通百姓的生存狀況。
對于沒有生活保障的孤寡老人和因殘疾生活不能自理的窮苦人,生存狀況同樣十分關心,曾多次給中書省提到了鰥寡孤獨的窮人和乞丐問題。
坐在寬敞的馬車里面,朱允熥對坐在一旁的徐妙錦說道:“這養濟院有何門道,你跟我說說,之前對養濟院缺關注,知之甚……”
出了宮墻,不用時時刻刻想著宮中的規矩,邊又有夫婿做伴,的心暢快不。
所以調笑說道:“殿下日理萬機,置的都是朝廷大事,對于這等小事自然不會放在心上。”
“你這是在挖苦諷刺呢,好個牙尖利!”
“不敢不敢,小子怎敢挖苦殿下,仰慕還來不及呢……”
“小小子不知悔改,看我怎麼收拾你!”
“哎呀別鬧……殿下饒命……”
二人玩鬧一番,平復了心之后,徐妙錦這才說道:“殿下,陛下曾經在洪武元年下詔,說“鰥寡孤獨廢疾不能自養者,為存恤”,
又于洪武五年下詔,說“天下郡縣立孤老院”,讓天下各個郡縣都建立,洪武八年,改“孤老院”為“養濟院”,為養為明代的辦救濟機構。
并規定收養對象為“民之孤獨殘病,不能生者”,養濟院也就是在那個時候建立的。”
“哦……”
朱允熥極為配合的出了恍然的神,說道:“你對這些怎麼知道的這麼清楚?”
“殿下,我家里每年至兩次往養濟院送錢送,怎麼可能不知道嘛,殿下要是能多去幾次,肯定比我知道的更清楚!”
“又在挖苦!”
“沒有沒有,小子說的是實話嘛!”
“算了,不和你計較!”
“殿下,這養濟院與南梁的孤獨園,唐朝的悲田院,宋朝的安濟坊,元朝的眾濟院等基本類似,
朝廷規定凡是而無父、老而無子、傷殘、患有疾病而無法自理生活的民眾,全都容許進養濟院,由方進行贍養。
主要用于收養鰥寡孤獨的窮人和乞丐,以及子,所以這也是朝廷的一大善政!”
“那是當然!往前那麼多朝代都做的事,皇爺爺英明神武,只會做得更好!”
“殿下這話若是被陛下知道了,肯定心里歡喜!”
“你這是在說我拍馬屁?找打!”
“沒有沒有,我只是說殿下悉圣心……”
“還說沒有!”
養濟院的存在,這時救助了許多人。
洪武二十六年,大明朝廷又規定:
除普通民戶之外,凡軍籍、匠籍之中老、弱、殘、疾而沒有子孫的人員,也可在養濟院中接贍養。
為了保證該制度的順利推行,同時為了防止員貪墨,朱元璋又將其寫了《大明律》,
其中規定,“凡鰥寡孤獨及篤疾之人貧窮無親屬倚依不能自存,所在司應收養而不收養者杖六十,若應給糧而吏尅減者,以監守自盜論”。
同時要求員到任后必須查點養濟院的運行況。
到了養濟院,護衛已經把里面把守嚴,圍著水泄不通。
他們先去的是專門收容小孩子的院子,這里有娘來喂養正在吃的孩子,如果大一點,就在院子里讀書,有識一些字的先生教他們。
可先生不是每天都教,而之所以他們認識字,也不過是為了打發時間而已,所以大多數的時間他們都是空閑,在一起玩鬧。
朱允熥和徐妙錦給這些孩子們分發了一些零食糕點,又讓下面的人拿出早就準備好的裳給他們穿上,每個孩子都得了一新服,雖然不一定非常合,可人人臉上都滿了笑容。
“妙錦,你先在這兒等一等,我去看看那些孤寡老人,一會兒就來。”
“殿下去吧,這邊不用擔心……”
朱允熥點點頭,對一旁的素心叮囑說道:“看好太孫妃。”
“是,奴婢遵命。”
徐妙錦笑道:“快走吧,我都這麼大了人了,有什麼不放心的。”
“好,走了。”
男授不親,看那些老人家雖然也是善舉,可無論如何也不該有一個子出面,所以朱允熥才說讓等著。
因為養濟院是戶部在管理,因此暴昭也跟著過來了,朱允熥看了那些老人,便詢問起養濟院的制度,想了解它是如何運作的。
暴昭回答說道:“殿下,在養濟院里面收養的人,每隔一段時間都要清查數目,登記核對,這些包括他們的狀況,還有疾病信息,
如果人有人員送走,例如老人去世,或者有良善人家收養孤兒,都要做好記錄,
按照養濟院的規定,娼之家和賤籍人家,以及那些犯朝廷律法,到刑罰的人是不能收養的,就是為了讓這些孩子免惡人影響……”
朱允熥點了點頭,說道:“過往的登記信息查了沒有,有沒有人在這件事上肆意妄為?”
一旁的瞿陶說道:“殿下,那些名冊屬下翻看了一遍,單從名冊上看不出來什麼問題,不知是否需要嚴查?”
“嗯,查查也好,孩子們的事馬虎不得。”
“是,屬下遵命!”
朱允熥之所以想要查一查,是因為在這些事上有得利的門路!
那些老人家還到罷了,可那些孩子,很有可能被人當做牟利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