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每日小說 古代言情 重生之美人計 全文閱讀 - 209 了結宿怨

《重生之美人計》 全文閱讀 - 209 了結宿怨

等到清平侯夫人代了一切,李未央便吩咐人將押了下去,隨後,看向了郭惠妃,目之中流出一冷淡:“娘娘,依我看,此事若要了結,你還是去見一見那位襄侯吧。”

郭惠妃吃了一驚,認真地在李未央的臉上看了又看,幾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無論如何都不能相信,李未央竟然會說出這樣的話。這孩子可知道勸說去見襄侯,這意味著什麼?若是讓人發現了,等於將整個郭家都放在火上煎烤。換了任何一個人,都不會這樣做的吧。別過臉,淡淡地道:“嘉兒,你還年輕,不能明白此事的輕重。”

李未央淡淡一笑道:“剛剛清平侯夫人所代出來的那個人,和手中的件,都不是清平侯夫人可以得到的,想必是襄侯已經珍藏多年,若他想有所作,早已經拿出來威脅娘娘,何必等到現在呢?所以,做出此事的,必定不是襄侯本人。”

郭惠妃聞言,心中一,不由道:“不錯,定然不是他所為,依我看,恐怕和那遊慶有關系。”

李未央點了點頭道:“娘娘說得不錯,遊慶畢竟是襄侯的義子,和他十分親近,想必對當年的舊事也略有耳聞,不過此事究竟,襄侯恐怕也不會對他說得十分清楚,他道聽途說,或是有人存心挑撥之下,自然會對娘娘充滿了恨意,是從那一天在宴會上的表現便能看出,他是要為他義父出頭。清平侯夫人手中所謂的證據便是由此人所提供,他畢竟是襄侯義子,要拿到這些東西也沒有什麼難的,想要化解此事,必定從此人上著手。”

郭惠妃看了李未央一眼,道:“縱然如此,也不必勸我去見那襄侯。”

Advertisement

李未央笑了笑道:“娘娘誤會了,他最怨恨娘娘的事,便是襄侯如今病重,娘娘卻不肯去探,若是娘娘改了主意,此事便不難解決,到時候,不管是清平侯夫人,還是臨安公主,都沒有辦法用這件事做文章了。這件事必定會安排得十分妥當,娘娘放心就是,不會讓任何人知道的,便是父親母親也請娘娘保守。”

李未央說這句話其實是有一定的含義的,既然能對郭家的眾人保,那麼郭惠妃就必須要對靜王守口如瓶。靜王畢竟是皇帝的親生兒子,他不會樂於見到自己的母親去見舊人的,這無關乎大度與否,而在於人心,若是他一力阻止,那麼這件事恐怕不得善了。

郭惠妃聽到這裡,長歎一聲道:“好,一切都由你去安排吧,那這清平侯夫人,又該如何置呢。”

李未央漠然地道:“今日裡不過是因為一時有把柄在了我手上,等醒過神來,意識到並無確鑿證據在我手上,必定會反口,這樣一來,留著此人,實在是不妥當,但若是由我們來置,終究是不幹淨。”

郭惠妃聞言,不挑起眉道:“你說這話的意思是……”

李未央輕輕一笑,那笑容十分的和煦,仿佛青山綠水一般,讓人心曠神怡,語氣卻十分的冷淡:“將捆縛起來,直接送到臨安公主府去吧。”

郭惠妃聞言心頭一跳:“送給臨安公主,明明和那臨安公主有所勾結,你將送去,豈不是稱了的心意?”

李未央微微一笑道:“娘娘,臨安公主心狹窄、睚眥必報,這次讓清平侯夫人威脅你不,反倒讓,你想,會饒過對方麼,只怕,清平侯夫人不死也要層皮了,你就等著瞧吧。”

Advertisement

郭惠妃聞言,卻是有些不信。李未央卻揚眉,吩咐一旁的梁道:“梁,請你準備筆墨紙硯,我要寫一封書信。”

看了郭惠妃一眼,見娘娘點頭,便腳步輕快的去了,不多時,便取來了筆墨紙硯。李未央舒展了宣紙,蘸了墨,沉思片刻,便在紙上唰唰地寫了數行字,隨後小心地折疊起來,放信封,聲道:“娘娘,只要讓人帶著這封書信,攜著清平侯夫人一起去,想必那臨安公主必定會依照我所說的去做。”

郭惠妃不知道李未央在信紙上寫了什麼,但信任對方,便只是點點頭,道:“好,一切依你所言就是。”

李未央轉離去,就在出門檻的時候突然回頭道:“娘娘,今夜子時便是見面的最好時機,還請娘娘不要猶豫,趕準備一下吧。”

郭惠妃第二日便要離開,所以這次見面十分倉促,李未央為保萬無一失,用了旭王元烈的一批力量,暗中安排好了一切。好在,那遊慶也不是傻瓜,聽到李未央傳過去的消息,頓時改變了主意,答應安排好一切,讓此次的見面沒有後顧之憂。李未央早已預料到了這一點,實際上,遊慶最怨恨的,不過是郭惠妃到現在都不肯去看他義父一眼,他生怕義父含恨而終,為了不讓他抱憾,他自然會費勁心思去完這一次的會面。

深夜,一輛馬車停在了襄侯府的後門,隨後,幾個穿披風,用風帽遮住面孔的子下了馬車。遊慶早已在後門口親自守候著,他見到這一切,便迎上去低聲道:“府中的一切,我已經安排好了,絕不會有外人在,請娘娘進府吧。”說著,他揮了個手勢,便有人帶著郭惠妃進去。眼看著進去,遊慶這才回過頭來看著李未央道:“想不到郭小姐竟會一力促此事。”

Advertisement

李未央淡淡一笑道:“娘娘之所以不肯和襄侯見面,便是怕連累家人,禍害九族,並不是全然冷酷無,還請遊公子不要誤會。”

遊慶微微凝眸,盯著李未央瞧了半天,似乎有幾分不相信的樣子。李未央微微一笑,顯然並不在意,在看來,遊慶相信還是不相信,這並不重要,關鍵的是,此事能夠**的了結。

在客廳之中,遊慶命人奉了茶,隨即便靜靜坐在一邊,目冷淡地瞧著李未央,李未央也不理會他,只是低頭想著自己的心事。遊慶卻突然開了口:“郭小姐,可有興致,在後園走走?”

李未央看了他一眼,卻是似笑非笑,不置可否。遊慶不再耐煩陪默然坐著,突然站了起來,大步地往外走。李未央道:“遊公子,現在去打擾襄侯和惠妃娘娘,怕是不妥當吧。”

遊慶猛地站住了腳步,回頭道:“我是要去瞧一瞧,娘娘若是說了什麼刺激我義父的話,怕他承不住。”他說話的時候,目之中似乎還有一寒芒。李未央微微一笑,遊慶的想法並不難理解,他並不相信清平侯夫人,也不相信郭惠妃,他之所以提出那些證,一則是為了試探郭惠妃,二則是想小小的報複一番。他可能早已預料到清平侯夫人會做出不利於郭家的事,可他卻渾然不在乎。事實上,事出去,對他義父襄侯也沒有什麼好,只不過,襄侯早已是垂死之人,所以,遊慶才敢這麼做。

李未央站起道:“娘娘是什麼人,我早已有所了解,可是,遊公子似乎對我們充滿了誤會,既然你要聽,我不妨便和你一起去就是了。”說著,已經和遊慶向外走去,趙月連忙跟上,生怕遊慶做出對李未央不利的舉

遊慶冷冷一笑,快步邁出了大廳。他們兩人來到一座書房,卻是十分的雅致,牆上掛滿了名人的字畫,還有一些狂草。李未央瞧著,目之中出一驚異。卻聽到遊慶微微一笑道:“我義父素來喜歡書法,只不過,他病了這麼久,早已經懈怠了,這間書房,便留給了我。”說著,他輕輕轉了書架上的一個玉碗,便見到牆壁之上出一排小,恰好可以看見對面房間的形。李未央冷笑一聲道:“遊公子早已料到惠妃娘娘今日會來見襄侯,特意準備了這座房間,以作窺視之用。”

遊慶微微一笑,卻並不在意李未央說了什麼。無論如何,他是不放心他義父和那人單獨相的,萬一那子又說了什麼讓義父不開心的話,他立刻便會將趕出去。他可不管對方是不是什麼“娘娘”,在這襄侯府上,向來是他們父子兩人相依為命,他早已將襄侯看做自己親生父親一樣的敬重,對於傷害他唯一親人的人,不管是什麼份,什麼地位,他都絕不會放過。

此時,他已過那小,向對面的房間去。李未央看了他一眼,只是微微一笑,事實上,站在的位置,一樣能夠將對面看得一清二楚,因為那小開得十分的巧妙。雖然並不大,角度卻正好,能夠看見對面長椅之上,坐著一個中年男子。看著那形銷骨立的人,李未央不微微的疑,當年這襄侯,可是有大都第一男子之稱,不但有潘安宋玉之,更是文武雙全,到眾多年輕閨秀的追捧和青睞。無論是容貌,還是文才武功,毫不遜於當今的陛下,若是沒有那個意外,恐怕,如今他早已和郭惠妃為一對璧人,而不至於落到今天這個地步。

看了遊慶一眼,卻聽到對方冷冷地道:“你不必擔心,我們在這裡說話對面是聽不見的,可他們的對話,我們卻聽得清楚。”李未央點了點頭,卻聽他繼續道:“我義父當年相貌十分的俊,可是這些年來,卻是憂心過甚,疾病纏,早已瘦得皮包骨頭,想必你現在十分的失吧,說不定還會覺得他配不起你那貴妃娘娘。”李未央只是微微一笑,並不回答。

此刻,聽到那男子突然輕囈出聲,李未央便聽到了郭惠妃的歎息,那個聲音清冷而悲涼,讓李未央覺得心神一歎,忍不住仔細地聽去。

郭惠妃淡淡地道:“這些年,你過得還好嗎?”

那男子抬起頭來,似乎剛剛瞧見郭惠妃,面上掠過一驚怔,他正是襄侯遊夙,良久,他才說出話來:“多謝娘娘的關心,我說不上好,也說不上不好,總算日子過得還平靜。聽說娘娘在宮中多到陛下的敬重,我心裡也替你到高興。”

郭惠妃聲音似乎很低:“世人皆知,在後宮之中我的容貌並不算是最,脾氣也不好,陛下敬重我,不過是看在我郭家門楣的份上而已,你又何必取笑我呢?”

遊夙淡淡地道:“這不是嘲諷。”聽他口氣如此的恬淡,郭惠妃有片刻不知道該說什麼才好,整個屋子裡陷了一片沉靜。

李未央看了遊慶一眼,卻見到他目十分專注地著對面,謹慎,防備,猜忌。李未央失笑道:“遊公子不必如此張,他們不過是故人見面,要敘一敘舊而已。”

遊慶冷笑道:“若真有心,我義父病了這麼久,從未見有只字片語傳來,哪怕我派人去宮中求見於也毫不留的拒絕,若顧念舊,豈會如此?”

李未央微微一笑道:“惠妃娘娘宮中,境艱難,邊又是耳目眾多,有些事縱然想做,也是有心無力。若真的對此事無於衷,為何早不省親,晚不省親,偏偏選在這個時候,可見心中,其實還是想來見襄侯的。”

遊慶一怔,想了想,不得不得承認李未央說得有道理。這二十年間,郭惠妃一共只出宮三次,每一次都是有特殊的理由,若不是為了襄侯,他委實想不出對方為何會選擇這個時機出宮。但是,他心中畢竟積怨已久,怨恨已深,難以輕易化解,只是沉默片刻,卻聽到郭惠妃沉默片刻道:“你的不是很好,要多保重。”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