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每日小說 穿越時空 農家俏廚娘 第169章 江上遇險

《農家俏廚娘》 第169章 江上遇險

說起正事,苗玉軒臉上的嬉笑盡退,“但是呢,有一點你說對了,我們隴西之所以不跟其他幾國通商,長年與世隔絕,就是爲了不讓人知道,我們很窮,一旦他們知道,我們隴西將永無寧日!”

他將眼神向安平鈺,“這個,如今你們兩個知道了,平堯王,你作何想?”

安平鈺把玩著酒杯,角噙著高深莫測的笑,“你以爲是個,但在別人看來卻未必,以爲蒙上一層神的面紗,別人就看不清了嗎?你別忘了,每年總有那麼幾個月份,怒江上的濃霧會驅散!”

“你派了人潛進隴西?”苗玉軒神陡角變的張了。

他們部族人,一直千防萬防,族裡從不接納陌生人,就是爲了防止別國潛進探子,難道他一直以爲很堅固的防線,其實早已被人蠶食了?

木香晃著手裡用來切的小刀,笑諷道:“你這個人啊,自作聰明,自以爲是,你能在他國安眼線,佈設暗樁,還不許別人效仿你的作法,潛進你的領地嗎?你這是隻許州放火不許百姓點燈哪!”

安平鈺很高興木香站在他的一邊,“不錯,其實不止本侯,很多人都派了探進隴西,有些潛伏下來,沒有任何作,所以你看不出,找不到,也屬正常!”

“你可別告訴我,赫連晟的人也在其中?”

“你猜,”安平鈺套用了木香的話,調皮的衝眨眨眼。

砰!苗玉軒徒手碎了一隻杯子,“你夠狠!”

木香嫌棄的的瞪他,“說話歸說話,別就發火,你擄我去隴西的目地,有一部分是不是想讓我幫你們隴西解決貧困問題?”

苗玉軒扔了手中的碎渣,低著頭,不置可否。

Advertisement

木香拉開屋子的門,好讓油煙能散去一些,“如果你們部族,不肯跟其他三國通商,永遠滿足在自給自足,在原地踏步,那麼誰也救不了你們,誰也幫不了你們!”

此時江面上已升起了霧,隨著時間推移,霧越來越濃。

“通商一事,也不是沒想過,一來是江上的濃霧,是阻礙也是屏障,二來,通商之後,百姓更加不容易管理,”苗玉軒站起,看著小窗外的江面。

安平鈺道:“你們的隴西,從一開始就錯了,這世沒有哪一個政權,可以形四足鼎立的局更何況,你們還是五足鼎力,你父親,就沒想過統一隴西,自封國主?”

“他很保守,我大哥即是下一任族長,他也很保守,他們二人的作派,如出一轍,所以我才擔心哪!”苗玉軒發起愁來,倒是多了幾分穩重。

木香一本正的道:“苗玉軒,你的心,我有那麼一丁點的可以理解,但你的做法,你想過沒有,你會給隴西帶來什麼?帶我一個人走,並不能解決你的困局,你這樣做,只會激化矛盾,得不償失!”

關於這一點,完全搞不懂苗玉軒的真正機。

苗玉軒依舊看著江中的霧,霧氣越來越重,人站在窗前,很快就被霧氣打溼了頭髮,“得不償失?哼,你看見濃霧升起來了嗎?我們族裡有位德高重的大天師,他曾寓言說,這幾日將有濃霧出現,百年一遇的大霧,到那時,天地難辯,既便是我們,也很難辯清方向,更何況是別人!”

木香跟安平鈺聽見此話,猛的站起來。

安平鈺奔到船後,發現他的船,已經看不見了,準確的說,濃霧的能見度,不足五米。

Advertisement

五米之外的東西,全都了一片霧濛濛的灰

“怎麼突然起那麼大的霧,我的船呢?船怎麼不在見了?”安平鈺大驚失,原本是想救人的,現在可倒好,人沒救到,連通工也沒了,這可如何是好。

相較於他的慌,木香就鎮定的多,唯一擔心的,是赫連晟的船隊,會不會也在濃霧中迷路,如果迷路,辯不清方向,絕對是很危險的。

難怪苗玉軒敢公然綁人,難怪他有侍無恐,任由追擊者,在他後尾隨,弄了半天,他的至勝法寶在這兒呢!

安平鈺一向謙謙君子風範,到了苗玉軒這兒,也會被刺激的丁點不剩。

“你老實說,是不是故意引我上船,你早算好了時辰是不是?你故意讓我上船,目地就是爲了連我一起綁了,你究竟想做什麼?”

苗玉軒眨著他那雙看似無辜,實則腹黑無邊的大眼睛,慫著肩,表示無奈,“我也不曉得,大天師只說這幾天會有濃霧,他又不是神仙,能算到是哪時哪刻,我只能說,你該有此劫!”

幸災樂禍,絕對的幸災樂禍!

論起毒舌,三個安平鈺加在一起,也不是他的對手,所以才說了兩句,他就又被堵的無話可說,無話可辯。

木香看著那二人的背影,思索了片刻,問道:“苗玉軒,那你憑的又是什麼?在可以在濃霧之中,輕易辯清方向,除了羅盤,還有別的方法吧,只是這個方法,一旦說出來,你的隴西之迷,也就跟著破解了,大家會覺得,不過如此,所以你不敢說,也不能說。”

苗玉軒一直都很佩服察力,跟前衛的思路,“不錯,這就跟變戲法一樣,看著很神奇,其實說到底,就是障眼法而已,捅破了那層窗戶紙,就不好玩了。”

Advertisement

木香一直都站在他邊,但在聽到他這句話時,往船頭走去。

安平鈺現在是回不去了,索一直跟著

這條船在河中央,被濃霧所困,形同一座孤島。他們兩個都走了,他自然也要跟著去。

木香站在船頭,觀察四周的景像。

能見度只有五米,即便有參照霧也不可能看見。

難道是風?

擡頭看了頭頂的旗子,吹的遭遭,風向不明,否定!

安平鈺見若有所思的神,也知道在琢磨這濃霧一事,“會不會是水流?江河的水都是活水,每個季節,流向都會有所不同。”

兩人一同朝江中去。

苗玉軒靜悄悄的走過來,站進兩人中間,“如果順著水流,一路走下去,就得進海啦,這條江河,有無數的岔路,一個岔路走錯,目標就會錯嘍!”

安平鈺怒了,“你有膽子,就把方法說出來,沒膽子,就閉上,我就不信,你們隴西人,還能像魚一樣遊著回去!”

“我想到了,就是魚,你快看水裡,”木香驚喜的指著翻滾的江水。

秋季本該是魚類的冬眠期,但也有個別魚類,會在冬季固定的時間,游回固定的地方產卵。

冬季天氣轉暖時,又或者,有的魚一年裡要在這條河上往返兩次,一來一回就是四趟。

按著河道上濃霧的次數來計算,八九不離十,肯定是它了。而且魚在水裡,絕對最佳也是最的領路者。

安平鈺也是聰明人,木香稍加提點,他便領悟了話裡的意思。

“怒江水勢兇猛,除了大型的船隻,可以在江打魚之外,普通百姓,不會到這裡打漁,也因此,這裡的魚最長的能長到三尺多,若是真的跟隨魚羣找路,倒是有這個可能。”

這兩人說的興致,卻沒注意,苗玉軒在悄悄往後退。

在他們兩人還沒想起來要找他詢問時,他先溜走再說。

木香跟安平鈺站在船頭,整整看了半個時辰,終於發現了,固定遊在他們前方魚羣。

苗玉軒此時徹底不吭聲了,他擔心的是,如果這兩人把方法傳給赫連晟,豈不是分分鐘就會被他抓到?

但是,他們能如何傳消息呢?

他實在想多了,木香跟安平鈺此時邊連個親信都沒有,除非能在空中飛,或者驅使魚兒給他們帶路,否則只能守著謎底乾瞪眼。

這一場濃霧,到了傍晚時分,已經濃到,連他們自己也辨不清方向了。

因爲晚上看不見水底啊,這個時代,又沒有探照燈,哪能看得水底的魚羣呢!

船不能行,只有停在原地,等到天亮再行。

今兒的晚膳,連都沒有了,只剩一些米飯,魚倒是有,但是這段日子,他們變著法的吃魚,蒸的,煮的、煎的、炸的、烤的,總之什麼法子都試過了。

再好的手藝,再棒的料理法子,也得吃膩了。

反正,木香這會看見魚,別說吃,就是看,就已經想吐了。

蝦也是,他們隨船有網子,一路走來,一路撈著蝦。

唉!總之,再不靠岸的話,他們的糧食可要告急了。

夜裡船停著不,四周又是靜悄悄的,月不進來,其實是很嚇人的。

今天晚上又是格外的靜,旗幟有氣無力的耷拉著,真正的紋

用過晚膳,船把子跑來把苗玉軒走了。

安平鈺雖然不是在江邊生活長大,但憑著直接,他覺得今晚不對勁。

木香也覺到了,如果他們此時在江河中心,平靜的跟鏡子一樣,只有一種可能,暴雨前的寧靜。

苗玉軒去了沒一會,就回來了,面有些難看,開口便大罵那個該死的老道士,“也沒說清楚,就下了定論,害的小爺被困江中,告訴兩位,今晚危險了,按道理來說,咱這船應該能抵擋,但凡事都有個意外,如果發生意外,右側船舷那裡還繫著兩艘小船,到時我們只能丟船逃離。”

他暗暗發誓,回去之後非狂揍大天師一頓不可。

聽完這一番話,平常人都該嚇的驚慌失措,不知所措。

但是木香跟安平鈺,都沒什麼多餘的表

這結果本就在他們的意料之中,如今只不過更嚴重些罷了。

木香了下肚子,神凝重,“他有沒有說,會有多高的浪。”

問他們風力幾級,估計他們也不懂,但江中泛浪,肯定是由狂風引起的,風力級別不同,掀起的浪高也不同。按著這艘船的構造以及大小,至能抵抗七級。

安平鈺也是這個問題,“咱們應該做些防範,最好能找到風向是從哪裡過來的,可以及時調整下船的方向,還有,那兩艘小船能坐下船上的人嗎?”

苗玉軒皺眉搖頭,那樣的小船,怎麼可能坐下船上所有的人。

他這船上,加上船工,跟他的侍衛,總共有五六十人呢!

在人命關天面前,木香不想跟他計較,再者,現在的形,能不下小船,就盡力不下小船,否則一旦到了翻滾的江中,可真真的危險了。

安平鈺一看他搖頭,氣不打一來,“若不是你強綁上船,又何至於被困於此,別說我沒提醒過你,若是有什麼不測,你等著整個隴西被滅吧!”

苗玉軒煩躁的抓了下頭髮,“你也以爲小爺想呢,誰知道上這種鬼天氣,江河的脾氣本就不是我們這些人能左右的,我們隴西每年死在江河裡的漁民不計其數,人跟天鬥,誰能鬥得過!”

“行了你們兩個,現在說這些還有什麼意思,趕去準備吧,你讓要船把頭一定要看好風向,理得當,還是有機會的,”說這話時,心裡也是沒底的,但這種時候,也只能是死馬當活馬醫了。

快到子夜時分,江中的水似乎都不再流了,連空氣都好像靜止了一樣。

船把頭帶著人,擺了香燭案臺,又奉上僅有一隻,殺了,灑在船頭,以祭河神。

苗玉軒跟安平鈺很有默契的,分別站在木香的側。

這時候,船艙裡頭是不能待的,但爲了有暴風雨是穩住,不至於被大風颳跑,船的四周都栓了不的繩子,以備不時之需。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