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每日小說 穿越時空 萬曆駕到 第二百八十七章 入冬

《萬曆駕到》 第二百八十七章 入冬

萬曆十五年的年末,朱翊鈞下了最後一道聖旨,鄭王朱厚烷進京,欽賜鄭王府,賞店鋪十間,田地千頃,銀幣十萬。

其他的別人看來都不多,但是千頃良田,絕對是大手筆啊!

朱翊鈞倒是不怎麼在意,千頃良田也沒多,出產也未見得有多。反倒是那十間店鋪,那纔是朱翊鈞的重賞,那可是大明京城CBD的店鋪。

很快就冬了,雖然事很多,但是一切都在按照計劃有條不紊的推進。

順天府的改制也進行的很順利,禮部員也開始在順天府各地行走,開始在各地進行教育改革。各地的學堂也都快速的建了起來,速度非常的快。

建造學堂的地皮,朝廷出了,但是建造的花費,基本上都是當地大戶捐助的。

不說務府的那些商人很積極,其他的大戶也都很積極,很簡單,那就是爲了表現自己。加上大戶有捐建學堂的例子,也倒是不怎麼難。

老師則是公務員調撥的,一共兩百二十三人。

有的學堂就只有一個老師,學生多的則是兩個。

至於教材,朝廷也都印刷了準備了,當然了,這些教材都是要反覆使用的。說白了就是一本教材這屆用完了,留下來給下屆學生。

不像後世你用完了只能拿回去賣廢品。

後世的免費教學爲什麼不免費書本費,因爲投資太大,國家出不起。每一屆都那麼多的書,每一屆用完了全都換新的。

國家要是免了書本費,那得多錢往裡面扔啊!

學堂準備了練字室,就是一個個大方形大木臺子,裡面是細沙,學生在裡面練字,而不是真的在紙上寫。即便是書寫課,也是用水寫,而不是用墨。

Advertisement

雖然簡陋異常,但是對於這個時代的人來說,能有一個免費求學的機會,已經是邀天之幸了。

當然了,這麼幹也有富戶看不下去了,本地捐資助學的人士也出來了,多能夠改變一點。至於免費午餐計劃,米飯大餅加土豆。

像後世的什麼牛就不要想了,每個月吃兩次,初一十五各一次。

校車是沒有的,學生基本上要走十里地去上學。比起後世人,一百米也得坐車,這個時代的孩子,七八歲走個十里還是能走的。

條件很簡陋,但是這是朱翊鈞能夠做到的最好了。

即便是如此,朱翊鈞在順天府的百姓之中,聲也是如日中天,聖明不過當今天子的說法已經被人們接了。外出打工,家裡養養鴨養鵝,這是朱翊鈞帶給順天府百姓最大的變化了。

學生的招募也很快也開始了,明年年初正式開班。

朱翊鈞讓人準備了不服,全都是布麻,款式也很差勁,但是這是校服。這也是朱翊鈞爲貧困孩子準備的,同時還有貧困助學金。

各個縣城的縣學也進行了改制,接從各地公塾考上來的學生。

至於考不上來的學生,學了一些算學,還識字,他們的前程也不會繼續土裡刨食。哪怕是去當兵,也會比別人當得好。

單單是順天府教育這一塊,朱翊鈞砸進去一百多萬銀幣。

年底,公務員考試再一次開考,這一次招募三千人,但是考試難度卻更大了。從全國各地趕來的秀才聚集到了北京城,最後統計的報名人數足足有四萬多人。

震驚了朱翊鈞,也震驚了大明的員,這也代表著公務員制度正在被讀書人所接

Advertisement

十一月,大明開始下雪了,鄭王一行人進京了。

七十歲的鄭王朱厚烷被接進了皇宮,面見朱翊鈞。

看著想要下跪的朱厚烷,朱翊鈞連忙走過去,一把攙扶住了朱厚烷。這位鄭王,從大的輩分排行上,這是朱翊鈞的爺爺輩。

“傳旨,鄭王以後君前免禮,宮無需通報,欽賜輦,宮不下輦。”

還沒和鄭王說話,朱翊鈞先傳旨了,站在朱翊鈞後的張鯨連忙說道:“是,皇爺,奴婢這就讓人去準備!”

“來人,給鄭王賜坐!”朱翊鈞點了點頭,再一次吩咐道。

鄭王朱厚烷臉上的表倒是沒什麼變化,他這輩子經歷的事太多,早就到了喜怒不形於的地步了。不過他卻擡頭打量了朱翊鈞,臉上帶著笑容。

十九年的牢獄生涯,鄭王朱厚烷什麼棱角都磨掉了。

不過看到朱翊鈞的時候,他還是有些激,畢竟這位年天子可是能被天下傳頌爲聖明天子的。聲直追太祖和祖,中興明君的帽子已經戴上了。

從他對自己的作爲來看,單單是這份氣度,已經比世宗皇帝強很多了。

“臣謝陛下!”鄭王緩緩的開口說道。

朱翊鈞點了點頭,隨後笑著說道:“鄭王不必客氣,咱們是脈宗親,鄭王又是藩王表率,朕想見鄭王之心已久。”

朱翊鈞和嘉靖不一樣,嘉靖是沒安全

畢竟當年他就是藩王之繼位,對藩王警惕之心很重。這也是爲什麼鄭王只是勸諫他不要篤信長生,就被他圈了十九年。

海瑞大罵嘉靖,最後也不了了之了,關鍵是鄭王的份。

不過在朱翊鈞看來,這位鄭王也不是什麼有野心的人,估計是實在看不下去嘉靖皇帝折騰了。真心上奏摺,然後落了那麼一個下場。

Advertisement

“陛下過譽了!”鄭王笑著搖頭:“老朽殘破之軀,怎當的陛下讚譽。”

朱翊鈞笑著和鄭王聊了很久,還欽賜了宴席,晚上更是將鄭王留宿在了宮中。這些當然就是做給外人看的,或者是給其他藩王宗室看的。

第二天,朱翊鈞陪著鄭王一起來到了新建的鄭王府。

這也是朱翊鈞第一次到西郊這裡來。

朱翊鈞與鄭王到了地方就下了馬車,朱翊鈞拉著鄭王,笑著往裡面走,並且介紹道:“鄭王你看,那邊就是王府。”

“隔了一條街,則是朕建立的新市場,鄭王府的十家店鋪就在那邊。”

鄭王倒是對這些不太興趣,自己一個行將就木之人,又能吃得多花多。倒是對於平整的水泥地面,鄭王大興趣:“陛下,這就是水泥直道嗎?”

“是啊!”朱翊鈞笑著點了點頭:“這就是水泥直道!”

朱翊鈞詳細的向鄭王介紹了水泥以及水泥直道,順便說了自己已經修了京城到通州的水泥直道,而且即將開修京城到天津和京城到薊州的直道。

鄭王笑的很開心,不時的點頭:“好,好!”

“大明列祖列宗開眼了,大明有陛下,臣可以安心下去見大明的歷代先皇了。”鄭王嘆著說道:“真好,真好!”

聽著鄭王的話,看著鄭王笑的如同孩,朱翊鈞覺心裡面被猛了一下。

這是大明藩王也是一個大明老人樸素的國主義,這個國家不應該落,這個民族不該落。朱翊鈞面容嚴肅說道:“鄭王可以多活幾年,好好看看朕如何塑造一個盛世大明。”

“我大明必將強盛於世,遠邁漢唐!”

鄭王看著豪萬丈的朱翊鈞,笑著說道:“好好,陛下很好,太祖皇帝看到今日陛下,想來也是欣的。臣等著看那一天,等著看。”

一行人來到了新建的鄭王府門口,王府的建造,朱翊鈞可是一點沒水。

雖然材料採用了水泥,但是全都是按照王府的規制建造的。朱翊鈞雖然要開藩,但是也要安宗藩,不能讓他們覺得被苛責了。

同時這也是做給天下人看得,朕沒有苛責宗藩。

在這個時代,族長照顧宗族,這是普世價值。或許民間有欺同族的事出現,但是皇上不可以,一旦皇上欺宗藩,絕對會扣上刻薄寡恩的帽子。

前世的萬曆皇帝就是,他整飭了張居正,後果是不能承的。

雖然發了奪嫡,可是依舊沒人站在他這一邊,大臣們全都看得明白,這位皇帝是不值得效命的。張居正即便被很多人腹誹,很多人痛罵,可是他對你萬曆皇帝,那可是有大功的。

年登基,張居正扶大廈於將傾,挽狂瀾於既倒。

爲改革大明嘔心瀝,結果張居正落得那樣的下場,爲國征戰的戚繼落得那樣的下場。這也導致了李樑徹底倒向了軍閥,開始養寇自重。

則開始抱團,組建各自的黨派,開始爭權奪利。

有人說明亡亡於萬曆,事實上朱翊鈞在某種程度上贊這句話的。萬曆皇帝乾的一些事,徹底打破了一些規則,使得天下士人和武將都和皇室離心了。

這也是爲什麼天啓皇帝會建有偏鋒用閹黨的原因。

因爲你沒人可用了,劍走偏鋒的天啓皇帝也的確拉攏一批人,拉住齊浙楚黨去打東林黨。畢竟東林黨勢大,齊浙楚黨被打不要不要的,拉住他們,他們才能給自己賣命。

閹黨與其說是閹黨,不如說是太監和大臣的勾結。

萬曆年間爲什麼沒有閹黨?派去地方的太監也不,但是都被打死了,還不是因爲沒有大臣勾結,因爲大家覺得勾結了也沒好,皇上太過刻薄。

這一點是最要不得的,所以朱翊鈞雖然殺了很多人,幹了很多事,但是他一直很注意這一點,大肆獎勵張居正,重獎戚繼,凡是給自己做事的,朱翊鈞從來不吝嗇賞賜。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