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每日小說 古代言情 安樂天下 第74章 備嫁(二)

《安樂天下》 第74章 備嫁(二)

祁佑年見紀曉棠這樣說,且神平和,這才放下心來。因爲見到了紀曉棠,他沒有往庵裡去,而是陪著紀曉棠往庵外走。

“我娘話不多,但是人很好。”祁佑年告訴紀曉棠,他其實有些後悔,以前竟然沒有機會安排母親和紀曉棠相

對於祁佑年的話,紀曉棠點頭表示認可。

秦氏對於祁佑年來說,是再好也沒有的母親了,而且還是一位敏銳的母親。

因爲祁佑年陪著,紀曉棠走的很慢。可剛出了敬慈庵的大門,就聽見背後有急促的腳步聲。

“五弟,五弟。”

紀曉棠和祁佑年同時轉過頭去。

是祁佑年的三哥追了過來。

“五弟,靈前來了客,母親請你立刻過去。”祁三爺到了跟前,立刻就對祁佑年說道,然後目才轉向紀曉棠。

“給縣主見禮,祁三是個人,若有無禮冒犯的地方,還請縣主多多包涵。”他沒有先和紀曉棠說話,而是先給祁佑年傳話,這就是無禮了。

紀曉棠方纔就見過祁三爺,此刻又打量了他一眼。

祁三爺二十出頭的年紀,材不高,卻十分敦實,眉目之間與祁佑年頗有相似之,只是廓沒有祁佑年那樣分明和英俊。

“祁三爺客氣了。”紀曉棠客氣地跟祁三爺說了一句。

“縣主大人有大量,祁三這就帶五弟過去,這裡的事,一時不得五弟。”祁三的手臂就搭上了祁佑年的肩膀。

這個作他做的很練,看來這兩兄弟的不錯。不過此刻祁三應該並不是對祁佑年表示親近。

他應該是得了秦氏的吩咐,就是拉,也要將祁佑年從紀曉棠邊拉走。

秦氏還真是……

Advertisement

紀曉棠笑著搖了搖頭。

“既然如此,阿佑你就不用送我了,改天我會再到靈前來陪一陪祖母。”

祁佑年瞧瞧祁三爺,又悄悄紀曉棠。眼看著門外又有客人來,也就點了頭,說了一聲好。

紀曉棠從敬慈庵回到馨華堂,紀二太太就擔心地問。秦氏到底跟說了些什麼。

就比如秦氏擔心紀曉棠會傷害了祁佑年,紀二太太也同樣擔心,秦氏會傷害了紀曉棠。

“侯爺夫人向我道謝,應該是猜到了阿佑的企圖。”對於秦氏說的,不讓再與祁佑年見面的話。紀曉棠隻字未提。

似水,備嫁的日子,紀曉棠過的清閒又熱鬧,幾乎每天都要被紀二太太、楊氏等人帶著看新置辦好的嫁妝。

即便是紀曉棠見慣了排場,還是覺得的嫁妝未免太厚了一些。

紀曉棠提出要儉省些。

紀二老爺和紀二太太在別的事上都依著,唯獨這件事不肯依從。

“王爺送過來的聘禮在那裡擺著,咱們的嫁妝總不能顯得微薄了。”紀二老爺笑著說道。

秦震已經擇了吉日過來下聘,聘禮按照朝廷聘娶王妃的規例,還多添了兩,表示秦震對於紀曉棠的慕和重視。

“若是置辦不起也就罷了。咱們家又不是置辦不起。而且,還有你小叔,若給你的嫁妝準備的了,你小叔回來定要不依。”紀二老爺又繼續說。

紀曉棠明白爹孃的心意,是覺得虧欠了,就想盡量在嫁妝上多補償一些。

“前面還有祁王妃,咱們總要低調一些。”紀曉棠提出這一點來。

而這一點,紀二老爺和紀二太太也已經考慮到了,他們因此還特意地尋訪過。

Advertisement

“祁王妃當年嫁過去,是一百二十八擡的嫁妝。”楊氏說道。

一百二十八擡。對於王妃這個品級來說,也是非常風了。威武候府當時就那麼一個兒,且還是嫡出,所以嫁妝準備的很厚。

“咱們也是一百二十八擡。不越過去,免得人說三道四。”至於嫁妝的容,當然就要厚的多。面子是做給大家看的,表示紀曉棠的禮讓,裡子是他們對兒的心意,以及紀曉棠的分量。

除了金銀尺頭等。紀二老爺這些天帶著紀曉慕還請了幫忙的人,在京城的周邊給紀曉棠置辦了四田莊。

紀二老爺在清遠住了多年,對於農桑的事頗有些研究,這四個田莊各有各的用場。

距離京城最近的田莊,面積較小,只有一百畝,這是專門種植細菜蔬瓜果,並放養家禽家畜,方便每天往王府運送,供紀曉棠日常食用的。

另外兩比較大的田莊,則距離京城較遠,每一座都有百十間房舍,良田百傾。這兩田莊的出產,就足夠紀曉棠幾輩子的花銷了。

另外,紀二老爺還想了許多的法子,在京城外三十里的落霞山上,給紀曉棠買下了一座溫泉莊子。

溫泉莊子景秀麗,且有溫泉泉眼,是一極好的消遣所在。

紀二老爺和紀二太太爲紀曉棠想的周到極了。

除了田莊,兩人還爲紀曉棠在京城裡置辦了一個三進的宅院,另有幾間商鋪。

還有與萬家船隊合夥開在京城的洋貨鋪子,如今顧客迎門,收益頗,紀二老爺將紀家的份也都給了紀曉棠。

“原本就是你的主意,這鋪子應該是你的。我們若是不給你,你小叔回來了,也要給你。”

Advertisement

紀二老爺怕紀曉棠反對,總還將紀三老爺給捎帶上。

紀曉棠的心裡暖融融的,這厚的嫁妝背後,是家人深沉的關。錢財僅僅是一方面,在居大不易的京城,這麼短的時間置辦下這麼多合適的莊田、房舍和鋪面,紀家人付出了很多的心力。

紀二老爺其實是個不喜歡理庶務的人,可是爲了紀曉棠,這些天他幾乎天天出門,親自帶著人爲紀曉棠挑選。

做的每一個選擇,做出的每一個犧牲,其實都是值得的。

“都給了我,以後長生娶媳婦,只怕就出不起聘禮了。”紀曉棠垂下眼睫,遮掩去眼中的波。隨即才擡起頭來笑著說道。

“哪就至於了。”紀二太太笑,將長生抱在懷裡拍了拍,“我們心疼兒,也同樣心疼兒子。我和你爹爹,自然有你們沒見過的己留給長生。”

“都給阿姐,以後我跟阿姐過。”長生突然說道。

衆人愣了一會,等明白長生說的是什麼時候,鬨堂大笑。

長生並不覺得大家是在嘲笑他。反而滋滋地。阿姐待好,跟阿姐過有什麼不好的,而且姐夫,也就是安王爺也很喜歡他呢。

長生的這句話,被在場的諸人記了很久,直到長生長大人之後,還有人會拿出這句話來逗他。

轉眼就進了七月,暑熱漸漸消退,然而大秦憂外患的況並沒有明顯的好轉。

馨華堂卻連續傳來好消息。

紀曉蓮在宮中,很得韓皇后的喜。並且得到了隆慶帝的臨幸,被晉封爲貴人。

留在宮中的幾位貴都是姿容絕佳,紀曉蓮在們之中卻能拔得頭籌。是第一個被隆慶帝寵幸,且還被晉封了位份的。

這是件喜事,但是馨華堂中衆人卻並沒有表示出多喜悅來,只有一個人例外。

自從被紀二老爺和紀曉棠拒絕,又被紀老太太訓斥了一番,紀大老爺做出洗心革面的姿態,竟搬去相的道觀住了一陣子。

紀二老爺卻知道,紀大老爺是去跟那些仙長們一起研究八卦風水去了。只是紀大老爺他們所做的研究。與當初紀家先祖的大不一樣。

紀大老爺太過沉迷,在這上面走上了歪路。

可是隻要他不惹事,就是有些神神叨叨的,大家也能忍

紀曉蓮被留在宮中。且還是韓皇后親眼相中的人,紀大老爺知道了這個消息,就從道觀裡搬回來了。那個時候,用的是回家幫著紀曉棠備嫁的名頭。

如今,紀曉蓮晉封的貴人,紀大老爺喜氣洋洋。就等著哪天宮裡傳出紀曉蓮懷孕的消息,他這位皇帝的老丈人就一定能夠起復。

“承恩侯這個爵位,咱們大秦開國就有,只是還沒有人加封過。以後嗎,我也不要這個爵位……”

大秦開國之後定下的規矩,加封皇后的父親爲承恩侯,不過,加封之後,這位承恩侯就不能有其他的職和差事了。

只不過,這個規矩,就一直沒有被執行過。

開國皇帝的老丈人早早地就去世了,還是在爲大秦開疆拓土中就義的,早就被封了另外更高的爵位,承恩侯的冊封,就空了下來。

之後,就再也沒有承恩侯了。

皇帝的老丈人們都是手掌大權的朝中重臣,幾乎沒人敢提出,要加封他們爲承恩侯,同時放棄手中的權柄。尤其是近幾代以來,這種況更是如此。

這幾代的皇后,都是出自韓家。

而韓家從韓頤的祖父開始,就是閣的首輔了。

紀大老爺這樣說話,是篤定了紀曉蓮能做皇后,而他也能夠在朝中掌握大權。

這話,紀二老爺就聽見了,不由得皺了眉頭。

“大哥醉了,這樣的話,以後再也不要提起。”紀二老爺勸了紀大老爺一番,說明了其中的厲害。

紀曉蓮在宮中,就算是再,也越不過韓皇后去,哪怕韓皇后一直不生育。而紀家,也絕不是幾朝元老的韓家的對手。

紀大老爺這樣的話如果傳說出去,就會爲馨華堂帶來災禍。

紀二老爺說的聲俱厲,紀大老爺被說的訕了,嘟囔著說以後再也不說了。他確實有了些酒。

紀二老爺嘆息,好在在場的只有他和紀曉慕。

“大哥這樣,終究不是個辦法。”紀二老爺跟紀二太太商量。

紀曉棠在旁邊聽見了,就陷了沉思。

紀曉蓮的事並沒有讓馨華堂如何,但接著傳來的喜訊,卻讓馨華堂上下都非常激

紀三老爺回來了。

紀三老爺的船隊到達萬家村碼頭,但是紀三老爺並沒有在碼頭下船,也沒有往清遠去,而是與萬嘉樹一起,帶著幾艘大船繼續北上,走北運河,在通州碼頭登岸。

紀家得到消息。立刻打發了紀曉慕往通州去迎接。與紀曉慕同去的,還有安王府以及朝廷的人。紀三老爺這次出海,還肩負著朝廷和秦震安排下的使命,如今歸來就立刻進京。除了紀曉棠的緣故,這也是原因之一。

爲了紀三老爺的到來,整個馨華堂都忙活開了。

紀二太太就想著要給紀三老爺安排院落,就跟楊氏商量,卻被紀老太太立刻給阻止了。

“不要另外給他安排院子。就讓他在我這院子裡住。他總共也住不了幾天,我這院子寬敞,屋子也多,平時都空著。”紀老太太的意思,似乎是怕大家另外安排院子麻煩。但是真實的意思,大家也都聽得出來。

老太太這是太想念兒子了,好不容易兒子來住些天,就恨不得他時時在自己眼目前,哪裡捨得他往另外的院子去呢。

紀二太太和楊氏就都笑。

要說一個年了的男子,雖然還沒有娶親。可也該另外一個院子,這樣才方便。而且,紀三老爺這次回來,肯定還帶了不人,也得跟著他來馨華堂住。

紀曉棠就將這些話跟紀老太太說了。

“……小叔還是好客的脾氣,和祖母一起住著,到時候吵了祖母就不好了。”

“我不怕吵,我也不嫌他吵。”紀老太太立刻就道,“他多帶些人回來,我才高興。說明他在外頭不孤單。”

紀老太太這是打定了主意,什麼反對的意見也不肯聽。

大家換了一個眼,最終就都順了紀老太太的意思了。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