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每日小說 古代言情 安樂天下 第76章 功勞

《安樂天下》 第76章 功勞

“哦?”隆慶帝顯然對兩個人的話都興趣。

韓太后更是笑瞇瞇地看了看秦震,又看了看秦霖,然後目才落到了祁佑年的上。

韓太后看祁佑年的目是非常慈的,彷彿祁佑年是的子侄一般。

“阿佑有什麼良策,儘管說來。哀家和陛下,都很期待。”韓太后很看好祁佑年。

“臣想要提的,是古已有之的屯田之策。”祁佑年說著話,就從袖子中取出一份奏摺來,他已經將自己的建議擬了奏摺,看來是早有準備。

因爲隆慶帝出了手,書房服侍的中在韓太后的示意下,將奏摺遞到了隆慶帝的手中。

隆慶帝在讀奏摺,韓太后就向祁佑年問話。

祁佑年當下就將他的屯田計劃簡略地說了出來。

如今大秦北面局勢非常張,雖然有能長善戰的威武候坐鎮,但是形依舊並不樂觀。因爲境荒,邊軍們首先面對的就是糧草缺乏的嚴峻問題。

“兵家有言,兵馬未糧草先行。”

如果缺乏糧草,兵士們的戰鬥力就會大打折扣,甚至不戰而敗。

Advertisement

如今,紀三老爺帶了番糧良種歸來,對北面的邊軍意義非凡。

北面邊軍駐紮的地方氣候寒冷,種植的穀只有簡單的幾種,而且產量都並不高。如果將番糧良種傳到軍中,邊軍們平時種植番糧,可以保證自糧草的供給。

祁佑年簡單地說完,隆慶帝也看完了他的摺子。

隆慶帝的眼睛都亮了,他將摺子遞給了韓太后。

“阿佑,不愧是我威武侯府的後人,能想出如此良策!”

“陛下,此事並非是臣一個人的功勞。”祁佑年說著話,就看了紀曉棠一眼,“當初在清遠,臣與縣主曾經就此事做過討論。這幾天,臣聽聞文達從海外歸來帶回番糧,與肅王爺談。屯田的計劃,還是肅王爺與臣共同商量出來的。”

“臣不過是一介武夫,如此詳盡的計劃,都是肅王爺高屋建瓴。”

祁佑年一番話,說的隆慶帝連連點頭,看向秦霖的目也有了變化。

韓太后從奏摺上擡起頭來,也瞧了一眼秦霖,面容雖是微笑,目卻有些莫測。

“確實,當時一同商議的人還有阿佑。”秦震似乎並沒有將剛纔被打斷話頭當做一回事,依舊態度平和地說道,“說到邊軍屯田,如果能夠遷徙更多的百姓過去一同屯田,不僅可以加大糧食的產量,更可以鞏固邊防。”

Advertisement

“安王說的很有道理,阿佑的奏摺上也有這一條。”隆慶帝就道。

秦震微笑點頭。

關於番糧和屯田的問題,他與紀曉棠、祁佑年還有紀三老爺是曾經討論過的,大家之間並沒有。如今祁佑年與秦霖在一起,以秦霖的眼界和才,是不會有什麼的。

本來,這件事的功勞,應該全部是他和紀家的,可如今,與其說是秦霖帶了祁佑年來,不如說是祁佑年帶了秦霖來。

這件事,秦霖不但手進來,而且還地搶佔了頭功。

秦震與秦霖目相錯,兩個人都溫和地微笑著。

韓太后也看過了奏摺,點頭稱讚,一面就讓中將奏摺給了秦震和紀曉棠傳閱。

“你們也看看,有沒有什麼要補充的。一人智短,兩人智長。這樣的大事,就是要大傢伙同心協力,獻計獻策。”韓太后笑著說道。

秦震先看了奏摺,就遞給紀曉棠。

紀曉棠仔細地看了,字是祁佑年寫的沒錯,然而行文卻並非完全是祁佑年的特,想來這裡面就有秦霖的手筆。

Advertisement

對於祁佑年已經非常悉,紀曉棠看著奏摺,也不對秦霖暗中點頭稱許。

秦震與秦霖兩兄弟,可以說是人中龍,且不分仲伯。

至於對奏摺的補充,紀曉棠和秦震飛快地換了一個眼神。奏摺上除了他們討論過的,還增添了一些詳細的策略,這個計劃,已經做的非常詳盡,幾乎沒有需要補充和改的地方。

秦霖和祁佑年在這份奏摺上,是下了大工夫的。

而本來,這份奏摺應該是出自秦震之手,如今,這件大事,這件大功勞,卻落了秦霖的手裡。

應該說,是看著就要落秦霖的手裡。

紀曉棠不經意地瞟了一眼韓太后。

茲事大,韓太后是絕對不會讓秦霖真正手這件事的。

果然,韓太后下旨,立刻召了韓閣老和謝閣老宮,一同參詳北面屯田的事宜。衆人在書房商議了將近兩個時辰,終於將屯田的計劃敲定了下來。

至於實施屯田計劃的人選,卻並非是提出計劃有大功勞的秦霖,也不是對計劃有深刻了解的秦震。

韓太后將屯田的事,全部予了威武侯府。

“威武侯府後繼有人,我大秦江山也有了護國的將星,這件事,就全權給威武候世子祁佑年,各部調人手,協助祁佑年共同行~事。”韓太后頒下旨意,同時加封祁佑年爲從二品都指揮同知。

番糧、屯田之事,祁佑年了最大的贏家。

紀曉棠所預測的,祁佑年武運昌隆,從此在朝中正式拉開了序幕。

推薦弱完本種田文《重生小地主》(……)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