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啟皇帝的得意,是可以理解的。
可眾臣萬萬沒想到,此次恩科,居然殺出來一匹黑馬。
一時,大家復雜。
至禮部尚書幾個心里是難以接的。
倒是黃立極一副無所謂的態度,其實他名聲也不太好,在他看來,都已做了,本來就是在名利場上,卻又要自恃清高,這就好像子放屁一樣。
我黃某人和九千歲走得近,大家罵我是閹賊黨羽,現在好了,又多了一個伴。
倒是孫承宗詫異于,張靜一這個家伙,到底是吃了什麼藥,這家伙……竟有如此本事?
會不會是管邵寧本就有才學?
可若是有才學,為何此前的鄉試并不出彩?此前也是寂寂無名?
孫承宗已開始覺得自己神有些混了。
天啟皇帝開始大談八文的好,講到讀書對人有多裨益。
大家也只耷拉著腦袋聽著,左耳朵進,右耳朵出。
話鋒一轉,天啟皇帝慨道:“就說張卿家吧,張卿家他雖是錦衛出,卻也和朕一樣,勤好學,每日讀書不倦,由此可見,這學識的高低,與他是否有功名沒什麼關系。讀書不只是為了功名,是為了誠意,也是為了修。好啦,今日就講這麼多,諸卿怎麼都不說話呢?來,大家都來說說看法,平日里,說到八,說到讀書,卿家們不是都興致盎然的嗎?”
“……”
沉默了很久。
眼見氣氛越發尷尬,劉鴻訓才苦著臉道:“陛下遠見卓識,臣等益良多。”
其他人只好紛紛道:“陛下圣明。”
天啟皇帝心滿意足,于是又接著道:“這個管邵寧……嗯……很不錯,這才是真正的讀書人,和那些欺世盜名之輩不一樣,有些讀書人,書沒讀多,卻日沾沾自喜,四招搖,不曉得的,還以為他有什麼了不起的才。當然,朕說的不是那劉若宰,劉若宰的學問,是馬馬虎虎的。”
說著,天啟皇帝愉快地站了起來,卻又訓斥道:“為大臣,既是食了君祿,就該當好好的當值,下次不可如此啦。魏伴伴,我們回宮。”
被罵了一大通,這時大家卻是一點脾氣都沒有,只能連聲稱是。
天啟皇帝的心卻是舒暢無比,帶著愉快的心回到了西苑。
看著依舊在邊隨侍的魏忠賢,他喜滋滋地道:“張卿家不愧是朕的肱骨啊,這一次多虧了他,給朕大大的出了一口惡氣。”
魏忠賢心里別提有多酸了,卻也連忙地道:“是啊,這張賢弟……確實頗有才。”
于是天啟皇帝更樂了,道:“朕看……他都可以翰林做了。”
魏忠賢笑了笑,他倒不得張靜一干脆進翰林拉倒。
不過一個錦衛若是進了翰林,只怕天都要塌下來,那百還不拼命?
天啟皇帝隨即又道:“說起來,朕是該給張卿賞賜點什麼,這些日子,他立的功勞不。”
魏忠賢道:“張賢弟才不稀罕賞賜呢。”
“是嗎?”天啟皇帝疑地道:“你是如何知道的?”
魏忠賢臉不紅心不跳,理直氣壯地道:“奴婢與他是兄弟。”
天啟皇帝點點頭:“話是這樣說,可他就算不稀罕,朕也要賞賜,如若不然,就顯得朕愧對他了。不如這樣,不是……再過一些日子,他的那個外甥,便要滿月了嗎?朕決定要親自去一趟,那孩子長生吧,長生、長生,長生不老,哈……”
他先是發自心的高興,可笑了一半,卻又沮喪起來,似乎此時想起了自己夭折的孩子。
而這些日子,他雖是勤勉,可實際上……后宮的嬪妃們,卻依舊一丁點的靜都沒有。
如今……天啟皇帝的年紀大了。
當然……雖然他才二十多歲,可在這個時代,尤其是皇族,若是二十多歲還沒有后代,這幾乎就形同于后世的普通人到了四十歲,還未有子嗣差不多了。
此時,其實天啟皇帝甚至已有些心灰意冷了。
他低著頭,似乎懷緬著什麼。
靈魂重生在原本不存在的宋微宗第四子荊王趙楫身上,想著混吃等死,奈何總有麻煩上門。宋江,方臘造反!六賊亂政!西夏犯境。大遼南下中原!金兵入侵,靖康危在旦夕!不要慌,穩住。
崇禎十六年,軍醫朱劍穿越到了朱慈烺的身上,成為了大明朝的倒黴太子。肆虐的鼠疫,糜爛得朝政,席捲天下得李自成,肆虐西南的張獻忠,白山黑水還有磨刀霍霍隨時可能殺入中原得女真鐵騎,偏偏還攤上一個爛泥扶不上牆的便宜老爹。朱慈烺將屠刀一次次的舉起,不光是對準戰場上的敵人,同時也對準了朝堂上的敵人,對準了民間的敵人!殺貪官!除晉商!剿闖逆!滅獻賊!在不斷地血腥殺戮中興大明,成就一代屠皇!各位書友要是覺得《大明屠皇》還不錯的話請不要忘記向您臉書和推特裡的朋友推薦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