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每日小說 古代言情 簪花少年郎 第四百四十章 知府心思

《簪花少年郎》 第四百四十章 知府心思

衙役層層來報人到了哪里,待沈懷信一行來到大堂時,這邊一切已經準備妥當。

嚴展鵬自覺來到香案前方,正跪下聽旨,就聽得那過于年輕的狀元郎道:“嚴大人,這旨意你只需接下就好。”

嚴展鵬抬頭看他。

沈懷信直接把圣旨放到他手中,示意他打開來看。這本是為私事請來的旨意,雖然對圣旨怎麼恭敬都應該,但沈懷信很清楚怎麼做對自己最有利。

嚴展鵬看他一眼有些意外,如此看來,這圣旨好像不是壞事?

心下一定,他把圣旨打開,看著那幾行字有些明白,又有些迷糊,索問:“喬昌延……是何人?”

“是同心府之人。”沈懷信提議:“嚴大人,我們找個安靜的地方說說此事?”

嚴展鵬會意,領著他去了小廳,待下人奉了茶后悉數揮退。

沈忠在外不遠不近的候著,既避了嫌,又把這門守得死死的。

“此事與下有些干系,喬昌延,乃是下未婚妻的父親。”沈懷信半點不瞞著,直接和他底,并將喬昌延的事詳細告知。

確定了此事和自己無關,嚴展鵬放下心來,心思也活泛了。若能在這事上幫這新科狀元一把,待到他進京后,沈家不說怎麼幫他,當也不會和他過不去。

Advertisement

這麼想著,嚴展鵬話里就熱了許多:“沈大人別怪本,本實在是好奇,皇上怎會給你……”

嚴展鵬指了指圣旨。

“此事若由沈家出面,自也能管個真相出來,可下已步仕途,若如此做,不得要留個循私枉法的把柄給人抓,于下不利。”沈懷信笑了笑:“皇上心中裝著百姓,聽到下愿為一地父母,為百姓做些事時他極是高興,下趁機求了這道旨意,皇上便允了。”

這話嚴展鵬只信一半,有沈散培那老狐貍在,才有那麼多巧事。沈懷信這欽點的狀元郎或許有水份,但他的進士是靠著真才實學考中的,再加上沈散培簡在帝心,以后這沈家不知能走多遠,有機會好自然不能放過。

“此事,沈大人想要個什麼結果?”

“嚴大人京在即,下自不會在此時給嚴大人找事。”沈懷信神嚴肅:“喬家被沛瑜算計得家破人亡是真,沛瑜迫我未婚妻為妾也是真,我雖為喬家半子,但絕不會枉私,一切以證據來說話。而且此案已經驚了皇上,下也不敢因私心冤枉了他人。”

嚴展鵬只對前一句興趣,盡量讓自己看起來不那麼迫切的問:“本京之事,定了?”

Advertisement

“嚴大人在同心府幾年,不曾有過大災大禍,民心安穩,皇上自是看在眼里。”

穩了。

嚴展鵬那顆心緩緩落地,捋著短須道:“此事必要證據確鑿,讓人挑不出半點錯來。”

“大人說得是。”

兩人對一眼,都笑了。

沈懷信把狀紙遞過去:“喬家長子喬修遠,狀告沛瑜謀財害命,聯合喬家車隊兩人縱火燒毀貨,燒死喬父喬昌延,以賠償貨為由卷走喬家所有財產。并迫喬家,沈家未來新婦為妾。請大人明查。”

嚴展鵬看完狀紙,若有所思的道:“是沛瑜,不是整個家?”

“是,目前的證據只能證明此事和沛瑜有關。”

嚴展鵬放心了,要是整個家他還有些犯難,畢竟這些年沒家的孝敬。只收拾一個人就待得過去了,這一個沒了,家不還有其他人嗎?

“你待如何做?”

“立刻緝拿沛瑜。”沈懷信準備周全,把文書和賬簿翻到最后那頁放到嚴展鵬面前:“這兩份文書來自于曾家,也就是這批貨原本要送往之地,您看這張立契,數量和喬家賬簿記載是不是一般無二?您再看這賬簿上記載的日期,是不是在曾家的解契文書之后?他和曾家的這單買賣已經黃了,為什麼還要讓喬家的車隊往曾家送?”

Advertisement

嚴展鵬能坐穩知府之位,又豈是蠢人,這麼簡單的一個局一眼就看得分明,但這個案子不能只是心知肚明。

這一點還不夠。”

“下知曉,但已經足夠拿下沛瑜了。”

這倒是,嚴展鵬點點頭:“來人。”

有人推門而:“大人。”

“通知刑房,立刻緝拿沛瑜歸案。”

“是。”

沈懷信拱手行禮:“多謝大人。”

“本也是公事公辦。”嚴展鵬揮揮手,打趣道:“可惜本沒機會喝到沈大人這杯喜酒了。”

“以后定有機會。”沈懷信起:“下這就去找齊證據。”

嚴展鵬端茶送客。

待他們出屋,幕僚從屋里出來,走到門口和大人一起目送一行離開。

“世家子里邊竟然考出了個狀元,還是和天下學子一道考的,沈家后繼有人啊!”

“大人可有想法?”

“眼下不敢有任何想法,待京后再看。”嚴展鵬背手而立:“你當沈家那麼好攀?”

“眼下不就是大人的機會嗎?”幕僚輕聲道:“您坐鎮一方,京城那些事離您遠著,可是進京后您便是想避都避不開了。在外時他們尚需借您的力,待到了京城,您反倒沒了這份倚仗。大人,有些事,還是得早些想清楚為好。”

嚴展鵬沒有說話,但是幕僚跟他多年,知道他這是聽進去了。

從府署出來,沈懷信問迎上前來的戴行:“弄清楚人在哪了?”

“是,他在含香春,已經在外部署好了人,去哪都有人跟著。”

“司獄司一,很可能會有人給他遞消息,看住了,別讓他們把消息送出去。這人得府署的人去拿,除非他要跑了,不然你們不要手。”沈懷信翻上馬:“我去倉房看看能不能找到線索,讓許峰去那里找我。”

“是。”

倉房其實是文家的老房子,位置較偏,喬家發跡前一直住在那里。搬到淺水巷后,喬昌延就將那房子打通了放貨,萬幸這里的房子不是挨著建的,一場大火沒有燒到別人家里去。

收到好多好多的祝福呀,謝謝!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