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每日小說 古代言情 我力能扛鼎 第174章 第 174 章

《我力能扛鼎》 第174章 第 174 章

 前頭的高卻都垂首站著,眉頭深鎖,一副“微臣恨不能肝腦涂地為陛下分憂”的忠心樣,卻沒人趕在皇帝出意向前說話。

 當務之急,是調撥江南剛剛送進直隸省的秋糧,先攤分到北境各關,再議個主將出來,奉皇命到前線督戰。

 晏昰揣著口那“舍不得”三個字,很含蓄地翹了翹,他要上前一步請戰時,太子卻偏過頭,晦地與他對了個視線,微微闔上眼簾。

 這是靜觀其變的意思。

 晏昰抬起的腳又落定了。

 兵法云:上兵伐謀,其次伐,其次伐兵。

 無利可圖不要開戰,大戰是下下之策,久戰是禍國殃民。北元能調度二十萬兵,絕不是一部之力,而是草原上各自為政的幾大部族連了手。

 添了薄荷與冰片的醒神香弄得文帝頭痛裂,臉愈發不好看了,穩著語氣徐徐道。

Advertisement

 “元人殘蠻無理,使節驅毀林,其罪當誅。朕本想留著他們,以觀后變,元汗不識時務,那就全殺了罷,將主謀者的項上人頭隨國書遞給他們。”

 “皇上圣明!”

 朝臣聞之神一振,打頭那三排穿著緋袍紫袍的鋸葫蘆,這會兒紛紛觀點清晰起來,幾乎是清一水地主戰了。

 天兒一天比一天冷了,昨夜又飄了點細雨,老臣們耐不住,剛邁出太和廣場,兩邊的使仆就拿著披風往老爺上裹。

 晏昰瞇眼前頭:“那是在做什麼?”

 他視線的落點是一排小太監,拉著一車一車的沉木箱,沿著膳茶房和太和東側路往東華門拉,足有十幾箱。

 這是宮里人最多的一條路,又是人最多的時辰,路兩旁無數宮人駐足,好奇地著這條長隊伍。

 廿一沒宮里消息來路,聞言,看向側手邊詹事府的小吏。

Advertisement

 那小吏垂著眼瞼說:“貴妃娘娘開了自己的私庫,變賣首飾細現錢,要尚監、針工局、巾帽局、京織造廠等五,月底前趕造十萬套棉服棉被出來,要給邊關的將士添冬。”

 太子眉眼一寒。

 紀氏。

 昨夜子時,軍驛的信兒才宮,父皇前腳看了軍報,半夜急召大臣書房議事,直到此時才下朝。中間的空檔沒半個時辰,紀氏從哪兒知道的消息?

 除非父皇昨晚就歇在宮里。可把朝事拿給后妃說,怎不是大患?

 紀貴妃今兒一大早就忙不停當地彰顯賢德,還趕在母后前邊,出了這個賢名的頭——京織造廠,得著使喚?代理后宮,竟是要把后權也在手里了!

 太子冷著眉眼看了半晌,低聲吩咐文吏:“去皇后娘娘那兒知會一聲,問問娘娘的意思。”

 “喏。”

Advertisement

 兄弟倆沉默地走出太和門,坐上馬車各自回府了。

 馬車才起,影衛打馬湊到車旁,低聲道:“回殿下,姑娘的放映機已送抵二十多地,北六省各上府全送到了,只有山魯拙跟著的那支隊伍出了點岔子。”

 “他那隊原是要送至大同府的,卻臨時折向,下了道,斜斜過云中城,拐向了和林格爾——同行將士十幾人,全與咱們的探子失去了聯系。”

 晏昰蹙眉:“被抓了?”

 影衛有點拿不準:“探子說……叁陸留了暗號,說是得了葛將家小爺的信兒,前去探探真假。”

 晏昰騰地坐直了。

 作者有話要說:保天下者,匹夫之賤與有責焉耳矣——明 顧炎武《日知錄》

 上兵伐謀,其次伐,其次伐兵——《孫子兵法》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