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每日小說 古代言情 我力能扛鼎 第175章 第 175 章

《我力能扛鼎》 第175章 第 175 章

 “小祖宗,小祖宗不敢這麼跑!摔著著可怎麼是好喲?”后的教養嬤嬤捧著一顆心,快要嚇出病了。

 唐荼荼勸別著急:“小孩學走路都是摔過來的,你們天天牽著抱著,所以他才走不穩。這個年紀再走不好路,骨骼發育就要出問題了,你瞧,這不跑得好嘛。”

 晏昰揮退下人,把小九抱在上,占了他的座,挨著唐荼荼坐下了。

 “前陣子,我托吏部給你爹了幾個合適的缺兒,你瞧瞧。”

 他讓人去吏部抄了各地員缺額,從南到北各地的缺額全列在上頭,大有天下任你挑的意思。

 唐荼荼一個一個看下去。

 天津寫在最前頭,因為天津是直隸州,同樣的職會比別的上府高一品,缺額有正五品同知、正六品通判。

 太原、邯鄲兩地各缺一名六品同知;甚至還有安徽亳州、睢州等地的正四品知州,也列在上邊,這兩地地界窮,員一任三年,有功績的留任,沒有功績就要貶謫了。

 晏昰目隨著的視線落點走,唐荼荼在安徽那一頁上稍作停留,晏昰立刻說。

Advertisement

 “安徽太遠了,你爹雙親健在,都是古稀老人了,要是有點災啊病的,為人子卻趕不回來,豈不是你爹抱憾?”

 “噢,有道理。”唐荼荼咬著食指關節,又繞回前幾頁離京城近的。

 聽爹爹說過,京太多了,升全憑一年一年地熬資歷,有門路的都會想辦法外放,在外地做出了功績,漲了資歷,回京后仕途會平坦許多,將來好升

 可外放的名額難求,爹年年盼著外放,往年連信兒都沒聽著呢,吏部的任免調度就全排好了,大表就在午門前公榜示眾了。

 晏昰慢條斯理,把各地的優缺點掰開碎了講給聽。

 “我瞧天津最好,京畿之地,好立功,你別看同知和通判品低微,職權卻不小,這可是直隸省,雜務理好了,回京以后越兩品擢升的也大有人在。”

 唐荼荼指著紙上問:“同知和通判是做什麼的?”

 晏昰:“同知算是知府的副,輔佐知府管理治安、稅賦、糧務、水利等諸事。”

 “通判小,卻是由吏部直接委派的,掌監察權,能裁決一地稅賦、兵民、獄訟諸事,要是查出員貪腐、職,還能越級上奏,每年回京述職時直接覲見皇上,面圣陳事。”

Advertisement

 好家伙,天津同知相當于直轄市副市長,通判等于中央督察員,能繞過上級直接跟大領導告狀的。

 唐荼荼對著這一排缺額,左看右看,心里總覺得不安穩,扭頭著二殿下。

 “這麼要的職位,殿下覺得我爹能做得來麼?”

 天津是上府,面積有別的下府三個那麼大,爹是古板人,雖說他在禮部干了好多年了,可禮部全是按章程辦事,一切都有古禮可循,不算是正兒八經的管理崗。

 治安、稅賦、糧務、水利……哪一樣都不是爹悉的領域,更別說這幾樣加一塊。管上這樣的大事,萬一出點什麼岔子,是要惹禍的。

 晏昰:“怕什麼,慢慢歷練,細心就出不了錯——你別咬手,什麼病!”

 唐荼荼只好放下來,食指關節上留了兩顆門牙印。

 手指從同知、通判上逐行地挪下去,這個也顧慮,那個也顧慮。

 “通判再底下是什麼?”問。

 晏昰心生不妙,蹙眉想了半天:“通判底下,是正七品知縣。”

 天津下轄六縣和滄州一州,一個縣城將近十萬人口。管理這麼多人也不是易事,可這個職位是用心便能做好的,還能悉各種民生事,這不正適合爹爹鍛煉自己嘛。

Advertisement

 唐荼荼眼睛亮了亮:“我覺得這個妥!殿下覺得呢?”

 別人走后門往高走,到這兒,生生把爹薅下去兩品。

 晏角捺下來,無可奈何:“五品退七品,那不是貶了麼?再外放三年,就算立了功,將來也未必能復原職,你當真知道升多不容易麼?”

 “為國為民謀福,哪能計較小?”

 唐荼荼正氣凜然地堵了回去,堵得晏昰深深喚了口氣,才沒一腦崩兒彈腦袋上。

 唐荼荼細忖:“我爹在禮部已經走到頭了,升不上去了。最近這麼些事,他對仕途好像也有了新的理解。”

 順著這層想下去,往紙上添了“知縣”倆字,轉念一琢磨:“這事兒我說了不算,還是得我爹拿主意,等我回家問問他。”

 晏昰怕攛掇得爹真犯了蠢,只好說:“你別問了,過兩天,吏部就會放出消息,再鈔上奏,有心想外放的品都能上陳表,算是遂自薦吧。”

 “然后二哥這邊再幫他作是吧?”唐荼荼腦袋。

 “走后門好像不太好,但朝中有人這不賴的。那我就不客氣了,謝謝二哥了!”

 晏昰心說:你謝個屁。

 五品退七品,了不流的末,愈發局促了——就算父皇再不待見他,就算母后再開明,也不會讓一個七品芝麻做他的老丈人……

 瞧這傻東西對著“知縣”二字樂,晏昰肚子里揣了三分愁苦,臉上卻滴水不,只是揣度:

 唐大人該是不傻,料他不會主上奏陳,求著外放做個知縣……吧。

 作者有話要說:嘿嘿嘿~遲到的中秋快樂,晚安~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