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后多日, 你近況如何?
——第二批千里眼已至,備極工巧,晴天能二十里。
——快要冬至了, 漸嚴寒,萬請珍重。
晏昰回頭又去讀了一遍,覺得“萬請珍重”太過了,劃掉這四字,改了一句更熱乎的,“新年新氣象,年你多買幾新,別摳那點銀子”。
廿一在帳外站了半個時辰,聽著里頭又有團紙團子的靜, 這侍衛頭子無甚表地想:第七份了。
半個時辰寫了七八遍廢稿,也不知道雕琢出了什麼妙句。廿一本以為殿下只是寫點關懷掛念的話,這下一百個確定了,殿下是正兒八經在寫信。
——離別倉促, 有話未盡, 留待以后說。
硯臺里的墨從邊緣干到里頭,只剩一個圓芯了。
晏昰忽然停了筆,平時就皺著的眉捋不直,燈下更顯得苦大仇深的。
大抵是他不常寫信,明明每一個字都仔細推敲過了,也沒缺字劃的,可這麼些字湊一張紙上, 總覺得……
難堪。
晏昰從復雜的心緒中扯出這麼個詞來,覺得再準確不過了。
好像信出了這道門,暗里就會有無數雙眼睛剝開信封, 惡意地窺伺,稽地揣度,嬉皮笑臉地談論里邊的每一句,指摘他每一個仔細推敲過的字,用字的每一條筆畫作刀,破他的腹,剖他的心,啃噬他的骨……
心事一寫出來,就了不被人珍重的東西。
他忽然有些惱,提聲喚。
“廿一,取一套魯班鎖來。”
外邊半天沒靜,廿一隔著簾問:“……殿下說真的?”
魯班鎖,魯班匠人改良了千年的鎖,以繁復、多變、難解而聞名。軍中有時會用于遞送國書,防著兩方使臣齟齬,路上損毀或篡改國書。
最新琢磨出來的一套魯班鎖是鐵做的,以八達扣榫卯法里外嵌套兩重,組裝好是個有棱有角的鐵疙瘩。但凡是個腦子不夠聰明的人,解一輩子也別想解開。里頭能裝下雙手抱球那麼大的東西。
廿一:“萬一姑娘打不開……?”
晏昰冷笑:“該打不開。”
那缺心肺的東西,走前叮囑“有事來信”,竟“無事一字不寫”!出門半個月了,沒見天津那頭送過來只言片語。
廿一從殿下八歲時跟上他的,等于陪殿下走過了一半的歲月,知道小主子是心里邊別扭。
廿一悶笑兩聲,出去取魯班鎖。剛走出幾步,看見傳令兵背著信匣來了。
“殿下!天津的信來了!”
里頭的腳步聲幾個大步躥到了帳簾前,人卻沒出來,晏昰雙手攥了攥掌心,徐徐踱著步,又回了桌前坐下。
“進。”
傳令兵親自送進去,看見殿下捧著一本書,看得很是神,一個眼風也沒掃他,只“唔”了一聲:“放桌上罷。”
等傳令兵一走,信匣就忙不迭地開了蓋。
門前幾個影衛各個長了兩條靈耳,手背掩著口,快要笑厥過去了。
信紙都是豎排線,卻專門橫過來用,晏昰得遷就從左往右地讀。
“尊敬的二殿下:
您好!收到您百忙之中寄來的一桿白梅花,我甚是激。
可惜那花不耐活,沒兩天就蔫吧死了。但殿下賞的,那能隨便扔麼,那不能,我找了個破鍋埋進去了,聽說梅花枝能活,看它造化吧。
您是讓我學習梅花不畏嚴寒、逆勢盛開的氣節,我領悟到了。
其實我更想要草原上的牦牛干,還有寒的皮,我這里皮裘大賣十幾兩一件,貴得離譜。殿下下回寄信的時候,麻煩給我捎幾條,謝謝。
祝您平安。早點凱旋。”
落款是:“您永遠忠誠的朋友”。
……怪氣的。
晏昰一時分不清是心作怪,還是真的怪氣。
但心里卻是滾燙的。這缺心短肺的家伙,好歹還惦記著他平安凱旋。
這熾熱縈于懷,半天不消退,于是他穿著素,趁著深夜查防去了。
幾百名宿衛繃了皮。宿衛都是一夜兩哨,站兩個時辰,人不可能毫不走神,老遠看見銀甲反的、看見穿大氅的,就知道是將下來查防了,趕相互提醒著點。
晏昰準了他們耍的路數,這一查,逮著了好幾個圍著火爐烤土豆的,賞了一頓軍。
晏昰舒坦地回去睡覺了。
*
蒙古二十萬大軍在北邊圈了一道弧,分左、中、右、三路。
左路五萬大軍,對上的是領大同府的代親王;右路承德,那是當年塞王謀逆之后,先帝一手清干凈的地方,更不缺老帥悍將。
上馬關恰恰在兩地中間。
三國全等著這位殿下亮亮臉,看看是騾子是馬。
西夏閉國門,據守賀蘭山和彥淖爾不出,避戰的姿態擺得明明白白的。
金人在遼東,在中京路外暗暗窺伺,他們既怕蒙古攻下了京畿,這麼塊大自己一也吃不上;又怕蒙古打京畿久克不下,人家大軍都聚齊了,必定不會空手回去,萬一掉頭向東打,夠他們吃一壺的。
幾國形勢微妙,夾在最中間的耶律烈如同一條野狗,瘸著一條四撒歡兒溜達,反正這時候也沒人顧得上他。
他忙著聯絡舊部,也忙著攔截兩邊的探子。
蒙古西路大軍和大同關軍,這兩支大軍每天派出去的探子和前哨足有幾百之數,全要走和林格爾過,正好是他的地盤。
西遼被蒙古覆滅了家國,深仇大恨刻在骨里,自然不可能放他們過去,把疑似蒙古探子的通通殺了,人頭串鏈子,趁夜竄到元軍營外二里,擺個下流的“老子日你”的圖案。
元軍白天瞧見了,再想追人,遍野上連只鬼影都瞧不見,只能氣得跳腳。
耶律烈手下最忠心的親部不過萬把人,可要殺他,如同在草原上找兔子。
野兔擾人得很,但真要去宰他們,兩萬兵撒進草原也如海里撒豆,稀稀拉拉的,結不網,清剿西遼余部要耗費的人手太多,得不償失。
至于準不準盛朝的探子過路,全憑耶律烈心。
兩邊都以為西遼兵最近春風得意,走路都是顛著步的——實則他們眼中“野狗”一樣的耶律烈,愁得一天掉一撮頭發,發,落腳都是虛的。
他喝了三天的稀粥,三天沒吃過一頓飽飯了。
戰事一即發,上馬關屯糧不多,盛朝連散落在邊境線上的民屯都不管了,大半個月沒給民屯派發糧食。
流民再信“圣子”,也得先填飽自己的肚子,沒余糧時,圣子也得往邊上站。
可見盛朝都是一群偽君子!
耶律烈喝著稀粥,吃著糲發酸的馬,心里揣著一肚子怒。
手下匆匆來報:“大汗!大汗!烏都又抓了兩個漢人!”
“這狗崽子!怕是想吃死他老子!”耶律烈恨得咬牙,胡茬狠狠抖幾下,腮幫陷下清晰的骨廓。
他一摔碗,提起大刀掛上腰間,狠狠一掀簾出了門,扯下的半幅帳簾搖搖墜。
“父汗?”
在外邊跑馬的二王子耶律兀喚了一聲,眼珠子一亮,立刻跳馬追了上來。
——父汗要殺烏都了!父汗終于忍不了那崽子了!
廣場上,一排漢人被捆著手腳,拴了一串葫蘆,加上今兒新抓著的兩個,已經十六個了,全是盛朝的探子。
耶律烈老遠看見就來火。
烏都最近魔怔了,集寶似的抓了一個又一個,把這些探子全養起來。這麼多張吃白飯的,使部落的糧倉雪上加霜。
這些探子,就算嚴刑拷打也問不出來多東西,何況烏都不讓拷問,還給他們座上賓的待遇——他祖宗都一天一碗粥了,這些漢人一天給兩碗!
一群探子席地坐著,警惕地看著西遼那藍眼睛的小王子走上前來,揚起天真的笑臉,嘰里咕嚕說了一句話。
“阿坎,可漢納一如阿森?”
一群探子面面相覷:西遼都快絕種了,誰閑得沒事學契丹語?
烏都兩只手連比帶劃,嘰里呱啦又說了一大段,很努力地給他們翻譯自己的意思。可惜用鳥語解釋鳥語,只說出來一段更難懂的廢話。
山翰林含笑為他翻譯:“這位小公子是問你們——大哥,你們是哪里人?”
烏都連連點頭,熱洋溢地學了一遍。
古今漢字發音不同,直接拿后世語言問,盛朝人大概能聽懂一半——可烏都不敢。
他穿來時在葛循良將軍府里,這的母親是個胡姬,說的是北境小部族的語言。他一個三歲小兒,父親又不在邊,學話比別的孩子遲,邊沒人教他說過盛朝話。
之后被耶律烈這狗賊帶到這兒,耶律烈疑心又重,他認定非我族類遲早造反,怕夜半的刀橫在自己脖子上,所以從不在部落里留異族人。部下曾勸他豢養異族奴隸,惹他然大怒。
于是這半年多下來,烏都只學會一口契丹語。
萬幸山翰林,山魯拙——是位博學多才的先生,解了烏都的困。他跟盛朝人說話,得先用契丹話說一遍,等山翰林幫他翻譯,自己再學著說一遍。
有這層掩飾,烏都的話突飛猛進。
“大哥!你們是哪里人?”
一群探子聽過這圣子的邪乎勁,又見耶律大汗提著刀,站在邊上虎視眈眈,忍不住嘀咕:這又是什麼折磨人的新法子?
里邊有心細膽大的,試探著答:“我是赤城人氏。”
“大同府的。”
“云人。”
烏都聽著,表越來越失落,見最后兩個猶豫不答,似有顧忌,烏都眼睛灼亮地盯過去。
“我們兩個,是京城人氏。”
烏都:!!!
京城的!
他快樂地連連甩,坐在椅子上,懸空的兩條快要轉了風車。
看見耶律烈眉眼狐疑,烏都連忙制住這陣狂喜,裝作鎮定,嘰里咕嚕又說了一句。
山翰林:“小公子要你們說說京城是什麼樣的?有沒有什麼奇妙的人和事?”
——奇妙的?
幾個探子互相了,挑了個口才最好的。
“我們京城里住著皇帝一家,房子忒大,有九百九十九間半屋子,每個屋里養一個妃子,皇帝每天挑一個屋睡。”
“今年皇帝他娘過壽,老太太的裳全是金線織的,曳尾有那麼那麼好幾丈長,皇帝下令織造局一個月就得織出來,累死了十個繡娘啊。”
山翰林:“……”
這不扯犢子。
這倆探子不知道是京城哪個旮旯小村的,征兵征進來了,大概連城都沒進去過。
神容嫁給山宗時,他還是那傳說中的天之驕子。但還沒與他做過一日真正夫妻,她就帶著他給的和離書被送歸家中。家人問起山宗,她理直氣壯答“死了呀!”某日,雄關漫野處,那人在她眼前“詐了屍”……很久後,邊關驛道,貴女車駕與悍勇兵馬狹路相逢——神容望著男人,下巴高抬,眼神睥睨“求我,或可考慮再與你做回夫妻。”山宗抱臂,嘴邊一抹痞笑“你何不到我跟前來說。”
既然上天憐她一世坎坷,讓她得以重生於八歲的那年夏天,那麼她便想辦法改變命運,避免幼弟夭折,母親早死,父親離逝的孤女下場……溫馨的愛情文.
【宮鬥宅鬥 輕鬆 古靈精怪】甜寵堪比《卿卿日常》,權謀又似《瑯琊榜》。白切黑皇太孫VS狗腿財迷小丫鬟,百萬點擊古言口碑之作。差點淪落青樓的小可憐,賣身孔府當丫鬟,一心惦記著漲工資,卻被告知是前朝逆賊之女?複仇?宮鬥?權謀?一場腥風血雨的皇權之爭由此拉開序幕!
重活一世,初夏對前世最深的記憶是一身黑色衣袍肅殺冷清的新帝閔延禮抱着她冰冷僵硬的身體痛哭失聲。因爲這哭聲太悲慟,她一直沒法離開,跟在他身後陪他殺伐天下一統江山,看着他空置後宮孤獨終老。 還封了一個亡人爲中宮皇后。 那位皇后的名字跟她一模一樣,也叫初夏。 她這才知道,她因憐憫從深山中帶出的少年有多愛她,她又虧欠了他多少。 執念難消的她重回十五歲,她的少年還停留在話都說不清楚的階段。她凝着他,心中暗暗發誓,這一世再不錯愛他人,再不讓他孤寂悲傷,即使前路波折叢生,她也要陪着他走上帝國之巔,攜手到白頭。 * 婚後小劇場, 冬至朝會,新帝於泰安殿更衣。忽有內侍至皇后寢宮,面帶無奈。 初夏問其緣由,內侍回說,陛下不知怎地興致不高。言辭剋制精短,初夏卻當即了悟,隨着內侍走了一趟。 才踏入泰安殿,即被帝王擁入懷中。 初夏的手搭在他的腰側,輕笑詢問,“爲何興致不高?” 閔延禮委屈道:“兩日沒見着你了。” 初夏聞言,心頭一暖,軟着聲音哄道,“今日過後便好了,再忍忍,臣妾替你更衣可好?” 拗了好半天的新帝乖順道好。 一衆內侍:剛可不是這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