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里寫。
【那天去給我娘買頭面, 首飾貴的,掌柜的不想還價,便送了個扳指作添頭, 我家也沒人戴扳指,就送你了,二哥不必多心。
那劍穗吧, 確實是我親手編的, 大過年的, 上戴點紅的吉利。】
添頭……晏昰啼笑皆非。
他跟不上姑娘家九轉十八彎的心思,不知道這個“添頭”里藏了多折曲,讀來只覺有趣, 比上回那封怪氣的回信好多了。
落筆重, 力紙背,每個字的頓筆著力都會陷下去淺淺的凹痕。
正經文人是看不上竹錐筆的, 筆鋒太利,也太容易劃破紙。上好的宣紙薄得,經不住竹錐筆這麼劃拉。
用的這紙十文錢一刀, 便宜得沒法看,兒泛黃, 手糲,漿屑雜質全浮在上頭。
因為原材差,洗漿工藝不佳, 做出來的紙張很厚實, 拿竹錐筆寫字卻正正好, 這才顯出那手字的漂亮——依稀記得甚麼“筆書法”。
晏昰非常霸道地想:可以造紙坊琢磨琢磨這厚紙工藝,造出白凈的好紙來,總不能讓年年用這爛草紙。
各朝都有一些風流名士, 拓過筆寫本,閑來無事會寫著玩,只是筆從不主流,但要是錐筆確實寫得快,出墨流暢,潤筆省事,科考中應當放寬此限制,用什麼筆都隨考生自己。
【二哥那邊也是生炭火的吧?
夜里可得留心啊,窗戶必須留,煙囪爐膛都得勤快清理,一氧化碳中毒了很麻煩的,一禍禍就是一屋人。】
思路跳得快,五頁紙能寫十來件事兒,東一榔頭西一棒槌的,沒什麼條理。
晏昰也攪得頻頻分神,逐字逐行往下看。
看到唐荼荼寫“我新朋友了”,他眼皮一耷,瞇起眼。
看到“他們說要跟我義結金蘭”,晏昰眼里溫度立馬涼了。
這傻東西,還著樂!見了一面就說要義結金蘭的,能安的什麼好心?!豈不是黃鼠狼惦記?
他轉著扳指,挲著這手溫的玉,以防被這幾條黃鼠狼氣到閉氣。
看完剩下三頁日常瑣事,視線落到最后幾行時,晏昰心尖又下來。
【嗐,一月不見,還惦記你的。
祝殿下康健,早日凱旋。
——賀曉】
終于敢在信里用回自己真名,這個朝代知道姓名的,掰著指頭數也只有五人。
這份藏在鐵鎖里的“惦記”,像鎧甲里頭包裹了顆紅心,確實值得用盡機巧破解三天。
反復讀了幾遍,晏昰連著十天沒看見只言片語的燥意,全消解在字里行間了。
他把那枚扳指戴手上,罩上護耳,特特取了劍掛在腰間,紅穗飄揚,就這麼出去晃了兩圈,從營房走到輿圖大帳,從議事廳走上城墻。
一群兵一頭霧水地看著殿下來回溜兒,跑過去問:“殿下,要準備轎子嗎?”
晏昰抬手制止,淡淡說了聲:“不必。”
他站在城頭眺遠方。
幾個將軍以為殿下又冒出了什麼奇計,要安排布防了,連忙跟上城樓,瞧殿下眉眼沉實,是在深思的模樣,誰也沒吵擾,悄默聲坐了一排。
一伙將軍吹了半個時辰風,看著殿下慢條斯理吃完了半盤點心,灌了兩壺茶止,剩下半盤實在吃不下了。
他一回頭,奇道:“你們坐這兒做甚?”
合著殿下站城墻上發呆?
忠勇公孫知堅哈哈大笑:“雪景難得,上來看看雪——殿下戴的是耳?”
耳也暖耳,唐時就有了,時下的耳都是圓帽底下倆塊貂皮,蓋住雙耳,一跑起來松垮垮地兜著風。
唐荼荼這護耳,面上絮了層兔,里頭的棉花瓤子填得,正好做耳朵大小,能把雙耳包裹在里頭。
兩耳之間的通連絮的棉花,綢布里穿進了幾篾條去,篾條燒彎,就能牢牢實實扣在頭上,跑跳騎馬都不容易掉下來。
孫知堅:“這樣式古怪。”
“是新樣式。”晏昰含糊一句,拿給孫將軍看了看。
兩人都覺得這個好。
老將軍比他想得更深一層:“棉花填得厚實點,還能隔隔炮響,炮兵費耳朵,不是耳鳴就是耳聾,填塞棉花并不管用,咱們拿這耳試試。”
“我即刻吩咐。”晏昰又把護耳扣回自己腦袋上。
軍師陸明睿站旁邊看著,酸得直撮牙花子。
殿下這一披掛,倆耳朵鼓在鐵盔甲外邊,不倫不類的,像個雜伍兵。
劍柄上栓著的紅穗子快要拖到腳后跟去了,他連那紅穗穗的尾兒都舍不得剪短點!就那麼耷拉著,要是個短的,保管走一步絆個趔趄!
葛規表是個實誠人,疑地盯著殿下的左手:“殿下扳指戴錯手了吧?該戴右手才對呀。”
扳指是防箭羽割手的,左手持弓,右手拉弦引箭,他又不是右撇子,扳指戴握弓那手上有什麼用?
“我省得。”
晏昰點點頭,挲著那枚扳指,淡笑不語。
陸明睿牙涼地疼,抓著這傻大個兒下城樓。
“你是不是兵書讀傻了?殿下是什麼人,能分不清左右麼?玉石質地疏脆,經不住弓弦擊打,這東西戴著圖個好看罷了,正經扳指誰戴玉的?”
正經扳指要麼是鐵的,要麼戴虎骨扳指,質地梆,碎了就換。不正經的扳指才往左手大拇哥戴。
誰知道哪個姑娘送的……嗐,堂堂皇子殿下,談個還跟小孩兒似的。
上馬關棉、布儲備裕,這護耳又沒什麼工藝可言,到了晚上,城墻和甕樓上的哨兵就全戴上護耳了,給殿下抄回了一兜“兵如子”的好名聲。
今夜的宿衛頭子是振威校尉張耿,早就聽聞萬里眼的厲害,奈何這神不是人人能用的,校尉也得排號,排了半月總算上了他。
頂著呼嘯的寒風守夜啊,放往年那是苦連天的事兒,今年卻了得排隊去搶的差。
他大步走上主城樓,想看看這萬里眼有什麼神通。說也奇了,張耿才附臉過去,看清景,立刻驚得屏住了呼吸。
眼前是一無際的草原,夜風吹得野草浮,像一排一排的海浪涌過來,天地浩瀚,而人如草葉渺小。
忽的,張耿目一疑。
遠方的原野上浮著幾十個芝麻大的黑點,若是看得不仔細,晃一眼就過去了,盯著黑點細細辨認,才認出那是個幾十人的隊伍。
那些人騎著馬,子卻伏低在馬背上,鬼鬼祟祟地向這邊來。
有敵!
草原上月輝皎潔,天地界之向來是黑的,再往上,會有一條淺淺的灰藍帶,那是銀河星輝。
因為有這灰藍的星輝,人直子騎在馬上,隔老遠就能看得著腦袋,如此伏低子,才能藏在夜里。
可饒是這一行人騎著黑馬,穿著夜行,貓著腰,哪怕他們馬蹄上裹布掩蓋了馬蹄聲,也要在這“萬里眼”中現形!
張耿拔刀大笑:“沖上去,宰了這群臭蟲!”
敵軍想要過來裹子,陣仗不會小,就算他們想燒糧放火,起碼也得是幾百人的隊伍才有搞頭。
這一眼能盡的幾十人,必定是北元見不得的探子,要是他們趁夜進城下戍防營,殺幾個兵,換上裳改換頭面,就了軍隊里的暗樁。
張耿頭回用這萬里眼,熱上頭,帶了幾百人就去宰臭蟲了。他們騎著馬愣生生跑了五里地,又等了好半天,才和北元的探子對上。
騎兵從矮丘后沖殺上去,驚得元人探子狂吼:“有埋伏!快撤!”
已是遲了。
這番守株待兔,拿人頭拿得輕省。清早軍營中炊煙升起,張耿正提著兩箱人頭來請功,臉上點猶在。
晏昰蹙眉:“夜里殺的?”
介胄不拜,張耿屈左膝行了個肅拜禮,暢快笑道:“稟殿下,守夜時從萬里眼中看見了這群蠻人,末將猜是探子,近前一瞧,果然是元軍編制!殺敵三十余人,跑了倆,咱們這方只輕傷了幾個。”
他當這是大功,兩眼亮等著殿下犒賞。
卻見殿下和孫將軍都皺了眉:“跑了兩個?”
晏昰心沉了沉:“吩咐下去,守夜用萬里眼的,不論看見敵軍什麼向都不準妄,報與我這兒。發現敵探蹤跡了,也不準出城去,你們只管守好城下,等北元探子到城下再殺。”
張耿吃驚:“看見了不殺,竟放他們近前來?這是何道理!”
孫知堅搖搖頭:“人家都著黑悄悄地過來了,你率十倍于人家的兵力專門設伏等在那兒,敵探有來無回。這守株待兔的路數多來幾趟,敵將必定起疑,咱們有千里眼的事兒就瞞不住了。”
“為何要瞞?”
葛規表端著一大盆滾燙的熱粥過來,笑呵呵說。
“拿了這眼的都是將頭兒,惜得跟命子似的,不是栓自己腦袋上就是栓腰上,我睡覺都放在枕頭底下的,絕不假以小兵之手。”
“除非俺們掉了腦袋,不然絕無可能丟——再說了,就算蠻人知道咱有千里眼,萬里眼,蠻人也不知怎麼造啊!”
晏昰一宿沒睡著,眼下掛了淡淡兩片青黑,清早的低縈在頭兩側,人就憊懶。
他不與笨人爭辯,只逐字重復了一遍:“夜里,看見敵軍不準出城去殺,放他們近前了,再收拾。”
這就是軍令了。
葛規表哈哈一笑:“殿下就是謹慎。”他一員大將,也不管守夜的事,笑過也就罷了。
張耿心里不痛快,出門看見手下打著千兒湊過來,樂顛顛問:“大人,殿下如何賞咱啊?”
“賞什麼賞,滾蛋!”
張耿踹了他一腳,看見兩箱子呼啦的人頭,更覺晦氣:“扔出城燒了。”
*
逃出去的兩個探子,一個淌了一路,被狼群咬死在半道,另一個拖著一傷逃回了元軍大營。
主帥蒙哥臉沉地聽完回報,看這小兵氣息奄奄,再說不出什麼東西了,抬手了結了他。
傷藥珍貴,他們千里行軍,背后卻沒有盛朝那樣綿延千里的補給線。
元人從來不以后備補給為重,這些信仰狼圖騰的蠻族,每一戰都抱著破釜沉舟的決心,沒有久攻不下的城,軍營吃用靠連搶帶奪,大仗小仗都是練兵。
真要久攻不下了,軍隊里一天比一天的存糧會讓將士發狂,催出將士的兇狠。
眼下戰局初顯,還沒到那地步。
主帥蒙哥盯著黑紗后的巫覡問:“大巫怎麼看?”
這名巫覡天戈,取“上天賜下的利刃”之意。
元人部落稱巫為“巫”,男巫為“覡”,他們通天地人神,離群索居,從相貌到習都著詭。
天戈巫覡不像利刃,更像個垂死之人,頭頂長了滿頭的瘤子,眼底黃得像喝了十年老酒,耷拉著眼皮坐在席上,也不吭聲,手里搖著一桿銅鈴錘,喃喃掐算著什麼。
這銅鈴聲響了半個月,大巫里沒蹦出三句話。蒙哥聽煩了,一掀帳出了氈包。
北元大營坐北朝南,狂風推背,吹卷得人須發全裹著臉,像頭獅子。
這獅子燥怒至極,喝酒不頂事,吃不頂事,如何也不下這火,只狠狠剿滅了附近幾個小部落,泄了泄火氣。
接連半月,他們的兵線沒能往前推半里,在試探完上馬關的火炮距之后,軍隊里就有了衰聲。
能二里遠的火炮,確實是厲害的威懾。可火炮打遠不打近,只要分幾路闖過去,兵臨城下,火炮沒法填藥,就了沒用的鐵疙瘩。
可另有一更大的恐懼,沉沉在蒙哥心頭。
——這是因為不論他們大軍境,還是前鋒營舉盾向前推,甚至是夜里派出小的游兵、探子,竟無一隊能近得了前。
白天,上馬關的火炮永遠對著他們,火藥填量準得離奇,炮彈總是能炸到他們腳下,說明盛朝的炮兵能準確估距離。
這也便罷了,炮兵目力驚人,蹦出幾個看得特別遠的、手生巧的,也不是不可能。
可深夜派出去的探子,一路潛藏形,竟然會被早早設伏,殺個片甲不留。
這不應當。
除非盛朝人有天神相助,能提前算出他們的向。
傳聞中,天神會保佑得勝的一方,賜予其力量、勇氣,還有鬼神一般的靈通……
蒙哥盯著遠的城池,徐徐齜牙,展出一個狠厲的笑。
扯他娘的淡!
溫二姑娘美貌無雙,人們提起卻要道一聲嘆息,只因她生來是個啞子。誰知有一日,從牆頭掉下砸在靖王世子身上的溫二姑娘突然開口說話了。
全家因為一場意外穿越到了古代,也不知道算是幸運還是不幸。 剛醒來就得知家裏沒錢也沒田,還有一屁股的債要還。全身上下也沒個金手指。 不過,跟他們一起來的那條狗,卻有點意思,這狗莫不是條神犬? 這一大家子,要養家糊口,要父慈子孝,要學習進步,任務重時間緊,且看他們如何用完美的姿勢空降古代。
前世,姜明月嫁人當續弦,給人當后娘!虛偽的丈夫,惡毒的繼子繼女們,讓她家破人亡,死無葬身之地。明明應該是千嬌百媚的好女郎,因為給人當后娘,讓惡毒繼子繼女害死父兄,害外祖父一家滿門抄斬,而她被誣陷通敵判國,差點被暗衣衛活閻王生生剝皮……重生后,姜明月以牙還牙。前夫還想虛偽欺騙她?滾!白蓮花還想搶她祖傳信物,死!幾個崽子們還想害她,害她家人,癡心妄想!養女還想當回帝姬?還能順利當上女帝?還想顛覆大燕國?做夢!至于,那位要剝她人皮的暗衣衛活閻王……嗯,剝皮不行,以身相許還尚可。
大學生明遙期末考試結束,熬夜打遊戲猝死,穿成了古代安國公府一個庶女。 明遙:……娛什麼樂?躺着活着不香嗎? 頂着一張芙蓉面,她混吃等死活到十五,嫡母把她許給了孃家侄子溫從陽。 未來夫婿年輕俊俏,遊手好閒,一事無成,和她正是天造地設、一對兒懶蛋。 明遙正準備拾掇拾掇換個地兒躺,突然,嫡姐不要嫡母千挑萬選的新科探花了,非要和她換親事。 貼身丫鬟擔憂:聽說姑爺自小雞鳴起三更睡,才年紀輕輕能中探花。姑娘過去,只怕覺都睡不夠。 明遙一天要睡五個時辰。 她想了想,這的確是個大問題。 - 崔珏書香世家清流出身,自幼專心讀書舉業,滿心治世報國,自認無心情愛。 因此,婚事已定,安國公府卻忽然換了新娘,崔珏雖然不滿,卻未遷怒新妻。 只要新妻安分知禮,他也不會虧待了她。 新婚夜。 溫存過後,看着懷中睏乏的妻子,崔珏不由心生憐愛,問她可有什麼想要的。 新妻突然睜大眼睛,一臉鄭重問道:我早上最晚能睡到什麼時辰? 崔珏:…… - 紀明達是安國公嫡女,自幼受盡千嬌萬寵,家裏沒人敢給她一點委屈受。 可在一個晚上,她竟夢見她與崔珏婚後幾乎反目,而溫從陽卻與明遙甜蜜恩愛。溫從陽還爲明遙從軍立功,給明遙掙來了一品誥命。 她便寧死也不肯再嫁崔珏,硬搶了明遙的婚事。 可成婚不到三個月,紀明達便與溫從陽大鬧一場。 她跑到陪嫁莊子散心,得知二妹妹與妹夫正在隔壁莊子騎馬。 她不信這兩人真能過到一塊,忍不住去看,正看見明遙歪歪扭扭坐在馬上,任人說什麼也不肯動。 崔珏氣得臉紅,卻翻身上馬,冷着臉用溫柔的言語,手把手教明遙握繮繩。 紀明達驀地咬緊了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