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每日小說 古代言情 我力能扛鼎 第209章 第 209 章

《我力能扛鼎》 第209章 第 209 章

 瞅了瞅,跟最鵲搭上話:“大哥要個隊不?小神醫懸壺,今日看診不收錢啊。”

 鵲師從本家的老儒,別的不說,脾氣在這里邊是最好的,合攏玉骨扇,笑坐下:“行,那我就討一個開張的吉利。”

 他坐到了杜仲桌前,右手往脈枕上一放,五指虛虛攏起。

 左手心肝腎,右手肺脾命,杜仲切完右手切左手,輕輕一眼皮:“下一個。”

 眾人一愣。

 瑞方哂笑:“好!鵲兒這是健康得很,小神醫都懶得給你講脈象啦。”

 鵲溫文一笑,起讓開了位置。

 修的人家,富過三代又知飲食,這種人家的孩子子骨都差不到哪里去。

 瑞方提提袖口:“我來。上回噎了,我娘怕我落下病,非要府醫給我診診。府醫非說我有慢痹,梅核氣,吃了一兜子藥——您給瞧瞧有這病嗎?”

 杜仲這回連脈也沒了,怕這公子哥不好說話,給姑娘惹麻煩,他把話說得溫和。

 “醫不二診,聽你家大夫的,你吃他藥吃上兩月,要是咽還覺得干,你再來找我。”

 “還有這規矩?”瑞方四下,見醫士們個個點頭,嘆口氣站起來。

 椅子又騰開了,盛公子施施然上前:“來都來了,我也湊個熱鬧罷。”

 可他這脈象診得磨蹭,左右手全完一遍了,杜仲微不可見地皺了眉。疑心有錯,又去切他左手,著寸位細沉的脈象又診了半晌。

Advertisement

 最后,竟從醫箱中取出一個手心大小、斗狀的東西,扣到他口聽了聽心音。

 盛公子心里一咯噔,惶恐之迅速上了臉:“……怎麼了?”

 他驚疑不定地看了看唐荼荼,想起年前自己那話——弟兄五個里頭,四個全讓唐荼荼親手救過,就他一人幸存了,難不今兒也得栽在這兒?

 鵲、瑞方也被驚得不輕,看那著心臟,忙問:“心上頭有病?”

 杜仲一時沒斷言,又瞧了瞧盛公子的面,問他:“你坐下這半天,怎麼還沒停了?”

 盛公子呆怔著:“我往常就累得快,回復慢,坐下喝杯茶、喚勻氣兒就好了。”

 杜仲問:“昨夜累著了?”

 問的是“昨夜”,盛公子囁嚅道:“昨夜安穩睡下了,今晨……”他臉上紅臊的,就差寫一個“白日宣”在臉上了。

 杜仲又重新切上脈,這次遲遲沒松開:“公子心臟過外傷?”

 “并無啊……平時,有姑娘拳捶兩下,這算麼……”

 一群人啞口無言。

 唐荼荼差點沒能憋住臉上表,要是“小拳拳捶你口”捶出來的心臟病,那可真是夭壽了。

 杜仲:“年呢?”

 “家里看護得好,從沒過什麼傷。”

 杜仲又問:“你爹娘可有心疾?”

 他問一句,盛公子的臉白一層,問到這句,臉白得像墻了。

 “我爹沒有……我娘,自個兒一直說自己心不好,但也不曾瞧見有病癥,只見紅潤,腰利索,攆條狗能從后宅攆到外院去。”

Advertisement

 “我們這種人家,闔家老小住一塊,上下牙一就容易生齟齬。家里一有什麼氣不順的事兒,我娘就捧著心口抹眼淚……我還當是裝模作樣,跟我爹老夫老妻的還整這矯……”

 他是聽過杜仲神通的,心慌意說了一串。

 見周圍人都忍不住出促狹,盛公子停了口,岔開話又說。

 “我上學時候渾過兩年,挨過幾頓打——打小,我爹每回想揍我,白天從不手,都逮夜深人靜的時候打,絕不讓我娘看見,總怕我氣著我娘……”

 唐荼荼心一沉。

 是了。想是傳的病。

 但凡開了這個頭,一切癥狀仿佛都變得有跡可循了,盛公子愣愣坐在那兒,停不住話。

 “我不像公孫他們幾個通武功,我只練過點淺拳腳,大夫以前說我心撲快,老了怕是要患心疾,總說讓我強心健,我沒當回事兒,不愿意吃那苦……平時也沒什麼癥狀,一到變天時候,總覺得口悶,一直到左邊肩膀都不得勁,得抻抻肩膀,舒展兩下才好。”

 他說著話,手下的脈搏更快了,是張的。

 杜仲溫聲道:“今后別喝濃茶,別喝酒,多走路多散步,跑,打打太極,行房事別太頻繁,煙花柳巷就別去了,日夜寢息要規律。”

 “……不用喝什麼藥?”

 盛公子丈二和尚不著頭腦,前腳直當自己得了什麼不治之癥,后腳,杜仲居然只提點了這麼幾句。

Advertisement

 “且不必吃,我給你寫個忌方子。”

 鵲幾人也大松一口氣。

 正巧此時,公孫景逸與和聽著信兒來了,幾人熱熱鬧鬧去了邊上說話。

 唐荼荼挨著杜仲坐下,輕聲問:“什麼病?”

 杜仲沒回,不敢分心,墨寫完醫案,又折疊放醫箱中,這才低聲道:“說不好。他心上有點小病,不止是心律不齊,聽音,心臟也是忽大忽小的,但又不像有淤堵。”

 “心疾不好診,不跑不跳、不發作之時,我找不準病灶。”

 杜仲瞧了瞧唐荼荼,很淡一笑:“左右他們與姑娘是朋友,來得勤快,今后慢慢復診罷。”

 唐荼荼:“行。”

 公孫幾人說著話,又轟然熱鬧起來。

 “茶花兒,哥哥幾個這又是幫忙,又是送禮的,快天黑了,請我們吃飯去吧?”

 “行啊,沒……”唐荼荼笑著正要答應,不經意間,看見人群外負手而立的那位爺,被那道涼颼颼的目勾纏上。

 把殿下給忘了!臨到邊的“沒問題”仨字立馬變了調:“今兒不行,我有點事兒。”

 “你能有什麼事兒?誰不知你閑人一個,總不能是回家找你爹娘吃飯吧?”

 這幾人全是一副好相貌,華服在,又把人襯得神了三個度。

 公孫景逸從小軍屯里滾到大,那寬肩虎腰、結結實實腱子,與廿一有得一拼。

 鵲本家一家子文儒雅士,經史傳家,彎眼一笑,就是風流蘊藉的韻致。

 瑞家從商,盛家踩了一腳鹽政,這二位論矜貴比前兩人差了些,卻也是錦繡窩里作養出來的。

 最沒分寸的公孫和,照舊一頂玉冠把頭發束得高高的,一利落的勁裝,不細看本不知道是孩兒,沒骨頭似的,一條胳膊搭在唐荼荼肩頭上。

 一二三四五,再加一個清清冷冷的杜仲,湊齊了環燕瘦,靜文武皆宜。

 而這頭,是一個相貌平—平—無—奇的中年人。

 老氣橫秋,負手而立,換去那張臉,通氣質也合宜,這會兒不高興了眉頭一鎖,那真是從頭到腳不見一年氣。

 滿耳的“茶花兒”、“茶花兒”、“花兒花兒花兒”……天津人,兒化音拖著尾,喚得那一個俏皮又多

 廿一往旁邊側了側頭,眼睜睜地看見殿下額角蹦了一下。

 又蹦了一下。

 蹦不停當了。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