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城下了一整夜雪,雪不大,卻刺骨冷。
新雪覆上紅土,又在晌午的烈日下化水,將沖刷養土地的泥,不知來年會長出什麼來。
城墻上下的巡防兵多了一倍,哨探的、巡邏的、守墻的,誰也不敢極目向北,視線落到那個方向總要瑟著躲回來。
戰報傳到廿一手上,已經是次日晌午了。
因下大雪,輜重兵在居庸關耽擱一日,此時打頭的隊伍還沒進張家口。傳令武侯背上的令旗高高豎起,踉蹌滾鞍下馬,口鼻間的熱氣沒等呼出來就涼了。
“殿下——!”
四面令旗中兩面紅的,是急戰報,又有兩面白旗,這兒不吉,向來是前兵遇伏、傷亡慘重的訊號。
晏昰臉遽變,立刻換了馬車上戰騎,彎腰靠單臂的力氣扯著那傳令兵重新上了馬,匆匆一句“路上說。”
元兵殺戰俘,孫將軍點兵攻城,赤城甕城設伏……
一串消息涌他耳中,綴尾的影衛只來得及跟輜重俞丘明知會半句,拋下幾萬人的輜重隊向北去了。
上馬關氣氛果然不同往日,進了主帥營,幾萬兵馬都熱切注視著他們一行,虎目有淚。
一場大戰過后損兵折將,營里往往會有許多傷兵,醫帳外該是滿滿的人,軍醫背著藥箱忙活,四忍痛的哀嚎聲不止。
晏昰沿著一頂一頂的軍帳過去,卻幾乎看不見一員傷兵,裹了紗布的、殘了肢的、輕傷重傷小傷通通看不著。
他扔開馬鞭,疾步登上了城墻,一群將軍回頭來,個個面有慚意。
“葛規表呢?”晏昰又掃兩眼,從一排面孔里揀不在的人“還有晁采?”
孫知堅重重一拳捶在自己口上,分明一沉甲不便,還是蹣跚著跪下了。
“老臣有罪!”孫知堅啞著聲稟道“此戰全賴我指戰不利,損騎八千,械兵和弓手五千,后備二千……”
城墻高聳,聲音裹在風中,有點糊。
晏昰“你大聲說。”
孫知堅吼道“騎八千!械兵和弓手五千,后備二千!出兵共計一萬五千余人,無一活口!失火炮與攻城械八十臺……”
說到后邊,到底是啞了。
“晁小將戰死,葛小將……下落不明。”
晏昰僵在城頭。
傳令走得早,不知戰果,只說到赤城設伏,元人重兵出,意圖急攻上馬關,沒來得及等戰果就急忙出關傳信了。
他騎馬趕來的路上算了又算,知道此戰兇險,大抵是極艱難的,卻也沒料到是這樣的戰果。
上馬關好好的,沒一磚一石。
出兵一萬五,無一活口……
北風如刀剮著臉,站在高高的城樓上,似被風刮著耳。
晏昰向北面,那一瞬他甚至有些懵怔什麼樣的惡戰,會留不下一個活口?
陸明睿跟著跪下“卑職思慮疏淺,未能提前算到甕城里埋設了火地雷,也沒能攔住將軍們……”
這城墻是近來加固又增高的,太高了,要是下盤不穩,狂風能把人吹個跟頭。狂風卷著沙,連沙帶土塞著,風里也似有了腥味。
晏昰斷續著慢慢換了幾道氣,才把這敗局消化明白。
城墻上下的將士全仰頭著主城樓上那面朱紅旗,那是代帝出征的帥旗,旗上銀龍威風凜凜。今日分明風很大,銀龍旗卻被狂風吹卷得纏在鐵桿上,萎靡地抖著,怎麼也展不平。
晏昰目落向那桿旗,立刻有影衛縱躍攀上去,抖開了帥旗。
晏昰沒吭聲,他極目向遠方。登上城樓的第一眼就看到了那三座東西,形似塔。
那三座東西筑在赤城南面城垣下,分明離了十里遠,該什麼都看不清的,可借著天明亮,上馬關又地勢高聳,能看到清晰的廓線,三座塔很顯眼地矗在那兒。
“那是甚麼?”
主帥問話,四下竟沒人吭聲。
旁邊頭回隨征的年輕將軍哽咽一聲,抹了一把臉。
沒人答,晏昰自己凝目細看。
那是三座四方錐形的塔,中間一座最高,左右兩側的矮,遙相呼應,似有奇妙布局。
他看著看著,漸漸恍然那是北元的薩滿圖騰。三座圖騰塔遙遙相對,乃是騰格里天、地、火三樣圖騰。不知為何筑得那樣高,比赤城的南城墻還聳出一尖梢,恍然間頂天立地似的。
晏昰沉腰近萬里眼,陸明睿不由地抬手一擋,可他也只抬了抬手,什麼也沒擋住,只聽見殿下上的鐵鎧僵地撞出一聲響。
晏昰眼前有一瞬的茫白,后來看清楚了,看清這是什麼了。
萬里眼放大倍數高,圖像直直殺眼。
那是三座高筑起的尸塔,無數殘肢斷臂、人頭馬骨,萬余尸一層層堆垛塔,用土夯實幾座高大的土堆。
那是元人的長生天,他們以一萬五千戰俘的尸首,祭長生天使者。
陸明睿低聲說“這些元人酷信薩滿,視他們自己的征伐為長生天的旨意,任何死戰不降的民族,全是悖神者,會因為阻撓了神意而遭最嚴厲的天罰,砌死在這三座墻里。”
這京觀尸塔,遙遙面朝京城的方向,橫向呈三點蜿蜒,像一張稽的大,笑給天|朝的皇帝看,是為“京觀”。
可惜皇帝的眼里只有江南的糧、塞北的地土,只惦記著天下王臣的忠心,還有南北直隸每年填充了多國庫。
邊關的戰報送上去,“一萬五”,是個不值得掛在邊的數。
于是這碩大的尸塔,便只有邊軍能看得見,變三軍將士不敢直視的巨大圖騰,撻伐不敬,規誡不馴。
而遠近茍且安的異族人,崇尚武力的,會隔得遠遠的叩一叩首,拜一拜蒙古的真神。
陸明睿低聲說“這三座尸塔不除,士氣不振。探子探過了,土壘砌得瓷實,拆壘收殮殘尸起碼得一日,眼下再派兵出去,恐有不利。”
老將孫知堅跪著沒起,沒敢看殿下臉,便也沒看見殿下被風沙刮得糲的面孔抖了抖,顴骨下頦繃,驀地紅了眼。
他膝甲一振,撐著雙站起來“火營全員列陣,開火炮,出城。”
“殿下不可。”孫知堅氣虛無力地勸了聲,沒攔住,眼睜睜看著殿下點兵出城了,只得起跟上。
風雪很大,不停有風灌進雙耳。
離得近了,這骷髏臺越發清晰了。
赤城就在其背后,斷壁殘垣不復舊時威風,城墻上被火藥崩碎的孔隙是一雙雙烏黑的眼睛,無聲注視著三座尸塔。
這吊在家門前的尸,遠比一片葬崗更惡毒。
草原上的風吹過被火燒凈的頭骨空腔,涌出一串嗚嗚的響,竟了曲調,隨著北風滾了很遠,如泣如訴,也像一串低啞的惡咒。
離尸塔四里地的時候,首騎停下了,晏昰舉起千里眼了。
這些尸經火藥炸過、馬蹄踐踏過,戰后又被元人毀了尸,大抵是不樣子了。
陸明睿怕殿下于心不忍,低聲回稟“探子說,沒幾個全尸了,轟了也干凈。”
晏昰利落翻下馬,“就在此行刑罷。”
戍邊是苦差事,要算天時、找地利,要練兵、統兵,要嚴明軍紀,要籌措糧草、調度軍需,安排各級將吏轄屬……樁樁件件,全會消磨一支軍隊的力,很有戰事能酣暢淋漓、痛痛快快地打一場。
領兵之將忌冒進,忌蠻干,忌剛愎自用,忌這忌那,因為一個決策失誤,出去的都是人命。
盛朝自高祖以來的軍隊規矩,凡敗戰必糾責,要在亡兵的尸首面前行軍刑。一條條人命擺在眼前,才能規誡領兵的將軍再不犯這錯。
幾個將軍除了甲,竟眼睜睜看著殿下也跟著除了甲,一驚,未來得及說話,沉沉的軍已經落下來了,忙閉口忍痛。
晏昰誰也沒看,只沉聲說“孫將軍年老,不必這軍了,革去副帥銜,隔日隨輜重兵回京——陣前離營,大錯在我,打罷。”
他折蹲下,周圍拿著軍的行刑兵面面相覷,沒人敢。
廿一抿了抿,親手拿了條軍執刑,晏昰也不,挨了十軍。
多年的近侍知他心意,一打下來都沒留手。
攛掇開城門迎戰的幾個年輕將軍都在刑之列,疼得狠了,難免有悶哼聲。只有他們的二殿下一聲沒吭,氣息梗在里,扼得一張臉青白。
這一瞬,晏昰分神想了點別的。
如果,他早來一日。
如果,沒有折道去天津。
再往前想,如果他沒應父皇的詔,不對勞什子父子親報什麼希冀。
他回去做了什麼呢,吃了幾頓不咸不淡的宴食,得了父皇幾句不冷不熱的關懷,過了個可有可無的年。
與皇兄喝了一夜酒,因為宿醉,頭疾犯起來,還養了一天的腦袋。
后又連蒙帶騙,撂下輜重兵折道去了天津,被那丫頭一個笑遮了眼,被一個擁抱迷昏了頭,回程路上暢快了一路。
……
晏昰掌心擋在額前,重重了一把眼睛。
他膝甲一振,撐著雙站起來,吼了聲“火營全員列陣,開火炮!”
相隔四里地,炮頭挑得高高的,在空曠的四野上,在這個沒有埋伏的位置,以火炮最遠程朝著北面轟了過去。
這個距離幾乎沒有準度可言了,多數鐵火彈都炸不到目標點,晏昰自己了一門重炮,頭一炮試遠,第二炮測高,第三炮,極準地轟中了當中的那座尸塔。
“平距上移一尺五,填藥四斤。”
火炮兵立刻按這個角度和火藥填量,重新調高了炮頭。
“砰——!砰——!”
鐵火炮震天響著,一炮接一炮撞上去,十幾丈高的京觀尸塔轟然倒塌。
土壘迸濺泥灰,萬千殘缺的尸骸墜下來,俯沖向了廣袤的地土間,終于能魂歸大地。
而最中間最高那座尸塔,頂上的三角將旗隨之滾落,折桿,直墜而下,原本是青旗,被泥染枯槁的紅。
旁邊有兩條長長的紅翎羽,于天際劃了個圈,也飄飄悠悠落下來了。
天明亮,不用千里眼晏昰也看清楚了——那是葛規表頭盔上的兩赤翎。
這青年生來巨力,論蠻力,比他兄長葛循良都厲害三分。他擅刀也擅使長|槍,所有的長兵重兵全都通,卻最練一桿三十來斤的方天戟。
這青年翻遍史書,聽遍武戲,古往今來名將上百,葛規表罵這個優寡斷,罵那個私德有虧,沒幾個能他眼的。
唯獨自比呂布呂溫侯。架勢也學得足,自己找匠人打了一頂紫金冠,兩條長長的紅翎綴在腦后,說戴這冠帽上陣威風。
但凡誰笑他一聲“屁”,他就呼呼比個武生,學戲文里的唱詞猖狂大笑一聲。
“難為爾等桃園結義,自夸是好漢,且看(你家)溫侯爺今日一對三——!”
戲腔猶在耳。
那是葛家最后一個男兒。
戰起前,晏昰甚至有過猶豫,想臨陣換將,調葛規表回京做個小,全了與他兄長多年的舊友誼。
兩赤翎染,紅得漂亮極了,打著旋兒落下來。
像兩針穿進太,在里頭攪了個來回。晏昰眼前一黑,如被剜了膝蓋骨,竟生生屈了一條膝,單跪下了。
“殿下!”
“殿下不可!”
周圍影衛搶著喚著,也沒把他拉起來。
孫知堅老淚淌了一臉,扶著膝頭,也隨殿下跪下了,蒼老的聲音喝了聲。
“青山埋忠骨,何須馬革裹尸還,跪——!”
幾百火炮兵介胄齊跪,像一排鐵水澆鑄的兵俑,鐵甲鏘然的銳響與火炮聲合鳴。
那是不能殮的尸,注定連個冠冢的藉也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