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每日小說 幻想言情 所有人都知道我是好男人[快穿] 第143章 后世番外

《所有人都知道我是好男人[快穿]》 第143章 后世番外

 結果進了新聞消息居然還沒出來,只有這麼一句模棱兩可的話。

 評論區里早就吵翻了天,紛紛開始猜測哪個作家是紀長澤的馬甲,也有這些作家的在聽到自己的作家變了別人口中的馬甲后不爽翻臉,大家猜猜這個猜猜那個,同時還吵一片,還熱鬧。

 一直到了第二天,昨天早早睡覺的人一打開微博就愣了。

 居然還在吵。

 怎麼這麼能吵,不就是有馬甲嗎?

 當然了,大部分人還是很理解的,甚至不是年輕人,不中年人,甚至爺爺輩的人這次也參與到了吃瓜中。

 華國當初能差不多全民識字,這些文章寫得好看的作家可是功不可沒,而爺爺輩分的人那時候最快活的事就是能擁有一本小說再跟小伙伴們炫耀,父母輩的華國已經進了科技時代,但著父母的影響,他們同樣也很喜歡看小說。

 這一輩年輕人就更加厲害了,他們一個個還立什麼xx先生后援會。

 一個個還認真跟追星一樣,不逐字逐句的研究先生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先生為什麼要這樣寫,還會在網上控評,看到有罵他們家先生的立刻就上了。

 家長們也并不干涉。

 有什麼好干涉的,這些民國時期的作家一個個都三觀正的不得了,學習,喜歡自律生活好好上進,一群優點就是沒有缺點,喜歡他們還好的,說不定還能帶這些孩子一起上進。

 但俗話說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

 民國時期據說這些作家的就互相誰也看不上誰,一有個什麼就開始互相吵,主要還是爭執誰才是當時文章寫得最好的人。

 到了現在,則是變了爭誰才是對華國最有貢獻的人。

Advertisement

 其中還有許多外國作家的后援會。

 人家說他外國作家不算,他還十分信誓旦旦。

 “怎麼就不算了,當時如果不是他每天變著法的夸華國,那個國家的民眾能這麼喜歡華國嗎?現在我們兩國還是最好的邦的,華國人去了那都會到最熱烈歡迎,這不也是貢獻嗎?”

 一些年紀比較大的人倒是不急不慌,自家孩子吵不過人家了,就慢悠悠擺手。

 “小場面,你們這才是哪里到哪里,想當初我們年輕的時候,隔著網線吵起來了還能直接約現實見面。”

 孩子一愣:“爸你們還有這個時候呢,那咋地了?你們真的見面了?還打起來了?我怎麼從來沒聽你說過啊?”

 “這種事有什麼好說的,你想聽啊?那爸給你講講,當時啊,我做了七個小時的火車,和我吵架的人坐了八個小時,我還在約定的地方等了三個小時才急匆匆過來,我倆當時約好了不見面不吃飯,都的不行,所以先去下館子吃飯,吃完了就搬出我們帶來的書和筆記開始辯論。”

 孩子;“……”

 “你們千里迢迢十個小時不吃飯就是為了面對面辯論???”

 家長還理直氣壯:“不然呢?都打一架?那可不行,我們倆喜歡的作家都不贊同暴力,我們當然也要和平談了。”

 孩子:“……那后來你們誰贏了?你們之后還有聯系嗎?”

 “贏了,之后啊,我不服氣,是和一起辯了三天三夜,除了吃飯睡覺其他時間我們都在面對面的吵,后來還是我先服。”

 孩子一臉嫌棄:“你居然還服,你怎麼這麼沒骨氣,那可是你喜歡的作家啊!”

 “你懂得屁,我倆第三天就在一起了,我是男朋友,我不服不接著和我談。”

Advertisement

 孩子;“……”

 “你不說我媽是你初嗎?我媽媽知道這件事嗎?”

 家長用著憐惜的眼神看著他,笑呵呵的兒子的頭:“傻孩子,那就是你媽啊,說起來你們這些年輕人就是沉不住氣,看看,隨隨便便一個消息就能讓你們吵這樣,我和你媽就不會,我們這兩天看你們吵來吵去,看的還樂呵的,不愧是我兒子,還有我當年的風范,不過你還沒年,吵架歸吵架,別早哦,我和你媽媽可是二十歲才在一起的。”

 孩子呵呵:“站著說話不腰疼,爸你喜歡的作家也是民國時期的,你就不怕你喜歡的作家是紀長澤的馬甲?”

 “我怕什麼?”

 家長很穩當:“我喜歡的作家可是每年至寫十本書,紀長澤他不是慎澤嗎?慎澤一年寫的書那麼多,他開的馬甲肯定是那種一年只寫一本,或者說是一輩子只寫一本的,就比如你和你媽媽喜歡的作家,我嘛,誒呀,泡杯茶,圍觀吃瓜。”

 孩子:“……”

 他看向頗為幸災樂禍的父親,十分懷疑當初爺爺到底是采用的什麼教育,才能讓他都快四十歲的父親竟然還保持著這樣的惡趣味。

 家長去泡茶了,孩子繼續低頭刷手機。

 突然蹦出來一條新聞,他睜大眼:“爸!!!爸!!紀長澤的筆名名單出來了!!你快來看啊!!”

 家長端著茶杯,不著急的走過來:“你這孩子能不能穩重點,不就是筆名名單嗎?怎麼?用上了名單這個詞,他馬甲很多嗎?”

 然后,他就看到了屏幕上那一串串麻麻的名字。

 并且還十分準的從其中找到了自己喜歡的作家。

 家長:“……”

 吃著吃著瓜,怎麼自家房子就塌了。

Advertisement

 他震驚的繼續看,然后再震驚的發現,這些名單里,他喜歡的作家,他妻子喜歡的作家,他兒子喜歡的作家,整整齊齊的橫列在了上面,并且還十分嘲諷的并排在了一起,像是在嘲笑著他們家的全軍覆沒。

 家長;“……”

 他搶過手機,仔仔細細將這個名單看了一遍,還是有點沒回過神來。

 “兒子,你是不是騙我的??這是紀長澤的筆名名單??這本就是那個時期的有名作家大集合啊。”

 孩子也是一臉的懵:“我、我也不知道啊,但是這的確是發出來的名單。”

 炸了鍋了。

 絕對是炸了鍋了。

 而且不是華國,全世界都炸鍋了。

 我們都把這些作者當我們自己國家的人,歷史書都給你寫在里面了,還十分驕傲自豪我們能有這樣的文豪在,結果你告訴我,這本就不是我們國家的人,而是隔壁華國披著馬甲來我們國家寫的??

 全世界的老房子都塌了。

 怎麼可能呢?

 這麼多人怎麼可能是一個人,紀長澤他寫的過來嗎?

 可等到冷靜下來仔細推敲,發現只要有了這個“這些人都是一個人”的前提在,還是可以推敲出一些蛛馬跡的。

 比如說這些作家基本上一輩子都沒過面,沒有照片,沒有生平事跡,沒有采訪記錄,甚至連故居都沒有。

 他們的流程基本上都是“我出現了,我開始發表文章”“在我所在的地區大火”“不面繼續寫文章”“銷聲匿跡”。

 而看這些外國馬甲銷聲匿跡的時間,正好是華國確定安定,不再懼怕任何外國勢力的時候。

 仿佛是一夜之間,這些作家都消失的無影無蹤,終其一生再也沒有出現過。

 為此外國那邊還堅信有個專殺作家的人存在,正是這個人殺掉了這些作家。

 結果現在,你們告訴我,他們沒死,只不過是這個筆名的使命完了,所以就再也不用了。

 ???開玩笑呢吧?

 真的假的??

 我們把這些作家當我們的文化產這麼久,結果人家本就不是我們國家的人??

 說是炸鍋,一點都不過分。

 【怎麼可能都是一個人,那紀長澤開這麼多馬甲是想干什麼?意義在哪里?他公開的慎澤這個筆名不是已經很出名了嗎?】

 【如果他把這些文章都用在同一個筆名上,那絕對是全世界最歡迎的文豪了,干什麼還要分散開,這不符合常理吧。】

 【我還是覺得我是在做夢,請大家掐我一下試試謝謝。】

 這條新聞底下的評論絕對是遠遠超過了世界上每一條新聞的評論,甚至還有別的國家的人特地翻墻過來評論詢問到底發生什麼事的。

 而就在大家都迫切的想要找到一個答案時,方終于開了新聞發布會來解釋這一掉馬事件。

 因為是直播,當時一群人涌進去還差點沒把直播間給了,也還好方早就預測到了這種況,特地準備了多個直播間,大家分流進去,這才能夠安心觀看。

 問題一個個的來,方一個個的回答。

 問題:這些作家全部都是我國民國時期作家紀長澤的筆名,請問屬實嗎?

 回答:“的確是屬實的,因為我們不在紀長澤先生故居找到了他的日記,還找到了他寫過的每一篇文章的草稿。”

 問題:可這上面還有外國作家,眾所周知,紀長澤先生并不會外語,甚至可以說是一竅不通。

 回答:“是的,我們剛開始也很疑,后來查看了日記和草稿才發現,這都是紀長澤先生的妻子,喬愿環士翻譯,大家都知道,喬愿環通外語,當時是這麼一回事,紀長澤先生寫出文章,喬愿環士翻譯該國語言,再由長安日報帶到該國開始進行銷售,等到幾個月后,這些文章再被翻譯我華國語言,重新由長安日報帶回國。”

 看直播的所有人:“……”

 不是,紀長澤圖什麼啊。

 不他們,記者也問了,干什麼這麼大費周章,直接用一個筆名不就好了。

 那個時期的文人的確是很喜歡開馬甲,但那不是因為局勢的危險,為了避免小命不保才上有政策下有對策嗎?

 紀長澤所在的時期到了后面他開外國馬甲時,明明華國已經言論非常自由了,而且當時他在華國的地位很高,就算是他真上陣指著人鼻子一頓臭罵,估計也沒啥事。

 所以說他到底為什麼要開馬甲呢?

 這個方也給出了研究出來的回答:“這方面,據日記和當時勢,還是有原因的,紀長澤的第一個也是公開而永久使用的筆名是慎澤,大家都知道慎澤在民國時期的影響力,也知道他開始寫書是因為父親做生意失敗家道中落,其實呢,當時紀家敗落,是紀長澤的親生父親紀長富做的。”

 這個大家都不怎麼奇怪,紀長澤是被過繼出去的,這點大家都知道,而他當初在家中出事后,為了救父在親生父親家門口跪了兩天都沒得到救援,無奈才開始寫文章,這個事早就被拉的明明白白清清楚楚了。

 所以這跟紀長澤開馬甲有什麼關系。

 方繼續:“而在當時的況下,紀長富是政府員,他手里頭是有權利的,再加上那個時期華國還沒有徹底穩定下來,啊,仗還在打,還在斗,再加上還有紀長富這個威脅在,紀長澤擔心蛋放在一個籃子里遲早都摔破,所以才有了東柳這個筆名的存在,這個筆名紀長澤只是純粹的為自己找個后路,比如要是慎澤的筆名不能用了,他還可以用東柳。”

 “之后就是開醫藥廠,當時那個況,華國關于醫療方面的專業人士還是很的,而且那個時候信息不發達,招工很困難,紀長澤想要開醫藥廠,又找不到人,怎麼辦呢?他就給自己起了一個遠先生的筆名,雖然沒說明份,字里行間卻都表示著他是一名十分有經驗的醫生,等到這個筆名出了名,他再用遠先生的份去招醫療工作者。”

 看直播的人:“……”

 所以說,遠先生的出現,只是為了招工?

 “國況差不多就是這樣,當時局勢混,百姓需要引導,但如果只有一個人或者兩三個人的聲音本營造不出紀長澤想要的效果,所以他一個人用了幾十個筆名,平時就寫一些文章養著筆名,等到該需要的時候再站出來,歷史上幻翎之戰的時候,當時所有有名氣的作家都在報紙上一起宣誓,這件事大家都知道,不過當時宣誓的四十八名作家里,只有三位作家不是紀長澤先生的筆名。”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