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每日小說 古代言情 人人都愛馬文才 528 天下變革

《人人都愛馬文才》 528 天下變革

而蕭繹則果真如馬文才預料的那般,決定先攻打蕭續鎮守的江州,再進軍建康,荊襄的部隊皆是銳,蕭續年輕且倚靠著父兄只是個紈絝,哪怕侯景的部隊作戰驍勇,也沒有撐太久時間,被湘東王的人馬打的丟盔棄甲,失了江州。

消息一傳回建康,人人自危,開始有朝臣諫言蕭綱「請」回在同泰寺出家的皇帝,請蕭衍出來主持大局、遣回荊襄人馬。

等侯景帶著人馬護送著蕭續逃回建康后,這種呼聲越來越大,終於到了東宮都已經不住的地步,蕭綱出於不得已,最終只能選擇了侯景和東宮員們的提議,對外宣稱蕭衍病重,請求休戰。

他自己則佯裝終於頂不住力,先是推出了幾個作為替罪羊的東宮員關押,再聲稱自己將為皇帝「祈福」而替父出家在同泰寺,同時卸任「儲君」之位,請求收到勤王令的各地宗室、刺史京重新商議儲君之事。

蕭綱在兄弟們之中並不是強形象示人,在朝臣和宗室們之中更依舊是那個賢王天真文弱的印象,甚至大部分人都認為蕭綱做出這麼多錯誤的行為,都是到東宮員的蒙蔽和唆使,所以在置了一部分東宮員、而蕭綱又自己主后,建康又恢復了往日的歌舞昇平。

還在同泰寺的蕭衍其實已經很久沒有好好吃過一頓飯了,大概是從建康南邊火衝天的那一日開始,每日三餐就變了每天一餐,要不是蕭衍底子極好又是多年茹素,怕是早就已經撐不下去。

Advertisement

也是在這時,蕭衍開始到了恐懼,一改之前的鎮定,想要拉攏、威脅軍放自己出去。

在蕭綱同意大臣們「探」蕭衍時,蕭衍已經到連說話的力氣都沒有,只能靠在床上昏昏睡保持力維生的地步了。

蕭衍病重、蕭綱請求休戰、邀請鎮守各地的皇子京侍疾的消息一傳來魏國,馬文才立刻察覺到了這是一次進梁國的大好時機。

他將建康那邊蕭衍病重的信件送去了永寧寺,同時送去的,還有兩個在宮中負責凈多年的宦,讓蕭綜自己做決定。

蕭綜留下了信件,也一併留下了那兩個宦

兩天後,宦回來複命,馬文才派去了太醫為蕭綜「診治」,得到了確實「乾淨」了的證明,馬文才便開始著手發兵。

陳慶之得知蕭衍病重、馬文才要借蕭綜的名義護送「二皇子」回國的消息,便下令召集白袍軍,準備回國。

與此同時,馬文才讓元子攸正式向南朝下達國書,聲稱尋回了時失蹤的二皇子蕭綜,梁帝曾下達傳位詔書與蕭綜,所以儲君當為蕭綜,由梁臣陳慶之和史裴山迎回儲君、護送儲君建康。

此時已經是秋收時候,一旦等秋收結束,便要進行武舉的大選,鑒於蕭綜「病未愈」,馬文才決定讓使者先去梁國傳遞國書,而傅岐、陳慶之和白袍軍發兵前往豫州,況調兵馬。

待秋收完,武舉結束,再用新選拔出的武舉士訓練新兵,用梁國戰事練兵,積攢經驗。

Advertisement

馬文纔此時已經有了為主君的自覺,並不準備所有事都親力親為,也不準備「駕親征」,而是繼續在魏國主持大局、鞏固局勢。

當陳慶之的白袍軍抵達豫州時,梁國發生在江州的戰事也剛剛結束,各地的皇子和宗室紛紛趕往建康,就連湘東王蕭繹都擔心去的慢了會給別人做了嫁,放棄了龐大的水師,只留下幾百兵,駕駛速度最快的小船前往建康,其餘部隊駐紮在江州。

誰也沒料到,他們去赴的是一場鴻門宴。

魏國抵達的國書徹底讓蕭綱放棄了搖擺,選擇了加速自己的計劃,乾脆直接去了同泰寺「出家」。

就在接到消息的宗室、皇子和大臣們一同前往同泰寺探「重病」的蕭衍時、商議儲君人選時,埋伏在同泰寺外的侯景部隊衝殺出來,封鎖四門,殺死了所有趕回來「侍疾」的宗室與皇子,同時劫持了湘東王蕭繹,迫荊湘軍隊退軍。

一時間,天下震驚。

消息傳到時,謝舉看著手中的飛報,長嘆了一句:

「蕭綱已經瘋了。」

馬文才看到「侯景人馬」幾個字時,也是長嘆了一聲。

如此相同的路數,如此相同的屠戮,帝位的究竟有多大,讓這些宗室們明明知道有爾朱榮的部將投效了蕭綱,還依然敢如此輕敵地進建康?

一接到建康重蹈「河」的覆轍,陷同樣的混之時,魏國人也明白他們苦等的「時機」到了。

這個時候,馬文才再下令備戰,已經是「順應民心」。

Advertisement

他也不負厚,宣布武舉結束后將正式派兵「護送」梁國二皇子蕭綜回國,並且拿出了梁帝蕭衍讓「裴山」帶給白袍軍的封儲詔書。

聽說詔書存在的蕭綜,則在永寧寺中怒急攻心,昏厥了過去,全靠從雍州返回的徐之敬匆匆趕到,才沒被活活氣死。

然而到了這種地步,即便是還有一可能,蕭綜也不可能在選擇退卻了,不得不在恢復后選擇「與虎謀皮」,正式以梁國皇子的份登上魏國朝堂,效法當年被護送至的北海王,發誓要返回梁國。

已經著眼天下的馬文才,向江州駐紮的陳霸先送去了一封書信,表明了自己的意圖以求對方策應,又趁著湘東王被劫持為人質、軍中無主,下令駐紮豫州的陳慶之南下攻打荊州,為蕭綜回國打通道路。

自此,天下風起雲湧。

***

冬至,外大營。

梁王服飾的馬文才,第一次以魏國攝政者的份登上點將臺。

點將臺下,是各州縣、各將領或推薦、或舉薦,通過了第一測試后的各方應試者。

因為來參加武舉的很多連字都不認識,馬文才也沒有文縐縐的用什麼雅言宣布希麼豪言壯語,而是用最簡單不過的大白話,向著臺下幾千張或滿懷著希、或懷揣著理想,或僅僅想嘗試一番的投機者們,朗聲說道:

「自魏晉以來,無論軍中或是朝廷,職大多世襲。大魏曾經也以弓馬得天下,以武勛論英雄,但自定都以來,則又以貴賤論英雄。」

他的目掃過臺下一張張面孔。

「然唯賢是求,何賤之有?揀金於沙礫,豈為類賤而不收?度木於澗

松,寧以地卑而見棄?但恐所舉失德,不可以賤廢人。」

臺下的人們,終於為之容。

「今日,在魏國開科取士,從此以後,將以才德而不是出來選拔人才。高第者授以,其次以類升。凡是在這片土地上的百姓,無論魏、梁,都有可能被選拔上來,且若是你才能出眾,就一定能選拔上來,即便再老再遲,只要能趕上考試,就始終為你保留著出人頭地的機會。」

「天下之變革,將這第一次明武科考試開始。將由我開始,也由你們而開始!」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