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大皇子,眾位幕僚一下都變了臉。
這幾年,大皇子被關在府中,幾乎已經淡出了大家的視線。
五年前,巫蠱之事,死了一位五皇子,皇帝頭痛頻發,人心惶惶,一件事鬧得沸沸揚揚。
皇帝雷霆手段置了大皇子,收回封王,府中。幾乎一夜之間,大皇子倒臺。也幾乎一夜之間,隨著皇帝的頭痛消失,所有的恐慌歸于平靜。
但是,巫蠱之事人人談之變,這個時候把大皇子拉出來,怕是費時費力。
不過,當初大皇子的事,確實有皇后恒王的手筆,如果是大皇子出手,他們確實可以最大限度的置事外。
大皇子,在這件事里來說,確實是最好用的刀。
彭幕僚一臉不贊同,站了出來:
“大皇子?不行。
如果讓大皇子出手,我們首先就要讓大皇子出府,回到朝廷,只有他有希有能力,才有機。若不然,皇后季家一樣會懷疑我們。
但是,大皇子若回到朝廷,那我們豈不是前頭解決了狼,后頭又放出了虎?白忙活一場?”
大皇子是嫡子,也是長子。當初有多得圣心,在坐的老人都知道。而大皇子本不僅有能力,在老百姓中的口碑也好。
這樣的人作為對手,也不是好事。走了一個君恒,來了一個君晟,對他們來說好并不大。
李幕僚瑤頭,“不不不,大皇子可和恒王不一樣。
恒王有皇后,有季家。
而大皇子什麼都沒有,消失五年,當初支持他的人早已經不見了蹤影,當初他的那些政績,也沒有幾個人會記得,相當于和外界離了五年,更別說他上還有巫蠱之事。哪怕他出世,無論如何都需要一點時間,這段時間,就是我們的機會。
只要籌謀得當,我們先讓大皇子起勢,再讓大皇子對付恒王,恒王倒臺,皇后肯定對付大皇子,屆時我們從中周旋一二,就能讓他們兩敗俱傷,而坐收漁利。
這樣一來,勝算便全在我們這邊。”
李幕僚越說越起勁,心中暗道真是天助我也,他今日下午無意中看到的那本書,和眼前的況不說一模一樣,但是其中的三分相似,已經足夠他做出這些推斷。
仿佛醍醐灌頂,撥云見霧。
眾人聽著,都默不作聲,但是表里傳遞出來的意思,都覺得這件事或許可行。
大家齊齊看向首位上的君策。
李幕僚拱手,“王爺以為呢?”
君策抬頭,看了李幕僚一眼。這位李幕僚,是他在學院里發現的苗子,一直跟在他邊,家人都在策王府。
從收集消息開始做起,慢慢的到了他邊幕僚的位置。和彭幕僚一左一右為他分憂解難。這些年的確為他提出了許多很好的意見和建議。
彭幕僚比較保守,有些事,大家沒有看到的問題,他卻能夠心細如發的指出來。但是,卻沒有太多開拓的想法,是比較老,比較穩重的格。
而李幕僚卻恰恰相反,他年輕有朝氣,想法多點子多,比起彭幕僚來,算是大膽,常常能另辟蹊徑,提出好的建議。眼下這一番話,確實是李幕僚能說出來的。
這一左一右,兩人完全不同,想法互補。
雖然他們的話,他不一定聽,但是確實開拓了他的思維,打開了解決事的其他思路,這是二人對他來說,最大的用。
在眼下這件事上,也是。
大皇兄嗎……
若不是李幕僚提起,他一起半會怕是還不會想到要利用他。
剛剛聽完李幕僚的那些話,他心卻是有了一個行雛形。
沒準這個辦法真的可以完解決擺在他面前的所有問題。
大皇子當初事的真相如何,別人不清楚,他卻是心知肚明。
若是大皇子真能出手,對于他來說,確實是一把很好用的刀。在這件事里,簡直就是他最好的替死鬼。
但是,大皇子的能力和影響,他也心知肚明。
若不然,當初皇后也不會心積慮的廢了他,而他這邊也看準風向使了一把力。
這件事,他和君恒是利益共同,哪怕后面斗得如火如荼,也心照不宣,沒有把這件事拿出來說道。
若是現在自己要這麼做,那就是打破這件事背后的默契。
默契……呵呵。
想到君恒,君策角出一抹冷笑。
當初陷害君晟的那件事已經過去了這麼久,哪怕出來,那也是皇后和君恒首當其沖。他在這件事里面有恃無恐,沒什麼好怕的。
他就不相信,君晟若出來,君恒敢拿當年的事做文章。
君策越想越覺得事可行,仔細回想了剛剛李幕僚說的那些話,臉逐漸放松下來。
他復而在椅子上坐下,看了一眼底下的幕僚,目落在林老上,開口問道:
“林老對這件事,怎麼看?”
自從六月大雨事件,林老在君策面前了臉,之后有什麼事,君策都會下意識的問一問,到現在幾乎已經了習慣。
林老和彭幕僚李幕僚都不一樣。林老說的話,要更有深度一些,每每都讓他覺,林老說的和他想的居然差不多。有時候他幾乎都要以為林老能看穿他的心思。
還有好幾次,他故意反駁林老的話,林老也沒有改變原來的建議,而后來的結果:林老說的都是對的,這讓他對林老更為信任。
眾人見狀,都看向林老,心中卻是明白:君策既然這麼問了,肯定是心中也贊同的。
林老站出來,對著君策拱了拱手:
“回王爺的話,屬下以為,李幕僚說的辦法,可行。釜底薪,鷸蚌相爭,漁翁得利。”
君策目直直的看向他,面疑:“哦?”
其實他心里從做了決定,就大約已經知道事應該怎麼作,事會向哪個方面發展,但是他還是想聽聽林老的意思。
林老開口,回答的話幾乎都是順著李幕僚的話說的,由此延:
“當初大皇子的事,鬧得沸沸揚揚,屬下也知道一些。
我們想要讓大皇子出手對付恒王,首先必須要讓大皇子知道當年事的真相,就是皇后和恒王的手筆。
大皇子心中肯定知道自己是被別人冤枉的,只是奈何苦于沒有證據,而且自己現在被關在府中孤立無援。若是有能力,他一定會報仇。
這時候,我們可以給大皇子提供幫助,但是這忙不是白幫,我們得提條件,提什麼,王爺心中自有定論,這樣一來就能把大皇子收我們的陣營。
就像李幕僚說的:大皇子知道自己被誰陷害,一朝得勢,一定會不余力的反撲,我們再從中悄悄的幫助一二,必定可以神不知鬼不覺的讓恒王倒臺。
無論大皇子用何種方法,恒王都難逃一死。
李幕僚說得對,到那時候皇后心虛,大皇子出手,哪怕懷疑到我們上也無可奈何,因為前面有個大皇子擋著。
而大皇子被困府中那麼多年,早已跟朝廷分裂,要站穩腳跟必定需要時間,我們可以暗中用這件事在皇后跟前燒一把火,讓這火焰燃得更旺些,趁著皇后反撲大皇子,我們再將他們一網打盡……”
林老說完,大家都陷了沉思,腦中都在想這件事,如此這般的可行有多高。
林老依舊站于下首,沒有再多話也沒有再補充。
從君策問他這個問題,他并沒有說太多別的,而是直接給出了解決方案,直接把大家帶那個場景,直接給出行路線,這比什麼苦口婆心的勸都有用。
這是在無形當中,帶節奏。
其他的人不會發現,前頭的兩個這會在事里一時半會也不會察覺到他這種做法有些許冒進。
等他們發現,事已定局,策王府已經踏上了這艘船,他們更不會說那種長他人志氣滅自己威風的話,最多只會覺得自己膽子大。
只是,到那時,這件事,便已經板上釘釘。
還有他剛才話里話外都提到了李幕僚,每提一次,便看李幕僚一眼,一是為了提醒大家,這件事最初是李幕僚提出來的,跟他沒有關系,他現在是順帶著提。
二是給李幕僚賣個好,年輕人總想著出頭想著在主子面前表現自己的聰明才智。特別是像自己這樣被主子認可的長輩,對他表示贊同,他一定會覺得沾沾自喜,這是被認同的意思。
更何況,李幕僚作為君策邊第一幕僚梯隊的人,總是有些驕傲的。話里話外提到李幕僚,并表示贊賞,是在變相的跟李幕僚好。
不說別的,等下回他提出了什麼建議的時候,若是李幕僚也贊同,言語上肯定會相幫幾句,這就是同事間的相智慧。
所有的點,都被安排得明明白白,看似無意,其實每一步都是籌謀。
君策的目從林老上收回來,按照林老的提示去想,畫面逐漸清晰起來。
再想到這些場景可能就會發生,結果對自己來說,只指向有利,他長吸了一口氣,前一陣起伏。
君策掩住自己的激,沒有表態,而是看向幕僚們:“這件事你們怎麼想?”
“回王爺的話,屬下贊同李幕僚和林老的提議,這件事或許真的可行。我們把真相告訴大皇子,大皇子一定會想報仇,但是他現在無權無勢無地位,人還被困在大皇子府,只能借助外力。若這個時候王爺幫了他,他一定會對王爺激涕零。
他解決了恒王,我們直接把矛頭對準他,如此,以后我們便再無后顧之憂。”
其他的幕僚紛紛上前回話,都是一樣的意思,表示贊同。
只彭幕僚還是持反對意見,覺得這件事的決定太隨意了些。
君策垂眸,拍了拍桌子,屋子里頓時安靜下來。
夜更深了,冬日的夜晚,外頭沒有一點聲音,越發顯得夜寂靜。
君策一副垂眸深思狀,他很認真的在考慮這件事。底下坐著的人,一個個屏聲靜氣,大氣都不敢出。
不知道過了多久,君策端起桌上的茶杯喝了一口茶,這才看向眾人:
“這件事,容后再議,大家回去都好好的想一想,左右也不急于這一時,等使臣的事過去,再來商討。”
他總覺得這件事沒那麼簡單,好像自己忽略了什麼重要的東西,他不敢輕易做決定,也不想失去一個這麼好的契機,便想著先觀觀,過兩日再想一想,沒準會有新的發現,總之,小心駛得萬年船。
彭幕僚一下松了一口氣,從椅子上站起來,對著君策行禮,率先開頭:“王爺英明,此事事關重大,確實大意不得。”
君策知道彭幕僚什麼子,只點了點頭并沒多話,看向李幕僚。
李幕僚有些看不上彭幕僚的畏首畏尾,雖然彭幕僚向來如此,但這一回的事,他還是很有把握。彭幕僚還是如此,他便對彭幕僚有些不滿了。
只是不滿歸不滿,他也沒有在君策面前表現,只言語間還是帶著堅持:
“王爺,屬下以為,大皇子是最佳人選,若王爺覺得可行,還是趁早籌謀為好。這件事做了,北燕那邊的易也就無所謂了,那時,朝中本沒有可與王爺抗衡之人。”
其他幕僚一聽到北燕,都點了點頭,贊同李幕僚的話。釜底薪,一勞永逸。對于他們來說這是多大的。
而且還摒棄了北燕那邊那麼危險的事。哪怕是死,比起通敵叛國被諸九族,他們更愿意是因為籌謀失敗,技不如人。
通敵叛國那是愧對列祖列宗,到地下去了,他們都沒臉見自己的族人。
君策嗯了一聲,也沒有多話,看向林老。
林老出聲:“屬下以為,王爺想得確實周到。屬下的態度和李幕僚一樣:這件事可做。但是倒也確實不急著這一時,等一等緩和些影響也不大,屬下贊同王爺的想法。”
“嗯。”
君策點點頭。
這件事到這里,后面沒有人再提起,除了李幕僚有些不甘心的看了眾人一眼,最后也只能搖了搖頭。
大家就明日的太后壽辰商討了一些事宜,才各自準備散去。
只是人還沒走,前頭便有人來傳話:
“王爺,有新消息,我們的人發現東晉有人半夜去了恒王府。”
君策一聽,眉頭皺起:“東晉?誰?”
“十三公主。”
“十三公主好好的去恒王府做什麼?”
本書章節缺失,請大家看另一本《盛寵之嫡女醫妃》~ ————————————————————————————————————————————————————————————————————————————————————— 【爽文,雙處,一生一世一雙人,男主身心幹淨,互寵 腹黑,歡迎入坑。】前世,南宮玥是被自己坑死的。她出生名門,身份尊貴,得當世神醫傾囊相授,一身醫術冠絕天下。她傾盡一切,助他從一介皇子登上帝位,換來的卻是一旨滿門抄斬!她被囚冷宮,隱忍籌謀,最終親手覆滅了他的天下。一朝大仇得報,她含笑而終,卻未想,再睜眼,卻回到了九歲那一年。嫡女重生,這一世,她絕不容任何人欺她、辱她、輕她、踐她!年少溺亡的哥哥,瘋癲早逝的母親,這一世,她必要保他們一生幸福安泰。前世的繼母,你不是喜歡勾引有婦之夫嗎?那就給你找個斷袖分桃的男人,讓你勾引個夠!前世的夫君,你不是為了皇位可以不擇手段嗎?這輩子你再怎麼算計也隻會與皇位無緣!親愛的表妹,前世的奪夫滅族之痛,一刀一刀讓你慢慢還回來!偏心的祖母,極品的親戚,既然你們想鬥,那就幹脆鬥個天翻地覆!原以為這一世,她會孤獨終老,沒想到,前世那個弒父殺弟,陰狠毒辣的“殺神”鎮南王卻悄然出現在了她的生命裏。隻是……怎麼畫風好像不太對,說好的冷血陰鬱、心機深沉去哪兒了?——◆——小劇場:一道聖旨下,她成了他的世子妃。“以後本姑娘出門要跟從。”“是!”“本姑娘的命令要服從。”“是!”“本姑娘講錯要盲從。”“是!”“本姑娘花錢要舍得。”“是!”“還有,以後本姑娘生氣要忍得。”“是!以後世子妃您讓往上,吾絕不敢往下!”他羞答答地拋了一個媚眼,比女人還要嬌媚,“那我們就說好了,以後,你上我下?”她洗目,這真的是前世那個弒父殺弟的“殺神”嗎? …
一覺醒來,竟成了古代某山村的惡臭毒婦,衣不蔽體,食不果腹就算了,還被扣上了勾搭野漢子的帽子,這如何能忍? 好在有醫術傍身,於是,穿越而來的她扮豬吃虎,走上了惡鬥極品,開鋪種田帶領全家脫貧致富的道路。當然更少不了美容塑身,抱得良人歸。 隻是某一天,忽然得知,整日跟在身後的丈夫,竟是朝廷當紅的大將軍……
盛兮顏重生了。上一世,直到死后才知道,她其實活在一本古早穿越文里。她是男主永寧侯世子的未婚妻,會為了男女主的感情升華,矜矜業業地當完她的絆腳石,然后,“病死”在冰冷的庵堂里。這一世,盛兮顏重生在了男女主角跳湖殉情的那一天。接下來太后將會被男…
七年相處不識夫君狼心狗肺,也不知表妹蛇蠍心腸! 抱著弟弟血淋淋的頭顱,絕望慘死! 一朝重生,她恣意任性、鐵石心腸,笑看人生!
沈千歌死后才知道她只是一本小說里命運注定悲劇的炮灰女配。她千百倍維護的沈家根本就不當她是一回事,反而更疼愛那個弄錯的千金沈嬌嬌,沈嬌嬌才是這本書里的女主,有氣運加身。 重生回來,她多了個可以收集氣運的花盆,只有收集足夠多的氣運,她才能擺脫被炮灰的命運,甚至還能翻身當女主,而氣運名單上排首位的就是那位大奸臣燕王。 燕王名聲極差,又暴虐成性,誰都不敢嫁給他,為了氣運,她嫁!
青雀先是小姐的伴讀丫鬟,又成了小姐的陪嫁丫鬟。小姐婚後多年無子,她又被提拔爲姑爺的妾。 小姐握着她的手說:“青雀,你信我,將來你的孩子就是我的孩子,我必不會虧待了你。” 青雀信了。 她先後生下一女一兒,都養在小姐膝下。 姑爺步步高昇,先做尚書,又做丞相,她的一雙兒女日漸長大,女兒如花貌美,兒子才學過人,人人都說,她的好日子要來了。 可女兒被送去和番、兒子被打斷雙腿的冬天,她也以“嫉妒、盜竊”兩重罪名,死在一個寒冷的夜。 青雀死不瞑目。 她想問一問她的小姐,她從小相伴,一起長大的小姐—— 分明情分承諾歷歷在目,爲什麼這樣待她?爲什麼這樣待她的孩子們? 重來一回,她已經是姑爺的侍妾,肚裏才懷上女兒。 上一世醉眼看她目不轉睛的楚王,此生依舊緊盯着她。 摸着還未隆起的小腹,她拋卻禮義廉恥,上了楚王的榻。 - ——不過是個長得像她的丫鬟。 開始,將青雀接入府中,楚王如是想。 ——是他孩子們的母親,自然該有尊榮。 力排衆議將青雀提爲側妃,楚王也如此對身邊的人說。 但再後來,他登上九五至尊的寶座,將皇后的尊位捧到青雀面前,卻不敢多問一句,她是否心中有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