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長給李雲龍配的新任政委趙剛早上就已經到了,在張大彪率突擊連回來之前。
看到又來了個白面秀才,李雲龍沒給趙剛什麼好臉。
甚至下午的作戰會議,李雲龍都不太想通知他,不過最後想想還是算了。
只要機不讓趙剛知道就行。
至於面子功夫,李雲龍還是要做的。兩人尿不到一個壺裏,日子長了新政委會自己申請調走。
李雲龍最煩這些知識分子,打仗不行,玩起上功夫卻一套一套的。
以前在新一團大小事都是李雲龍說了算,現在多了個管事的,李雲龍心裏當然不爽。
下午3點,趙剛準時邁進團部外屋。
見幾位營長好奇的看著自己,李雲龍坐在主位上不說話,趙剛便主說道。
「大家都到了,我先自我介紹一下,我趙剛,新上任的新一團政委。」
張大彪、鄭羽和陳大谷三位營長,先後站起來向趙剛抬手敬禮,做自我介紹。
見大家都互相認識后,李雲龍便說道:「今天把大家過來開會,主要有三個事。」
「這第一,團里打算組建個團部直屬重機槍連,各營調骨幹作為機槍手,配一些民兵和新兵作為副手和彈藥手。」
「重機槍連裝備8馬克沁,剩下的8馬克沁,一營配2,二營和三營各配3。」
李雲龍很早就想組建個重機槍連,為了迎戰山本特工隊,是拖到了現在。
雖然扛著馬克沁重機槍打游擊顯得很笨,但重機槍特別是馬克沁重機槍的火力實在太頂了。
而且只要干了這單生意,100外國貨輕機槍到位,到時候李雲龍準備將新一團每個步兵班都配一輕機槍。
那火力,嘖嘖……
李雲龍想想都流口水。
趙剛忽然詫異的問道:「李團長,哪來的16馬克沁重機槍?」
雖然才從抗大歸來,但趙剛對八路軍的還是十分了解的,整個129師民24式重機槍都沒多,更別說馬克沁重機槍了。
而新一團足足有16馬克沁,讓趙剛到不可思議。
三位營長聞言,你看我我看你,誰也沒敢吭聲。
沒有李雲龍的命令,他們誰都不敢把陳峰的事泄出去,這在新一團是絕。
也就只有李雲龍和他們三個營長知道,連下邊的戰士都不清楚是怎麼回事。
「這個嘛……」李雲龍說道,「趙政委可以當作是我的一個朋友贊助的。」
「哦?」趙剛臉上出興趣的神,「李團長,有機會一定要引薦一下,我要當面謝他支持我們八路軍抗戰。」
「這事以後再說。」李雲龍趕岔開話題,「這第二個事,就是咱們新一團新招了不的新兵,總共有600多號人,這些新兵的思想教育工作和訓練要抓起來,現在咱們新一團有了政委,思想教育工作這一塊就由趙政委負責。」
趙剛便道:「這是我份的事,李團長放心,我一定會做好新兵思想教育工作。」
李雲龍點了點頭,有個政委的確是能讓自己輕鬆不,訓練又由各營長負責,他就等於是個甩手掌柜。
不過可惜,他跟這群知識分子,尿不到一個壺裏。
李雲龍繼續說道:「這第三,咱們新一團儲糧快見底了,所以我決定向鬼子漢借點糧食。」
「這鬼子漢又不是我們的朋友。」趙剛問道,「他們會把糧食借給我們?」
以趙剛的明,不可能聽不出李雲龍話里的意思。
「鬼子漢當然不可能主把糧食借給我們。」李雲龍語氣森然:「砍下鬼子漢的腦袋,他們自然就會把糧食借給我們了。」
趙剛便問道:「李團長準備在什麼地方,什麼時候手?」
李雲龍取出畫好的作戰地圖,在地圖上攤開來,指著標定好的位置輕輕點了兩下。
三位營長微微有些激,團長要打虎亭據點,肯定是和新生意有關。
趙剛卻是有些愣住:「虎亭據點?」
李雲龍:「趙政委也知道虎亭據點?」
趙剛思索了一下,隨後說道。
「聽總部機關的同志提起過,這個虎亭據點是塊難啃的骨頭,咱們八路軍幾次攻打它都沒打下來。」
「如果真要攻打虎亭據點的話,咱們還得顧及隨時可能到來的鬼子援兵,恐怕得用整個團的兵力。」
「我的建議是,引據點裏的鬼子和偽軍外出,讓他們失去據點的重火力和防力,從而一舉吃掉他們。」
李雲龍最煩有人在軍事上對他指手畫腳。
趙剛今天剛上任,還不了解這個況。
李雲龍臉有些不悅:「趙政委說的話有道理。」
「不過,虎亭據點就是我邊的一塊,我想什麼時候吃它就什麼時候吃它,用不了那麼麻煩。」
看到李雲龍的眼,趙剛知道自己的話引起了李雲龍的反,不過他早有這個心理準備,在旅部報到的時候,旅長就跟他談過李雲龍的問題,能打仗但也能惹事,旅長的意思就是找個政委來好好管管他。
看氣氛不對,張大彪說道:「趙政委,您剛來還不了解況,咱們新一團有1門75mm野戰炮,打虎亭據點不缺重火力。」
「既然這樣……」趙剛道,「李團長的作戰計劃,我沒有意見。」
趙剛心底越發好奇,這又是馬克沁重機槍,又是野戰炮,新一團到底還有多家底,是他不知道的?
李雲龍:「既然趙政委沒意見,那這件事就這麼定了,等作戰計劃制定好之後,就由趙政委將作戰計劃遞旅部。」
趙剛點頭道:「好,沒問題。」
李雲龍視線掃過眾人:「還有別的事嗎?」
見眾人沒說話,李雲龍便說道:「既然沒別的事,那就散會。」
眾人站起來,準備朝外走去。
忽然,李雲龍又說道:「你們幾個營長留一下,咱們商量一下新兵訓練計劃。」
三位營長聞言,一屁坐回長凳上。
等趙剛走後,李雲龍才跟三位營長,開始新一團真正的作戰會議。
一個平凡普通的公務員,機緣巧合回到了民國二十五年,被迫加入軍統,尋找地下組織,追查日本間諜,在波瀾壯闊的大時代中為祖國,為民族的解放與複興貢獻著自己的一份力量,開始了他傳奇的諜海生涯。
元末濠州城外,朱元璋撿到了一個少年,從此洪武皇帝多了一條臂膀。抗元兵,渡長江,滅陳友諒,伐張士誠。創建大明,光複燕雲。 我無處不在。 從此洪武立國,再無遺憾。大明根基,固若金湯。 針對小明王的事情,我們需要采取四階段戰術。 首先,我們宣稱什麼事都冇有。 其次,我們說或許發生了什麼事情,不過我們什麼都不用做。 再次,我們說或許應該做點什麼,可惜什麼都做不了。 最後,我們很遺憾小明王以身殉國,當初要是做點什麼就好了。 …… 有人問:身為太祖第一心腹重臣,如何輕鬆避過風風雨雨,安享天年? 張希孟謙虛地說:“仆隻是大明朝卑微的社會公器,用來盛放太祖皇帝深思熟慮的果實!”
穿越大唐。 蘇辰原本只想做個混吃等死的咸魚。 所以帶人將莊子打造成了個世外桃源。 但貞觀三年冬,大雪肆虐,天下受災,民不聊生。 有兩個自稱商賈的人,因為怒罵他撒鹽掃雪,而被家丁抓了起來。 一個自稱姓李一個姓房。 對莊子一切都充滿了好奇。 每天更是追問蘇塵各種天下大事。 “你覺得當今圣上如何,他是否該對這次雪災下罪己詔?” “突厥犯邊,大軍壓境,你覺得如何才能退敵?” 蘇辰煩不勝煩,但偶爾也會指點幾句。 直到這天,姓李的家伙忽然說。 “攤牌了,我不裝了,其實我是李世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