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每日小說 都市爽文 逆流1982 第二千一百七十五章 牽線搭橋

《逆流1982》 第二千一百七十五章 牽線搭橋

「找中國人民銀行做擔保?」聽到這裏,吳政隆的臉上出了幾分驚訝,於是接著問道:「段大哥,你這是要準備從事什麼大的商業項目?」

作為段雲的妹夫,吳政隆對天音集團的實力還是相當了解的,在他看來,現在的天音集團就是中國商業的一個巨無霸,雖然還比不上一些壟斷質的央企,但其資金實力和規模,也遠遠在其他絕大多數的國營企業之上。

這樣一家公司,每年是現金流就是一個非常恐怖的數字,去年天音集團銷售總額高達千億,雖然賬上的資金並沒有對外公佈,但也能夠猜出,集團公司的賬上肯定有海上的現金,這樣強大的資金實力,本不需要外部的資金注,論做什麼樣的生意也應該足夠了,但是段雲突然提出想要和中國銀行洽談商業擔保的事,這讓吳政隆覺這件事兒有些不同尋常。

「我是想搞電子商務,就是建立一個網上的購平臺,然後通過銀行的第三方擔保,實現用戶和商家的一個即時支付功能。」段雲看了吳政隆一眼,接著說道:「這是一個非常大的商業計劃,如果能夠實現的話,將來咱們就可以在家中通過互聯網直接單購買商品,然後貨品會通過流送貨上門,足不出戶就能買到想要的東西。」

「足不出戶就能買到想要的東西?」聽到段雲這麼說,吳政隆出了難以置信的神

對於這個年代的人來說,網絡購還是一個非常新鮮的名詞,他們本無法想像,不出家門就能買到想要的東西,這聽起來有些讓人難以置信,甚至可以說有些科幻。

Advertisement

要知道,在當前的國,就算是實經濟也並不算髮達,只有大一點的城市才有商場,有些地偏遠的地方的人們有時候為了買一些生活必需品,還需要騎行很遠或坐公進城,即便如此,還是有很多商品未必能買到,就算是首都bj,也未必能買到一些外省的土特產,而段雲居然提出可以直接在家裏下單購,商品就會直接送貨上門,這聽起來明顯不符合當前的實際。

「我這個想法是個長期的計劃,真正要實現,可能需要2~3年甚至更長的時間,但我相信,那一天肯定會到來的。」段雲微微一笑,接著說道:「如果你這次能幫我和中國銀行的行長見面,那你也算是為咱們中國的電子商務做出了貢獻,將來的話,說不定全國人都會謝你的。」

謝就不用了。」吳政隆笑著搖了搖頭,接著說道:「既然段大哥發話了,那我肯定是要幫忙的,不過我只能幫你聯繫行長,他本人願不願意和你見面,你們倆的事能不能談,這我就無能為力了。」

「沒事兒的,只要你幫我傳個話就行,無論談與否,我都記你一個人。」段雲說道。

「好的,那我回頭就去辦這件事兒。」吳政隆應道。

其實說起來吳政隆和中國人民銀行那邊的幾個領導也算是比較悉,中國人民銀行作為國家的中央銀行,隸屬於國務院,行長屬於部級領導。

bj幾個部門的負責人相互之間的關係還是非常不錯的,經常一起開會,也會參加一些活和宴會,而吳政隆作為電子機械工業部書,經常陪在部長邊,參加各種場合的合同,和這些領導也算是比較悉,所以他還是可以幫助段雲給央行的行長帶話的。

Advertisement

不過如果換做其他人,吳政隆可能本不會幫這個忙,一方面是因為段雲是自己的大舅哥,而且關係非常的好,另外一方面就是段雲也不是一般的人,他是國最大的民營企業家,在國的名氣和聲都很高,影響著一方的地方經濟,從這一點上來說,如果他想見高級領導,並不算是什麼誇張的事,這種事是完全可行的。

至於段雲,他之所以想要和央行的行長見面,最主要的目的還是為了推行他的電子商務計劃,但從目前的況來說,其中最大的問題就是無法實現網上的即時支付功能。

無論是消費者還是商家,都不想先付錢或者先貨,因為這其中面臨的一個比較大的風險,消費者怕自己的錢打了水漂,而商家怕發出貨之後,最後收不到的錢,這對雙方來說,都是難以接的事,也正是因為如此,儘管目前段雲已經開辦了電子商務網站,也有大量的商家駐,但因為支付不方便,而且消費者對這種網上購的行為心懷憂慮,所以導致量並不高。

但如果有銀行方面進行擔保,錢可以通過網上支付的手段,直接從消費者的賬戶進到商家的賬戶,而在這期間銀行可以進行擔保,保證消費者收到貨后,錢能迅速打到商家賬戶,而在產品出現問題的時候,銀行方面也可以把錢直接退還給費者,這樣的易方式對消費者和商家來說都是可以接的,也是後世電子購普遍使用的模式。

其實對於段雲來說,他希能夠和國所有的國有銀行進行合作,這樣的話,除了央行的儲戶之外,其他銀行的儲戶也可以使用在線支付功能,從而夠吸引更多的人進到自己的平臺消費。

Advertisement

實際上,段雲這一系列的做法都是到了前世阿里創始人馬雲的啟發,當年為了找銀行擔保,馬雲多次前往bj和各大國有銀行的負責人進行談判,而在這其中,馬雲和銀聯負責人的談判更為國人所知。

所謂的銀聯其實就是國多家銀行的組合,其建立初期,是有很多綜合因素的。

20世紀80年代,我國銀行卡產業開始起步,當時以四大商業銀行為主的各發卡銀行以省市分行為單位進行行系統建設,嘗試發卡並布放理終端,初步形以各自行業資源為依託的銀行卡系統和網絡佈局。

各自獨立的「循環」發展模式,導致了行與行之間卡片和終端標準不統一,理終端重複布放的「一櫃多機」現象嚴重,本行卡無法在他行機上使用,同行的卡無法地區使用。

由於重複資源投資,功率、理效率、差錯理能力以及業務創新難以滿足社會需要,銀行卡應用普及緩慢。

為了促進銀行卡的聯網聯合,1993年我國啟了「金卡工程」,到2000年,陸續建立了18個城市銀行卡換中心和一個總中心,部分實現了當地城市的同城行通用和部分城市之間的異地行通用。

隨著聯網通用的推進,社會接銀行卡的程度越來越高,產業的發展需要更為強大的同心力和推力。經國務院同意,在中國人民銀行的直接組織領導下,各商業銀行聯合起來,在合併全國銀行卡信息換總中心和18個城市銀行卡中心的基礎上,由中國工商銀行、中國農業銀行、中國銀行、中國建設銀行、通銀行等銀行卡發卡金融機構共同發起,於2002年3月立了中國的銀行卡聯合組織——中國銀聯,開啟了我國銀行卡產業聯合發展的新篇章。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