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說,日本幕府與西歐荷蘭國關係非同尋常,而荷蘭最近為了南部的領土,和西班牙國的戰事日趨激烈,因此對銅礦的需求越來越大,他們經過和日本幕府的協商,決定大量採購銅礦,而日本幕府的產量難以同時滿足我朝和荷蘭國的需求,經過了權衡之後,他們決定暫停對我國的出口,先滿足荷蘭的需求。不過……日本方面似乎也並不是想要開罪我國,幕府的意思是這只是為了支援荷蘭的暫時措施,一年左右就會重新該回原狀,重新補上我國的缺口。另外,之前我們通過進口和商貿,已經積累了一大筆的銅礦儲備,如果按照目前的需求消耗量的話,支撐一到兩年並沒有太大的問題……」
聽到幕府的限制銅對中國出口的決定,不是出於已經察覺到了大漢打算進兵日本所以作出反制措施之後,列席的大臣們明顯都鬆了口氣。
「不是因為發現我們要打他?那就好……」丞相也點了點頭,放下了心來,「那正好可以作為一個我們打他們的理由!我朝需要銅,他們竟敢事先不對我朝說明就私自暫停銅的出口,這是蔑視我朝,這就是敵對行為!必須要給幕府一個教訓,讓他們再也不敢作出有損於我朝利益的事!」
「丞相說得對,日本為我朝藩國,其執政的幕府居然敢不經朝廷同意就作出這等事來,這就是對我朝大為不敬,必須要予以教訓!」石滿強元帥也大聲附和。
眼見軍政兩方面的大佬都發了話,群臣也紛紛附和,囂要對日本予以嚴懲,讓他們再也不敢單方面作出有損大漢利益的事來。雖然日本其實現在並不是大漢的藩屬國,但是大臣們並沒有誰關注這種細枝末節。
大漢自從新建之後,對外屢屢發戰爭,並且打得四方敵國都無法招架,勝利一場接著一場,在這麼多勝利的刺激之下,一種「我大漢必須讓四邊外夷統統賓服,絕不容許他們有任何不敬」的霸道思想,慢慢地也在朝堂上孳生,並且向民間的讀書人蔓延開來了。
因此,大臣們覺得日本單方面終止了對大漢的銅礦出口,縱使只是暫時的,也是對大漢的不敬,需要予以懲罰,這是他們發自本心的想法,並不覺得有什麼不合理,也不是僅僅只想隨便找個借口而已。
「呵,這幕府倒也是好玩啊,我們正愁著沒有借口去打他們,他們倒把口實給送過來了!」皇上也不住笑了出來,「好,求仁得仁,我們就藉著這個口實,去把他們教訓一頓!」
「那……要不要跟幕府先談判一下?」這個商業部的員有些猶豫地問,「我們正想派出人去跟幕府的人談判,讓他們盡量多出口一些銅礦給我們……」
「談啊,為什麼不談?繼續談。」皇上說出了自己的看法,「這麼大個事,要是我們完全不聞不問,那豈不是讓日本人心生疑?要談,不過我們的口氣也不要太強,把這個事說說就好了,先把問題拖著,等到了最後關頭,再終止談判,直接興兵九州,讓他們知道****的厲害!」
皇上的意思,看來就是先維持談判但是又不讓幕府到力,以免他們真的解除了出口令,白白地浪費了這個口實,而且談判也可以麻痹幕府,讓他們看不到中國即將興兵。
「臣明白了。」這位商業部的員馬上躬行禮,「臣回去就派人和幕府的天津代辦去談。」
在大明朝的時代,中國和日本曾經有過十分嚴的外和貿易往來,這種貿易往來是以朝貢的名義來實現的。
但是後來日本統治日本的足利將軍家,發生了,細川家和大家兩家幕府權臣架空了幕府將軍,然後互相擁兵鬥,史稱「應仁之」,自此,日本進了「戰國時代」。
在「應仁之」中,大氏迅速崛起,開始爭奪原先由細川氏所控制的對華貿易,單獨派出使團到中國朝貢,以便壟斷日本對中國的貿易,從中搜取錢財,鞏固自己的勢力和軍力。
而兩派爭奪對中國貿易的鬥爭當中,爭奪中國認可的貢資格「勘合」至為重要。嘉靖二年,這一年,日本的兩派都派出了使團向明朝進貢。大氏派出的使節,名宗設謙道。細川氏派出的使節,名鸞岡端佐,同時,還有位寧波人宋素卿(朱縞)作為副使。
兩支船隊先後到達寧波,持有效「勘合符」的大氏船隊先到,而持過期「勘合符」的細川氏船隊後到。不知何故,浙江市舶司並未及時查驗先到的大氏船隊的「勘合符」,而是待細川氏船隊到后一起查驗。令人不解的是,後到的細川氏船隊,反而被允許先港查驗,佔了先機,這樣,大氏船隊的有效「勘合符」反而無效。更令大氏使節宗設謙道憤怒的是,在市舶司於「嘉賓堂」舉行的歡迎宴會上,細川氏的正副使節鸞岡端佐、宋素卿被安排在了宗設謙道的上手。雙方在宴會上發激烈爭吵,而明朝員卻繼續袒護細川氏的貿易使節。
在到了這樣的冷遇之後,宗設謙道的憤怒終於失控,他下令手下拿起兵,當庭攻擊細川氏使團。在戰當中,猝不及防的細川氏使節逃出了宴會,宗設謙道隨即縱火,焚毀了嘉賓堂,然後趕回港口燒毀了細川的船隊。
細川氏的正副使節鸞岡端佐、宋素卿等逃出寧波,宗設謙道一路追殺到了紹興,然後又殺回寧波,沿途追擊的明軍及無辜百姓不被殺,明軍多名將領也同時遇難,。最後,宗設謙道在寧波奪船出海,還劫走了其所俘虜的明軍指揮使袁琎。
大明朝廷在震怒之下,下令鎖拿了細川氏的正副使節鸞岡端佐、宋素卿,而逃走的大氏使團中,有一艘船被風吹到了朝鮮海岸,朝鮮將船上的數十人悉數縛送給明國。經過幾方對質,才發現,禍源在於細川氏使團的副使宋素卿向浙江市舶司主管太監賴恩賄賂,賴恩枉法偏袒細川氏,導致這場大風波。判決的結果是,宋素卿被判死罪。
這場風波雖然造了大量的人員傷亡,但是大明並未立即取消日本的朝貢。在幾年後的嘉靖四年,,嘉靖皇帝終於命令琉球的貢使向日本國王轉一封信,要求將宗設謙道逮捕歸案,否則斷絕朝貢,但杳無音訊,日本方面一直沒有答應大明的要求。
大明朝廷終於憤怒了,在嘉靖六年,巡按史楊彝上奏要求對日本朝貢重申四項限制,即十年一貢、人百、船三、止帶用兵,都一併援照舊例。
朝廷隨即批準,明確提出日本的朝貢「凡貢非期,及人過百、船過三、多挾兵,皆阻回」,作為一項定規。後來,居首輔大臣的給事中夏言,乾脆上奏建議撤銷市舶司,朝廷接,寧波市舶司被關閉。市舶司的撤除,實際上將中日的合法貿易完全斷絕,於是中日貿易逐漸地下狀態,走私十分猖獗。
在新朝建立之後,因為新朝之前就十分重商,而且雲山行已經轉到了商業部的手中,所以對日本的貿易又重新轉到了合法軌道當中,由政府專門來進行管理。
因為此時日本已經算不上是大漢的朝貢國,於是這種貿易就了一般的國與國貿易。為了方便兩方易和流,同時減貿易當中因為通不暢而造的貿易糾紛,大漢的商業部在長崎港設立了一個代辦,日本幕府則在天津設立了一個代辦,各自負責本國的貿易事宜。
既然皇上說談判要繼續,那明天他就打算親自去天津,和幕府的代辦來進行談判了。
時間一刻一刻的流逝,今天列席的大臣們已經將對日作戰的基本方略、開戰的借口都討論了一邊,得出了結論,不知不覺當中他們已經討論了很久,大家都覺有些口乾舌燥,而茶杯里的茶也喝得差不多了。
「大家先休息一下吧,喝喝茶,恢復下神。」眼見大臣們都力有些不濟,皇上乾脆先下令停下了會議,「好了,暫時休會吧!」
說完之後,皇上直接帶著太子離開了這間議事大廳。而剩下的大臣們也紛紛舒了一口氣,各自站起來,往茶水間走了過去。
不過,出乎意料的是,除了那些大多數過來只是為了聽的小臣之外,得到了休息的機會的重臣們,神之間並沒有顯出有多輕鬆,反而各自都面凝重,好像都各自懷有心事一樣。
丞相一走出會堂,就將財相和孔璋周璞幾個人到了一個茶水隔間,在侍從送上了茶之後,他先是淡定地喝了一口茶,然後讚許地看著剛才在堂上侃侃而談的周璞,「知和啊,你果然年輕有為,剛才那一番表現,真是讓我十分欣,要是我底下的人都有你的膽氣和頭腦,那就好了……」
*********
謝大家的訂閱、月票和打賞,謝謝大家
穿越到乱世不是被雷劈,是他们自己的选择。 有人想称王制霸,有人想解民于倒悬,有人想以己之力,阻止最后一次野蛮对文明的征服,从而改写中华民族的历史。 当然也有人想得只是三妻四妾,过现世过不上的极度腐败的生活。 这群三心二意,各怀抱负的普通人,没有虎躯、没有王八之气更没有弱智光环道具。乱哄哄的挤在一艘旧船上,有的只是现代机器、科技还有各式各样的理论。穿越者们怀着现世无法达成的野心、梦想和理想,向着明末的乱世进发。 目标:海南。
掀開三國戰幕是誰,最遭人痛恨、死得最慘、敵人最多的是誰?問種種三國之最,答案都是:董卓。現代壞學生穿越時空來到三國,沒能重生為心目中的英雄,重生變了董卓。但卻赫然發現,真實的諸葛亮被曆史掩蓋的一麵……
周衛意外成為了周衛國。曾經的蕭雅在南京城破那日絕望飲彈自盡、范小雨為周衛國而亡……,這一次,成為周衛國的周衛還會讓那一幕重演嘛,不,他在心中,絕對不會讓那一切在發生。他要有手中的刺刀和槍,告訴毫無人性的日軍,我華夏雖弱,但不是任誰都能來欺辱…
【推薦寧兒新文——《寧王妃》:】 云府千金膽小懦弱,金鑾殿上的一場退婚,讓她撞柱身亡…… 再次睜眸,眼底怯懦褪去,寒光乍現,讓人望而生畏,緩步踏進血跡斑斑的大殿,清冷微寒的嗓音緩緩響起“那就隨了辰王的愿!” 人人都道是,云府千金歷經坎坷性情大變,殊不知,這同一具身體內住著的是不同的靈魂…… 陌生的環境、各懷鬼胎的眾人、陰謀不斷的家事、紛爭連起的政事,通通狀似無意的襲向養在深閨的她…… 奈何,她已不是以前的軟柿子,輕笑間卻已是掀起了血雨腥風…… 本文宅斗+宮斗+女強,總之不離一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