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每日小說 軍事歷史 大明武夫 1499.第1499章 朝中有派別

《大明武夫》 1499.第1499章 朝中有派別

也正是因為新朝宗教管理如此嚴格,所以西洋教在中國的傳教一直進展緩慢,不傳教士都心生哀嘆。

「娘娘請放心,在之前修築防工程的時候,臣等一直都小心注意防範有西洋傳教士混工匠當中傳教,發現了幾個之後,都嚴懲了,現在留下的工匠們,大多數是為了我朝給出的薪酬而留下來的,對傳教並沒有興趣。」衛國公小心地回應了皇貴妃的問題,「接下來臣等會繼續小心監視使用,斷不會讓西洋教在此種蔓延開來。」

「這就好。」皇貴妃也放下了心,「現在新朝初立,很多制度還沒有完備,國門也是開著的,因此西洋傳教士紛至沓來,早晚要收一下西洋傳教士進中國的渠道,讓他們也明白中華不是他們可以隨意踏足的地方……」

「西洋傳教士是要封堵的,但是一味靠封堵可是不行,要是搞得太嚴厲,西洋人都進不來,那就得海了。」皇上這時候突然開口了,「中華要立足於世,靠的就是要兼收並蓄,博採眾長,要是和前明一樣海,豈不是自封雙眼,與國何益?再說了,治國是靠讓百姓安居樂業,至食可用,如果百姓足,自然會虔信我朝,要是搞得天下百姓食無著,縱使了洋教,其他的教就不反了嗎?」

皇上這番話說得有些嚴厲,不過大家都明白不是針對皇貴妃說的,而是間接教導皇子們,所以都沒有話。

「兒臣明白了,」太子連連點頭,「老師也說過,治國首重於治民,只要民眾食無憂,自然倉稟實而知禮節,心裏也知道朝廷的教化。」

「這話有道理,這個老師倒是不錯,難得不迂腐。」皇上點了點頭。

Advertisement

「哎,趕吃飯吧,顧著說話,菜都快冷了。」皇后眼見大家已經聊了很久,乾脆就催促他們先把家宴吃完。

很快,養心殿裏面的這場家宴就吃完了,而衛國公一家和皇家一起欣賞了一下皇宮裏的夜景之後,就告辭離開了。世子徐賀程本來是太子的侍從,按理說要繼續隨侍太子的,不過因為年節,也已經被皇家放回去了,準備過完年之後再隨太子和父親一起去京城郊外勘察地形。

按照規矩他們自然是不能在宮中留宿的,不過衛國公一家並沒有直接從出宮回家,衛國公先是去閣那邊探了探班,確定閣已經放假,大部分閣臣都已經回家了、而且丞相也沒有再給他留下什麼別的代了之後,衛國公才帶著自己的妻兒一併回家。

在前明滅亡之後,京城當中很多貴戚的豪宅府邸都被新朝沒收,而其中很多宅邸就被皇上轉賜給了各位大臣們使用,之前大家看到皇上一家還住的那麼寒酸,都不好意思住進那些府邸,但是都被皇上以「我朝決不苛待大臣」為理由給強行遷到了這些宅邸當中。作為新朝的頂級勛貴之一,衛國公一家自然也分配到了一座前朝貴戚的宅邸,規格和設施都十分大。

不得不說,閣這麼熱衷於給皇上修建一座離宮,恐怕還是因為有些歉疚,覺得自己這些大臣住得這麼好,皇家卻住得這麼寒酸,實在有些說不過去。

而在衛國公一家離開之後,皇家也其樂融融地互相聊了一會兒家常,然後皇上將太子到了乾清宮西暖房的皇家書房當中,好像有些事代他。

一被皇上進來,單獨面對父皇,太子的心裏就突然起了一些忐忑,因為父皇的臉變得十分嚴肅,再也不見了剛才在家宴上的輕鬆隨和。

Advertisement

「父皇,請問……請問有何事單獨召見兒臣?」他有些張地問。

「你覺得,你昨天在會上表現如何?」沉默了片刻之後,皇上突然問太子。「有沒有什麼收穫啊?」

原來終於是來考較我了啊……聽到了父皇的話之後,太子反而鬆了口氣。

他列席國事會議的時候,就想到了會後父皇一定會來考較自己學到了什麼經驗,父皇只是拖到了今天才來問而已。

「回父皇的話,兒臣想很多。」他連忙低下頭來,將自己之前心裏想的東西都說出來了,「紙上得來終覺淺,兒臣第一次列席國事會議之後,方才發現國事居然如此紛繁複雜……就是征伐日本這一件事,居然會有這麼多的環節需要考慮,需要召集群臣,把上上下下都事前確定,父皇實在是勞了。」

「兵者,國家大事,一兵就是驚天地,上下不知道要花費多財力力,自然要謹慎從事,哪一個環節都疏忽不得。其他國事自然也是如此,無論是民政還是財政,都牽扯深大,哪有看上去那麼簡單。」皇上不地點了點頭,「所以啊,你就要多看多學,要把能弄懂的東西都弄懂,這樣才能不被人欺瞞,自己管好國事。」

「兒臣明白。」太子點了點頭,「兒臣已經拿到了會議紀要的附錄和滎伯的手記,兒臣這陣子一定會詳細參研,儘快先了解對日本的兵事,這樣也方便兒臣之後去高麗執掌後方之事。」

是紙上學還不夠,還得自己實踐才行。不過還好,你是太子,自然會有人來悉心幫你教你的,只要你不自恃份,總可以學得好。」皇上靜靜地看著太子,「還有什麼想嗎?」

「還有就是……」太子猶豫了一下,彷彿是在選擇措辭,最後他還是打起了膽子,抬頭說了出來,「父皇,兒臣覺大臣們好像有時候是在做無謂的爭執。比如雍國公和蔡國公兩位叔叔,他們吵得就沒什麼理由吧?最後都鬧意氣之爭了,吵得那麼厲害……兒臣覺得有必要在朝堂之上制止無謂的意氣之爭,以免失了大臣的面……?以免大臣們漸漸地為了意氣而不問是非,重蹈前明的黨爭覆轍啊……」

Advertisement

這確實是他大起膽子來說的,因為他這話實際上是在暗指議事堂上那次大爭執,有文武大臣黨爭的嫌疑。這話說得很重,而且不一定會討父皇的喜歡,但是在深思慮之後,太子決定還是說出來,對父皇直言進諫,盡自己作為兒子的責任。

「另外,兒臣看來,幾位叔叔都是能臣,忠心都是不用懷疑的,只是畢竟居高位忍不了氣,所以有時候會爭一些意氣而已,父皇只需要跟他們提點一二,以後在朝堂上他們自然會有所收斂,這樣就不會發出如此激烈的爭執了。」接著,太子將自己心裏想的話一腦地說了出來,「這就是兒臣在此次會議后的一些想,如果有說得不對的地方……還請……還請父皇教訓……」

然而,出乎意料的是,聽到了太子大起膽子的直言進諫之後,皇上看著太子的表並沒有變得惱怒,當然也沒有顯出喜悅,而是一種十分奇怪的表。就好像,他想要說什麼,但是又不知道如何跟太子說起一樣。

「父皇……?」太子的心裏微微有些張,大起膽子問。

「你……你……這我該怎麼說呢!」皇上沉默了片刻,最後長嘆了口氣,「說你沒想吧,你想得多的,而且腦子也算是靈活,知道該怎麼說話;說你想了吧,你想得地方也都不對,沒到點子上,更加沒法讓我滿意……」

父皇不滿意我的回話!太子心裏咯噔一下。

「兒臣只是說了一些自己的想法,若有不對,還請父皇指正……」

「也罷,你還小,這不是你的錯,你的那些老師們,也都只是些老師而已,也不能強求他們多懂什麼……」又沉默了片刻之後,皇上再度嘆了口氣,「有了前明的教訓,你的那些老師們教你要防黨爭,這無可厚非,不過你要說你的那些叔叔們是為了一些無聊的意氣之爭而吵得那麼兇,那就是小看了他們了。」

「父皇……父皇的意思莫非是,叔叔們不只是為了那些金銀礦的歸屬而吵,而是為了別的?」太子更加驚訝了。「他們是醉翁之意不在酒?」

「當然是為了金銀礦的歸屬,但是也是為了別的東西。你坐的高,就要把東西看得準。」皇上掃了一眼,似乎對太子的表現有些不太滿意,「有句話你說得沒錯,他們的意氣啊,是積累了很久了,今天只不過是找了個由頭吵起來了而已。」

在皇上的提示之下,太子陷到了沉當中,直到片刻之後,他才有些駭然地抬起頭來。

「父皇……父皇莫非是說,幾位叔叔……幾位叔叔是在為文武之分而吵了起來,爭執的是文臣高還是武臣高?」

「自然是如此的。」皇上不,「你不是已經看到了嗎?文臣站在文臣一邊,武臣站在武臣一邊,都是為了自己人說話啊……這不是意氣之爭,這是派別之爭啊……」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