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每日小說 軍事歷史 大明武夫 1513.第1513章 民情

《大明武夫》 1513.第1513章 民情

太子的臉上出了欣的笑容,然後轉頭看向了旁邊的米蘇。「米總工,辛苦了,這個棱堡建得不錯,我會跟父皇稟明的。」

「太子殿下能夠滿意的話就最好了。」勉強地笑了笑。「我一直認為它可以抵抗任何敵人的進攻,保衛住您的首都。」

說實話,雖然一直都對自己設計的棱堡很有信心,但是剛才大炮被推上去的時候他心裏還是不可避免地產生了一些緒。

如果效果不好,那他好不容易在大漢朝廷那裏得到的信任的前途肯定全部沒了,甚至還可能有殺之禍。

好在一切都如同所願。

雖然不像米蘇那樣振,但是太子心裏也頗為欣喜,他覺得有十幾二十座炮臺的圍繞拱衛,在大炮都部署到位之後,京城現在確實已經算是固若金湯。

不過太子也明白,想要保住天下不僅僅靠要塞,更重要的是靠人心,前明那麼大的天下,那麼多的士兵,又有********,最後還不是飛快地就喪盡了天下?

要塞和棱堡要建,但是最重要的還是不失天下人心——雖然太子年,但是這個道理還是想得明白的。

「舅舅,這裏修復一下應該耗費不了太多吧?」太子略微有些擔心地問。

「這種程度的損傷,用不了太多料就能修復。」工相馬上就打消了太子的疑慮,「現在棱堡只是,還有不料和人員留在這裏,接下來讓他們繼續開工,把該補的地方補好就行了。臣剛才想了想,太子殿下的這個驗收方式,臣覺得十分有效——棱堡如果連自己人的炮火都擋不住,那還談什麼堅固?臣之後會出一個細則,規定每一的棱堡和碉堡在驗收的時候都要經過類似的措施,以免國家的錢財不至於浪費!」

Advertisement

他這麼做,不僅僅是想要為驗證棱堡的堅固多一個手段,而且還是想要用這種方式來確立太子的權威,畢竟太子是他的親外甥,他剛剛出來做事,總該幫襯一下。

「謝謝舅舅。」太子沒想到那麼深的地方去,只是頷首朝舅父致謝。

然後,太子將遠鏡收回,遞給了侍從手中,然後長舒了口氣。「一直呆在搞出遠看,雖然能夠看到全局,不過畢竟還是不如臨其境,舅舅,再讓我去棱堡裏面看看吧。」

「好,太子請跟臣來。」工相沒有多說什麼直接就領頭走了。

這樣,一大群人從山上的亭子裏面走了出來,浩浩地走下了山,然後向棱堡走了過去。

一路上,不時有士兵經過,或者拖著炮或者拿著槍,他們剛剛打了一炮心都十分振,看到了太子之後,他們都歡呼了一聲,然後紛紛跪倒在地。

「諸位將士,免禮,請起!」

太子有些想要讓他們起來,但是急切之下一時就不能紛紛扶起,只好苦笑。

這些士兵們在以後就會解除保衛工地的責任,變棱堡的守軍,也就是說,他們將執行為大漢守京城的重要職責。

在將士們紛紛行禮的過程中,太子一行人慢慢前行,最後走到了棱堡之下。

這時候抬頭一看,太子發現比起之前在山上時,更能到棱堡所帶來的迫力。放眼所及,各的斜面城牆好幾面都面對著自己,好多炮口裏面還有黑漆漆的大炮正對著自己,雖然明白這些大炮不可能朝自己開火,但是他仍舊不住僵了一下。

這座棱堡扼守著通要道,而且護衛著京城線的大片土地,也間接地防衛了河北直隸一代,如果在前明時代,可以說是國家重寶吧。而現在,蒙古人已經被大漢擊退千里,早已經無法威脅京師……

Advertisement

「我朝赫赫武功,可不要在我手裏墜了威名啊……」他在心中暗想。

很快,他們就來到了棱堡的部,和外部的兩道高牆相比,棱堡部的空間要狹小空曠許多,除了一些供士兵們居住的磚石兵營之外,還有專門特製的地窖用來存放糧食和軍火彈藥,正中間則是一個小廣場,供士兵們練之用。

太子四,心裏默算這座棱堡部的空間,然後心裏漸漸也有了數。他沿著部的牆角慢慢地走著,看著各的結構,順便觀察材料是否有工減料。

但走到一牆角的時候,他發現正有一群人在梯子邊修築兵營。

他走了近去,準備近距離看看搬運石料的工人。他久居深宮,平常又是跟著老師們讀書,沒有多機會接民間,了解民間的疾苦。所以,他打算藉著這個機會也好好了解一下民眾。

他放眼去,發現這些工人普遍還算是健壯,另外上也都穿著棉襖,並沒有挨凍的跡象,不過他們的神都不怎麼好,好像對干這個活沒什麼積極,只是應付著差事似的。

在這群工人當中,有個工人特別突出,他的年紀好像比較大,所以搬運的石料最,他滿臉都是皺紋,看得出是勞碌大半輩子。上穿的服還算是厚實,只不過就是服上沾滿了灰塵,就連臉上都佈滿了黃和黑的泥土,看得簡直像是剛從泥地裏面滾出來的似的。

看著這群工人,太子的心裏微微一酸,民生疾苦民生疾苦,之前對他來說不過是書上的四個字而已,現在親眼見到了才知道有多苦。而且這些人至食還有保障,大漢的子民裏面,現在不知道還有多比他們過得更加辛苦?

Advertisement

而且,就是自己剛才下令炮轟棱堡,平白又給他們添加了新的工作,等下他們估計還要爬上棱堡的牆來修復炮擊所造的損失吧。

帶著那種油然而生的歉疚,太子走到了兵營的旁邊。

「太子殿下來了,你們先停工!」一位監工走到了梯子下面,對著兵營頂上的工人們大喊,「快下來,讓太子殿下看看!」

在監工的呼喝下,一聽到太子殿下居然來視察了,這群工人慌忙停下了手中的工作,急匆匆地從梯子上爬了下來,然後紛紛走到太子一行人面前跪了下來頻頻磕頭。

「草民拜見太子殿下!」他們一邊磕頭一邊喊。

太子連忙他們免禮,告訴他們在新朝不用如此行禮,但是他們都是從前明混過來的,早已經在衙的積威下練就了馴順的格,太子殿下的份又不知道比衙高上多?所以無論太子怎麼說,他們也只肯一直跪著不敢起來。

太子暗自嘆了口氣,然後走到了剛才他看到的那個老人邊,俯下來,用自己最和的表看著對方。「老伯,敢問今年貴庚?」

老人眨了眨眼睛,一下子沒有反應過來,直到片刻之後,他才明白太子的老伯居然是自己。他的臉瞬間就青了,慌忙重新磕頭。

「太子殿下莫折殺草民了,草民怎麼擔當得起!」

太子勸了幾次,但是他還是不肯接老伯的稱呼,說到最後只肯讓太子他混號「老孫頭」。

「老孫頭,今年多歲了?是哪裏人士?」太子並沒有不耐煩,而且以對方的要求再問了一遍。「家裏現在有何人啊?」

「回太子殿下,草民今年四十七,是直隸河間府人士。」老人抬起頭來回答。在如今這個年月,四十七歲確實是老年了,沒準連孫子都有了。「草民之前是在家中務農,農閑的時候做做泥瓦匠的活,家裏……家裏本來有妻子和兩個兒子,不過……不過之前流裏面,老妻和一個兒子現在已經去了,現在只有一個兒子,不過兒子現在另外一工地當差,而且已經找了個媳婦,現在已經為草民添了個孫子,算起來的話,現在家中有四人……」

說到妻子和兒子死去的時候,他的語氣十分平淡,好像已經習慣了自己的悲慘似的,甚至好像反而有些慶幸自己還有個兒子活了下來,延續了自己的脈。

太子聽得卻心裏一酸。

前明的末世,雖然他自己沒有親到過,但是聽到周圍不人說過,很多慘事都讓人不忍聞,在這場大當中,不知道有多人就默默無聞地死去、多家庭消失,恐怕是永遠也無法統計清楚了。

只願我中華之民,以後再也不用遭此等慘禍……

「想來你的孫兒一定很聽話吧。」忍耐住了自己的心酸之後,太子繼續開口詢問了,「這裏工地,食怎麼樣,有沒有短缺?」

「這裏的食待遇很好,這是工相大人親自抓的工程,所以上下都抓得很嚴,供應除了冬天偶爾短缺之外,平時都沒有斷過。」老人馬上回答了,而且看神並不是敷衍了事的假話,「這裏的工地菜湯都很好,而且經常有食供應,說實話……比草民之前在家裏吃的還好,只可惜草民年歲大了,吃不了太多東西,要是當年……當年能到這樣的福就好了……」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