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這樣的匪徒,怎麼能和我們大漢相提並論!」他不自覺地提高了音調,「當時蒙古人是趁著中原大才打進中原的,他們只知道燒殺搶掠,哪裏知道什麼水戰?他們的軍隊上下也不齊心,形勢一不利就潰滅了。我朝可就不一樣了,我朝的海軍舉世無雙,就算是西洋人的海船也只能躲著我們的戰艦走,只要我們想打,海上渡過來,幕府裏面沒人擋得住,以幕府現在在九州的力量,只要有藩主您的配合,我們奪取整個九州島易如反掌!」
他大肆誇耀大漢海軍的實力,明裏是說幕府擋不住給島津忠恆壯膽,實際上也是暗裏在威脅他,告訴他大漢並不依賴他的合作,催促他早點下定決心。
「再者說來,當年鎌倉幕府能夠抵擋住蒙古人的進攻,很大程度上也是靠了運氣。」眼見島津忠恆還是不說話,周璞繼續說了下去,「那時候蒙古人本不懂海上時令,上了兩次颱風,結果讓艦隊和運輸船統統葬魚腹,遠征大軍變了孤軍,於是軍心渙散,在幕府軍隊面前失去了鬥志,這才全軍潰滅。如今以大漢海軍的實力,大可以挑選一個好的時節發進攻,難道這種運氣還能再來一次嗎?」
島津忠恆白的鬍鬚微微了起來。
他是薩藩主,也算是見過世面的,知道大漢海軍的厲害。當年的荷蘭和西班牙人在海上何等囂張,結果現在在大漢海軍面前也只能收斂鋒芒,老老實實和大漢以及日本通商,可見大漢海軍的實力。
「如果有大漢海軍的全力支援,確實可以搶在幕府反應過來進佔九州。」他承認了這個事實,但是很快話鋒一轉,「可是,幕府據有的是整個日本,而不是九州一個島而已,等到拿下九州島以後,幕府可以集結整個日本的大軍,再來和你們決戰,那時候你們能夠打贏嗎?我知道你們大漢的軍隊能征善戰,但是日本是日本,你們是渡海過來打仗的,和蒙古人又有多不同?你們大漢的軍隊可不是一定可以戰勝三河武士的!」
他的神十分嚴肅,而且語氣十分不善,顯然對大漢能否最終戰勝幕府到有些懷疑。
周璞先是不聲,靜靜地聽完了以後,他突然昂首大笑了起來。
這突然而來的大笑,讓島津忠恆有些驚愕,他皺起眉頭看著周璞,不明白這個大漢的特使到底突然發的什麼瘋。
其實周璞自己也不知道自己在笑什麼,他只是學習自己從三國演義評書裏面的謀士而已,據說大笑可以先聲奪人,給別人以一十分自信的印象。
「藩主這話可就說錯了!我們大漢的大軍多年來南征北戰,打下了多疆土,打敗了多敵人,大漢軍隊用的武也十分良,哪裏是幕府大軍可以打得過的?況且,當年德川家靠著三河武士打出了什麼很漂亮的仗嗎?三河武士真要那麼厲害,德川家康怎麼會在大阪城下都被得快要自盡?再說了,幕府承平這麼多年,上上下下不重視武備,現在哪裏還有什麼三河武士?只有一些花天酒地的江戶小兒罷了!靠著這些只知道吃喝玩樂的江戶小兒,難道能夠和我們大漢的大軍來對抗嗎?」
周璞一邊說一邊笑,一副對幕府軍力十分不屑的樣子,而島津忠恆則沉默不語,然卻好像有些同意他的看法。
在征戰日本的時候,德川家就不以武力強橫著稱,打仗也並沒有什麼特別漂亮的表現,所以一直都有很多有實力的大名心裏不服氣。德川家康趁臣秀吉暴死的機會,和其他同僚決裂並且竊奪日本政權,但是在兩次征伐大阪的時候都吃過大虧,甚至有傳說他在第二次征伐大阪城的時候因為敵軍一路突擊到了本陣之前差點要剖腹自殺,雖然這個傳說不知道真假,但是這個傳說能流傳開來確實也證明了一直有人不服他。
幕府奪取日本政權已經幾十年了,多年承平之下,原本的武備也開始鬆弛了下來,而且幕府的機關和大部分軍都居住在了江戶這個繁華城市當中,很快就浸染上了遊手好閒的習慣,這些年來「江戶小兒遊手好閒,只知道吃喝玩樂」已經為了日本各地的共同印象,在一直和幕府有對立傾向的薩藩,這種歧視的觀念就更加深人心了,說實話,也就是因為對幕府的戰鬥力心懷疑慮,島津家才會大起膽子來回應大漢這邊的試探。
島津忠恆當年是跟隨過小西行長和父親島津義弘一起征伐過高麗的,和大明當時最銳的部隊也手過,在關原之戰被德川軍包圍的時候更是跟隨父親一起直接衝破德川軍陣,從關原戰場上安然逃,他本來就沒有多麼畏懼德川軍的戰力,只是因為兩邊地盤量相差太大,只好忍氣吞聲而已。
「就算幕府軍已經不比當年了,但是大漢畢竟是遠征,還是沒有必勝的把握。」也許是為了面,島津忠恆還是保持了質疑,不過調子已經緩和了許多。
「幕府雖然勢大,統治了整個日本,但是國力怎麼能夠和大漢相比?大漢的幅員幾十倍於日本,人口和財力也是幕府所遠遠不及,只要大漢傾全國之力來進攻,幕府怎麼肯能抵擋得住?」周璞繼續說了下去,「藩主當年也是去過高麗,和大明軍隊過手的,當時的大明邊軍戰力有多強藩主不會不知道,可是就是如此強大的大明邊軍,到大漢軍隊也絕對不是對手,那大漢軍隊大兵境的時候,藩主還怕打不過幕府軍嗎?」
島津忠恆畢竟遠在日本,不知道底細,他只知道當年他面對大明邊軍的時候可以打得十分艱難,屢屢灰頭土臉,既然能夠改朝換代,那大漢的軍隊肯定就會比這些邊軍更加銳,他哪裏知道後來邊軍****崩壞、最腐朽不堪見到建奴風而逃的底細?
島津忠恆心想,只要大漢軍隊有當年大明邊軍的實力,再調集幾萬大軍過來,那應該就足以打敗幕府軍了。
為了給島津忠恆信心,周璞有意誇大了遠征軍的實力,說得好像大漢要傾全國之力來打敗幕府一樣,而且他還從島津義弘的親經歷來著手來講,更加增添了說服力。他估計島津忠恆本不會想像得到大漢軍隊到底有多強,所謂為了避免對方搖,他本就不打算告訴對方大漢只調兵數千人而不是傾國進攻的事實,不管騙也好威脅也好把島津家送到大漢的戰船上,只要他上了戰船協助了大漢軍隊佔據九州島,那時候難道還怕島津家反悔?
島津忠恆繼續沉思著,周璞先是靜等著對方考慮,過了一會兒之後,他才開口催促。
「藩主考慮得如何了?」
就在這時,島津忠恆突然抬起了頭來,然後以十分生的表看著他。
「你們,到底想要從日本得到什麼?」
「大漢天子為萬邦之主,看到幕府欺凌架空日本國君,生起了義憤,想要為貴國恢復綱紀,讓臣賊子得到應有的下場!」周璞愣了一下,馬上回答。
「你再說這種話,我就讓人殺了你。」島津忠恆冷聲說道,他毫不為所,然後還看了看騎馬停在不遠的家臣東鄉重方。
他可不會相信大漢的皇帝是為了什麼君臣大義而決定攻伐日本的,自從鎌倉幕府開始,甚至從之前藤原家的攝關政治開始,天皇被架空已經快有五六百年了,中間不知道經過了多風雲變幻,中土又不知道興起了多個王朝,然而這些王朝除了蒙古人之外都沒有興起過為保衛綱紀而討伐日本臣的想法,雖然他不怎麼了解大漢的皇帝,但是從他的行跡來看,怎麼看都是一個心懷異心然後趁勢而起的臣賊子,哪裏對綱紀有什麼熱?
再說了,要說臣賊子,難道島津家自己就不是臣賊子嗎?要說藐視朝廷,他自己也算一個。
「藩主莫要生氣,我只是隨口一說而已……」眼見對方如此反應,周璞也笑了出來,「其實,我朝是怒於幕府一直不禮敬我朝,屢屢在貿易上做限制,極大地影響了我國的利益。幕府一直閉關鎖國,限制兩國貿易,給我國帶來的極大的貿易損失,而且幕府的通商員貪婪橫暴,也讓我國的商人到了極大損失,我國討伐幕府,既是為了讓日本恢復綱紀,也是為了讓兩國能夠一直正常友好地通商,鞏固兩國之間的經貿往來。」
他看了看島津忠恆,發現對方還是不置可否的樣子,於是就繼續加了一句,「另外……我國現在剛剛改朝換代,天下還有些疲敝,需要加大引一些日本的金銀來穩定民間。」
趙信發現自己穿越到了小說中,成了書中的昏君大反派。 這昏君竟然沉迷酒色,留戀后宮從未上朝,以至于奸佞權臣一手遮天! 百姓流離失所,餓殍遍地,各地揭竿而起,烽火連天。 奸佞跪舔,將軍倒戈,昏君最終會被自己的寵妃虐殺! “朕不要當反派,朕要反轉劇情,朕要逆天改命!” 熟知劇情走向的趙信,將小說作者大罵千遍,誓要逆天改命。 開局直接殺妃證道!滅宦官,斗奸佞,奪皇權,鎮天下! 主角?朕要誅他九族!
國家衰落,從來不是外族之禍;朝堂之亂,才是國亂根本。一個華夏第一特種兵,從戰死他鄉到穿越異界,成為大武帝國的六皇子,但顯得極為光耀的身份,在整個大武皇朝上下,卻成為了被人嘲笑、諷刺的笑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