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奉上今天的更新,順便給『起點』515節拉一下票,每個人都有8張票,投票還送起點幣,跪求大家支持讚賞!
這就是直接把天皇本人的職權範圍限制到了學習藝和和歌,而不是治國理政上面,以法律形式規定了天皇只能夠作為象徵的傀儡。囂張跋扈古今未有。
對於公卿們,德川家也同樣毫不手,他首先就規定「雖為攝家、無其用者、不可被任三公攝關。況其外乎。」
表面意思是就算是攝家也要憑能力才能真的去當太政大臣、左右大臣和攝政關白,但是實際意思就是把評定「用」的權力攬到了自己的手裡,從那時候開始,攝政關白有空缺的時候,公卿家商量出繼任者的時候,還需要德川幕府來進行批準。
德川幕府通過類似的種種限制,已經將天皇和朝廷制在了腳下,這當然會讓公卿們憤懣不堪。老年人氣已經衰退,得過且過,還不算什麼,但是氣方剛的年輕人們又哪裡忍得了?
在抑至極的心境之下,這三個年輕人也趁著出來賞櫻品酒的機會,一邊喝酒一邊發泄。
搖搖晃晃地唱了好一會兒之後,一條兼遐終於又跌跌撞撞地蹲坐了下來,然後醉眼朦朧地看著兩位年輕的同僚。
「諸君,」他的眼睛已經瞇了起來,「浮華塵世,就像一場夢一樣,不知道什麼時候開始,也不知道什麼時候結束。法皇陛下倒是輕鬆爽快,遁了空門,可是我們的煎熬,又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夠結束。到了明年,德川家就要上了,我真的不想去二條城去他的臉啊……」
他口中的法皇陛下就是前任的天皇政仁,他在十五歲的時候,接替了出家的父皇后天皇和仁(后是院號,和其他院號一樣,作為謚號加給了過世的天皇),為了日本第108代天皇。在三年多以前,已經當了十八年天皇的他,也學習已經過世了的父親,直接出了家,為了又一位新的法皇。
他的出家退位,一個是遵守傳統,但是更主要的就是因為夠了德川幕府的迫,以這種方式來抗議,並且避免和德川家的禮儀接。
在退位之前的那一年,幕府因為他沒通知幕府就將只有高僧才能配用的紫袈裟,賜給了一些僧人,嚴厲地申斥了他,並且宣告他賜予的紫袈裟無效,僧人必須返還袈裟。雖然僧人們進行了激烈的抗爭,天皇本人也十分惱怒,但是一切最後還是按照幕府的心意,袈裟被收回了,同時將那些反抗的高僧統統都流放到了邊鄙之地。
後來沒過多久,幕府將軍將自己的母、出寒微武家的福夫人,派到了京城拜謁天皇,並且強迫天皇升殿召見(原本只有出極高的朝臣才能夠到此種待遇的),而且還讓天皇給加了一個尊號春日局。
通過這些橫暴舉,幕府在每個人面前都展示了自己的權威,天皇不得不忍氣吞聲,默然忍辱。就是因為實在太過於無法忍的緣故,政仁天皇才早早地選擇了退位出家為法皇。
凡此種種,可以看到德川家的囂張跋扈的程度,已經遠遠超過了之前的任何一個幕府將軍家族,實在是令人齒冷。
而這個橫暴無比的幕府將軍德川家,明年又要來了。幕府已經明確修書過來,表達了將軍將要上拜謁天皇的意願。
退為臺所的前代將軍德川秀忠在去年年初過世了,幕府將軍德川家想要明年上一次本來也無可厚非,但是在通諭上幕府還明明確確地表示,家將會帶領德川家的直屬兵將一同上,據說人數將會達到二三十萬人之多,可謂盛況空前,其中的威脅和示威的意味也不言自明了。
這三個人是朝廷的三公,到時候肯定是要出來代表朝廷接待幕府將軍的,可是他們心裡又有哪個是願的呢?尤其是現任左大臣一條兼遐,他擁有著為公卿的領袖,和先皇皇子的雙重份,更加是尤其到了那種屈辱。
是的,雖然他現在是整個藤原氏的族長,但是就實際緣來說,他實際上是皇族之人,而且和天皇緣十分親近。
他是先代天皇——后天皇的第九個兒子,母親是天皇之妃近衛前子,但是因為在當時,五攝家之一的一條家家主一條基年長無嗣,於是在慶長十四年,年僅五歲的他,就被后天皇送給了一條基作為養子,並且在一條基死後繼承了一條家的當主之位,為第十四代當主。
在後來,隨著他的一路職升遷,還不到三十歲的他就為了朝廷的左大臣,也為了藤氏長者——藤原家的族長。
另外,在他之前,后天皇還將自己的第四個兒子過繼給了另外一家五攝家之一的近衛家,作為當時的近衛家當主近衛信尹的養子,改名為近衛信尋,並且在近衛信尹死後繼承為近衛家的第十八代當主。
他也是和弟弟一條兼遐一樣,在年紀輕輕就歷任各種朝廷職,最後還當過左大臣、關白和藤氏長者,並且在幾年前退位,把這些職位都轉給了自己的弟弟一條兼遐。
於是,原本是藤原家分量最重的五個分家裡面,就有兩家(一條家和近衛家)變了天皇家族的支系後代,也就了所謂的「皇別攝家」,意即可以有皇室脈並且可以擔任攝政關白的公卿家族。
在平安時代,藤原家屢出權臣,一直擔任著攝政關白之類的職務,權傾朝野多代人,也不知道架空了多代天皇,結果到了現在,最核心的幾家(五攝家)裡面已經有了兩家為了正牌的皇室後裔,這說起來倒是有些讓人哭笑不得。
正是在幕府專權的嚴冬當中,皇族和藤原家也產出了傷其類同病相憐的緒,並且放棄了舊日的恩怨。正因為如此,后天皇才能那麼順利的把自己的皇子過繼到藤原五攝家的家門當中繼承家主之位。
正因為又是皇家出,又是公家領袖,所以一條兼遐就愈發得想要重振朝廷的威,愈發痛恨德川家的橫行和跋扈。
「世上的事大多數都是無可奈何,縱然不願又能怎樣?」右大臣二條康道(按照一直以來的規矩,如果左大臣一條兼遐真的辭職了,他就要接任左大臣,右大臣的位置則由大臣鷹司教平遞補擔任)滿面蕭然地搖了搖頭,然後拿起酒壺來又給自己倒上了一杯酒,「你難道還能躲過這個倒霉差事嗎?你難道也能學法皇陛下出家嗎?」
他這麼一問,一條兼遐頓時語塞。沒錯,他現在確實沒辦法躲開明年的這一樁倒霉差事,他這個左大臣想要辭職,是要經過幕府的同意的,不然的話是法皇或者天皇同意也沒用,現在如果推辭職位的話,肯定會被幕府視作是大不敬,從而被駁回吧。這麼做只會使得自己到時候蒙更加難以忍的屈辱而已。
為皇子和公卿之首,竟然不自由到了這種地步,連辭職都得小心翼翼深怕得罪了那邊,這憋悶之氣實在讓人難以忍。
他茫然握了手,用重新鬆開,抬頭各一看,櫻花的海洋因為霞而染上了一抹,太已經垂到了地平線,即將匿到了遠方的佛塔之後。
這即將落山的殘,就是皇族和公卿們如今的境吧。帶著這樣的想法,一條兼遐的眼淚又不期然流了下來,拿起酒杯仰頭一飲而盡。
「我們的先祖渾噩,致使大權旁落,差錯結果讓朝廷淪落到了這一步,被武家劫奪了執政之權,多代下來,到現在萬劫不復。」擔任大臣的鷹司教平突然也長嘆了口氣,「如今再多說什麼又有何用?兩位,我們還是乘興喝酒吧,照著規矩把浮生走完,到了天上就不用管這麼多俗事了。」
他的話裡面充滿了無奈和滿懷傷的故作灑,可是卻沒有澆滅另外兩個人心頭上被酒燃起的火焰——這樣的年輕人,又哪有那麼容易沉下心來「照著規矩把浮生走完」?
「並沒有絕到這個地步。」二條康道突然一把放下了酒杯,「德川家的治世,其實藏著莫大的危機,我看它延續不了多久!」
他一言既出,另外兩個年輕人頓時就驚得呆住了,誰也沒有想到在這樣的場合,右大臣居然會說出這麼可怕的東西來。
就算是酒後的狂言,這也太危險了。
片刻之後,一條兼遐總算定下了心神來,然後他抬起頭來,往牆邊和牆下看了過去。
他們都是帶了僕人來到這廬山寺裡面的,不過為了喝酒賞櫻雅興,他們把僕人都留在了寺,和這裡隔得很遠。
周圍是一片死寂,除了偶爾的鳥鳴之外,並不像有人的樣子。不過因為已經到了即將夜的時候,所以各建築和佛塔都在黑幕當中若若現,森森地讓人有些發瘮。
「此話從何說起?」確定沒人竊聽之後,他輕聲問。
雖然二條康道像是酒後的狂言,可是他總覺這裡面藏著什麼深意,於是忍不住就問。
「難道……諸君就看不到嗎?」二條康道帶著酒勁冷笑了起來,「德川家的治世,妖孽橫生,已經是天怒人怨了,就連德川家自己也是千瘡百孔患叢生,他們怎麼可能把這個天下維持得下去?」
看來是真的有深意了。
如果是按照道理來講的話,他已經厲聲大喝,喝止這個危險的話題了,或者至他也應該顧左右而言他,利用酒意作為掩飾轉移開話題。可是……年輕人心中的憤懣和傲氣,讓他沒有選擇這麼做。
「你……你是指什麼?」他小聲問。
「我不說,諸君難道就渾渾噩噩到看不世了嗎?」二條康道依舊冷笑著,顯然對他的小心謹慎有些不滿,「德川家自稱是源家的後代,可說他們哪裡有一點源家的氣度?行事貪婪橫暴,從家康到家都是這樣,天下人誰都不會真心擁戴他們。」
德川家康自從發達了以後,為了抬高德川家一直宣稱自己是源家的後代,並且在擊敗臣家之後跟天皇討要了源氏長者的封號,可是他的統一直都被人懷疑,因為他之前幾代人的生平記載十分殘略,很難說他到底是不是編造的,他自己也拿不出什麼有力的證據來證明。至在對他心懷不滿的公卿們是不認同他的統的。
「德川家雖然統疑,但是現在畢竟已經據有日本幾十年了,武力已經無人能敵。」一條兼遐不怎麼認同對方這個理由,於是搖了搖頭,「縱使天下人沒有真心擁戴他們,他們也可以靠自己手下的武力維持。」
「可是德川家自己難道就不會嗎?」二條康道反問,「你看看德川本家,如今到底是個什麼樣的局面?德川家本人都已經三十歲了,他生不齣兒子,又和親弟弟鬧得那麼僵,等他死了以後難道幕府不會?」
如今的幕府將軍德川家,名竹千代,在年時代並不父母喜歡,父母更加喜歡弟弟德川忠長(國千代),尤其是母親崇源院,屢次要求德川秀忠廢掉他的繼承人之位。只是因為他的母春日局跑去跟德川家康告狀,家康訓諭兒子秀忠「必須維持竹千代的繼承人地位,不允許廢長立敗壞綱常的事發生」,這樣才保住了他的位置,最後年之後接替讓位的父親,繼承了將軍大位。
由此,他也十分討厭母親和弟弟,一直都只跟母親近,把當了真正的母親。
也許是因為被母親如此對待以至於遷怒到了所有人的緣故,德川家一直都對興緻缺缺,反而喜歡男,並且一直都沒有留下子嗣。在這個年代,到了年近三十還沒有留下子嗣,很多人認為他已經可能到死都不會有了。至二條康道就是這群人的一員。
生死看淡,不服就乾。 執掌天下,做萬國之皇。
一個特種兵,在不經意中回到煙火四起的時代,與史上傳奇般的角色共同相處、發展。為自己的三國夢想,努力四處爭戰,喋血沙場. 從虎牢揚名,到徐州起家,然後江東建基,接著進軍荊襄巴蜀,最後逐......
永盛十二年。 著名古裝編劇作家顧錦年穿越大夏王朝。 驚奇的發現,自己所在的世界,仙武並存,王朝為尊。 而自己更是成為大夏第一權貴,鎮國公之孫,三代男丁獨苗,享受萬千寵愛。 但讓顧錦年驚訝的是,這個世界儒道昌盛,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 可令所有人都沒想到的是,顧錦年發現自己的儒道,好像有那麼億點點過分。 下棋落子,金光璀璨,大龍浮現。 寫字,一字千金,非大儒不可直視。 念一首詩詞,詩出法隨,異象連連。 畫一幅畫,顧錦年都不敢畫眼睛,生怕成真。 當代亞聖:「為什麼他的異象比我的還強?」 ---- 本書又名《只有我的儒道有特效》《我的特效有億點點誇張》《特效流儒道》《打架我不行,裝嗶你不行》 已有三萬均訂作品《大魏讀書�
楚風穿越到異世大陸的楚國,成為了一個閑散王爺。在戰國七雄的時代,一看楚國滿朝文武的配置,他開始深度絕望。左丞相秦檜,右丞相嚴嵩、太師董卓。六部尚書:司馬懿、蔡京、和珅、王莽、鰲拜、來俊臣。東廠都督趙高,西廠都督魏忠賢。上將軍,刑道榮。九門提督,潘鳳。另有四位異姓王:海東王朱棣,汝南王趙匡胤、淮西王安祿山、鎮北王吳三桂。更有皇后武則天,皇貴妃慈禧、貴妃楊玉環,坐鎮后宮。楚風這輩子,本想安安穩穩當個閑散王爺,安全茍到滅國就跑路的!未料老皇帝深夜突然駕崩,膝下唯一皇子也當夜暴斃而亡。楚風一臉懵逼的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