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奉上今天的更新,順便給『起點』515節拉一下票,每個人都有8張票,投票還送起點幣,跪求大家支持讚賞!
擔任了十八年的所司代之後,板倉勝重向幕府請求了退休,然後因為他的任職頗得認可,幕府繼續讓他的兒子重宗來擔任京都所司代的職務,從元和五年開始,到現在的寬永十年,他差不多已經擔任了十四年的所司代。
父子兩代人在京都任職所司代三十多年,號令上下威福自用,他們積累下來的威和權勢都十分驚人,簡直可以到了無視朝廷的地步。雖然他表面上一直還算是對天皇和公家十分恭敬,但是地里肯定是沒有將他們放在眼裏的。
也正是因為他的權勢和積威,所以京都裏面的公卿們對他十分忌憚,差不多有些談之變的意味。當鷹司教平說出了他的名字之後,就連為公卿之中最高者的一條兼遐也不有些變。
「怕什麼,這裏就只有我們三個人了,難道還能到外面去?」二條康道卻完全沒有退的意思,「我們藤原家……已經淪落到了私下裏都不敢說心裏話的地步了嗎?」
這話一問,鷹司教平的臉也變了變。
是啊,他也是五攝家的後人,心裏怎麼可能沒有那憤懣?
「哎……」他垂頭長嘆了口氣,「我只是覺得說這些沒用。德川家畢竟還年輕,十年二十年後的事誰能說的清楚呢?再說了,就算德川家,最後武家還不會照樣推出一個新的幕府來,又有多區別?」
「如果只知道隨波逐流的話,我們還抱怨什麼,默默忍不就好了?可是你得了我不了。」二條康道卻還是沒有退的意思,「十年二十年後的事,現在就可以做準備,至於新的武家……姑且不說到時候我等有機會借勢奪回權柄,就算奪不回,反正再壞也不會比德川家更壞了。」
「這……這……」鷹司教平想說什麼又不知道該怎麼說的樣子。
如今的公卿部就有著這兩派的思,一派對戰國世時代朝廷和公卿各家的慘象還記憶猶新,生怕國家再,於是覺得德川家縱使苛刻也可以忍,對現狀雖有不滿但是也得過且過地混著;另一派則還在緬懷舊日朝廷的時,相反在期待著德川家的治世趕崩潰,在世當中重建朝廷的地位。
前一派人數居多,后一派人數但是也不能小視,現在看來右大臣二條康道就是其中一員。
「別吵了,你們兩個,今天賞櫻是盛事,說說心裏話也沒什麼。」一條兼遐突然打斷了他們的話,然後看向了二條康道,「右府,你的意思是,德川家很可能在不久之後就,要現在做準備?」
聽到了這個問題之後,二條康道頓時就滿心欣喜。
為皇子和滕氏長者,又是朝廷的首席朝臣,他肯繼續這個話題下去,實際上已經是一種表態了。
「對,我聽說,德川家邊的人現在都在勸諫家,要他趕把忠長死。這些人……還真是害怕忠長繼位啊……哈哈,德川家一向自詡綱常,結果連弟弟都容不下,他們的天下怎麼可能長久?!」
在繼承了將軍之位后,他經常和弟弟鬧矛盾,幾次治罪弟弟忠長,靠著還在世的秀忠保護,德川忠長才沒有丟掉命,但是被打得十分厲害,家以忠長脾氣暴戾、濫殺無辜的罪名將忠長發配到甲府思過。
可是就在去年春天,德川秀忠死去了,德川忠長的境變得更加艱難,德川家找了借口沒收了他原本的封地,並且加強了對他的看管。
上代將軍秀忠一生寵正室崇源院,所以嫡子只有和生下這兩個兒子,雖然另外有一個私生子保科正之,但是他畢竟沒有繼承權。在家到了三十歲還沒有子嗣的現狀下,忠長就更加為了一個礙眼的存在。
家的親信們原本就不喜歡忠長,在多年的輔佐當中自然也和忠長結了仇,他們和家一樣不希「家無嗣而終、忠長繼位的況」發生,所以也一力地勸諫家一定要殺死忠長以絕後患。現如今,忠長愈發岌岌可危,眼看已經命在旦夕了,不知道什麼時候將軍就會頒下斷要了他的命。
如果忠長死了,家又一直無嗣,德川家也許到了那時候就會吧——這也許更多是一種詛咒而不是真正會發生的事實,但是並不妨礙那些反對德川家的人這麼去盼。
一條兼遐和二條康道一樣希這件事發生。
「那……右府覺得我們應該做些什麼呢?」一條兼遐再問。
他雖然滿懷壯志和對德川家的忿恨,但是畢竟還是知道事理的,如今的朝廷只是一個空架子,沒有錢沒有人沒有土地,縱使想要恢復舊日的榮,也不知道從何著手。
「當然不能渾渾噩噩就這樣一直過下去了!」二條康道馬上回答,然後慷慨激昂地四掃視著這兩個人「左府,你是朝廷的首腦,又是藤原家的長者,你負朝廷和天下的希,不能不為天下著想!」
「為天下著想……」一條兼遐沉著,「我是想為天下著想,可是我應該怎麼做!?我手裏什麼都沒有。」
「為左府和攝政,怎麼能說什麼都沒有?」二條康道皺起了眉頭來,就連脖子都梗起來了,「你是攝政,代表著天皇陛下和國家大義,名分全部都在你的手裏……朝廷又是天下人的正統之所在,你怎麼能說什麼都沒有?」
被二條康道這一番責備,讓一條兼遐又是慚又是惱怒,「你……你又不是不知道如今朝廷的困窘,又何必拿這些話來指責我?我是左府,可你也是朝廷的右府,怎麼沒見你作出帶你什麼來?!」
「誰說我們什麼都做不了的?」二條康道卻沒有和他爭辯,然後突然又搖搖晃晃地向他更加湊近了,然後放低了聲音,「既然我們有大義,那就可以把大義用出來,借給那些可以用的人。」
「借出大義……?」一條兼遐愈發心驚了,他發覺今天對方似乎特別奇怪,好像是有備而來一樣。
可是他還是不知道到底對方是怎麼想的。
「怎麼借出去?現在……現在又哪裏還有人可以使用這大義?」一條兼遐長嘆了口氣,「幕府如今握有這麼大的優勢,縱使有些大名也對他們心有不滿,又有誰能夠站起來將幕府擊敗?別忘了……當年後醍醐天皇可以逃出京都另立朝廷,是因為還有些忠臣義士心向朝廷。可是……可是如今天下還有誰人忠於朝廷呢?都懾服在德川家的威之下,不敢再有異,朝廷縱使有大義在手裏,也無法召集起人保衛朝廷……」
在接近三百年前,當時是鎌倉幕府的時代,不過經過兩次抵抗元朝侵之後,雖然鎌倉幕府在兩次功擊敗了元朝的侵,但到當時經濟形勢和幕府的財政困難的影響,無法以應有的恩賞來獎勵抗元兵,導致了武士對幕府的不滿日益增高。
而當時的后醍醐天皇積極籌備倒幕計劃,並且聯絡到了一部分對幕府不滿的勢力,但被邊的吉田定房告發,幕府發現了他的謀,后醍醐天皇攜帶三神逃出京都,然後以比睿山的僧寺勢力為據點,發佈檄文號召日本各地的義士起來舉兵討幕。但是幕府的軍隊很快追了過來,並且把他最後被包圍在了笠置山。幕府以絕對的兵力優勢攻陷了該城並逮捕了天皇。這就是元弘之。
鎌倉幕府將策劃倒幕的后醍醐天皇廢黜,擁立持明院統的量仁親王即位,是為嚴天皇。而且將后醍醐天皇本人也流放到了岐島,這是一個專門用來流放貴族的惡劣地方。
次年後醍醐天皇到達岐島。但是當時倒幕的勢力,比如護良親王、河國的楠木正、播磨國的赤松則村等人,都活躍於日本各地,紛紛表示效忠於后醍醐,並且號召各地反幕府勢力集結起來打倒鎌倉幕府。
於是元弘三年後醍醐天皇在名和長年等人的幫助下逃離岐島,逃至伯耆國船上山舉兵討幕。鎌倉幕府的執權(鎌倉幕府自從初代將軍源賴朝之後,就是北條氏專權,將軍也被北條家架空,其首領稱為執權)北條守時派遣將領足利高氏前往征討,但是足利高氏帶著大軍向那裏進發的時候,因為一直早就心懷野心,卻倒向了后醍醐一方,舉起了尊皇討逆的大旗。
足利高氏的軍隊攻陷了幕府的六波羅探題,然後一路向幕府進軍,此後新田義貞在東國舉兵,攻陷鎌倉,北條氏和鎌倉幕府就這樣一起滅亡了。
回到京都的后醍醐天皇同時廢除了幕府和攝關制度,建立了天皇獨裁政權,由天皇自行任免職,這就是之前歷史上的建武新政。建武新政表面上是復古,事實上建立了天皇****政權,並且排斥武家,一般只重用公家之人。
然而,足利高氏(這個時候已經被天皇賜名為足利尊氏)的野心卻並沒有因為鎌倉幕府的垮臺而熄滅,他想的並不是做天皇下的忠臣,而是想要效仿源賴朝,自己也做架空朝廷的將軍。他趁著后醍醐這一番激進改革、失去了武士們和一部分貴族勢力的支持的機會,再度舉兵,很快就打進了京都。
足利軍京后,后醍醐天皇曾逃往比睿山抵抗,但是足利尊氏建議達和解,后醍醐天皇將三神出,並且幽了后醍醐天皇,再度宣佈廢掉他的天皇之位。
然而後醍醐天皇還是沒有放棄,他再度找機會逃出了幽他的地方,然後聲稱給足利尊氏的三神是贗品,自己本人逃到了大和國的吉野,然後開設南朝朝廷,將足利尊氏等人指為朝敵,從此開始了日本的南北朝時代。
在新田義貞、懷良親王等等將領的支持下,后醍醐天皇暫時維持住了朝廷的安穩,並且在幾年後死去,死時還命繼承自己皇位的后村上天皇「討滅朝敵、奪回京都」。
然而,世事不如他所願,南朝相比北朝來說,資源和軍力都太過於弱小了,經過了六十年當中多次戰爭攻防后,南朝的勢力日漸衰退,再也難以抵抗室町幕府的攻擊,最後終於南朝後山天皇把自己宣稱是真貨的三神還給了北朝天皇,結束了南北朝時代。當時的幕府將軍足利義滿也為了源賴朝之後日本最有勢力的武家長者。朝廷和公家對抗武家,也以最終的面投降作為了終局。
當時鎌倉幕府和接下來的室町幕府都沒有如今江戶幕府這麼大的領土和經濟實力,然後天皇這邊還有一群忠臣良將來作為輔佐,可是即使如此,后醍醐天皇和他的子孫們六十年的抗爭,仍舊最後還是以向室町幕府投降作為了結,如今朝廷哪裏還能看到剷除掉德川幕府的希?知歷史的一條兼遐自然只能心中充滿了苦悶,看不到任何希。
不過,他也知道這些掌故二條康道肯定也是十分清楚的,既然他還敢這麼說,一定還有什麼別的主意。一點僥倖的心思,讓他不住對二條康道有些期待。
「怎麼能說沒有希?如今德川幕府倒行逆施,早已經惹得天怒人怨,只要有機會,肯定會雲起響應,到時候江戶幕府肯定會和鎌倉幕府一樣如殘煙一樣消失無蹤,讓我等一吐心中的惡氣。」二條康道果然如同他所希的那樣不慌不忙,好像真的心裏有什麼算一樣。
「那……那到底怎麼做?要靠誰?我……我為左大臣,還真的看不到能夠靠誰!」又是好奇又是著急的一條兼遐忍不住追問了,現在他的酒意早已經消失了,整個人都因為激張而抖著,「靠前田家?他們雖然有百萬石領地,但是他們全無忠心,也最怕德川家,哪裏有膽子起事?靠島津家?他們家倒是幕府的仇人,可是……可是他們現在被幕府在了薩藩一點小小領地裏面,哪裏還有實力再起來反對德川?至於其他人……我看遍了天下,可是哪裏又找得到楠木正這樣的人……」一邊說,他又長吁短嘆起來,沉痛之溢於言表。
呂布闖入一道傳送門,意外來到都市,帶著各種寶貝返回三國。玉米、地瓜、花生、土豆、辣椒...三國的渣渣們,你們見過麼?我的地盤上,已經開始批量生產啦!啥?我要被吊死在白門樓?不存在的,我已經看過三國演義了,我會把曹操打出屎來。打不過咋辦?別急,我有一桿AK47,可以橫掃古戰場...
李狗兒,一個連正兒八經大名都沒有的窮要飯,一個社會的最底層,當一個做貴妃的姑姑突然砸到他頭上的時候,李狗兒的幸福生活開始了。三妻四妾?富甲天下?那都不是個事!人要有遠大的志向。做忠臣能臣?那太累,而且自己也不識幾個字。做外戚當權臣?那太危險,好像歷朝歷代沒有幾個能得善終的。李狗兒沒有理想,沒有志向,更沒有抱負
一個平凡普通的公務員,機緣巧合回到了民國二十五年,被迫加入軍統,尋找地下組織,追查日本間諜,在波瀾壯闊的大時代中為祖國,為民族的解放與複興貢獻著自己的一份力量,開始了他傳奇的諜海生涯。
穿越到神話版的漢末,成為東漢的大皇子劉辯。身懷系統,有概率可獲得歷史名人身上的部分屬性。拜師盧植,結識曹操,招顏良,攬文丑,麾下八百陷陣死士,為成就霸業奠定基礎。眼下張角即將發動信徒進行席卷大漢八州的黃巾起義,涼州軍閥頭子董卓再過數年也將進京暴政。且看劉辯如何在這風起云涌的時代讓大漢之名響徹八荒!(系統,爭霸,成長)(此書非純歷史,與歷史有差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