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家被滅了以後,千姬就被德川秀忠轉嫁給了手下的大臣本多忠刻,生下了兩個孩子,但是在寬永三年,本多忠刻不幸死去,就回到了江戶,並且出家為尼,號天樹院。比較這個姐姐,和子覺得自己倒還算是走運的了。
「陛下的心意,我已經明白了,那就以陛下所說的為準吧。」和子皇太后默然垂首,表示自己已經理解了法皇的意思,不再準備勸諫。接著,突然又抬起頭來看著法皇,「不過,陛下,我為皇太后,應該與陛下同一立場,既然陛下不願意去接見家,那……那我也不能去,到時候我就以有恙推拒就是了,想來家也不會強行迫我。」
這一番話,讓法皇吃了一驚,他定定地看著和子皇太后,想要確認是否是認真的。
他很快就到了德川家康的孫的決心。
「哦,這樣也好。」他輕輕點了點頭,臉鬆了下來,語氣也放了許多,「你現在懷了孕,也不要管那麼多事。」
其實這話從表面上立不住腳的,德川家是明年才會率領幕府大軍上,而到那個時候和子皇太后早就已經生產並且休養完了,怎麼會不便接待德川家?
他之所以這麼說,是暗示認可了和子的決定,並且對的態度表示了晦的謝。
這突如其來的關懷,讓和子倍欣。
「謝謝……謝謝陛下……」聲低下了頭來,「是家太過分了,他怎麼可以這樣對待朝廷……」
「好了,事到如今就不要再說這些事了。」法皇擺了擺手,制止了的抱怨,然後又把興子天皇拉到了自己的邊,「興子,你要趕學好天皇的禮儀規範,明年就是你來接待上的將軍了,可不要失儀,丟了朝廷的臉面。」
興子天皇還是有些懵懂,現在的年紀還小,當然不懂朝廷和幕府之間的糾葛,不過畢竟也當過這麼久的天皇了,看得出來平常圍繞在邊的那些公卿大臣們對將軍對幕府的態度,也看得出來也看得出來父皇對他們的態度,是含著十足的憤懣不滿的。
雖然表面上現在的幕府將軍德川家算是的舅舅,但是在邊的人耳濡目染之下,對這個舅舅無論如何都無法興起尊敬之心,更不想去接待他了。
不過也看得出來父皇對自己的期待。
「知道了,朕會按禮節接待將軍的。」輕輕地點了點頭,並沒有將自己心中的想法表出來,以免法皇生氣。
法皇靜靜地著兒的頭,出神地看著這個年近九歲的孩子。面孔雖然青,當中卻能夠看得出來些許麗。
而且雖然茫然懵懂,但是已經有了些許天皇應有的氣度,簡直……簡直就和一個真正的天皇一樣,然而……終究不是真正的天皇。
被時勢無奈裹挾,推上了天皇的大位,然而並沒有能夠從中得到任何有意義的東西,長大了之後只能讓出皇位出家為尼,在青燈古佛當中度完這一生。
在這混末人世當中,每個人都不得自由,就如同激流當中的浮萍一樣被沖得七零八落,無從反抗,是這樣,自己又如何不是這樣?
「越來越可了啊……」他黯然嘆了口氣,明明是在誇獎兒,但是卻看不到多高興的分。
雖然不明白法皇陛下為什麼突然會有如此的嘆,但是從他的神態和語氣當中,和子皇太后完全地聽出了那份惋惜和傷,原本也對兒的命運到十分惋惜,所以一下子連帶得眼睛一酸,幾乎也要流出眼淚來了。總算還記得的份,強行將心裡的酸楚給了下來。
「是的,興子越來越可了。」低聲附和法皇的話。
興子天皇本不懂父母親話中的深意,所以反而笑了出來,為這沉悶的居所帶來了些許歡笑。
「今年是否要按慣例去離宮消夏?」沉默了一會兒之後,和子皇太后再問法皇,「如果去的話,我就讓宮人安排吧。」
本來慣例是不需要問的,不過最近法皇的有些不適,幾次召見外面的醫來住所來看病,所以還是想再確認一下。
「去,當然去了。」法皇毫不猶豫地給出了答覆。「等到家來的時候朕要閉門不出,那還不趁著現在有時間多出去氣。」
接著,彷彿是神不濟似的,他輕輕地推了一下興子,讓走到皇太后的邊,「好了,你們先回去吧,朕要休息一下。」
和子皇太后原本還想要再陪侍法皇一下,但是也看出法皇心緒不佳,所以也只好點頭應了下來。「好,陛下,我先帶興子回去了。」
「早春天氣多變,小心風寒。」法皇雙手合十,平靜地目送母兩個離開。
等到這母兩個離開之後,法皇仍舊獃獃地坐在那裡,雙手合十閉著眼睛,微微在,猶如是在念經一眼。
房間里一直都十分安靜,人人都知道法皇的習慣,因此沒有人會在他默禱的時候前來打攪。
直到過了許久之後,一位侍就小心翼翼地走到了他的邊。「陛下,醫來為您診脈了。」
法皇緩緩地睜開了眼睛,然後輕輕地點了點頭。
接著,侍躬往後退出了法皇的居所前去傳召醫。
很快醫就被帶了進來,他是一個留著花白鬍子的老人,而他的後則跟著一位拿著藥罐子的青年,看上去是他的隨從。不過因為頭上戴了頭巾,所以面孔在黑暗當中有些模糊不清,只有眼睛閃閃發亮,在昏暗的燭下若若現。
這兩個人沉默無言地走到了法皇的榻邊,然後同時跟法皇行禮。法皇仍舊巋然不,彷彿沒有看見他們兩個人一樣。
然而,這兩個人並沒有為法皇診治,這個長著鬍子的老人行禮之後馬上退到了一邊去,反倒是他的這個隨從青年跪坐到了法皇的對面,昂首看著法皇。
「陛下。」
這時候,如果法皇的邊另外有悉朝廷事務的人的話,就會發現這個遮遮掩掩的年輕人,赫然就是朝廷的右大臣二條康道。
他在剛才和左大臣一條兼遐和大臣鷹司教平小聚之後,沒有耽誤時間,馬上就借著醫為法皇看病的機會,喬裝改扮來到了宮當中。
說實話,因為幕府現在對朝廷於絕對的優勢地位,所以幕府對朝廷和法皇的監視其實並不是特別嚴,反而主要以維持兩邊表面上的和諧關係為主,京都所司代板倉勝重就對朝中的公卿表面上很恭敬,經常同他們應酬往來,對天皇和法皇也極表不敬,所以他才有機會用這種方式來維持一條和法皇的聯繫。
正是通過這樣一種方式,他得知到了法皇的意志,同時也商量出了倒幕的一項項策略。
「已經和左府和府見了面了嗎?」法皇的面孔還是古井無波,只是以平靜的語氣問。
和右大臣商量好了行的方略之後,他們最終決定要通其他兩位朝廷的重臣,以便統一意見,接著二條康道就尋找了一個賞櫻品酒的機會將事給了這兩個重臣。
「已經同他們見面了,臣剛才才從和他們的聚會當中回來。」二條康道馬上回答。
法皇馬上睜開了眼睛,然後地盯住了二條康道,猶如從夢中醒過來了一樣,房間裡面的氣氛瞬間變得凝重了起來。
「那,左府和府都是什麼意見。」
「左府早就對幕府的專橫跋扈心有不滿,如同陛下之前所預料的那樣,他很快就贊同了臣的意見,」二條康道恭敬地垂下了視線,「另外,他還要臣轉告陛下,他決不想要獨善其,請陛下信任他,讓他也參與其中……」
「畢竟還是皇族之人啊……」法皇得到了這個答覆之後,不住微微笑了起來,「左府不愧是朝廷公卿之首,深明大義!」
左大臣一條兼遐實際上也是后天皇的兒子,是法皇的弟弟,能夠得到這個弟弟的支持,法皇心裡的興自然溢於言表。
「是的,左府深明大義,並且為了朝廷不惜殉,當為臣等所有人的楷模!」二條康道也附和了法皇。
「只要有了左府的襄助,事就好辦多了……」法皇很快住了自己心中的喜悅,然後再問,「那府呢?」
「府……好像是頗有保留。」猶豫了片刻之後,二條康道直接回答,「他覺得此事關係太過於重大,好像不太願意參與其中。」
聽到了這個壞消息之後,法皇的臉瞬間就沉了下來,似乎怒氣馬上就要發了一樣。
「他……他為攝關家的家主,被人侵威迫到了這種地步,居然還如此沒有膽氣,他……他真是愧對先祖!」片刻之後,法皇嘶聲罵了出來,「他莫非以為自己一家嫁了個人過去了,就已經是幕府的人了嗎?」
膺司家雖然為藤原氏五攝家之一,但是現在也算是德川家的親戚了——自從德川秀忠開始,德川幕府一貫的政策就是和朝廷聯姻,除了將兒嫁給天皇之外,他還給自己的兒子謀求和公家聯姻,經過了他的籌謀,德川家元服之後很快就和膺司孝子婚,膺司孝子為了將軍的正室,也就是臺所。
膺司孝子是上上代膺司家主鷹司信房的兒,上代家主膺司信尚的妹妹,算起來也就是大臣鷹司教平的姑母(雖然他們年紀也差不了幾歲),也就是說,鷹司教平就是現在的幕府將軍德川家的外甥。
不過,雖然有這樣一層關係在,但是在商量大事的時候,法皇和二條康道都不覺得鷹司教平會因此而心向幕府。因為德川家對膺司孝子實在是太過於惡劣了,雖然名義上孝子是他的正室,但是他自從婚之後一直都從來不對孝子假以辭,幾乎形同將打冷宮,夫婦關係名存實亡。
德川家之所以這麼做,一來是因為他現在並不喜歡,二來也是為了避免生下有公家脈的子嗣——德川家只是把公家的脈當做高貴的裝飾品而已,不想生下子嗣,以免在繼承的時候被朝廷有機可趁,或者出現親朝廷的將軍。
正因為德川家如此對待膺司孝子,所以這兩個人都不覺得鷹司教平會因為聯姻而對德川幕府有什麼,把他也拉到了聯絡的範圍裡面,他們沒想到鷹司教平居然在大事臨頭的時候退了,選擇了旁觀。這也難怪法皇如此惱怒了。
二條康道也同樣能夠同,甚至可以說他的憤怒要更加高上一層,因為他和鷹司教平的緣關係要更加一些,鷹司教平的爺爺鷹司信房實際上是當年二條家家主二條晴良的後代——攝家之一的膺司家在曾任關白的鷹司忠冬死後,曾經因為沒有子嗣而斷絕了,幾十年後,織田信長崛起,接近控制了日本。在他的主導下,這個孩子繼承膺司家的家系,並且改名為鷹司信房,最後也當上了左大臣和關白。
由於二條康道也是二條晴良的孫子,所以雖然年紀差不多,但是論起輩分來鷹司教平實際上也是二條康道的侄子,他自然對鷹司教平的如此不識大而深憤怒。
但是正因為是在同氣連枝的立場上,所以他也不想讓法皇就此記恨上鷹司教平,因此還是幫他說話了,「德川家如此對待孝子,對膺司一家來說哪裡有恩可言,府只是天懦,不敢參與大事而已……況且,他已經答應了我們,就算不參與其事,也絕對不會對外人再半點風聲。就臣看來,他這番承諾還是發自於本心的。」
「總算他還是有一些天良。」聽到了二條康道的辯解之後,法皇面稍微緩和了一些。「不過,他既然臨陣退,那就算口頭上說決不高,也並不能夠完全值得信任,你之後要注意一下他,萬萬不可讓他泄了風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