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團這邊不理,那高麗這邊呢?中朝到底打算怎麼置高麗君臣?雖然表面上他還勉強維持著平靜,但是心裏已經極度不安,以至於額頭上也出現了細的汗珠。
從施高藝的平靜態度里,他似乎覺可以看到一藏著的得意,這種得意到底代表什麼,他不會有太樂觀的看法。
「金議政,使團之前和貴國朝廷似乎鬧了一些不愉快,吵得厲害的,還告狀告到了京城,惹出了好大的風波,在出京的時候父皇還特意跟我提到過這件事,甚是憂慮……」正在他還在驚恐當中時,太子又看向了他,「我問了父皇當如何解決,父皇說他不能親臨一線,只能給我來辦——不過他也告訴我如今正是多事之秋,大家理應誠團結,一起解決困難,最好不要互相爭吵,鬧出矛盾來。所以,就我看來,使團和貴國朝廷都各自有各自的苦衷,大家本意都還是好的,都是為了讓兩國政通人和,原本就不用吵得如此厲害。不如大家各退一步吧,我會約束高麗使團,以後他們做事要更加沉穩,要禮敬貴國朝廷,更加不能對貴國國主不敬,貴國朝廷也要理解使團的苦衷,盡量配合使團,再也不要鬧出京城告狀這樣的事端了,傳出去了對哪邊都不是好事。」
金藎國只覺中一陣乾,他張了張口,卻什麼話也說不出來。
中朝太子這番話,看似不偏不倚,但是實際上已經偏幫使團了,他承認之前大漢使團有做得不對的地方,但是卻只定為態度急切,不注意方式方法,大有就此揭過、既往不咎的意思,以後也只是說要收斂一下態度而已,該做的還是會做。更有甚者,他還暗示指責高麗朝廷跑到京城告狀,惹出太大的風波。
這樣一個裁斷,實在是難以服人。可是他是中朝的太子,話里話外還拉出了中朝皇帝作為虎皮,又哪裏給了自己不服從的機會?
「殿下……殿下說得沒錯,如今征伐日本才是兩國第一要務,實在不能私下裏再起爭執。之前臣等與使團的爭議,確實應該從速解決,不能夠拖延下去。」因為心裏還是有一些不甘心,所以他在同意了對方的意見之餘,還是忍不住提出了一點點意見,「使團拳拳之心,臣是十分理解的,畢竟也是有重任在。以後臣等一定會儘力配合使團,力求不讓這次的風波再度發生……不過,臣認為以後使團應該居於垂拱,以監督和督促為主,不再直接干涉高麗國事務,以免再度惹起衝突來。之前一些冒用使團名義的不法之徒,也應該儘快清理,以免他們橫行不法,反而敗壞了****的名譽。」
*******
很多事讓人無話可說
明明吞了一堆安眠藥,趙洞庭一覺醒竟然成了宋朝皇帝,可等他反應過來時卻自閉了:內有奸臣擋道,太后專權,外有蒙古鐵騎來勢洶洶,這樣一個爛攤子硬生生的砸在他身上。趙洞庭幽幽的嘆了口氣:既然亡國之君不好當,那就索性當個暴君,以暴治亂!…
穿越大唐,王子安只想當個閑散的富貴閑人,賺點小錢,弄點小菜,喝點小酒,吹個小牛,交一二……個紅顏知己…… 你們這一個個瞎震驚啥呢? 你們這一個個瞎湊乎啥呢? 我真不想娶…… 額——長樂公主? …… 那也不是不行…… 哎,我真是太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