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每日小說 古代言情 侯府真千金她重生了 第215章 二房眾人

《侯府真千金她重生了》 第215章 二房眾人

陳府的二老爺陳儉,懷念地著眼前繁榮的碼頭,角的八字胡須微微翹起,不形于的臉上,罕見的流出幾分欣喜。

他回頭后的妻子和兒孫,心地無法用言語表述,最后著妻子只說出一句話:“夫人,辛苦你了,這一路陪著我吃苦。”

陳府的二夫人何氏,盡管心里十分激,面上卻很是穩得住,平靜地搖搖頭,“老爺說得哪里話,這都是妾該做的。”

年歲與馬氏相差不大,看起來卻足足老了有十歲,耳旁兩側的鬢發,夾雜著明顯的灰白,許是因為經常皺眉的緣故,眉心有一道深深的川字紋路,讓看起來不夠平易近人。

“敢問,可是二老爺和二夫人?”忽然,一位管事模樣的中年男人,帶著打量的走了過來。

陳儉回頭看去,是一位不認識的管事,為防出現差錯,他自報家門道:“在下陳府二老爺陳儉,攜帶妻兒述職回京,你可是百興街陳府的管事?”

“是,是,小人張柱,是前院門房的管事,接老夫人的命令,來此迎二老爺一家回府。”張柱笑著哈了哈腰,引著陳儉一行人上了陳府的馬車。

從京城的碼頭,到陳府的位置,有一段不小的距離,江善由流春伺候著換了新做的襦,重新梳了個更為端莊的發髻,隨后帶著兩個丫鬟往長福堂去。

Advertisement

陳老夫人作為長輩,自然不可能去門口迎接晚輩,所以稍后是二老爺一家,到長福堂來給老夫人請安。

江善過來的時候,除了還未下衙的陳大老爺外,府里其他的主子都在了。

的氣氛屬實談不上好,看見江善從外面進來,陳老夫人面無表地掀了下眼皮,隨手指了個位置讓坐下。

丫鬟端著茶盞上來,輕聲道了聲謝,便閉上不再說話,無視對面言又止的陳敘言。

自陳昕言出嫁過后,兩人相的時間屈指可數,十天半個月可能都說不上一句話,就算有時候坐在一起,剩下的也只有相顧無言。

或許說,陳敘言有心和緩和僵局,可卻再沒有心去應付他。

一個人的脾不是那麼容易改變,不想因為陳昕言,或是其他可有可無的事,再和他發生任何無意義的爭執,與其這般,倒不如冷著好。

飲下足足一盞茶后,出去接人的管事終于回來,在二門等候的婆子,接到外面傳進來的消息,趕忙朝長福堂跑去,通傳道:“稟老夫人,夫人,二老爺已經到門口了。”

閉著眼睛養神的陳老夫人,慢慢地睜開雙眼,看不出神的臉上,飛快地涌上恰到好的慈祥和親近,和藹地對婆子吩咐:“趕讓人出去迎接,不可慢待了二老爺。”

Advertisement

“是。”那婆子高聲應道,轉頭帶著人出去迎接二房一行人了。

不到一盞茶的時間,門外傳來走的聲響,下一刻,一位穿著深袍的中年男人,面容肅正地從外面進來,他旁站著一位同樣嚴肅的婦人,后面跟著一男一,男的瞧著約莫二十出頭,形高大健壯,在外面的皮黝黑,笑起來一口白牙。

而那子,瞧著不過十八九歲,模樣倒是十分周正清秀,只是或許是未曾見過,陳府這等威嚴肅穆的人家,眉眼間多有膽怯和局促。

子懷中,還抱著一個虎頭虎腦的小兒,睜著一雙圓溜溜的大眼睛,好奇地四,兩只嘟嘟的小手上,甚至能看到手背上的窩窩。

著江善的位置,出一個無齒的笑容,晶瑩的涎水順著角落下,惹得他母親慌張地去找繡帕,可能因為太過著急,扯了兩下都沒將繡帕從袖子里扯出來。

“別著急,用這個吧。”江善忽然開口,將手上鵝黃的繡帕遞給流春,示意送過去。

周氏紅著一張臉,低聲沖江善道了聲謝,接過流春遞上來的繡帕,給兒子角的口水。

馬氏懷中伶俐可的小兒,一雙眼睛驀地紅了,是嫉妒的。

如果兒的那一胎沒出事,再過幾個月后,是不是也會有個這麼可的外孫......

Advertisement

沒人搭理馬氏的羨慕和嫉妒,因為這邊陳儉一行人,開始向老夫人行禮問安,有婆子拿著團上來,明顯是要讓他們跪下行大禮。

陳儉的目沉了沉,面容沉靜地跪在團上,沖著老夫人磕了三個響頭,“兒子給老夫人請安,老夫人福壽安康。”

何氏等人隨其后,紛紛磕了三個響頭,老夫人這才緩緩開口:“不必這般多禮,趕起來吧。”

二房的人依言從地上起來,待按照座位依次坐下后,接下來便是客氣的寒暄。

“二弟妹,你旁邊的這位,是你新娶的兒媳婦?”馬氏掃了眼何氏,眼里暗暗沉沉地翻滾著惡意,“你說說你,娶兒媳婦這麼大的事,怎麼也不和府里通個信,不然咱們定是要攜禮去祝賀一番的,現在若是讓外人知道,不得說我們大房不知禮數?”

陳老夫人佯裝嗔怪地瞪了馬氏一眼,轉頭看向二房的人時,慈和語氣中夾雜著淡淡的質問:

“你大嫂這話,雖然說得太過直接,不過致言娶妻這般的大事,怎麼也該和府里說上一聲,莫不是你們對我這個母親,有什麼不滿的地方,不然怎麼大孫子親的事,我到這時候才知道。”

陳儉與何氏的獨子陳致言,是府里的大公子,比陳敘言大了一歲有余。

“老夫人容稟,致言親之前,兒子曾遣人送信來京,只是那人在半路染了風寒,等到他好全,已經過了親的日子。”陳儉惶恐起,似乎生怕老夫人,給他落下一頂不孝的帽子。

何氏接口道:“那奴仆自知壞了事,躲在外面不敢回府,還是我們發現異常,找到人后才知其中波折,只是時間耽擱的太久,卻也不好再送信回京。”

二房外任出京之時,可以說是十分的倉促和狼狽,也沒想過還有重新回來的一日,是以,兩方心照不宣地斷了來往。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