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諸手向多寶架,從那一堆青、紫、碧的澄泥硯中拿起一隻,看向那廂的張五林。
劉元瞥了眼白諸手中舉起來的那隻澄泥硯,下意識的拿起案上那隻當日張五林落在遊船上的比對了起來。
圓月雲彩的圖案幾乎一模一樣,唯一不同的是白諸手裡的是一隻青的澄泥硯。
張五林看了眼白諸手裡的蟹殼青澄泥硯,略微垂了垂眼瞼,道:“匠人燒製時出了岔子,混淆了我等給的圖紙,我便將手頭這隻做了私用並向人展示。”頓了頓,不等兩人說話,張五林又道,“大人知道的,澄泥硯價值不菲,來我這裡買硯的客人講究的很,自不會要這等被人玩賞,試用過的磨硯。新硯自不便被人隨意試用,便只能拿我這隻自用的來了。”
劉元瞥了眼手裡這隻明顯有使用痕跡的澄泥硯同白諸對視了一眼:先時看到這隻澄泥硯,發現是一隻舊硯時,他二人便準備對張五林發難了。張五林這般一解釋,似乎也解釋的通了。
瞥了眼垂眸的張五林,劉元的目落到張五林的後:那是文房四寶鋪子東家張五林日常所用的案幾,其上喝茶的茶盞、食盒等一應俱全。
瞥了眼案上的玉石把件,又特意在張五林用的筆墨紙硯以及張五林的字跡上頓了頓,劉元開口問道:“你的書畫寫的如何?”說著瞥了眼張五林一的暗錦袍。
張五林這個文房四寶鋪子東家雖看起來不算魯,卻著實同斯文不搭邊,看那手指上套著的幾隻玉石扳指,倒同尋常的商人東家沒什麼兩樣。
其記賬賬紙上的字跡亦寫的平平,雖鋪子裡的文房四寶皆是名品,可自己案上擺置的筆墨紙硯卻皆是尋常之。
這些,足以證明這個張五林雖做這斯文生意,卻並非醉心此道之人,只是個賺錢的行外人而已。
這般的話……便有些說不通了。
劉元四顧了一番,回頭看向白諸,那廂的白諸也發現了其中的問題,待到張五林回答完“書畫繪製平平,缺一些天賦”之後,指著張五林案上隨可見的筆墨用,道:“你自己倒是不算太講究。”
張五林聞言略略一頓,想了想,搖頭道:“天賦平平,便不糟蹋珍品了。”
他日常講究不講究的這些大理寺的人稍稍一查便知,瞞也無用,不過這兩人問這些作甚?
聽罷這回答,白諸同劉元換了個眼神,頓了頓,繼續開口問張五林:“你可認識胡四明、劉三青這兩人?”
張五林略略遲疑了一番,開口道:“胡四明不認得,劉三青的話,知道是個做賭石生意的,但不悉。”
劉三青是商人,能上商會遊船的,自是皆在商會中落了名的。劉三青的行當又特殊,在長安城不算多見,商會中的商人自有不知曉劉三青這個人。
至於胡四明……張五林這等家裡也有一兩個僕從的商人,買菜做飯這種事自不用他親力親爲,不認識不奇怪。
這張五林的問話回答同劉三青一般的坦誠,可……兩人才出了文房四寶鋪子之後,劉元便立時開口喚住白諸,道:“張五林在說謊!”
白諸點頭,他亦發現了其中的問題,是以說道:“澄泥硯以硃砂紅、鱔魚黃最爲名貴,便是一不留神將圖案燒重了,張五林自稱‘不糟蹋珍品’,既如此,便是自留,也該留蟹殼青的那隻纔是,而不是直接留了更名貴的硃砂紅澄泥硯。”
所以,張五林說了謊。
爲何要在這等事上說謊?這硃砂紅的圓月澄泥硯有什麼特殊之嗎?兩人有些不解,這個案子目前所有的證據瑣碎又雜,看似皆是些風馬牛不相及的小事,本串聯不起來。
吃罷暮食之後,白諸和劉元仍未離開,特意又走了一趟大牢,問了問胡四明。
胡四明依舊還是那般一問三不知的模樣,兩人見狀,扶額頭疼不已。
自大牢出來,兩人便邊走邊聊,待經過公廚院子時,一陣濃郁奇特的香味卻自公廚院子裡飄了出來。
兩人腳下一頓,劉元率先反應了過來,他下意識的擡頭了頭頂已爬上樹梢的月亮,旋即轉頭,對白諸道:“公廚竟然開小竈?”語氣裡有些制不住的驚訝。
白諸吸了吸鼻子,聞著鼻間揮之不去的那香味,點頭道:“確實在開小竈。”
劉元“嘖嘖”了兩聲,反應過來,笑著朝白諸了眼:“想不到湯圓同阿丙那兩個孩子竟還學會開小竈了,也不知做的什麼那麼香……”話還未說完,卻突然噤了聲,意識到有些不對勁。
湯圓師傅同阿丙師傅確實是兩個勤快好學的,溫師傅便是偶爾不在,菜也做的不錯。
可兩人至此還只是個“徒弟”,遠沒到出師的時候,只會做溫師傅教過的菜式,離能夠自己研發新菜式尚且差的遠了些。
這濃郁獨特的香味此前不曾聞過,顯然是個新菜式。
“溫師傅回來了?”
“溫師傅回來了?”
兩道聲音幾乎不約而同的響了起來。
劉元和白諸看著對方,待到反應過來,立時擡腳向公廚院子裡走去。
此時公廚裡的湯圓和阿丙也正齊刷刷的發出一聲“哇”的驚呼聲。
前不久,溫師傅拿了暮食剩下的茄子同一點沫說做個葷素一道的菜應付一下暮食。
這兩樣食材常見的很,雖說溫師傅手藝好,時常用最尋常可見的食材做出最好的菜式來,可再好,這兩樣菜做出菜式還能勝過葷食菜,彌補一番今兒暮食他二人沒吃到剁椒魚頭豆腐煲的憾不?
在厚實的砂鍋蓋被掀開的那一瞬,鎖在砂鍋中的濃郁鹹香味立時向四面八方擴散開來。
切段的茄條齊整乖巧的躺在砂鍋之中,每一都吸飽了濃郁的湯,茄條油發亮,茄也被醬染了深褐,浸潤在紅油湯裡,四周的紅油湯十分粘稠,正悠悠的冒著小泡,溫明棠撒上了一把碧綠的蔥花,爲整份魚香茄子煲添上一抹亮,而後才裹著厚布將砂鍋端到兩人面前,笑著開口道:”來嚐嚐這魚香茄子煲,看看可遜於那等大葷之菜?”
章節報錯
玉子珊原以為穿越到侯府嫡女身上日子應該不錯,沒想到老爹是渣,老娘糊塗,還有個祖母帶著姨娘搞風搞雨。她好不容易才弄醒老娘,鎮壓渣爹,打退祖母,收拾姨娘,轉眼卻被打包嫁給了三皇子。皇子就皇子吧,反正也是個不受寵的廢人,做幾年假夫妻就可以各奔東西了。只是這號稱廢人的皇子。
大理寺卿之女的奚蕊,作爲京都貴女圈的泥石流,琴棋書畫樣樣不通。 奈何她生得嬌豔動人,家族又頗有權勢,縱然廢物了些,娶回去做個花瓶也是好的。 在她及笄那年,媒婆踏破了奚家門檻,奚父再三抉擇,終於選定吏部尚書嫡子。 奚 . 恐婚 . 蕊:天下男人一般狗,一個人多自在? 於是男方提親當日,她一襲素白長裙,淚眼婆娑,手持裙襬撲通一聲跪在堂前。 “父親有所不知,女兒早心悅祁家將軍,非卿不嫁,今聽聞其對戰匈奴生死不明,故自請守節三年。” 奚父氣得吹鬍子瞪眼,一場訂婚宴雞飛狗跳。 經此一事,奚家淪爲京都笑柄,衆人皆嘲她膽大妄爲又不自量力。 上趕着當未亡人的,這奚家小小姐倒是第一個。 說來也是,那大權在握的祁公爺若能活着回來,又怎會看得上這種除了美貌一無是處的女子? * 忽有一日祁朔詐死逃生,鎮北軍凱旋還朝,舉國歡慶。 隱匿在人羣之中的奚蕊遙望那身着厚重鎧甲,威風凜然的挺拔男子,隱隱感到雙腿發軟。 “......父親,女兒多年未見外祖母甚是想念,不如允女兒去丹陽縣住段時日?” * 後來,大婚之夜紅燭攢動。 男人高大的身形將她完全籠住,戲謔又低啞的哼笑在她耳邊響起。 “聽聞夫人深情至極?“ 奚蕊有氣無力,只覺那日所想的瑟瑟發抖果真不是幻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