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得是顧延章在課上問的話,才讓兒子半夜不睡跑去看農書,楊太后倒是鬆了一口氣。
換做旁人,哪怕黃昭亮、董希、陳灝之流,都會多幾個心眼,可這一回是顧延章,實在人生不出多懷疑。
這人不羣不黨不說,實在是太好支使了,上頭分派什麼,他就用心做什麼。旁人做出一二分的事,都要四嚷嚷,他卻是做出了十分的功績,也只安安靜靜的。
楊太后也讀過幾年書,略一思索,想著這應當顧延章是怕小皇帝不知人間疾苦,防他鬧出那等“何不食糜”的笑話,是以他知曉農種。
回想顧延章任崇政殿說書這許久以來,不同於其餘幾位大臣、大儒,雖然也教授各道理、經義,可往往別出心裁,能得意外之獲。
前頭朝政甚多,知道了來龍去脈,便沒有再把此事放在心上,只囑咐下頭人要盯著趙昉,莫要像頭天那般熬到深夜也不去睡。
且不說楊太后這一,只以爲小皇帝乃是得了顧延章教學,要了解農時、農事,此乃正道,並不值得去管。
誰知才過得數日,卻聽趙昉殿中宮人來回,說這一位小皇帝自回殿之後,日日翻閱農書,先頭還是人把相關書目送得過來,後來索自己跑去了集賢館,自下午翻書翻到晚間,有一兩天,甚至險些誤了晚膳時辰。
趙昉從來都勤力得很,遇上崇政殿中的先生也好、校場上的師傅也罷,旁人教他什麼,他就學什麼,不僅用心,而且努力。可楊太后與他做了這許久的母子,把這兒子放在心上,其實還是琢磨出一點其他味道來——
趙昉學課也好、學武也罷,其實對事本並無什麼太大的興趣。
他對待學習的態度非常複雜,打一個不太恰當的比喻,其中有夙願得償的欣喜,更有“不得不”的忍耐,是以每日的功課都是按著進度完,先生布置什麼,他就做什麼,縱然偶有趕超,卻從不會像今次這般廢寢忘食。
難道他的真心志向,竟是在這農事之上?
這推測實在太過於匪夷所思,楊太后一時也有點不敢相信。
再急的政事也比不過兒子重要。
問清楚此時正正是顧延章在授課,楊太后一刻也不願意多等,一下子站了起來,對著一旁的崔用臣道:“崇政殿的人莫要一驚一乍的,我要去瞧一眼。”
垂拱殿與崇政殿相間並不太遠,沒用多功夫,一行人就到了地方。
外頭的宮人早得了分派,見得楊太后,連忙輕輕把門讓開,將引到了殿邊上一屏風後頭。
殿中的顧延章正與趙昉談,自然沒有留意到此的靜。
楊太后站在屏風,屏氣細聽,過隙引頸而。
前頭顧延章手裡拿著幾張紙,慢慢地翻看,那紙上頭寫滿了字跡。
一旁的崔用臣用氣音提醒道:“顧公事手上拿著的,乃是陛下這幾日所做功課。”
楊太后還沒來得及問話,已是聽得前頭趙昉道:“我按著先生所說,翻查了昭文館與集賢館中所有能找到的與農事有關的文書,通讀摘錄之後,才得了這一份東西,不知那張璧做了什麼模樣?”
即便他的語氣已是十分克制,楊太后還是自裡頭聽出了幾分躍躍試。
心裡有些發酸。
明明自家已是把楊度進來伴讀,可那侄兒不爭氣,不是今日頭疼,便是明日腦熱,隔個三五日,便要告病一回,與趙昉也說不到、玩不到一去。
倒是那太皇太后家的小兒張璧,不知爲何,卻是同趙昉極爲投緣。
這個便宜兒子,有事想著張璧,沒事也想著張璧,眼下做個功課,還想著要與張璧比較。
那張家小兒,也不見得比度兒好到哪裡去啊!
不過垂簾久了,楊太后對孃家的倚靠之心也淡了不——沒幾個中用的人,扶都扶不起來的,實在沒法多花心思,他們能一日清閒富貴,便算是走了運道。
這一酸水還未來得及多泛,便見得顧延章自桌上的一個匣子裡頭取了份東西出來,遞給趙昉道:“這是張璧做的,你且看看你二人文之法,其中可有不同。”
趙昉接了,埋頭看了起來。
楊太后站在一旁,離得雖然不是很遠,卻也不近,看不到那紙上究竟寫了什麼,簡直急得那心同給貓抓了一般。
過了好一會兒,只聽顧延章復又問道:“這兩份五穀稼穡之法,你覺得孰優孰劣?”
趙昉沉默了一會,纔有些不甘不願地道:“張璧做得比我好。”
“好在哪一?”
趙昉道:“他做得細,一樣是種稻谷,我只在書上抄錄了氣節並種植防害,可他卻連做何事要費多工,什麼地要種什麼東西,都寫得十分清楚。”
說到此,趙昉已是忍不住又問道:“先生,一般是翻查書冊,爲何我做出的東西,竟是比不得張璧?”
楊太后早已自崔用臣口中得知,顧延章佈置的功課,乃是趙昉自各農書當中尋出稼穡之法,當做自己就是一名京畿之地的農人,要種植“稻、樑、菽、麥、黍、稷”五穀,自年初至年末,應要如何行事。
如此題目,按道理趙昉必是站在上風,畢竟昭文館、史館、集賢館三館當中所藏宗卷書冊之數,實在乃是世間最多、最全,而趙昉比張璧年歲既長兩三載,雖是資質稍遜,可讀書識事之能,確實領先後者許多。
這般簡單的查閱、摘錄之事,趙昉竟然自行認輸,還比不過張璧,楊太后一時有些不敢相信。
“昭文館、史館、集賢館三館貯藏圖籍,數量、種類俱是世間無雙,只不知其中如何分類?”顧延章問道。
趙昉道:“乃是以甲丁、干支,按種類、著書者而分。”
顧延章再問道:“如此分類之法,你在其中尋出農書難也不難?”
趙昉道:“並不難,所有農書,俱在一齊。”
顧延章道:“其中農書多爲誰人所著,寫的又是何事,是否和於京畿之地季候、土地?”
章節報錯
國際巔峰調酒大師、品酒大師,有酒神之稱的李解凍,為了品嘗出土的漢代美酒而醉死於而立之年。 當他一覺醒來時,卻發現自己來到了一個名叫五行大陸的世界,變成了一個叫做姬動的小乞丐。在這裡,有一種極其特殊的職業,名叫陰陽魔師,奇異的十係魔技令人嘆為觀止。每一名陰陽魔師都有一頂屬於自己的由本屬性凝聚而成的陰陽冕。 一次偶然的機遇,讓他認識了地底世界的火焰女王——烈焰,作為陰陽平衡體質的他,接受了陰陽極焰的傳承,他的命運也從此走向了強者的道路。 他的未來,隻有他一個人創造……
朱壽一覺醒來,穿越到了大明洪武年間。家境還算富裕,可他震驚發現,自己竟是一個患有腦疾的人。算了算時間,太子朱標即將早逝,朱壽便趕緊跟一直照顧自己的爺爺商量一件大事。“老頭子,太子朱標馬上就要死了,咱們趕緊跑路吧!”一句話,就把爺爺給震驚住了。朱壽覺得,爺爺這是咸吃蘿卜淡操心,可直到有一天,爺爺穿著龍袍出現時,他懵了。“啥?”
一覺醒來,竟然成了大唐駙馬房遺愛。 (ps:本書為歷史小白文,相信各位看官不會失望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