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杜家,趙茯苓也就這點子印象了。
芍藥卻立刻點了頭:“是,杜國舅之子名秋石,年十九,在……在宮變時死了。”
“死了?”趙茯苓揚起眉頭,“怎麼死的?”
芍藥搖頭:“奴婢也不清楚,只聽宮里人提起過他。說他死的可惜,去年才被先皇點為探花。”
趙茯苓沉默片刻,又問:“那杜家可還有其他人口?”
芍藥皺起秀氣的眉頭,冥思苦想,最后卻搖了頭:“陛下登基后,杜家闔府上下全部以謀逆之名被抄斬。便是杜府也被查封,應當是再沒有旁人了。”
趙茯苓聞言,抿起了。
倚在床頭,有一搭沒一搭的拽著床幔。
片刻后,卻忽然出聲:“這位杜公子,應當不是杜家人。”
芍藥剛鋪好床,聽到這話,好奇轉頭:“娘娘說什麼?”
趙茯苓坐起來,看著芍藥篤定道:“你說的杜秋石,去年被先皇提為探花郎。但應齊昨日才說過,他隨他家主子征戰沙場多年。那杜秋石既是探花,又怎會去邊關從軍?”
芍藥聽得愣住,好一會兒才反應過來:“是哦……”
趙茯苓繼續問:“你非常確定這杜公子是上京人嗎?”
被趙茯苓這麼問,芍藥反而又不確定起來:“八是。”
“那便是了。他是上京人氏,在這種況下,又特意稱自己姓杜。杜這個姓氏,應該對他有特殊寓意。”
趙茯苓直接聯想到杜皇后,問芍藥,“杜皇后膝下幾子?”
芍藥忙道:“兩子,先太子和七皇子,均為杜皇后所出。”
“那太子和七皇子人呢?”
芍藥也不奇怪趙茯苓什麼都不記得,只是坐在床邊,耐心道:“太子殿下南巡時,被洪流帶走意外亡。七皇子……在宮變時,與杜皇后一同被燒死在坤寧宮了。”
趙茯苓驚呆,沒想到這一家子這麼慘。
“確認燒死了?”
芍藥點頭,“坤寧宮有兩尸。”
“有尸卻不一定是他們的。”趙茯苓面容緩和下來,悠悠道,“萬一只是金蟬殼之計呢?”
要知道,隔壁這位杜玄公子,上恰好有蛟龍圖騰的玉佩。
若是沒有猜錯,這杜玄,大概就是被“燒死”的七皇子了。
趙茯苓的推斷有理有據,芍藥卻被驚得瞬間睜大了眼。
知道這丫頭膽小,趙茯苓又語氣平和的安:“我只是猜測,不一定準確。而且誰規定探花郎就不能從軍?他也有可能是杜家獨子杜秋石。”
趙茯苓饒有興趣的半側著子,撐腮繼續說道:“再或者,退一萬步來講,這位公子還有可能只是瞎編個姓氏,以此掩人耳目。來上京的商賈眾多,天南海北到跑,會說上京話也正常。一切都說不準,是吧?”
芍藥聽自己又推翻論證,繃的小臉終于輕松了些。
但趙茯苓明顯對那個七皇子更興趣。
問芍藥:“你知道那七皇子的名諱嗎?”
芍藥忙搖頭:“奴婢不知。”
趙茯苓點點頭,索不再問,自顧自的躺了下去。
人人都傳,權相嫡女被八皇子退婚後瘋了。 原因無它,誰讓她大庭廣眾追著太子爺喊“你命不久矣”呢? 上京城人甲:驚!病秧子太子身嬌體弱,隨時會掛,這是你我能說的? 上京城人乙:噓!天下人都知道的事,也就傻子會說出來。 章青酒:咦?這有什麼不能說?我還說你爹會駕崩,我爹想謀反呢! 太子:也沒有什麼不能說,不過掉幾個腦袋的事情。 章青酒:奶奶的,脖子給你誰不砍誰孫子! 太子:散了吧,太子妃是個傻子,你們別和她一般見識。
雄州城破,她的父兄爲保一城百姓性命,將她作爲投誠的禮物。 蕭持用那柄陪他多年的刀挑開了氈毯一角。 氈毯下,是光豔灼灼的美人。 父兄的聲音十分平靜:“但請君侯,收下小女。” 刀鋒上映出她眼角墜着的一滴淚。 蕭持沉着臉將氈毯重又蓋上。 “可。” - 翁綠萼就這樣被送進了平洲的君侯府。 剛將雄州納入版圖之下的蕭持又出兵去攻打隋州,數月未歸。 翁綠萼在初時的緊張不安後,逐漸習慣了在君侯府的生活。 這日她正在侍弄那一叢煙籠紫牡丹 卻突然聽聞一陣重若奔雷的馬蹄聲。 她愕然回頭。 一身披銀甲,英俊凜然的男子正坐在駿馬上打量着她。 玉面淡拂,麗質天成,盈盈一雙眼裏含着些不知所措。 未等翁綠萼回過神來,他又驅馬離去。 那位不過二十有五,卻能在風雨飄搖的亂世中稱霸一方的蕭侯。 脾氣似乎真如傳聞中所說,不大好。 翁綠萼憂心忡忡地回了屋。 這夜她的擔憂成了真。 大勝而歸的君侯挑起美人下巴,聲沉如水。 “愣着做什麼?” “她們沒有教過你,該如何伺候我?”